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之推(100句)

2023-05-08 02:02:23 0 59

一、颜之推

1、他带着区区不足千人的队伍,一路势如破竹,从寿春杀到建康,最后把八十六岁的梁武帝活活饿死在了台城。

2、一个先天性缺陷的皇子,媳妇送的绿帽子绕京城半圈,机缘巧合成为南梁的皇帝,却看着五个儿子死在自己前头。

3、颜之推(531年一?),字介,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北齐思想家。他早年传承家业,博览群书,勤习《礼》、《左传》等典籍,博古通今,极受萧绎的称许。他曾针对颓废的世风,以儒家的观点和思想,写成了《颜氏家训》二十篇。在书中他阐述立身、治家的根本和伦理道德等,用来训诫后世子孙。他还是一个教育家,主张从严施教,勤于督训。另著有《还冤志》等。

4、颜之推把这段故事写进了《颜氏家训·勉学》当中。

5、他点评说:看看人家,再想想自己!皇帝家的孩子都能这样用功,更何况那些既没有特殊背景也没有天资禀赋的碌碌之辈了!

6、一篇篇金句频出的文章,高洋对这位异国才子相当器重,去天池打猎搞团建活动,点名要求颜之推全程参与陪同。

7、北周大象末年,之推又被起用,出任御史上士。那时,北周帝国的实际“话事人”,是随国公杨坚。

8、规行矩步)规、矩:圆规和角尺,引伸为准则;步:用脚走。指严格按照规矩办事,毫不苟且。也指办事死板,不灵活。

9、荀子重视以儒家经典为内容的文化知识传播,虽以“五经”为教育内容,但却以()为重点。

10、家回不去了,但是生活还得继续。

11、颜之推的日子无比幸福,文章辞藻水平更是远近闻名,整天在王爷眼皮底下晃悠,年纪轻轻地就被任命为左常侍。

12、颜之推的童年与少年,是在那个时代少有的安宁平和环境中度过的。

13、他,还有他的兄长颜杲卿,在《颜氏家训》之训诫下成长起来,最终又以自己的生命向世人诠释了那二十篇平实家训所蕴含的大义。

14、那么,作为一个君子,如果遇到要献身的时候,自当从容赴死。这便是死得其所!

15、萧绎在王府举办老庄讲座,没点身份连大门都进不去。颜勰给颜之推搞来入场券,希望能够拓展儿子的认知宽度。

16、颜之推的名声早已为北周所闻,身为降臣的他,继续得到重用,然而北周很快又被隋朝所取代。

17、侯景围城达数月之久,各地的勤王军队其实早就到了建康城外,但他们各怀鬼胎,按兵不动。

18、想当初,梁元帝萧绎少聪颖,好读书。侯景之乱后,他把建康的皇家藏书运到江陵,连同自己多年来在会稽、江州、江陵等地广为收罗的藏书,合为十四万卷。

19、上又问:“初渡江有几人?”

20、萧绎不一定记住谁没来,但是肯定会记住谁中途退场,第一排的颜之推带头走人,这让强调淡定的王爷很不淡定。

二、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对现代家庭教育有何启示

1、《颜氏家训》是颜之推的代表作,是一部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并以之告诫子孙的经典家训,也是一部涉及语言学、文学、音韵、训诂、民俗学等多个领域的学术著作,被奉为我国最早的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专著。

2、聪明才智)指人的智慧和才能。

3、《颜氏家训》中提倡家庭教育要及早实施,务失时机。颜之推非常重视儿童教育,特别是儿童的早期教育。

4、颜之推:那把火烧的可惜啊。

5、在道德教育方面,他承袭儒家的传统思想,强调孝悌仁义,树立仁义的信念是德育的重要任务,而实践仁义则是德育的最终目的。

6、“夫圣贤之书,教人诚孝,慎言检迹,立身扬名,亦已备矣。魏、晋已来,所著诸子,理重事复,递相模学,犹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吾今所以复为此者,非敢轨物范世也,业以整齐门内,提撕子孙......”

