赠刘景文(100句)

2023-05-03 01:30:40 0 59

一、赠刘景文

1、⑵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擎:举,向上托。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2、(学古诗)雨晴——王驾

3、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松柏一样

4、(学古诗)清明——杜牧

5、(学古诗)登鹳雀楼——王之涣

6、(学古诗)山中送别——王维

7、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须记:一定要记住。

8、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擎:举,向上托。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9、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10、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11、(学古诗)秋浦歌——李白

12、这首诗作于1090年(元祐五年)初冬,当时苏轼正在杭州任职,任两浙兵马都监的刘季孙也在。两人过从甚密,交情很深。诗人一方面视刘景文为国士,并有《乞擢用刘季孙状》予以举荐;另一方面赠此诗以勉励之。

13、(学古诗)月夜忆舍弟——杜甫

14、每一节课程都是精心挑选

15、擎:举,向上托。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16、如今,荷叶都已经枯败了,再也看不到夏天那样碧绿的,好像举着一把遮雨大伞似的荷叶,亭亭玉立在那里繁茂的样子了。傲霜耐寒的菊花,虽然还有挺拔的菊枝依然生机勃勃,但美丽的花朵早已残败。不过,在这一年中仍然有值得你记住的最美景致,橙黄橘绿满眼收获正是初冬最美的时节啊!

17、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18、(学古诗)登岳阳楼——杜甫

19、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须记:一定要记住。正是:一作“最是”。

20、(学古诗)雁门太守行——李贺

二、赠刘景文 古诗

1、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作于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

2、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名季孙)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3、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4、(学古诗)舟过安仁——杨万里

5、(学古诗)鹧鸪天·桂花——李清照

6、⑸正是:一作“最是”。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7、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8、(学古诗)条山苍——韩愈

9、整首诗,华美而含蓄,意境高远。苏轼首先用“荷尽”、“菊残”描绘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用强烈的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紧接着用“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揭示赠诗的目的:“橙黄橘绿”这是万物经过严酷的环境考验后,给那些坚强乐观敢于奉献的顽强者留下了丰硕的果实,此时既有成熟丰收的一面,又表现出这个季节的美是独具特色的。

10、(学古诗)滁州西涧——韦应物

11、末句“正是橙黄橘绿时”,乃金秋乍逝,百物丰收的季节,“橙黄橘绿”,又呈现一派熙熙融融的景象,在前两句枯淡凄清的背景下突然出现了炫目摇情的色彩,可谓是神来之笔。

12、简析:这首诗作于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抒发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13、(学古诗)登楼——杜甫

14、傲霜: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赠刘景文作者: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15、(学古诗)竹枝词——刘禹锡

16、(学古诗)江南——汉乐府

17、(学古诗)关山月——李白

18、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祐五年(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深秋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19、傲霜:不怕霜冻,坚强不屈。

20、(学古诗)咏牡丹——王溥

三、赠刘景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擎:举,向上托。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全诗如下:《赠刘景文》作者:苏轼(宋代)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2、《赠刘景文》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苏轼),号(东坡)居士。《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抒发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3、(学古诗)望庐山瀑布——李白

4、(学古诗)偶成——朱熹

5、(学古诗)画鸡——唐寅

6、(学古诗)病牛——李纲

7、(学古诗)小儿垂钓——胡令能

8、(学古诗)碛中作——岑参

9、(学古诗)题诗后——贾岛

10、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

11、(学古诗)过零丁洋——文天祥

12、目之所及,残荷败菊,虽然一片荒凉,老枝却挺立寒霜,另有一些风度。

13、(学古诗)乐游原——李商隐

14、(学古诗)旅夜书怀——杜甫

15、《赠刘景文》宋·苏轼古诗的意思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原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这首诗作于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抒发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16、荷与菊是历代诗家的咏吟对象,常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可是为什么此诗一开头却高度概括地描绘了荷败菊残的形象,展示了一幅深秋的画面?这全然是为了强调和突出一年之中的最好景象:橙黄橘绿之时。虽然橙和橘相提并论,但事实上世人正偏重于橘,因为“橘”象征着许多美德,故屈原写《橘颂》而颂之,主要赞其“独立不迁”“精色内白”“秉德无私”“行比伯夷”。此诗的结句正有此意,在表达上融写景、咏物、赞人于一炉,含蓄地赞扬了刘景文的品格和秉性。

17、如果文章中有错误欢迎留言指正,谢谢。

18、(学古诗)清明即事——孟浩然

19、(学古诗)忆江南·江南好——白居易

20、(学古诗)对酒——秋瑾

四、赠刘景文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品格

1、(学古诗)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

2、(学古诗)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秦观

3、⑴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4、(学古诗)剑客——贾岛

5、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注释)(1)擎:举,向上托。(擎雨盖:喻指荷叶)(2)傲霜:不怕霜冻,坚强不屈。(3)最:一作“正”(4)君:你,指刘景文。(译文)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的景是在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啊!

