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夜月古诗(100句)

2023-05-08 02:02:06 0 59

一、八月十五夜月古诗

1、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2、这是诗人避乱蜀中之作。由景入情,转篷象征漂泊无依的情感,老杜空有归心只可惜无处还乡的凄凉.此诗主调应该是悲伤苍凉的。诗前两联睹月兴感,用象征团圆的八月十五的月亮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诗后两联描状中秋夜色,"见羽毛"、"数秋毫"两句下字奇险,立意浪漫,于老杜诗中别是一格。

3、东林莫碍渐高势,四海正看当路时。

4、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5、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诗人选取“无声”二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而且不只是桂花,那树下的玉兔,那挥斧的吴刚,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也是如此。古人以为霜露之类似雨雪都从天而降,因而诗人探桂时奇怪冰凉的露水把花枝沁得这么湿却没听到一点声音。如此落笔,既写出了一个具体可感的中秋之夕,又表现了夜之深和静,似乎桂香与寒气袭人而来了,带给人以美的联想。

6、shíwǔyèwàngyuè

7、一夜高楼万景奇,碧天无际水无涯。

8、出自《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以中秋月夜为内容的七绝。全诗四句二十八字,以每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

9、闲吟秋景外,万事觉悠悠。

10、风帘淅淅漏灯痕,一半秋光此夕分。

11、作者:姚合亭亭千万里,三五复秋中。此夕光应绝,常时思不同。九霄微有露,四海静无风。惆怅逡巡别,谁能看碧空。

12、只留皎月当层汉,并送浮云出四维。

13、华岳影寒清露掌,海门风急白潮头。

14、转缺霜输上转迟, 好风偏似送佳期。

15、七律中秋赏月十五清光意正浓,携亲赏景小河东。江中看月江流韵,夜里观花夜出虹。别后莫论它国事,相逢只品自家红。轻言醉望舒心月,享尽嫦娥扇底风。──傲剑凌云敬上

16、“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两句采取了忽然宕开的写法,从作者的一群人的望月联想到天下人的望月,又由赏月的活动升华到思人怀远,意境阔大,含蓄不露。普天之下又有多少人在望月思亲:在家乡的人思念远离的亲人,离乡之人遥望家乡亲人。于是,水到渠成,吟出了这两句。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第三句才点明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但是,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然而,在表现的时候,诗人却并不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

17、这是安史之乱时杜甫避乱蜀中之作,表达了诗人因战乱被迫漂泊异乡、在中秋之夜空有归心却无处还乡的苍凉心情。

18、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19、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20、《八月十五夜月二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是诗人避乱蜀中之作。组诗共两首,采用了虚实结合,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表现了作者思念亲人,怀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二、八月十五古诗

1、(2)请结合全诗,简析“林栖见羽毛”和“直欲数秋毫”两句的妙处。(6分)

2、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3、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4、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一

5、道德与法治《全效学习》全新改版,广受好评,欢迎使用!

6、bāyuèshíwǔyèyuèèrshǒu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一mǎnyuèfēimíngjìng,guīxīnshédàdāo。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zhuǎnpénghángdìyuǎn,pānguìyǎngtiāngāo。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shuǐlùyíshuāngxuě,línqījiànyǔmáo。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cǐshízhānbáitù,zhíyùshùqiūháo。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7、说起杜甫,我们对他的印象似乎除了填满整个中学时代的一首首长诗,就只有网上流传的那张被“再创作”千万次的画像了。无论是脚踏单车,还是挥刀切瓜,画中的诗圣杜甫都能够毫不违和地过起现代人普通琐屑的生活,显得十分滑稽。于是,我们便以为杜甫也不过如此,他其实也是个可以让人随意调侃的普通人。

8、出自《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以中秋月夜为内容的七绝。全诗四句二十八字,以每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

9、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10、点睛:综合赏析诗句注意内容和形式的角度分析,内容上从意象的选取、意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情感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形式上从遣词造句以及艺术手法的运用上分析。此题主要从反衬的手法上分析。

11、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12、⑵中庭:即庭中,庭院中。地白:指月光照在庭院的样子。

13、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14、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15、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16、荏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17、在这一点上,诗歌语言艺术显示了它的不可代替性。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委婉动人。

18、作者:王建半秋初入中旬夜,已向阶前守月明。从未圆时看却好,一分分见傍轮生。乱云遮却台东月,不许教依次第看。莫为诗家先见镜,被他笼与作艰难。今夜月明胜昨夜,新添桂树近东枝。立多地湿舁床坐,看过墙西寸寸迟。月似圆来色渐凝,玉盆盛水欲侵棱。夜深尽放家人睡,直到天明不炷灯。合望月时常望月,分明不得似今年。仰头五夜风中立,从未圆时直到圆。

19、凉霄烟霭外,三五玉蟾秋。

20、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三、八月十五夜月古诗一首

1、鄜州:今陕西省富县。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村,杜甫在长安。

2、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3、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4、窗外是满月,明镜里也是满月,思乡的情绪如同刀在心头乱割!