7、比如他很推崇叩齿法健身,这是他自己亲身实践过的养生方法。原来他曾一度患有牙病,牙齿松动甚至感觉快要掉落,吃东西的时候,只要稍微过冷过热,牙齿都疼痛难忍。显然,从其症状分析,颜之推可能是患上了严重的牙周炎。后来他在阅读《抱朴子》时,发现葛洪记有“牢齿之法”,其操作甚为简易,就是每天早上叩齿三百下。他按照此法坚持了数天,牙病就霍然平愈。此后他一直将叩齿作为固定习惯坚持了下来,一直到老年都是如此,让他获益匪浅。

8、颜之推从南梁流落北周,夹缝求生却并未放弃著述言论,才华名声贯穿俘虏路线,受到齐文宣帝高洋的亲切接见。

9、(7)《颜氏家训:一位父亲的叮咛》,卢建荣,九州出版社

10、《颜氏家训》不是古代典籍训诫的汇编,而是颜之推以亲身体验所总结的中国人在漂零逆旅中可以坚守的“生存的艺术”。

11、趁安禄山长驱直入、后方空虚之际,颜真卿毅然起兵抗贼,一时间河北多地纷纷响应,短短一月内,竟然汇聚起了二十多万人马。河北二十四郡中,只有六郡还在叛军手中,其余都已随颜真卿起兵,眼看安禄山的老巢就要被端了。

12、颜之推:树木汲取养分,自然根深叶茂。

13、此前,历朝历代也有不少家训方面的作品,但多是一些散乱书信,没有一部像《颜氏家训》这样“专业”,故而许多后世学者将此书视作中华家风文化成熟的里程碑。

14、夫明《六经》①之指②,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③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④。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⑤在身。”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懒营馔⑥,欲暖而惰裁衣也。——摘自《颜氏家训·勉学第八》

15、随萧绎入东宫见太子萧纲,颜之推见到了当时最著名的诗人庾信。他们在乐游苑曲水流觞,之推以一首《神仙诗》,赢得掌声一片。

16、颜之推的三个儿子颜思鲁、颜愍楚、颜游秦,四个孙子颜师古、颜相时、颜勤礼、颜育德,都很有名气。

17、颜之推教子文言文翻译如下:

18、闭户读书)关着门在家里埋头读书。

19、作者颜之推所生活的时代,正是动荡不安的南北朝时期。其家族本属于琅琊颜家,是地方大姓之过着优裕的生活。但到了颜之推这一代,时运不济,屡次遭逢朝代更迭,其一生三次成为亡国之人,性命也多次险些不保。但颜之推每每化险为夷,在四个朝代都做着不大不小的官职,算得上是官场上少有的“不倒翁”。对于常人而言,颜之推的人生阅历堪称丰富,尤其是其于乱世中练就的生存本领也值得羡慕,这恐怕是《颜氏家训》大行于世的原因之一吧。

20、显祖见而悦之,即除奉朝请。

三、颜之推和颜真卿的关系

1、听来极其平实,不太“高大上”。

2、有一本书叫《颜氏家训》,它对后世影响极大,尤其是家庭教育。它也被视为“家教典范”。它的作者就是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教育家:颜之推。颜之推祖籍山东临沂,出生于南梁的一个士族官宦之家,一生两次被俘,三历亡国,经梁、西魏(北周)、北齐,隋四朝,饱经时事变迁,九死一生。

3、成语不见得都是褒义词,萧绎被绿帽子压得喘不过气,看见徐昭佩的那张阴阳脸,明显是在嘲讽自己只有一只眼。

4、如此大抵还算平安无虞地过了十来年,期间一度被外放到赵州担任功曹参军,后来又被调回了邺城。

5、颜之推一入侯门深似海,和萧绎的次子结成帮扶对象,常年沉浸在王爷的书房里,气质和才华远远超过了萧方诸。

6、宇文家族翻身做老板,皇帝和权臣的争斗惯例继续上演,李家兄弟力挺皇帝被杀,颜之推瞬间丧失在北朝的依靠。

7、梁元帝给宇文泰写信,要求西魏遣送通缉犯并重划国界,宇文泰怀疑萧绎吃错药了,也不撸起袖子看看谁胳膊粗。

8、然而命运与他,又一次背道而驰。

9、尤其是颜之推的嫡长孙颜师古,成为了后来唐代最著名的音韵学家、训诂学家和文学家。颜之推四世孙颜昭甫、五世孙颜元孙、颜惟贞也都是名家。六世孙有名的更多,尤为“颜氏三卿”,颜真卿、颜杲卿、颜春卿更为显赫。

