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骊姬之乱
1、春秋战国时期烽烟四起,人才辈出,猛士如云,谋士如雨。然而这一时期,也出现了许多绝色倾城的美女,用另外一种方式,左右着时代的走向。卫姬、骊姬和夏姬祸乱朝纲,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乱象,在这乱象当中,她们和其他的女人,在“烽火戏诸侯”、“红颜祸水”等典故里,为我们留下了反复咀嚼的故事。
2、晋献公说:给我按照蓍草办!
3、点评:我们都知道在古代建造城墙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外敌入侵,士蒍筑城时不小心在城墙里放进了柴草,其实本来不是什么大事,因为蒲城和屈城本来就是晋国管辖内的封地,没有什么战事,不需要造得这么坚固。但是夷吾却把这件事告诉给献公,由此可以见,他其实早就有反叛之心,否则他为什么要加固城墙呢?我们可以推测,假如晋献公任由夷吾发展壮大,等他羽翼丰满了,很有可能干出篡夺王位的事情来。
4、惠公此人极为吝啬,又是个忘恩负义之徒。刚刚继承君位后,惠公便后悔答应里克和秦穆公的事情,当时秦国使臣一路护送惠公返回绛都,就等着交割河西之地,但惠公却称大臣们都反对割让河西之地给秦国,他虽然极力反驳,但却无济于事,只好暂缓交割事宜,同时惠公也不再履行分封汾阳之地给里克的承诺,还夺取了他的权力。
5、骊姬之乱给方兴的晋国带来了一场不小的灾难。晋献公、骊姬为了稳固骊姬之子奚齐的地位,继而驱逐群公子,此举使晋公室失去了与之唇齿相依的同姓宗族──公族,直接导致了晋公族的衰弱。并由此确立了以后历代晋君恪守不渝的一项制度——晋无公族。那么,这究竟是怎样一种与其他诸侯国不同的政治模式,它对晋国社会历史的发展有着怎样的深远影响呢?
6、晋献公带两姐妹回到晋国后,十分宠爱。次年,骊姬便生下儿子奚齐,少姬生下儿子卓子。其实在这两个儿子之前献公已有三子,分别是太子申生、庶子重耳和夷吾,但自从生下两个小儿子后就越发和他们疏远了,甚至还想废掉申生改立骊姬之子奚齐为太子。
7、荀息本以为让奚齐继位就是对他最大的保护,故而当诸大夫提出要改立重耳时,他坚持要立奚齐为君,以为只要登上君位,献公的两个爱子便安全了,却不想将军里克竟然政变弑君,荀息不仅没能履行对献公的承诺,甚至连两位小公子的性命都没有保住。
8、单靠自己的力量,骊姬很难达成所愿,她找到了优施。优施是晋献公的心腹,一个善于见风使舵的小人,他知道晋献公宠爱骊姬,帮助了骊姬,就等于保证了自己的将来。于是,当骊姬找到他的时候,他很爽快地答应了骊姬,并且表示可以找到更可靠的帮手。优施所谓的帮手,自然也是能言善辩、溜须拍马之辈,朝中除了梁五和上关没有其他人更符合这些条件。就这样,朝中形成了一个以骊姬为中心的篡位团队。几人商量来商量去,认为只要让申生离开晋国都城,就一定会找到可乘之机。
9、骊姬之乱,使晋国发展一波三折,历经五任国君方走上正轨。不过,晋文公大器晚成,争霸成功,开启了晋国上百年的争霸事业,也算不幸中的万幸!但是在“五世其乱”的过程中,晋国与秦国也发生了一些不必要的战争,对国力多多少少也是个损耗。
10、骊姬:我听说申生这个人,对待百姓仁爱宽厚,现在他说您已经被我迷惑了,我担心他会用国家利益为借口来讨伐您。所以您杀了我吧,何必为了一个女人搞乱国家呢?
11、于是,接到夷吾的求援信后,秦穆公就派出大将公孙枝领着三百辆兵车,把夷吾安全地送回了晋国。
12、祸国当然殃民,战争打起来,不管胜败如何,总有老百姓遭殃……关键是因为两个与他们没有关毛钱关系的漂亮女人,让无辜的老百姓遭殃,老百姓窝囊不是?
