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归去来兮辞原文
1、(25)仲秋:农历八月。
2、②相如引车避匿《廉颇蔺相如列传》(动词,牵,拉,引。)
3、兰亭雅集的士族权贵纵情山水,游心翰墨,但“乐与时去,悲亦系之”,乐极生悲,兴尽悲来。自然无穷,生命短暂,终有尽时,生死问题成为雅集文人终不能逃脱的宿命,在面对人与自然的永恒矛盾时,一句“岂不痛哉”给这场雅集笼上了浓雾般的愁苦。
4、生5:在《归去来兮辞》里面“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松菊也是植物。
5、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去吊丧的心情像骏马奔驰一样急迫,自己请求免去官职。自立秋第二个月到冬天,在职共80多天。因辞官而顺遂了心愿,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归去来兮》。这时候正是乙巳年(晋安帝义熙元年)十一月。
6、刚刚看到自己简陋的家门,我心中欣喜,奔跑过去。孩子们欢快地迎接,孩子们守候在门前或院子里。院子里的小路快要荒芜了,松树菊花还长在那里;带着孩子们进了屋,美酒已经盛满了酒樽。我端起酒壶酒杯自斟自饮,观赏着庭树(使我)露出愉快的神色;倚着南窗寄托我的傲世之情,深知这狭小之地容易使我心安。
7、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8、面对生死之痛,兰亭文人又有着怎样的思考呢?文中有两种思想,一种是其他文人的观念,他们认为既然生死无法超越,那就用道家“一死生”“齐彭殇”的思想宽慰自己,在“齐生死”的观念下超越生死。另一种则是王羲之的思考,他认为“齐生死”乃是虚妄之事,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否定庄子对生死的超越。
9、征夫:古今异义词,古义,行人;今义,出征的战士。前路:前面的路程。
10、涓涓:水流细小不绝的样子。
11、(40)帝乡不可期:仙境到不了。帝乡,仙乡,神仙居住的地方。期,希望,企及。
12、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
13、师:这些生活的态度实际是从这些内容的描写过程和叙述之间表现出来的,前提我说过就是描写这些情感,找到具体的点,他是怎么描述这些情感的的,就是说具体表现内容的相似。
14、这句话原文出自陶渊明的散文《归去来兮辞》这里的去、来都是归的意思,作者用去、来进一步强调归(回去、回家、归隐)。翻成现代白话文就是 回去喽!(归隐喽!)的意思。表明陶渊明解甲归田的意愿。
15、本文出现了五个疑问代词,请找出来,分析它们的词义。
16、归去:指回去,回到田园,回到大自然,脱离官场。来兮:两个字都是感叹词,没有实际意义。翻译为:回去吧。
17、师:那我们用环境来概括这一方面。还有吗?
18、就文章来说陶渊明流露出一种乐天安命的思想,在陶渊明以后的一些诗作中,他不仅表现了“悠然见南山”的一面,还有“金刚怒目式”的一面。他歌颂那些历史上的神话传说中失败而不屈的英雄:“刑天舞干器,猛志固常在。”赞扬那些为理想壮烈牺牲的人物:“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这些正是他不能忘怀“俗世”的有力明证。“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朝与仁义生,夕死复何求”,他念念不忘的仍然是“先师遗训”、“朝闻夕死”。如此看来,辞中所谓“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其实正是陶渊明“壮志难酬”、“抱负难伸”的曲折反映。难怪鲁迅先生说:“他并非整天整夜飘飘然,这‘猛志固常在’和‘悠然见南山’的是同一个人”
19、第一段共12句,四句为一小节,可分为三小节:
20、眷然有归欤之情:有辞官回家的想法。眷然,思念、依恋的样子。欤,语气词。语本《论语·公冶长》:“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欤,通“与”。
二、归去来兮辞原文及翻译赏析
1、(译文)归去啊,要断绝与官场世俗的来往交游,这社会和我的本性不能相容,再驾车出游还能有什么追求?亲友倾心而谈使我喜悦,抚琴读书乐而忘忧。农民告诉我春天已到,庄西的地里农活要忙个不休。有时候坐着篷车,有时候划着小船,有时到那幽深的山涧中探寻淙淙的溪流,有时沿着崎岖的山路越过苍翠的山丘。树木欣欣向荣,山泉涓涓而流。赞美这世间万物遇到大好时节,可叹我的生命啊已快到尽头。
2、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
