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勾践宴群臣
1、到了吴国,伍子胥结交专诸与要离,并使专诸刺杀吴王僚,协助公子光成为吴王阖闾;其后又令要离刺杀吴王僚之子庆忌。阖闾重用伍子胥,并用伍子胥发掘的孙武为统帅,发兵击败楚国,破楚首都郢;子胥掘楚王墓,鞭尸三百,报父兄之仇。伍子胥帮助吴王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吴国国力达到了鼎盛之势。
2、⑵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3、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2)辱于奴隶人(3)之手,骈死(4)于槽枥(5)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4、(5)胜不敢复相士()
5、刘伯温和徐达虽然逃过一劫,但朱元璋并未放过二人。朱元璋在刘伯温生病时,赐药,毒死了刘伯温;又赐烧鹅给徐达,让徐达久治不愈的背疽爆裂,疽发身亡。
6、马之千里者:结构助词,定语后置标志,无义。
7、酒过三巡,越王与范蠡起身敬酒,向吴王进献贺辞,夫差欣然陶醉当下,便借着酒劲向勾践承诺:“三日后,寡人在蛇台摆酒,赦你君臣之罪,放归越国,这三年来,寡人实在让你们受委屈了。”
8、夫差听完登时大怒,便从壁上取下一柄“属镂”剑,派心腹大臣速速前往相国府,赐给伍子胥。
9、这劈头盖脑的一番斥责,说得伍子胥哑口无言,半晌,他方叩拜道:“主公这话似乎说反了,微臣性格刚直不通人情,但内心却深爱主公,而勾践战败服罪,在吴国时刻担心被主公诛杀,这才藏头缩尾,用奸计换取主公的怜悯,从而苟活至今。主公若放他回国,臣料定,不出二十年,越王必将举国进犯,到那时,我王才真是懊悔无及啊!主公……”
10、烹:烧煮。兔子死了,猎狗就被人烹食。
1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3分)
12、听课请加入徐子曰学习qq群7040787
13、(7)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14、事后他打点了细软珠宝乘船离去,范蠡临行前给好友文种留下了一封信,信中说:“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越王为人狭隘,如今我已离去,你若不走必遭毒手,望你见信后早做准备。”
15、(6)不以千里称也:不以千里马被著称。以,凭借,介词。称,称颂,称道。
16、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
17、这个故事很精彩,其实,来自明太祖朱元璋的两个典故,一个是朱元璋提倡节俭的“四菜一汤”,另外一个是抹黑太祖,暗讽朱元璋残暴的“火烧庆功楼”。有人将两个典故,用范蠡、文种和越王勾践之间发生的典故粘合,形成了一个改造后的“明太祖火烧庆功楼”。
18、策:原意指马鞭,这里用作动词,用马鞭驱赶。例句:策之不以其道。
19、C.其真不知马也其中往来种作
20、大家兴高采烈地赶到了功臣楼,心想这次可以痛痛快快地大吃大喝一通了。
二、勾践宴群臣而言吴王夫差之亡也以杀子胥故
1、那十九个人互相用目光示意嘲笑他却都没有说出来。对甲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C)A.地位低下的“奴隶人”由于忌恨千里马,所以在精神上侮辱它,在物质上亏待它。B.作者在呼唤伯乐的同时,也强调了人才应有不断进取的精神。C.从千里马的受辱与“骈死”的不幸遭遇及结局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封建社会对人才的埋没和扼杀。D.作者认为“名马”不以千里称的根本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甲文乙文都谈到了“人才”的话题,请以我们熟知的文言文为依托,引经据典(要求呈现篇目、文中人物),言之有物地谈一谈“人才应该具有哪些素质”?
2、楚庄王:绝缨之宴春秋时期,各个诸侯国战乱不断。楚庄王依靠名将养由基一次平定叛乱后大宴群臣,宠姬嫔妃也统统出席助兴。席间丝竹声响,轻歌曼舞,美酒佳肴,觥筹交错,直到黄昏仍未尽兴。楚王乃命点烛夜宴,还特别叫最宠爱的两位美人许姬和麦姬轮流向文臣武将们敬酒。楚庄王宽以待人,饶恕调戏嫔妃的下臣唐狡,得到唐狡的拼死相报。“绝缨之宴”比喻宽以待人、心胸开阔终能赢得人心。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卧薪:躺卧在柴草上,象征着发愤图强。尝胆:口尝苦胆,以锻炼意志。“卧薪尝胆”原指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为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雪耻图强。
3、针对乙文中唐太宗“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4、(注释)①冯异:人名,汉代名将。②章:奏章。③谢:谢罪。④诏:诏书,皇帝的命令或文告。⑤玺书:古代封口处盖有印信的文书。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⑥诮:qiào,责备。⑦大司马:官名。
5、②表达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
6、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7、A.间或,有时;B.①能够,可以②得到,找到;C.①照顾②回头看,往旁边看;D.①住②舍弃
8、(乙)马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少孤,家窭狭。嗜学,善《诗》《春秋》。资旷迈,乡人以无细谨,薄之。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物事,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密州。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留客汴,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至长安,舍中郎将常何家。
9、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10、执策而临之:连词,表修饰。
11、(译文)唐太宗让封德彝举荐有才能的人,他过了好久也没有推荐一个人。太宗责问他,他回答说:"不是我不尽心去做,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罢了!"太宗说:"君子用人如用器物一样,各取它的长处。古代能治理好国家的帝王,难道是向别的朝代去借人才来用的吗?我们只是担心自己不能识人,怎么可以冤枉当今一世的人呢?"