13、正当晋国蓬勃发展的时候,在晋献公晚年发生了骊姬之乱,使方兴的晋国遭受了挫折。晋献公前后共有六位夫人,先娶于贾国,称贾君,无子,不得立为夫人。晋献公烝于齐姜,生秦穆夫人和太子申生。后娶大戎狐姬和小戎子,分别生重耳和夷吾。晋献公伐骊戎时又获骊姬姐妹,骊姬生奚齐,其娣生卓子。
14、有臣子将此事告知了申生,申生逃到了新城。其实申生心知肚明,“下药者乃骊姬也”,但他没有选择解释,却选择了逃避。他觉得“吾君老矣,非骊姬,寝不安,食不甘。即辞之,君且怒之。不可”。简而言之,这位太子过于孝顺,担心揭发了骊姬之后,父亲寝食难安,因此宁愿自己背负所有罪名。有人劝申生逃到其他国家,但是申生认为自己背负弑父罪名,天下已没有容身之地,最后选择了自杀。
15、之后是里克迎立重耳,重耳拒绝;
16、晋国社会内部公室与宗族以及各宗族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复杂化,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内的矛盾和斗争亦空前激烈。握有军政大权的异姓异氏卿族或与晋君根本就没有血缘关系,或与晋君庙属之亲已远,使之对公室的吞噬和彼此间的兼并较之其他列国更为激烈无情。本来礼治观念就很淡薄的晋人,单纯用“礼”根本不能维系社会的秩序,只能依法来约束社会成员,协调各种矛盾。因此,晋国的成文法产生得比较早。从文公所做的“执秩之法”、赵盾所做的“赵宣子之法”、士会所做的“范武子之法”、赵鞅铸“范宣子刑书”于刑鼎等都可以看出,晋国的立法活动是比较频繁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室与卿大夫之间的斗争情况。
17、一次趁着申生献祭,骊姬在祭祀的酒肉里下毒,然后栽赃给申生,最后申生因为太善良,又怕说出真相惹老爸伤心,居然上吊自杀了,很轻松地就被除掉了。
18、弑君的凶手是谁,荀息知道吗?又该怎么处置他们呢?
19、其实杀害奚齐的凶手,荀息是知道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早在献公刚刚离世的时候,大臣里克、郑父两人就曾登门拜访荀息,试图劝说荀息改立重耳为君。
20、(30)仇:仇敌。保:守,
二、骊姬之乱对晋国的影响
1、可以说,到了《国语》中,我们所知道的那个宫斗大师骊姬,才算是正式出现。但只有一件事,有些令人介意:
2、从这里可以看到,韦昭在对偏衣金玦的注释完全采用了先友的解释。
3、当奚齐被里克突然袭杀在晋献公的葬礼上时,作为首席大臣的荀息就应该意识到晋国朝局的危险,在这种时候,荀息应该立刻查办凶手,铲除反对派,可荀息做了什么呢?
4、然后,重耳上位的机会来了。
5、骊姬:最可怕的就是所谓“爱百姓”的人,如果能让百姓听从自己,他们才不会在乎是不是要杀死自己的父亲。杀了您,然后再给百姓一点小恩小惠,百姓们会在乎他这个君王是怎么当上的吗?所有人都是只在乎自己的利益的,什么忠孝,无非是利益的附属品。您觉得,您可以和那些百姓说,“这个人是杀死父亲当上君王的,所以不要效忠他了”,然后就一呼百应?别开玩笑了!