10、(1)《梁书》,姚察、姚思廉,中华书局

11、身处朝堂,就是站在绞肉机旁边。

12、鲁、楚、秦,对应的是中国的三个区域,也代表了颜之推的人生轨迹。

13、高阿那肱不愿往陈,说吴士不可信任,勿需招募他们,又劝高纬送珍宝家口往青州,据守三齐之地,如不能保,则慢慢地浮海南渡。高纬虽然没有按颜之推计策行事,但还是委任他做了平原太守,并让他镇守黄河的渡口。同年,北周攻灭北齐,颜之推第三次被俘,后被遣送到长安。

14、他又说:“人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

15、一年之后,这一切都将烟消云散。

16、548年秋,东魏降将侯景勾结京城守将萧正德,举兵谋反,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侯景之乱”。在此期间,国势大衰的南梁又相继遭到西魏和北齐的进攻,颜之推与萧方诸同时被俘。

17、仅仅两年之后,公元554年,西魏遣兵伐梁,五万大军从襄阳浮汉而下,隔断江津,直扑江陵,若风雷决荡,其势不可挡。

18、《颜氏家训》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全面,重点在于详尽的教育理论。在教育方面,颜之推的理论和方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9、颜之推:用之无用,无用而用。

20、“治定功成,远安迩肃。三四十年,斯为盛矣。”——《梁书·武帝纪》

四、颜之推

1、以亡国之臣的身份入长安,之推没有像他的一些昔日同僚那样很快适应了新环境,而是过上了“朝无禄位,家无积财”的困苦日子。

2、《颜氏家训》,中国第一部家学教材。

3、自二十岁起,三为亡国之人,历梁、西魏、北齐、北周、隋五朝,他见证了一次又一次战争的离乱与苦难,目睹了一个又一个国都的陷落与沦丧:

4、在颜之推看来,儿童早期心理与思维发展的特点决定了早期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他认为,年幼的儿童还处于“体性未定”的发展期,足具可塑性,易于潜移默化。他还自述自身学习体验以记忆力在不同年龄阶段间的强烈对比来证实早期学习与教育的良好效果。因此颜之推声称“幼儿学者,如日出之光”。

5、颜之推第三次沦为俘虏,在押送长安的路上心情平和。他低头默诵着遗矢的文稿,对周军的吆五喝六声充耳不闻。

6、就在人头不保之际,却有侯景部属出来相救,保得性命,其在牢中困了三年,直到“大功告成”的萧绎登上帝位。

7、这种精神也潜藏在了他所开创的颜体之中。这种平实凝重、雄浑遒劲的书法风格,正是其人格以及家风品格的真实写照,观其字,知其人,更知其家风。今人何不去寻一本以颜体写成的《颜氏家训》,细细品读,用心感受那股平实而不平凡的力量呢?

8、(4)《隋书》,魏征,中华书局

9、(8)《颜之推研究》,秦元,齐鲁书社

10、虽然在侯景事件上,梁武帝昏招迭出,一副昏聩无能的样子,但那不过是人都避免不了的困境:

11、(3)德与艺是教育的主要内容。

12、于是颜真卿便开始脚踏实地地履行监察职责。因而他也就又得罪了不少人。

13、这个候景其实是从北方逃亡来的军阀,残忍嗜杀,尤其仇视士族,因为这些人以前十分鄙夷自己,他一见到这些俘虏,便要大开杀戒。

14、颜真卿被世人所传颂的不仅是他的为人和政绩,还有他的书法作品,历经千年仍然在书坛中熠熠生辉。他的书法功底深厚,十分精妙,创立了“颜体”,是“楷书四大家”之一。颜真卿才华横溢,有许多作品都被流传于世,备受世人推崇。