5、坐来离思忧将晓,争得嫦娥仔细知。

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7、第二首诗全诗写景,景中见情。“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描写的月光给人的感觉是苍茫的,悲凉的。“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刁斗声起,让诗人想起离乡成边的汉家营”里的土卒、更想到了普天下在战乱中背景离乡的劳苦大众。优己更忧民,这正表现了杜甫的伟大之处。

8、帘斜树隔情无限, 烛暗香残坐不辞。

9、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10、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阴里,鸦雀先后进入了梦乡。由于夜深,秋露打湿了庭中桂花。

11、远在他乡怜惜幼小的儿女,还不懂得你为何思念长安。

12、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13、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14、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象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荫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的刺眼惊扰,先后进入了睡乡.夜已深了,秋露打湿庭中桂花。那幽幽的芳香仿佛是思念的一只手把我牵引。明月当空,难道只有我独自在那里凝神注望吗?普天之下,又有谁不在对月感怀,神驰意远呢?只是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谁家”,就是“谁”,“家”是语尾助词,无实义)。

15、zhōngtíngdìbáishùqīyā

16、灯塔寄语:我宁愿是一个最渺小的人,心怀梦想以及实现梦想的愿望,也不愿意去做一个失去梦想和愿望的最伟大之人。

17、久居鹿门,临江泛舟的孟浩然,是“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的高洁隐士;云游四海,冠盖京华的李白是“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的翩翩谪仙;而存于乱世,颠沛一生的杜甫又是怎样的呢?

18、节日专题|3诗词里的中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9、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20、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四、八月十五夜月古诗词

1、其实,那一贯紧锁的眉头,是凝聚了抹不开、化不去的忧愁。那飘飘乎乎的清髯、微微上眺的双眸,不过是要能够遥望整个天下的离合悲欢。

2、看着那月宫中的兔儿,正在明亮的月光下,悠闲地数着新生白毛。

3、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4、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它首先予人的印象是情景如画。▲

5、cǐshízhānbáitù,zhíyùshùqiūháo。

6、兵营里士兵的刁斗敲响了催晓的声音,月宫的蟾蜍也自然倾斜。

7、shuǐlùyíshuāngxuě,línqījiànyǔmáo。

8、天为素娥孀怨苦,并教西北起浮云

9、空碧无云露湿衣,众星光外涌清规。

10、táng·wángjiàn

11、这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思远的七绝。它首先予人的印象是情景如画。题中的“十五夜”,结合四两句来看,应指中秋之夜。诗题,《全唐诗》作《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杜郎中,名不详,其友。在唐代咏中秋的篇什中,这是较为著名的一首。

12、“冷露无声湿桂花”,这句诗让人联想到冷气袭人,桂花怡人的情景。由于夜深,秋露打湿庭中桂花。如果进一步揣摩,更会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这是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他选取“无声”二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而且不只是桂花,那树下的玉兔,那挥斧的吴刚,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也是如此。诗句带给读者的是十分丰富的美的联想。

13、bùzhīqiūsīluîshuíjiā

14、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仰望,不知道这秋日情思可落到谁家?

15、题中的“十五夜”,结合四两句来看,应指中秋之夜。诗题,有些版本作《十五夜望月》,此处以《全唐诗》为准。杜郎中,名不详。在唐代咏中秋的篇什中,这是较为著名的一首。

16、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7、读完文章后记得点赞,点一下“在看”

18、此诗是诗人在中秋佳节与朋友相聚时所作。诗题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可见是寄友人杜元颖的。原诗诗题下注云:“时会琴客”,说明佳节良友相聚,并非独吟。

19、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20、节日专题|5诗词里的中秋——《中秋月》

五、八月十五夜月古诗的意思

1、diāodòujiēcuīxiǎo,chánchúqiězìqīng。

2、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3、沧波正澄霁,凉叶未飘零。

4、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5、西楼见月似江城,脉脉悠悠倚槛情。

6、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7、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8、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9、节日专题|1中秋节快到了,提前和孩子一起准备这10件事

10、王建十五夜望月古诗意思

11、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12、这首诗借看月而抒离情,但抒发的不是一般情况下的夫妇离别之情。字里行间,表现出时代的特征,离乱之痛和内心之忧熔于一炉,对月惆怅,忧叹愁思,而希望则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

13、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14、天下离人千千万万,怀人愁绪如绵绵秋草,逐处丛生;诗人在思谁是确定的,说“不知秋思落谁家”并非真不知,而是极写秋思的浩茫浑涵,似虚而实,深得诗歌含蓄之美。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似乎秋思唯诗人独有,别人尽管也在望月,却并无秋思可言。这真是无理之极,然而愈显出诗人痴情,手法高妙。在炼字上,“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

15、解析:回答此问题的关键是“见羽毛”“数秋毫”效果的分析。这两句写看得清。看得清,说明光线明,再结合诗的情感是“愁绪”,而这是凡尘关系。

16、万里此情同皎洁,一年今日最分明。

17、“冷露无声湿桂花”,紧承上句,借助感受进一步渲染中秋之夜。这句诗因桂香袭人而发。在桂花诸品中,秋桂香最浓。在皎洁的月亮上某些环形火山的阴影曾使富于幻想的人赋予它美好的形象,说它是月宫里的桂树,有的传说还说人间的桂树是天上落下来的种子生成的(宋之问《灵隐寺》“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这句诗描写了冷气袭人,桂花怡人的情景。如果进一步揣摩,更会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这是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

18、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经典诗句

19、八月十五夜月(杜甫)

20、第二首诗全诗写景,景中见情。“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描写的月光给人的感觉是苍茫的,悲凉的。“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刁斗声起,让诗人想起离乡戍边的“汉家营”里的士卒,更想到了普天下在战乱中背景离乡的劳苦大众。忧己更忧民,这正表现了杜甫的伟大之处。

上一篇:奋斗春晓(100句)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