6、骊姬嫁给晋献公之后,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奚齐。随着奚齐的长大,骊姬的权力欲也在不断膨胀。她希望自己可以有晋国夫人的头衔,希望自己的儿子可以成为晋国太子。于是,她竭尽全力讨好晋献公,把晋献公迷得神魂颠倒。很快,美人计就起到了一定的效果,晋献公在大臣面前宣布要封骊姬为正室。大臣们大多都提出了反对意见,因为自骊姬到了晋国,就把晋献公拉进了温柔乡,让他不思朝政,不顾国事,这样的女子必是锅水。但是晋献公早已打定了主意,任谁来劝都无济于事。就这样,骊姬当上了晋国夫人。
7、骊姬、奚齐、悼子、荀息四人已死,晋国暂时被里克、郑父掌握。摆在众人面前的国君选项就只剩下了重耳和夷吾。在选择新君的问题上,里克、郑父以及百姓都比较倾向于重耳,一是因为重耳年纪比较大,二是因为重耳素有贤名。
8、(34)狐裘:大夫的服饰,尨茸(mengrong):蓬松杂乱的样子。
9、晋惠公继位后并未正确处理国内党争问题,而实行了一条党同伐异的政策,他以吕甥、郤称为心腹,不但不给里克、丕郑的赂田,而且以杀君的罪名捕杀了他们。这一举动引起了国人的反感。晋惠公以“河外列城五”赂秦人,也是一种政治手段,晋国是一个新兴的大国,不肯受制于人,晋惠公借口国人反对割地,要求缓赂,实际上同样毁弃了诺言。
10、说完了晋献公的伟大,让我们再将思绪转回来,说一说因他宠爱骊姬而引发的那场晋国祸乱吧!
11、骊姬的一番作乱,对晋国的直接影响是让原本就衰弱的晋国公室势力进一步衰落,虽然之后晋文公、襄公都是有为之君,但已经无法阻止国内士族大夫势力的做大做强,最后赵魏韩三家分晋,晋国就此消失。
12、从晋献公开始,经申生、奚齐、夷吾,最后重耳,共五世,所以司马迁称骊姬给晋国带来了“五世之祸”。
13、《史记·晋世家》:献公亦病,病甚,乃谓荀息曰:“吾以奚齐为後,年少,诸大臣不服,恐乱起,子能立之乎?”荀息曰:“能。”献公曰:“何以为验?”对曰:“使死者复生,生者不惭,为之验。”
14、夏姬跟着巫臣到了晋国后,和巫臣生了个女儿,长大后嫁给了叔向(羊舌氏),结果生了个外孙叫伯石,伯石长大后获罪,导致羊舌氏被灭族,夏姬的女儿当然也未幸免,难道祸害的基因能遗传?
15、(37)寺人:阉人。披:人名。
16、 “祸”自己。
17、次年,秦国饥荒缺粮,秦穆公请晋惠公援助粮食。但贪婪的晋惠公却认为这是讨伐秦国的大好良机,非但不借粮食,反而谋划出兵攻秦。
18、翻译过来,就是说,骊姬当时受宠,想要让自己的儿子做太子,就联合两个士大夫,说服晋献公,让太子申生镇守曲沃,重耳镇守蒲城,夷吾镇守屈城。只剩下骊姬和她妹妹的孩子在都城。
19、春秋时期著名的演技派演员开始了她的表演。
20、申生的想法没有问题,但他忘了一件事:他父亲晋献公对晋国曲沃代翼内乱的记忆有多深刻。从诛灭桓庄之族,晋国再无公族的事件可知,晋献公非常防范宗族内乱。
三、骊姬之乱和三家分晋
1、(慝tè:邪恶、恶念。)
2、骊姬是个聪明的女人,她可以帮献公出谋划策,也可以帮献公做些他不方便去做的事情,更重要的是,她野心勃勃,而且从不隐藏自己的野心。这样的人十分容易控制,也十分忠诚,一个对自己忠诚,能够被自己控制的聪明人,世界上还有比这更完美的搭档么?
3、(10)大子:太子,指申生。
4、晋献公更生气了:二子谋反,派兵讨伐!
