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勾践灭吴翻译
1、♦这是你选择山东专升本培训机构的标准吗?
2、“蓑笠”在文中比喻谋臣与武士。
3、越国人把八个美女打扮好,送给吴国的太宰,对他说:"您如果能够让吴王赦免了我们越国的罪行,还有更漂亮的美人会送给您。"太宰就向吴王夫差进谏说:"我听说,古代讨伐一个国家,对方认输也就行了;现在越国已经认输了,您还想要求什么呢?"吴王夫差就与越国订立了盟约而后让文种离开。
4、将帅二三子以蕃(帅通“率”)
5、(翻译)伐吴行动果断开始了,越国的老百姓都互相鼓励。父亲劝勉儿子,兄长勉励弟弟,妇女鼓励丈夫,说:"为什么这样恩惠的君王,而可以不为他战死呢?"因此在笠泽打败了吴国,又在没(古地名,在苏州附近)再次打败了吴国,又在吴国郊外再次打败它。于是越国就灭掉了吴国。
6、夫差想听取文种的建议,与越国和好。吴国大夫伍子胥进谏说:"不可以!吴国和越国,是互相仇视,互相敌对,互相征战的国家;外有三条江水环绕,老百姓没有地方迁移。有吴国就没有越国,有越国就没有吴国。这种局面将不可改变。我听说,住在陆地上的人习惯于住在陆地上,依水而居的人习惯于住在水旁。中原各国,即使我们主动进攻,把他们打败了,我们也不能长期住在那里,也不习惯乘坐他们的车子;而越国,我们主动进攻,把他们打败了,我们就能长期住在那里,也能乘坐他们的船。这是消灭越国的有利时机,千万不可失去。大王您一定要消灭越国!如果您失去这个有利的时机,以后后悔也来不及了。"
7、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再)
8、爪牙之士:指武士,今为贬义,比喻坏人的党羽。
9、丈夫,男孩。今常用义同前“丈夫”句。句意是生男孩。
10、出自《勾践灭吴》,选自春秋左丘明的《国语·越语上》。
11、而摩厉之于义(摩厉通“磨砺”)
12、越王勾践退守会稽山后,就向全军发布号令说:“凡是我的父辈兄弟及全国百姓,哪个能够协助我击退吴国的,我就同他共同管理越国的政事。”大夫文种向越王进谏说:“我听说过,商人在夏天就预先积蓄皮货,冬天就预先积蓄夏布,行旱路就预先准备好船只,行水路就预先准备好车辆,以备需要时用。一个国家即使没有外患,然而有谋略的大臣及勇敢的将士不能不事先培养和选择。就如蓑衣斗笠这种雨具,到下雨时,是一定要用上它的。现在您大王退守到会稽山之后,才来寻求有谋略的大臣,未免太晚了吧?”勾践回答说:“能听到大夫您的这番话,怎么能算晚呢?”说罢,就握着大夫文种的手,同他一起商量灭吴之事。随后,越王就派文种到吴国去求和。
13、勾践对国人说道:"我不知自己的力量不够,与吴国这样的大国作对,导致老百姓流离失所,横尸原野,这是我的罪过。我请求你们允许改变治国政策。"于是埋葬已经死去的人,慰问受伤的人,供养活着的人;谁家有忧就去慰问,谁家有喜事就去祝贺;欢送要远出的人民,欢迎回家的人民;除去人民讨厌的,补充人民缺乏的。然后恭卑地服侍夫差,派三百个士做吴王的仆人。勾践自己还亲自为夫差充当马前卒。
14、栖:停留。会稽:山名,在今浙江绍兴东南十二里。
15、夫差行成,曰;“寡人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请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勾践对曰:“昔天以越予吴,而吴不受命;今天以吴予越,越可以无听天之命,而听君之令乎!吾请达王甬、句东,吾与君为二君乎!”夫差对曰:“寡人礼先壹饭矣,君若不忘周室而为敝邑宸宇,亦寡人之愿也。君若曰:『吾将残汝社稷,灭汝宗庙。』寡人请死,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乎?越君其次也!”遂灭吴。
16、越王勾践在与吴王夫差的战争中被击败后,以各种屈辱的条件向吴国求和。夫差没有听从伍子胥的忠告,却听信了被越国贿赂的太宰豁的谗言,准许了越国的求和,使勾践获得了喘息的机会。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在经过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长期准备之后,率领军队进攻吴国,吴国因此而亡。
17、《勾践灭吴》记述的是春秋末期吴越争战的著名历史事件。越王勾践在与吴王夫差的战争中被击败后,以各种屈辱的条件向吴国求和。夫差没有听从伍子胥的忠告,却听信了被越国贿赂的太宰豁的谗言,准许了越国的求和,使勾践获得了喘息的机会。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在经过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长期准备之后,率领军队进攻吴国,吴国因此而亡。
