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有嘉肴翻译(100句)

2023-05-08 02:02:33 0 59

一、虽有嘉肴翻译

1、虽有嘉肴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翻译。虽然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自己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兑命》上说:“教人是学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2、此文思路清晰,文势流畅,层层递进,文气贯通,给人一气呵成之感。看了这段文学,很容易让我们想起毛泽东在《实践论》当中说的一段话:“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从这里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一大特点:非常重视实践,要求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诸于行动,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是好的。

3、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

4、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②也;虽有至道③,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④。知不足,然后能自反⑤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⑥也。《兑命》⑦曰:“学学半⑧”,其此之谓乎!

5、《小戴礼记》,儒,西汉,戴圣

6、天下是公共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7、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8、示例:在自主学习中,我克服困难,勤奋学习,发挥自己学习的优势,为小组增光添彩。在互助学习中,我在教别人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我们大家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9、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自己的)困惑。

10、同时展示戒尺,来约束他们的仪容举止;〔学生春季入学,教官〕没有占卜而大祭就不去考查学生,使学生内心从容不迫;时时观察却不说,让问题在学生的心中积聚;年幼的学生只听老师讲解而不随便发问,学习不逾越难度。

11、A.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12、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官其始也。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此七者,教之大伦也。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谓乎!

13、男子有职业,女子有归宿。

14、划出下列句子的停顿。4分

15、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16、虽有嘉肴中食是什么意思:虽有嘉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4),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

17、①壮有所用:壮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②幼有所长(zhǎng):幼年人能顺利成长。③矜(guān)、寡、孤、独:矜,同“鳏”,老而无妻;寡,老而无夫;孤,幼而无父;独,老而无子。

18、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谈谈“教学相长”给你怎样的启示?

19、D.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20、学学半()教学相长也()翻译下列句子。15分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二、虽有嘉肴翻译及原文

1、(2)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2、“大同”社会是夏以前的社会形态,过去有“孔子以五帝之世为大同”的说法。由此可见,“大同”社会是以“五帝之世”的传说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模式,孔子的原意是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孔子“大同”理想社会源自于“五帝之世”,同时又高于“五帝之世”。

3、文章以“嘉肴”“弗食”开篇,有什么作用?(2分)

4、(10)“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5、开篇先指出教育的重要性,然后运用类比的手法,从“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然有美味可口的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引申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的道理。

6、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7、《虽有嘉肴》“故曰”之前,全都是对偶句。第一组,以“虽有……,弗……,不知……”的句式类比论证,导出议题;第二组,用两个“……然后知……”的句式,构成对比,说明“学”与“教”的两种困境;第三组,用两个“知……,然后能……”的句式,进一步论证“学”与“教”的情境。这种句式,两相对举,结构相同,用词相对,语气一致,相互辉映,明快有力,连用铺排,强化了类比说理的效果。

8、(10)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9、(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10、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味道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了之后才知道不足,教了之后才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知道不足,然后才能反省自己;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兑命》中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11、八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全集目录+复习

1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3、2021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伯牙善鼓琴

14、这是本文的点睛之笔,“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进一步阐发了对“教学相长”的理解。

15、⑥[教学相长]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16、知道不足,然后能自我检查。知道困惑,然后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兑命》上说:“教是学的一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17、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弟子对“经”的解说称为“传”或“记”,《礼记》因此得名,即对“礼”的解释。到西汉前期《礼记》共有一百三十一篇。相传戴德选编其中八十五篇,称为《大戴礼记》;戴圣选编其中四十九篇,称为《小戴礼记》。东汉后期大戴本不流行,以小戴本专称《礼记》而且和《周礼》、《仪礼》合称“三礼”,由于学者郑玄为《礼记》作了注,于是地位上升为经。书中还有广泛论说礼意、阐释制度、宣扬儒家理想的内容。

18、古书上说:“〔求学的人〕应效法小蚂蚁衔土不息而成土堆的精神。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啊!大学开学的时候,〔天子或官吏〕穿着礼服,备有祭菜来祭祀先哲,表示尊师重道,学生要吟诵《诗经·小雅》中〔鹿鸣、四牡、皇皇者华〕三篇〔叙述君臣和睦〕的诗,在一开学就用做官事上的道理勉励学生;入学授课之前,先击鼓召集学生,整齐威仪,然后打开书箱。

19、然后能自反也()然后能自强也()

20、《虽有嘉肴》语言有何特点?

三、虽有嘉肴翻译及原文一句一译

1、①教学相长也。《②兑命》曰“③学学半”,④其此之谓乎!

2、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3、类比论证。用日常生活事例“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类比学习,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的道理。这样采用类比论证,使道理浅显易懂。

4、大学施教的方法,在学生的错误没有发生时就加以防止,叫做预防;在受教育的最好时机进行教育,叫做及时;不超越受教育者的才能和年龄特征而进行教育,叫做循序渐进;互相取长补短,叫做观摩。这四点,是教学成功的经验。错误出现了再去禁止,就会抵触抗拒,格格不入;放过了学习时机,事后补救,尽管勤苦努力,也较难成功;杂乱施教而不循序渐进,学业就会搞乱而无所成;自己一个人学习,不与友人讨论,就会学识浅薄,见闻不广;与不正派的朋友来往,必然会违逆老师的教导;从事一些不正经的交谈,必然荒废正课学习。这六点,是教学失败的原因。

5、“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这句话同《孟子》中的哪句名言有异曲同工之妙?