5、晋献公即位前,晋国刚刚结束了长达67年的内乱。这内乱的原因,无外乎是对权力的向往:小宗想要取代大宗。
6、(9)中大夫:晋国官名。成谋:定好计,有预谋。
7、长子嘛,按照嫡长子继承制,自然是要当太子的;长女后来嫁给了秦穆公,因此后世称之为穆姬。
8、骊姬虽是戎女,但却有着非凡的政治头脑,她善于交际,工于心计。她深知要废掉太子的难度很大,只有徐图缓行。在她的策划下,一场废嫡立庶的阴谋活动紧锣密鼓地展开了。
9、《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的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司马迁首先认为《左传》是左丘明所写,自刘向、裴骃、刘歆、桓谭、班固皆以《左传》出于左丘明。唐朝的刘知几《史通·六家》亦称:“左传家者,其先出于左丘明。”
10、毕竟在晋献公即位前,晋国刚刚经历了67年的内乱啊。
11、“骊姬之乱”是春秋时期的历史片段,当时晋国还未三分天下,也没有强大到称霸中原,那时候是晋文公的父亲晋献公的时代。
12、晋献公把奚齐托付给荀息,就是晋献公假道于虞以伐虢的那个荀息。
13、显然以晋献公的身份地位,必然要“为尊者讳”,记录骊姬之乱事件的人,必然也是晋献公身边的熟人,又要“为亲者讳”。
14、中国根黄河魂这里是临汾!
15、以及,为什么“得骊姬,乃远此三子”?是因为过于宠爱骊姬,引来了正派人士的嫌恶,还是因为晋献公终于找到了一个可靠的盟友,来对抗自己那三个觊觎王位许久的儿子?
16、既然要为晋献公“讳”,那么整个事情的祸因自然不能说是晋献公的错了,自然也就只能把祸因归到一个亡了国的女人身上,归结成“红颜祸水”。
17、然始终认为,就像商朝灭亡不能完全甩锅妲己,西周颠覆不能全怪褒姒不爱笑,同样的,骊姬之乱并不能归咎于骊姬你太美。
18、骊姬:春秋时骊戎国君之女,骊戎是春秋诸侯国之男爵,国址在今天临潼一带,离晋国很近。公元前672年,晋献公攻打骊戎,骊戎败,献骊姬及其妹少姬给晋献公,史记说晋献公对这两个美女“俱爱幸之”,两个美女各给晋献公生了一个儿子:奚齐,卓子。献公有意废太子申生立奚齐,骊姬动心,设计害死申生,迫使重耳、夷吾逃亡,这就是“骊姬之乱”,晋献公病故后,荀息立奚齐为君,被里克弑杀;荀息又立卓子为太子,也被里克弑杀。骊姬不知所终,传言被里克鞭杀。晋国又历两君晋惠公、晋怀公后,重耳在秦国帮助下复国,即为晋文公,后来成为春秋霸主。
19、《左传》叙事敢于直书不讳,揭示事情的真实面貌,全书有关战争的文字较多,这些文字翔实生动,如晋楚城濮之战、秦晋郩之战、齐晋鞌之战、晋楚鄢陵之战,都有出色的叙述。善于叙事,讲究谋篇布局,章法严谨,都是《左传》的独到之处。正因为如此,它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20、《史记·晋世家》:荀息将死之,或曰不如立奚齐弟悼子而傅之,荀息立悼子而葬献公。
四、骊姬之乱到底有多严重
1、好一招“缓一缓”,荀息在明知威胁新君的就是里克一党的前提下,依然按部就班地执行“先办葬礼,再继君位”的程序,全然不知道变通,此时的他本来可以用“谋逆”、“弑君”的名义合法除掉里克、郑父,但他竟然以里克党羽众多就放弃了,殊不知,如果荀息公开里克等人的罪行,那些朝中大夫未必会跟着里克一起“谋逆”,荀息优柔寡断,白白错过了诛杀里克等人的最佳时机。
2、晋献公晚年昏聩,听信骊姬之言,先是诛杀了世子申生,后又发兵驱逐公子重耳和夷吾,使得晋国埋下了内乱的种子。然而,看似诡计得逞的骊姬母子却没有笑到最后,原世子申生一党的里克派心腹扮演成刺客,于葬礼之上突然袭杀了骊姬之子奚齐,后又于朝堂诛杀少姬之子悼子。
3、宗邑缺乏有力的主管,百姓就不会畏惧;边疆没有有力的主管,就会勾引戎狄侵犯的念头。戎狄有侵犯的念头,百姓就会轻视政令,这是国家的祸患。如果让太子主管曲沃,又让重耳、夷吾主管蒲地和二屈,就可以使百姓畏惧、戎狄害怕,而且可以表彰君王的功绩。”又让这两个人一起对晋献公说:“狄人广漠的土地,如果归属晋国,可以在那里开疆辟土。晋国开疆辟土,不也恰当吗?”晋侯很高兴。夏季,让太子住在曲沃,重耳住在蒲地,夷吾住在屈地。别的公子也都住在边境上,只有骊姬和她妹妹的儿子在绛城。两个五(梁五和东关嬖五)最终和骊姬诬陷了公子们而立了奚齐为太子,晋国人称他们为“两个名叫五的狼狈朋比”。《左传·庄公二十八年》
4、这个历史事件又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发?