18、果行,国人皆劝。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曰:“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于没,又郊败之。
19、夫差行成,曰;“寡人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请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勾践对曰:“昔天以越予吴,而吴不受命;今天以吴予越,越可以无听天之命,而听君之令乎!吾请达王甬、句东,吾与君为二君乎!”夫差对曰:“寡人礼先壹饭矣,君若不忘周室而为敝邑宸宇,亦寡人之愿也。君若曰:『吾将残汝社稷,灭汝宗庙。』寡人请死,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乎?越君其次也!”遂灭吴。
20、至于:到达。今用作介词,表示一件事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
二、勾践灭吴翻译和赏析
1、原文: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托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元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翻译:吴县有一个人叫孙山,人称滑稽才子.有一次去他地赶考,一位老乡把自己的儿子拜托给孙山请求同行.那人儿子落榜了,孙山也在举人名单最后一位,就先回来了.老乡问他儿子怎样,孙山回答:"举人名单上最后一名是孙山,您的儿子还在孙山以外."
2、勾践对国人说道:"我不知自己的力量不够,而去同强大的吴国结仇,导致老百姓流离失所,横尸原野,这是我的罪过。我请求你们允许改变治国政策。"于是埋葬已经死去的人,慰问受伤的人,供养活着的人;谁家有忧就去慰问,谁家有喜事就去祝贺;欢送要远出的人民,欢迎回家的人民;除去人民讨厌的,补充人民缺乏的。然后恭卑地服侍夫差,派三百个士做吴王的仆人。勾践自己还亲自为夫差充当马前卒。
3、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4、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句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5、♦(走近山科院)便利的生活环境
6、越王勾践退守到会稽山上,向三军下令说:"凡是我父辈兄弟和黎民百姓,只要有能够帮助我出谋划策打败吴国的,我将和他共同管理越国的政事。"大夫文种进见回答说:"我听说,商人夏天的时候就准备皮货,冬天的时候就准备细葛布。天旱的时候就准备船,有大水的时候就准备车辆,就是打算在缺少这些东西的时候派上用场。即使没有被四邻侵扰的时候,然而谋臣与武士,不可不选拔出来供养他们。就像蓑笠一样,雨已经下来了,肯定要到处找。现在君王您已经退守到会稽山上了,然后才寻求出谋划策的大臣,恐怕太迟了吧?"勾践说:"如果能够让我听听您的高见,又有什么晚的呢?"于是就拉着文种的手,跟他在一起商量。终于使文种去吴国议和。
7、勾践之围会稽也,嚼然叹曰:“各终于此乎?”种曰:“汤系夏台,文王囚麦里,晋重斗奔翟,齐小白奔苦,其卒王霸。由是观之,何速不为福乎?”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志会稽之耻邪?”身白操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宾客,赃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8、越国人把八个美女打扮好,送给吴国的太宰,对他说:"您如果能够让吴王赦免了我们越国的罪行,还有更漂亮的美人会送给您。"太宰就向吴王夫差进谏说:"我听说,古代讨伐一个国家,对方认输也就行了;现在越国已经认输了,您还想要求什么呢?"吴王夫差就与越国订立了盟约而后让文种离开。
9、勾践说于国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行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然后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其身亲为夫差前马。