3、①丁壮者引弦而战《塞翁失马》(动词,开弓,拉弓。)
4、《兰亭集序》和《归去来兮辞》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两篇文章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两种重要的审美文化,前者是文人雅集,后者是古代隐逸文化,由此为后代很多文人士大夫追慕,中国古代士人的人生选择和生命感悟都集中在这两种审美文化中。
5、那么《归去来兮辞》中田园之人是怎样的呢?诗中刻画田园之人身份和具体活动的关键语句有:“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6、师:我先不问你了,要讨论的同学太多了,他说完了我们再说你的问题。
7、“景翳翳以将入”,写夕阳在山,苍茫暮色将至;“抚孤松而盘桓”,则托物言志,以示孤高坚贞之节有如此松。这一大段,由居室而庭园,作者以饱蘸诗情之笔,逐层写出种种怡颜悦性的情事和令人流连忘返的景色,展现了一个与恶浊的官场截然相反的美好境界。
8、亲戚古义:内亲外戚;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庭或它的成员
9、(33)亦崎岖而经丘:走过高低不平的山路。
10、回家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既然自己的心灵为形体所役使,为什么如此失意而独自伤悲?我悔悟过去的错误不可挽救,但坚信未来的岁月中可以补追。实际上我入迷途还不算远,已觉悟到回家为是而做官为非。船在水上轻轻飘荡,微风吹拂着衣裳。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只觉得遗憾晨光朦胧天不亮。
11、生24:我记得哪一年高考中有一个奇怪的题,说“天寒旗彩坏”,问题是为什么旗彩坏要在天寒之后?我觉得这个和不计后果、不计代价有点像。天寒了旗彩坏没有物质上或者理性上的原由,但它可能有一种情感上的表达。
12、⑪诸侯以惠爱为德介词,把
13、师:她是从“传”与“辞”的角度说的。有没有道理?
14、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15、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16、第一段原文如下: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译文:我家贫穷,耕田植桑不足以供自己生活。孩子很多,米缸里没有剩余的粮食,赖以维持生计的本领我还
17、《归去来兮辞》中涉及情思的文本主要集中在:“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18、(8)是:正确。非:错误。
19、师:不错哦,听大家朗读的熟悉程度,对字音的把握,说明大家对内容比较熟悉。我们刚刚说了它和我们学过的诗文里有众多相似之处。今天我们以《五柳先生传》为例,大家一起来找找证据为什么说它们有相似之处。哪些地方有相似之点。
20、算了吧!寄身世上还有多少时光,为什么不按照自己心意或去或留?为什么心神不定还想去什么地方?富贵不是我所求,升入仙界也没有希望。爱惜那良辰美景我独自去欣赏,要不就扶杖除草助苗长;登上东边山坡我放声长啸,傍着清清的溪流把诗歌吟唱;姑且顺应造化了结一生,以天命为乐,还有什么犹豫彷徨?
三、归去来兮辞原文朗诵音频
1、③时矫首而遐观连词,表修饰
2、(明确)本文无论是抒情、叙事、议论,还是结构、语言,都充分体现出了陶渊明诗文平淡自然、清远潇洒的风格特征。
3、我们再看兰亭之人的行为。这些博学多才、风流潇洒的士族大家在这里聚会,不只是赏玩山水,享受富足的物质生活,他们的生活更趋向雅化,我们可将其生活状态概括为三种:一是“流觞曲水”,这是文人墨客诗酒唱酬的一种雅事;二是“谈玄说理”;三是“潇洒放诞”。前两种是对东晋士族大家生活状态的写照,东晋名士有清谈派和放诞派,清谈最初是一种哲学交流方式,两晋时期成为一种显示自己身份和素养的方式。放诞派以竹林七贤为首,东晋士族多效仿。总之,清谈派,玄意幽远,高谈雅论;放诞派,目无礼法,任情率性。
4、生28:我先提一个问题,我纠结了好久。很多人说陶渊明热爱自然,不愿为官。可是我看的到和他们不太一样,我觉得他是用自己所谓不在乎来掩盖自己的在乎。是因为通过了解他们家的情况包括他祖父去当官,他父亲去世后家里的状况,再一个他自己所处的环境的原因他没有从官。
5、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6、②稚子候(于)门(省介词“于”)
7、师:那到底是不是呢?也不一定不是。事实上是不是不那么的重要,那么选择这些景物来服务辞的标准到底是什么?谁能回答?