5、就差1%啦,等着老头子没电宕机就行。
6、太子申生当时身处曲沃,也就是现在的山西临汾,而晋国的都城在现在的山西翼城附近。临汾到翼城,走高速也要两个钟头,何况是春秋时期。那时候可没有冰箱这一说,几块熟肉,没有冰箱,没有防腐剂,在外面放了差不多一个星期,然后按照规定,晋献公要品尝祭品……这真是一段有味道的文字……
7、(32)这两句诗出自《诗经·大雅·板》。怀德:心存德行,不忘修德。宗子:周姓子弟。
8、历代注释《左传》的著作颇多,西晋大学者杜预撰《春秋经传集解》,把《春秋》与《左传》合为一编。唐孔颖达遵循杜预注而为疏,成为历史上最有影响的注释之作。清洪亮吉撰《春秋左传诂》、刘文淇撰《春秋左传旧注疏证》、今人杨伯峻撰《春秋左传注》,都是比较重要的注本。
9、“骊姬之乱”暂时中断了晋国蓬勃的发展进程,从公元前651年到前636年的十五年间,政治局势很不稳定,期间,惠公去世怀公继位,但直到晋文公归国才彻底结束了“骊姬之乱”的影响。
10、这个……难道晋献公是先天性的嗅觉味觉丧失?导演,咱们出来聊聊好么!这段情节我实在编不下去了!
11、正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本有绝对优势的晋国,竟然被兵微将寡的秦国杀得大败而归,连惠公本人都被秦国俘虏了。
12、晋献公的爸爸的爸爸的爸爸不是嫡长子,是小宗,他想搞个大事情,取代大宗成为晋国的主人。
13、要去主持祖庙的祭祀,至少有一定的行为能力了,不会太小,应该在六岁以上。而这件事又发生在申生自杀之前。因此大致可以推测出祖庙祭祀事件发生在晋献公十七年申生伐东山后至晋献公二十一年申生自杀前。
14、打铁要趁热,骊姬对晋献公说:
15、狐突完全不认同先友的说法。
16、如果说这第一点还能用“申生可能是天生弱智”勉强圆过去(才怪)的话,另一个关键,就实在没法说清楚了。按照记载,太子申生献上的祭品是“胙”,《说文解字》中释义,“胙”就是祭祀时候用的肉。根据周朝时期青铜器的造型,我们可以推断,祭祀时候用的,可能是烹煮过的熟肉。
17、后面的发展,与《左传》中大同小异。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当上太子,陷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尽。有一点小差异的是这里,《左传》中骊姬紧接着就开始说重耳和夷吾的坏话了,但在《史记》中,重耳二人听说太子被废,匆忙赶来,有人密告骊姬,说他们两人是来问罪的,骊姬恼羞成怒,才设计陷害他们。
18、而一般这个时候,被陷害的人,肯定会气得跳脚,然后立马找人澄清,而这个太子就跟平常人不一样。他竟然会因为如果让父亲知道是骊姬陷害他,可能会为了顾全大局要废除她,但是没了骊姬的话父亲就会不开心,这样就是不孝顺,所以他最终,思来想去,皇帝要废了他,还不如自己死了算了。脑回路太过清奇,也太过天真了,不适合在皇室。
19、国语·晋语·史苏论骊姬必乱晋
20、晋献公让太子申生穿着偏衣率领军队,可以说是在公开羞辱申生,大概相当于现在让直男穿女装上街一样。
五、骊姬之乱是什么意思
1、晋惠公又一次背信弃义,秦穆公大怒,先发制人,抢先率兵攻打晋国。晋惠公遂召集军队与秦国交战于韩原。
2、又过了几年,骊姬的儿子奚齐终于诞生!