6、这是因为,在百花中,“唯有绿荷红菡萏”,是“此花此叶长相映”的(李商隐《赠荷花》)。历来诗家咏荷,总少不了写叶:如“点溪荷叶叠清钱“(杜甫《绝句漫兴九首》)、“接天莲叶无穷碧”(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由此看来,终荷花之一生,荷叶都是为之增姿,不可或缺的。

7、(学古诗)春日——朱熹

8、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9、(学古诗)山中问答——李白

10、(学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11、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12、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的景是在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啊!

13、古人说:“情随事迁”,而苏轼在这首《赠刘景文》中用景移情,把日渐凋残的初冬一下子打扮成一片金黄翠绿,用笔雅淡温柔,却有不尽的蓬勃朝气。

14、(学古诗)示儿——陆游

15、出自:《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原文:

16、一的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前两句写景,后两引出对友人的劝勉。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初冬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赠刘景文苏轼北宋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17、第一句“荷尽已无擎雨盖”,写枯荷。荷出污泥而不染,本是高洁品质的象征,惟到秋末,池荷只剩残茎,连枯叶也已无存,确是一片凄寂,大有‘从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

18、(学古诗)周夜书所见——査慎行

19、《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作于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抒发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20、这是一首仄起不入韵,押平水韵“四支”部的七绝,平仄正确,格律严谨。

五、赠刘景文宋苏轼

1、(学古诗)题西林壁——苏轼

2、赠刘景文/冬景作者:苏轼(宋代)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由上可知,那是冬景,从霜字就可以看出来是冬季

3、(学古诗)静夜思——李白

4、荷与菊是历代诗家的吟咏对象,常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可是为什么此诗一开头却高度概括地描绘了荷败菊残的形象,展示了一幅深秋的画面?这全然是为了强调和突出一年之中的最好景象:橙黄橘绿之时。虽然橙和橘相提并论,但事实上市人正偏重于橘,因为“橘”象征着许多美德,故屈原写《橘颂》而颂之,主要赞其“独立不迁”、“精色内白”、“秉德无私”、“行比伯夷”。此诗的结句正有此意,在表达上融写景、咏物、赞人于一炉,含蓄地赞扬了刘景文的品格和秉性。

5、(学古诗)别董大——高适

6、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最是一作:正是)

7、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8、(学古诗)咏华山——寇准

9、(学古诗)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10、一年中最好的光景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11、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赠刘景文赠刘景文/冬景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作于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抒发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12、为了突出“橙黄橘绿,这一年中最好的景致,诗人先用高度概括的笔墨描绘了一幅残秋的图景:那曾经碧叶接天、红花映日的诸莲塘荷,现在早已翠减红衰,枯败的茎叶再也不能举起绿伞,遮挡风雨了;独立疏篱的残菊,虽然蒂有余香,却亦枝无全叶,唯有那挺拔的枝干斗风傲霜,依然劲节。

13、(学古诗)马诗·其五——李贺

14、这是什么意思呢?其实这是为了鼓励有国士之才的刘景文。此人有才,却仕途不达,六十多岁了依旧潦倒。苏轼极为推崇他,两人成为知己。苏轼一边向上面举荐他,一边安慰、鼓励他,既悯伤其愁苦,又希望他振作,不因老病困穷而长此颓唐下去。

15、(学古诗)雪梅.其一——卢梅坡

16、(学古诗)赤壁——杜牧

17、第三句“一年好景君须记”爽性喝破,人人皆以萧瑟秋风、严寒冬日为苦,我却偏偏要赞它为“一年好景”,且谆谆嘱咐“君须记”,语言平淡无奇却给人以出乎意料之感。

18、苏轼作此诗时年已步入老年的他当然不能预知不久的将来还将遭到流放海南的厄运,但他一向旷达乐观,主张应多方面地适应外界的环境变化,不因年老而颓唐消沉,这首诗也不妨看做诗人对自己一生的写照。苏轼一生,坎坷挫折,却始终没有被逆境吓倒,其身后“橙黄橘绿”,使千载以下之人尚能分享其甘美的艺术果实,也算是美不胜收了。

19、这首诗写的是初冬的景色。

20、(学古诗)嫦娥——李商隐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