10、夫差将欲听,与之成。子胥谏曰:“不可!夫吴之与越也,仇讎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将不可改于是矣!员闻之:陆人居陆,水人居水,夫上党之国,我攻而胜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君必灭之!失此利也,虽悔之,必无及已。
11、(翻译)夫差想听取文种的建议,与越国和好。吴国大夫伍子胥进谏说:"不行!吴国与越国,是世代的仇敌,经常打仗;外有三条江水环绕,老百姓没有地方迁移。有吴国就没有越国,有越国就没有吴国。这种局面将不可改变。我听说,住在陆地上的人习惯于住在陆地上,依水而居的人习惯于住在水旁。中原各国,即使我们主动进攻,把他们打败了,我们也不能长期住在那里,也不习惯乘坐他们的车子;而越国,我们主动进攻,把他们打败了,我们就能长期住在那里,也能乘坐他们的船。这是消灭越国的有利时机,千万不可失去。大王您一定要消灭越国!如果您失去这个有利的时机,以后后悔也来不及了。"
12、劝君更进一杯酒(劝说)
13、《勾践灭吴》全书以(记言)为主,与《左传》重记事不同。语言艺术虽不及《左传》,但说理严密,刻画人物也比较形象生动,在我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14、⊙投稿信箱:1085026161@qq.com(欢迎您原创投稿)
15、商人夏天的时候就准备皮货,冬天的时候就准备细葛布。天旱的时候就准备船,有大水的时候就准备车辆,就是打算在缺少这些东西的时候派上用场。即使没有被四邻侵扰的时候,然而谋臣与武士,不可不选拔出来供养他们。就像蓑笠一样,雨已经下来了,肯定要到处找。现在君王您已经退守到会稽山上了,然后才寻求出谋划策的大臣,恐怕太迟了吧。
16、截取片断事实,演为一篇文章,本来是记叙文的常用方法。《勾践灭吴》是运用这种方法比较早见的一篇。柳宗元《非国语》说:“吴越之事无他焉,举一国足以尽之,而反分为二篇(当是合《越语》上下为一篇),务以相乘,凡其繁芜曼衍者甚众”。他是综合《吴语》和《越语》上下三篇文章来看吴越两国历史的,因此忽视了《越语上》截取片断,专记勾践灭吴这一写作方法上的特点。《越语上》作为专记勾践灭吴一段故事,不但没有“繁芜曼衍”的毛病,相反的,它却写得自然完整,简要矫健,成为先秦散文的范例。柳宗元在《非国语序》又说:“左氏《国语》,其文深閎杰异,固世之所耽嗜而不已也。”这样的评价,《越语上》当然包括在内。可见柳宗元也是《越语上》的欣赏者。
17、既而儿醒,大啼(不久)
18、有君王像文公这样讲信义的,怎可不跟随他呢从前吴起外出,遇到一个老朋友于是就请他吃饭,那个老朋友说:“好。”母亲欺骗子女,子女就不再相信他们的母亲,这不是把孩子教育成正人君子的方法。
19、句践说于国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然后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其身亲为夫差前马。
20、◀669550221▶
三、勾践灭吴翻译
1、山重水复疑无路(繁复)
2、勾践灭吴文中的耻辱具体是指灭国的耻辱、尊严的耻辱、兵败会稽的耻辱。越国被吴国打败,越国国君勾践夫妇去给吴国国君当仆人,负责养马,住茅草房。为了骗取吴王信任,越王勾践亲自尝了吴王的粪便来证明吴王的健康,为吴王当马夫,当“上马石”。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被围困在会稽山,万般无奈之下屈膝求和。勾践灭吴记述的是春秋末期越王勾践在与吴王夫差的战争中被击败后,以各种屈辱的条件向吴国求和。夫差听信了被越国贿赂的太宰豁的谗言,准许了越国的求和,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在经过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长期准备之后,率领军队进攻吴国,吴国因此而亡。卧薪尝胆意思是形容一个人忍辱负重,发愤图强,最终苦尽甘来。
3、伐吴行动果断开始了,越国的老百姓都互相鼓励。父亲劝勉儿子,兄长勉励弟弟,妇女鼓励丈夫,说:"为什么这样恩惠的君王,而可以不为他战死呢?"因此在笠泽打败了吴国,又在没(古地名,在苏州附近)再次打败了吴国,又在吴国郊外再次打败它。于是越国就灭掉了吴国。
4、▲点击关注亿万人都在看的国学
5、号令:传告。古时传令于大众,都用传呼的办法,所以叫“号令”。号:呼。昆弟:兄弟。昆:兄。国子姓:国君的同姓。共知越国之政:共同管理越国的政事,意思是让他做越国的卿相。知:主持,过问。