3、成为晋国夫人之后,骊姬的下一个目标就是让奚齐成为晋国太子,继承王位。当时,晋国已立太子,是晋献公前任夫人所生,名叫申生。申生为人忠孝,曾为晋国立下过汗马功劳,是诸大臣心中最理想的未来国君。骊姬要想废黜申生,推自己的儿子上位,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4、献公的六位夫人中,除了齐姜,其他五位都是姬姓。献公的这些反常规举动,曾被其他诸侯讥笑嘲讽,而他却义无反顾,这充分反映了他的叛逆创新的性格。
5、里克听后,沉默着离开。而此刻的申生,还茫然无知,完全不知道自己要被父亲废黜。
6、至于真实的情况,就等我穿越回来再告诉大家吧~
7、周朝的继承制度,是“嫡长子继承”,继承顺序依次是:嫡长子、嫡长孙、嫡幼子、庶长子、庶幼子。太子申生是嫡长子,也就是法定的第一顺位继承人,自然不需提。申生的母亲齐姜早逝,没有留下别的子嗣,申生也没有孩子,所以申生之后的第二继承人,是庶长子重耳,重耳之后,是庶次子夷吾,夷吾之后的第四顺位,才是骊姬的儿子奚齐。
8、骊姬虽能凭美貌迷惑国君,但骊姬母子没办法拉拢晋国国内的世家豪强。所以奚齐即使当上国君,这个位置他也无法坐稳。所以还在国丧之时,奚齐便被晋国的大臣里克杀掉,随后骊姬和她的另外一个儿子卓子也被里克杀死。
9、《国语》中记载,在废太子申生之前,骊姬与晋献公有这样一番对话。
10、可以想见,晋献公对于宗法嫡庶,大概没有什么执念。
11、殊不知,此时最重要的不是另立新君,而是追查凶手,消除隐患,可荀息这么做了吗?
12、(21)被:蒙受,带着。此名:指杀父的罪名。
13、如同前面所说,“骊姬之乱”将是一场晋公室内部为争夺君权而彼此搏杀的预兆。果然,这一血腥场面在晋献公死后不久便骤然上演。那么,这场斗争中晋国的君权又将落于何人的手中?君权争夺的背后究竟隐藏着各种势力怎样的意图呢?
14、所以,“骊姬之乱”的故事,很可能还存在另一个版本,一个没有老虎、猴子和鬣狗的版本。
15、间色则是指可以通过其他颜色混合而成的颜色,比如绿色可以通过黄蓝色混合而成。
16、重耳还不知道国内出了什么事,就有些举棋不定。
17、申生,你这么孝顺,你爹知道么……
18、在重耳流亡期间,晋国连连发生重大变故,先是晋献公归天,接着奚齐即位,因不满骊姬弄权,里克、邳郑等重臣派人刺杀了奚齐。
19、骊姬和奚齐死后,夷吾在秦穆公与里克的协助下回到晋国,称“晋惠公”。称王后,惠公很快撕毁与秦国的约定,并且诛杀里克及其党羽。随后,夷吾趁秦国饥荒,讨伐秦国,还派人追杀重耳。在史书中,他完全是一个权力欲极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背信弃义的大阴谋家形象。司马迁,出来咱俩谈谈,说好的“有贤行”呢?
20、骊姬是一位传奇人物,制造了晋国内乱,史称“骊姬之乱”。她为了一己私欲,害死了晋国太于申生,逼走了重耳和夷吾。然而就在她夙愿实现的时候,却也离毁灭更近了一步。按照历史的评判,骊姬是最典型的红颜祸水,不值得同情,也不值得为其辩解。的确知此,骊姬从嫁给晋献公起,就生出了无法填满的欲壑。而这欲壑越来越大,最后连骊姬自己都被吞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