6、文章特色:本文多使用对偶句,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作比,继而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思路清晰,文势流畅,层层递进,文气贯通,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7、《小戴礼记》全书用记叙文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阐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划,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8、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请谈谈“教学相长”的道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9、我们学过的《虽有嘉肴》也出自《礼记·学记),你如何理解其中”教学相长”这一观点?

10、七年级上册期末语文总复习阅读理解解题策略梳理

11、答: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理解得更深刻。在学习中,当别的同学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学会去教别的同学,这样也能明白自己的不足的地方,同时提升自我。

12、“大道”和“大同”都是当时人们头脑中的理想境界,两个词都带有明显的理想色彩,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13、课文中所提到的“大道”“大同”各指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认识?

14、古代设学施放,每二十五家的"闾"设有学校叫"塾",每五百家的"党"有自己的学校叫"庠",每一万二千五百家的一"术"有自己的学校叫"序",在天子的王城或诸侯的国都设立有太学。〔太学〕每年招收学生入学,每隔一年对学生考查一次。

15、读了这篇短文,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谈一点你的学习体会

16、即使有美味佳肴全文翻译: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甘美。尽管有最好的方法,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所以学习了然后就知道不足,教导人然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不足,然后能反省自己,对自己提出要求。知道困惑,然后能鞭策自己努力进修。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兑命》上说:“教是学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17、应该是“虽有嘉肴”,出自《礼记》原文是: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8、(2)(你)一定能抛开人世间的俗事,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学习上。

19、两者关系:前者是全文的观点,后者是引用论据来补充强调观点的,两者是主从关系。

2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四、虽有嘉肴翻译及原文逐句

1、欢迎扫码关注快乐语文天地

2、(8)自反:反省自己。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5、(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6、发然后禁,则扦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7、(2)故曰:教学相长也。

8、《虽有嘉肴》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说说文章的论证思路?

9、不同点: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说明教和学二者是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后者则只从教的角度来说明,是对前者的补充论证。

10、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1、都和学习有关。不同:语段:教和学互相促进,教是学的一半。语段:做学问不进则退。

12、原文: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译文:即使有美味的食物,不吃,是不知道它的甘美的。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是不知道它的好处的。所以学习之后才会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别人之后才会知道自己有不理解的地方。知道了不足,这样之后才能反省自己;知道了不懂的地方,这样之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13、(7)困:不通,理解不了。

14、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15、《礼记》,又名《》,家经典著作之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朝代)(人名)编撰。

16、你认为“大同”社会会实现吗?我们现在的社会是“大同”社会吗?

17、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18、“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19、(3)教然后知困困:困惑。

20、《虽有嘉肴》是西汉礼学家戴圣的一首文言文,文中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引出要阐明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以及工作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

五、虽有嘉肴翻译

1、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官其始也。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勿、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此七者,教之大伦也。《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谓乎!

2、《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3、(2)学学半学:同“敩”,教导。

4、“四书”是指《》《》《》《》。

5、(5)“是故”,连词,所以。

6、②“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在不断地学习之后,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在教授别人的时候,才能发现自己的困惑。教与学的过程会使自己得到提升。教学相长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启发我们注意实践,要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7、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答题技巧与模板

8、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9、①甲文侧重论述学和教是相互促进的;②乙文强调学习要独立思考,要专心致志。

10、(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11、①虽:虽然。②嘉肴:美味的菜肴。嘉,好、美。肴,用鱼、肉做的菜。③其:代“食”的对象。④旨:味美。⑤至道:最好的道理。至,达到极点。⑥善:益处,好处。⑦是故:所以。

12、教和学,是相辅相成的,是互相促进的,只有二者兼备,才能获得成功。

13、尽管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尽管有最好的方法,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因此学习了然后就知道不足,教导人然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不足,然后能自我检查,对自己提出要求。知道困惑,然后能鞭策自己努力进修。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兑命》上说:“教是学的一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14、讲述的是学习与教学的问题。说明学习本身是一种实践活动,当然必须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同时,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铺相成。

15、入学授课之前,先击鼓召集学生,整齐威仪,然后打开书箱;同时展示戒尺,来约束他们的仪容举止;〔学生春季入学,教官〕没有占卜而大祭就不去考查学生,使学生内心从容不迫;时时观察却不说,让问题在学生的心中积聚;年幼的学生只听老师讲解而不随便发问,学习不逾越难度。

16、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7、文中“大道”就是指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其治理的效果就是国泰民安的理想状态。

18、(2)“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19、(乙)译文:善于学习的人,老师很轻松,自己就可以获益良多,并且知道这是老师的功劳并感谢老师;而不善学习的人,即使老师花费了很大的气力,自己却获益很少还埋怨老师(认为是老师没教好)。善于提问的人,就像加工处理坚硬的木材,先从容易处理的地方下手,然后对对节疤和纹理不顺的地方,时间长了,问题就愉快地解决了。不善于提问的人与此相反。这些都是增进学问的方法。

20、《虽有嘉肴》译文:即使有美味的菜肴,不品尝,就不知道它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叫别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不懂的地方。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能反省自己;知道自己不懂的地方,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和学互相促进。《兑命》里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