8、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9、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
10、奔程氏妹丧显然只是表层原因,结合全文看,另外三点才是陶渊明辞官的根本原因。在迫于生计步入仕途后,他发现出仕既不能实现自己的志愿,折腰事人、同流合污又违背了自己的本性,这种违背本性导致的身心交病远比忍冻受饿更让人难以忍受。污浊的官场生活使他感到“深愧平生之志”,而自己“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又不想强迫自己做不愿做的事,就只能选择归隐躬耕之路,于是借着程氏妹丧之机,便弃官归田。正如朱自清先生在《陶渊明年谱中之问题》中指出的那样:“妹丧固是实情,然亦去志久决,故藉此急求自免,庶有词以对亲友及执事者耳。”
11、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12、王羲之的生命观,首先是承认死亡不可逾越,生死不可等同。其次是他将生死哀痛置于历史长河中,古今文人的共鸣,可调和、化解这份哀痛。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言:“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生命和荣辱有尽,但文章无穷,寄身翰墨,可名传于后,获得生命的永恒。魏晋士人大都会感慨生命短暂,苦苦寻求永恒,谈玄理,服仙药,都无法实现永恒,无法做到“齐生死”,但文章可以实现生命的永恒。所以王羲之说“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那么“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不只是千古情思的共鸣,更是王羲之等兰亭之人生命的另一种存在方式。
13、云无心以出岫:无心,无意地。岫,山穴,此处泛指山峰。
14、师:那就是说赋有什么的特点?
15、师:在辞里面是怎么说的?
16、生7:《归去来兮辞中》“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中可以看出他确实是隐居人士,与他相交的人真的很少。
17、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断)
18、曷不委心任去留(何不随心任意地生活呢?)
19、(36)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羡慕自然界万物一到春天便及时生长茂盛,感叹自己的一生行将结束。善,欢喜,羡慕。行休,行将结束。
20、确实走入了迷途大概还不远,已觉悟到现在的做法是对的而曾经的行为是错的。船在水上轻轻飘荡,微风吹拂着衣裳。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遗憾的是天亮得太慢。
四、归去来兮辞原文
1、扶老古义:手杖;今义:扶持老人
2、③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过秦论》(介词,凭借,趁着。)
3、悟已往之不谏:觉悟到过去做错了的事(指出仕)已经不能更改。谏,劝止。知来者之可追:知道未来的事(指归隐)还是可以补救的。追,挽救,补救。之,取独助词。来者:古今异义词,古义,未来的事情;今义,来的人。以上两句话出自《论语·微子》:“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4、④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黄花岗烈士事略>序》(动词,交互,连接)
5、⑦敢竭鄙怀,恭疏短引《滕王阁序》(名词,前言,序文。)
6、载欣载奔(载……载……:一边……一边……;又……又……)
7、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寻,不久。程氏妹:陶渊明同父异母的妹妹,因嫁给程家,故称。丧于武昌,状语后置句。
8、安时处顺→安贫乐道→乐天安命
9、日光暗淡,即将落山,我流连不忍离去,手抚着孤松徘徊不已。回去吧!让我同外界断绝交游。他们的一切都跟我的志趣不合,还要驾车出去追求什么?跟亲戚朋友谈心使我愉悦,弹琴读书能使我忘记忧愁;农夫把春天到了的消息告诉了我,将要去西边的田地耕作。有时驾着有布篷的小车。
10、(10)问征夫以前路:向行人问前面的路程。征夫,行人。
11、寻古义:不久;今义:寻找