12、一个民族,只有具备了忧患意识,才能长治久安。一个人,只有懂得居安思危,才能全身而退。
13、(16)通其意:通晓它的意思。
14、A.安求其能千里也自以久在外,不自安
15、食吃一次食一食或尽粟一石
16、当朱元璋给他们上菜的时候,有三道菜引起了刘伯温的注意,这三道菜还十分的有意思,分别是狗肉、兔肉和燕窝羹。相信所有的功臣,尤其是开国功臣,都是对狗肉和兔肉、鸟肉特别的敏感的。因为有一句老话叫做,“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17、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
18、C、从千里马的受辱与“骈死”的不幸遭遇及结局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封建社会对人才的埋没和扼杀。
19、当勾践刚刚灭吴称霸,范蠡居功至伟,封上将军,但是范蠡深知“大名之下难久居”、“久受尊名不祥”,所以明智地选择了功成身退,“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范蠡曾遣人致书文种,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文种未能听从,不久果被勾践赐剑自杀。传说范蠡改名陶朱公,后以经商致富。
20、(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2)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三、勾践宴群臣原文及翻译
1、伍子胥本是吴王夫差的忠臣为什么会死于夫差之手?
2、太祖言毕,让众人开吃。
3、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4、所以,这个时代注定不会有真正的稳定,因为稳定不是来自外界的施舍,不是来自体制内的庇护,而是源于自身的努力,唯有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才是真正的稳定。
5、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眼前的繁华只能满足于短暂的苟且,那些能够掌控命运的人,无不是凭借着内心的敏锐,才能在现实的诱惑下全身而退。
6、在为人臣子方面可以说是忠肝义胆了。伍子胥先后辅助吴王阖闾、夫差治理国事三十多年,政绩卓著,有口皆碑。尤其是孙武死后,吴国的军队主要由伍子胥指挥,在攻楚伐越中打了不少胜仗。因此,伍子胥又是一位富有远见卓识的军事指挥家。非要说有什么污点那怕就是掘墓鞭尸了,但茉莉认为伍子胥的一生对华夏民族的历史进程来说功远大于过。
7、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8、(1)古之君知其如此,故不以为天下无材。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0、尽:吃尽。例句:一食或尽粟一石。
11、越王勾践灭了吴国,在吴宫欢宴群臣时,发觉范蠡不知去向,第二天在太湖边找到了范蠡的外衣,大家都以为范蠡投湖自杀了。
12、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说过,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都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13、勾践宴群臣(1)显现出来(2)通晓他的意思(3)鱼鳖之类(4)伸着脖子而发笑C天下有贤能的人都转过头去,不敢向南看,越国已经没有治国的人才了。告诫勾践要爱惜人才;珍惜、爱惜人才,国家才能长治久...查看全文>>
14、次日,吴王君臣汇聚文台,盛筵未开,早已鼓乐齐鸣,宫女将酒菜轮流端上。
15、教授在课堂上讲了一个笑话,大家都笑了。半个小时后,教授又把这个笑话讲了一遍,只有一半人略带笑容。当教授第三次讲这个笑话时,没有人再笑了。最后,教授说:"是啊,既然你们从不因为同一个笑话一次又一次的感到快乐,为何总因为同一个理由持续悲伤呢?
16、春秋末越国国君勾践(前497—前465)在位。又名菼执(tǎnzhí)。曾败于吴,屈服求和。后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终成强国。公元前473年灭吴。
17、又过了数天,越王勾践亲率大臣到姑苏拜见吴王,并供奉大量贺礼,夫差志得意满,盛宴招待勾践,酒过三巡,夫差称赞勾践发兵助战之功,便要继续封地给越国。
18、公元前473年,在范蠡与文种的帮助下,一雪前耻的勾践摆宴庆贺,群臣均面露喜色,唯有范蠡察觉到勾践面色阴沉,他不由得暗叹:“越王为人只能同患难,不能共富贵,猜忌之心已露,若不早做准备,不遭不测。”
19、食之不能尽其才:代词,它,在本文中代指千里马。
20、这时,子胥故友鲍息匆忙站出道:“主公且慢,俗话说‘两国交兵,不斩来使!’伍子胥前来约战,这是吴王的旨令。臣与他故交多年,深知他是一位名闻列国的忠臣,想必子胥惹怒了吴王,或是奸佞进献谗言,故意派他前来出使齐国,假借主公之手杀之,以免去吴王残害忠良的骂名,还望主公详察。”
四、勾践宴群臣文言文翻译
1、安求其能千里也:代词,代“千里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