15、学习目的:修身利行。学习态度:年幼不失良机,年老不放弃学习。学习方法:学习要博览书中的精要之处,不要拘泥于细枝末节。

16、老萧本想教训小颜如何做人,却发现他的学识储备极其惊人,随即变换脸色让他进王府做伴读书童(便预门徒)。

17、21岁首次被俘惊恐万分,46岁三度被俘已然波澜不惊,他在南北纷争里从未懈怠,凝聚出名望品德足以跨越国号。

18、但身处北齐政权,之推无时无刻不面临鲜卑文化对汉文化的巨大冲击。

19、他出生的国和家都没了,只有家传学识在体内倔强流淌,山河湖海永远不变如故,只要承载情怀总让人唏嘘感慨。

20、至于高门士族,更是遭遇灭顶之灾。

五、颜之推教子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

1、(2)教育目标是培养治国人才。

2、第二代子孙也尽皆学问深厚、德行高洁,其中有名为颜师古的,在学术上有重要贡献,有大量著作传世。此外,颜家历代所重视的书法艺术,经过多年传承,到了这一代子孙,也开始展露出要开创一门一派的迹象。

3、在迎接命运的跌宕起伏中,他是如何应对那些生死攸关的大事的:怎样躲过兵荒马乱的杀身大祸?如何避免伴君如伴虎的灭顶之灾?宦海浮沉,如何上下斡旋?颠沛流离,怎样修身自持?

4、在那个大唐王朝已经衰落的年代里,颜真卿这样认真严肃的人无疑属于异类,久而久之连皇帝都失去了容忍心。到了唐德宗继位后,又有新的来犯,于是早就想除接颜真卿的奸臣卢杞便建议让颜真卿去做使者说降叛军。

5、之推还说,世人见到那些躁进奔走的人获取了官职,便说“不去索求怎能获得呢?”可他们不知道时运到来时,不求也会自来的;见那些谦让思静之士没有得到赏识重用,便说“不去争取怎能成功呢?”却不晓得时机不成熟,徒然去追求也是无用的。

6、对之推而言,至少不再是俘虏,人生或聊以自慰。

7、这是一位生于乱世,一生力行忠孝,三次遭遇亡国、念念怀念乡土又多次流离失所的老人,在国难家困之时对孩子们的期许,吃糠咽菜不要紧,重要的是把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8、当时安禄山已攻下洛阳,正忙着进攻长安,得知后方大乱,急急忙忙撤兵而还,结果让仓皇出逃的唐玄宗等人有了喘息之机,得以收拾残兵败将,稳住局面。

9、颜之推凝视着滔天浊浪,和二十年前偷渡时没啥区别,远眺河岸对面的西魏故地,如今的北周还能再次俘虏他吗?

10、迭床架屋)床上搁床,屋上架屋。比喻重复、累赘。

11、高纬看完之后勃然大怒,下令将崔季舒等人全部处死,颜之推没有签字躲过风险,因人员空缺反而升任黄门侍郎。

12、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及早施教,推崇胎教(“固须早教”)严慈结合(不能溺爱宽严相济“威严有慈”)均爱无偏(“均爱勿偏”)风化陶染(重视环境和师友的影响“熏渍陶染”)规范语言教育家长以身作则(身教胜于言教)学习要虚心、勤奋注重实用(“应世经务”)

13、夫有过而自讼,始发矇于天真。

14、之推聪颖机悟,博识有才辩,工尺牍,应对闲明。

15、每结思于江湖,将取弊于罗网。

16、面对这样一位年近一脸刚毅的天下名臣,叛军头目李希烈又能怎么样呢?他一时半会儿还不敢妄动杀念!只有先软禁起来,当作要挟朝廷的一张王牌,殊不知,那个昏暗的朝廷早已放弃了这位忠臣.....

17、之推说:“伎之易学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世人不问贤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懒营馔,欲暖而惰裁衣也。”

18、南下征伐,攻入建康,杀死南朝皇帝——这是几百年来无数北朝君王、雄主、军事野心家都可望而不可即的梦啊!

19、(1)为什么要重视早期教育颜之推认为早期教育的效果最佳,因为:①儿童年幼时期心理纯净,各种思想观念还没有形成,可塑性很大;②幼年时期受外界干扰少,精神专注,记忆力旺盛。

20、攻入建康之前,侯景就曾放出狠话:“若破城邑,净杀却,使天下知吾威名。”

上一篇:渐渐模糊(100句)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