12、舟遥遥以轻飏:船在水面上轻轻荡漾前进。遥遥,漂流的样子。以,而。飏,船行轻快。
13、富贵不是我所求,升入仙界也没有希望。爱惜那良辰美景我独自去欣赏,要不就扶杖锄草耕种;登上东边山坡我放声长啸,傍着清清的溪流把诗歌吟唱;姑且顺随自然的变化,度到生命的尽头。乐安天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
14、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盤桓。
15、生15:她是从表达方法上来说的,《五柳先生传》偏重于记叙,《归去来兮辞》偏重于抒情。
16、⑤聊乘化以归尽连词,表修饰
17、策扶老以流憩:策,名作动,拄着。扶老,手杖。憩,休息。流憩,休息没有固定的地方,想走就走,想歇就歇。
18、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
19、⑤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赤壁之战》(动词,避开,退却。)
20、回去吧!让我同外界断绝交游。他们的一切都跟我的志趣不合,还要驾车出去追求什么?跟亲戚朋友谈心使我愉悦,弹琴读书能使我忘记忧愁。
五、归去来兮辞原文朗诵
1、③或棹孤舟名作动,划船
2、审容膝之易安:审,觉察。容膝,动作名,只能容下双膝的小屋,极言其狭小。
3、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4、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颺,风飘飘而吹衣。问徵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5、再看田园之人的生活。和真正的农人相比,陶渊明虽在田园,却过着和农人同中有异的生活。与“将有事于西畴”的忙于农事的农人相比,陶渊明显得更为闲适,处于闲适状态中的陶渊明或于静中玩味田园:庭院独酌、静默怡颜、园中远眺、抚松盘桓。或于动中寻觅自然:与亲人闲话、与琴书为伴、翻过山林、越过山丘、探幽访奇。这些生活场景展现了田园生活的简单、平淡、质朴和浓郁的烟火气,但在这简单质朴的生活中,又有一份超越烟火气的淡泊旷远之气。
6、恨晨光之熹微:怨天亮得太慢。熹微,微明,天未大亮。
7、(28)春及:春天到了。
8、板书:环堵萧然,不避风日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9、师:这还是直抒胸臆表达手法的相似。在这里我们先小结一下,我们发现两首作品在抒发的感情很多类似之处,这是一个大前提,我们主要看一下具体的情景、内容有没有相似的点。其他同学还有没有?关于酒,关于住所,关于写作,还有没有其他相似的?
10、刚刚看到自己简陋的家门,我心中欣喜,奔跑过去。孩子们欢快地迎接,孩子们守候在门前或院子里。院子里的小路快要荒芜了,松树菊花还长在那里;带着孩子们进了屋,美酒已经盛满了酒樽。
11、陶渊明天性酷爱自由,而当时官场风气又极为腐败,谄上骄下,胡作非为,廉耻扫地。一个正直的士人,在当时的政治社会中决无立足之地,更谈不上实现理想抱负。陶渊明经过十三年的曲折,终于彻底认清了这一点。陶渊明品格与政治社会之间的根本对立,注定了他最终的归隐。
12、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
13、遂见用于小邑:见……于,被动句。
14、①既自以心为形役(为,被)
15、(20)策扶老以流憩(qì):拄着拐杖出去走走,随时随地休息。策,拄着。扶老,手杖。憩,休息。流憩,游息,就是没有固定的地方,到处走走歇歇。
16、园日涉以成趣:日,名作状,每天。涉,涉足,走到。
17、师:农历10月,已经到冬天了。那提到这个想说明什么?
18、归去来兮:即“回去吧”。来,语气助词,无义。兮,语气词,相当于“啊”。
19、室内之乐(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酒之于渊明,实在是生命之中不可或缺之物,萧统《陶渊明传》中说:“颜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酒也是个考验人的东西,诸葛亮《新书·知人性》中说:“醉之以酒,而观其性。”与渊明而言,酒,是其“真”态尽出,还是萧统《陶渊明传》:“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渊明文带酒气,自是真性情。房屋虽小,心中的天地却是无限宽阔的。
20、师:再具体说是环境的什么?是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