6、国之父兄请曰:“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今越国亦节矣,请报之!”勾践辞曰:“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寡人之罪也。如寡人者,安与知耻?请姑无庸战!”父兄又请曰:“越四封之内,亲吾君也,犹父母也。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勾践既许之,乃致其众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不患其志行之少耻也,而患其众之不足也。今寡人将助天灭之。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也。进则思赏,退则思刑;如此,则有常赏。进不用命,退则无耻;如此,则有常刑。”
7、“蓑笠”在文中比喻谋臣与武士。
8、广运:指土地面积的长和宽。东西为广,南北为运
9、三年释其政(政通“征”)
10、♦升本人集合,带你认识山科院!
11、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曰:“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太宰嚭谏曰:“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12、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餔也(餔通“哺”)
13、孰为汝多知乎(通"智")
14、古义:男孩今义:女子的配偶
15、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掌管)
16、果行,国人皆劝。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曰:“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于败,又郊败之。遂灭吴。
17、古义:劝勉,勉励今义:劝说
18、文章叙事清晰,有选择地写了勾践为灭吴所做的主要准备工作。在叙事中揭示了勾践灭吴的道理,同时刻化了他败而不馁,能屈能伸的坚忍性格,展示了一个善于团结国人富国强兵的政治家形象。
19、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知道)
20、夫差想听取文种的建议,与越国和好。吴国大夫伍子胥进谏说:"不行!吴国与越国,是世代的仇敌,经常打仗;外有三条江水环绕,老百姓没有地方迁移。有吴国就没有越国,有越国就没有吴国。这种局面将不可改变。我听说,住在陆地上的人习惯于住在陆地上,依水而居的人习惯于住在水旁。中原各国,即使我们主动进攻,把他们打败了,我们也不能长期住在那里,也不习惯乘坐他们的车子;而越国,我们主动进攻,把他们打败了,我们就能长期住在那里,也能乘坐他们的船。这是消灭越国的有利时机,千万不可失去。大王您一定要消灭越国!如果您失去这个有利的时机,以后后悔也来不及了。"
四、勾践灭吴翻译概括
1、卧薪尝胆原指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为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雪耻图强。春秋时,越王勾践战败,为吴所执,既放功率表还,欲报吴仇,苦身焦思,置胆于坐,饮食尝之,欲以不忘会稽败辱之耻。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卧薪事不知所出。后用为刻苦自励,发愤图强,不敢安逸之典。宋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仆受遗以来,卧薪尝胆,悼日月之逾迈,而叹功名之不立。”
2、(翻译)夫差求和说:“我的军队,不值得屈辱您讨伐了。请允许我把财宝、美女进献给您来慰劳您的辱临。”句践回答说:“过去上天把越国赐予吴国,可是吴国不要;现在上天又把吴国赐予了越国,越国难道可以不听从天命,却听从您的指令吗?请允许我送你到甬江句章的东边,彼此以后仍像两个国君一样。”夫差回答说:“从礼节上说,我已先有小惠于越国(另一版本为:我比您年长一点),你如果不忘周室,给我们吴国一小块立足之地,这也是我所希望的。你如果说:‘我将会灭了你的国家,毁了你的宗庙’,我只有请求一死,我还有什么脸面来面对天下人呢?越君你只管进入吴国居住吧。”越国就此灭了吴国。
3、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已经)
4、(翻译)句践对国人说道:"我不知自己的力量不够,与吴国这样的大国作对,导致老百姓流离失所,横尸原野,这是我的罪过。我请求你们允许改变治国政策。"于是埋葬已经死去的人,慰问受伤的人,供养活着的人;谁家有忧就去慰问,谁家有喜事就去祝贺;欢送要远出的人民,欢迎回家的人民;除去人民讨厌的,补充人民缺乏的。然后恭卑地服侍夫差,派三百个士做吴王的仆人。句践自己还亲自为夫差充当马前卒。
5、古义:原野今义:黄河中下游地区
6、大夫种:文种,楚国人,曾为楚国的宛(现在河南省南阳市)令,入越后为大夫,与范蠡同助勾践灭吴,功成,为勾践所忌杀。贾(gǔ)人:商人。资:蓄积。絺(chī):细葛布,夏布。乏:缺少。四方之忧:指四邻各国对本国进攻。爪牙之士:指勇敢的将士。养:培养。择:选择录用。既:已经。无乃:未免,只怕。后:迟,晚。子大夫:指文种。“大夫”是称其官职,前面加上“子”字,是古人称呼对方时的敬称。
7、遂使之行成于吴(终于)
8、课文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在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之间尖锐而又曲折的斗争。越王勾践在战败后处心积虑。重整旗鼓,最终打败吴国,报了仇,雪了耻,从失败走向了胜利。
9、勾践说于国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然后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其身亲为夫差前马。
10、行成:议和。成:和。乏无所使:缺乏人才,没有他人可以派遣。彻:达。天王:指吴王。私:私下。指低声下气地私语。下执事:即“执事”,等于说“在您手下的执事人员”。
11、♦山科院专升本圈粉大招揭秘:糟了!是心动的感觉~
12、全文分三部分,紧紧围绕勾践誓雪国耻这一主要的性格特征展开描写。首先写勾践同吴国求和,突出了他痛下决心、希望东山再起的一面。其次,写勾践为打败吴国所进行的多方面的准备。最后,写勾践出征灭吴,一举获胜。作者虽从请战开始,但重点依然落到勾践雪耻复仇这一点上。
13、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
14、夫差想听取文种的建议,与越国和好。吴国大夫伍子胥进谏说:"不行!吴国与越国,是世代的仇敌,经常打仗;外有三条江水环绕,老百姓没有地方迁移。有吴国就没有越国,有越国就没有吴国。这种局面将不可改变。我听说,住在陆地上的人习惯于住在陆地上,依水而居的人习惯于住在水旁。中原各国,即使我们主动进攻,把他们打败了,我们也不能长期住在那里,也不习惯乘坐他们的车子;而越国,我们主动进攻,把他们打败了,我们就能长期住在那里,也能乘坐他们的船。这是消灭越国的有利时机,千万不可失去。大王您一定要消灭越国!如果您失去这个有利的时机,以后后悔也来不及了。"
15、又郊败之(名作状,在郊外)
16、♦(走近山科院)雄厚的师资力量
17、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阻挡,把守)
18、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使动,使……洁)
19、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名作动,穿)
20、如寡人者,安与知耻(感到,觉得)
五、勾践灭吴翻译读听
1、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曰:“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太宰嚭谏曰:“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2、国之父兄请曰:“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今越国亦节矣,请报之。”勾践辞曰:“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寡人之罪也。如寡人者,安与知耻?请姑无庸战。”父兄又请曰:“越四封之内,亲吾君也,犹父母也。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勾践既许之,乃致其众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不患其志行之少耻也,而患其众之不足也。今寡人将助天灭之。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进则思赏,退则思刑;如此,则有常赏。进不用命,退则无耻;如此,则有常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