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维桢(100句)

2023-05-06 01:42:52 0 59

一、杨维桢

1、由以上例子可知,杨维桢常用之笔有铁心颖、画沙锥、枣心笔、乐墨等,其中使用最频繁的是铁心颖。

2、元杨维桢行书竹西草堂记卷辽宁省博物馆藏

3、元杨维桢行书跋马远商山四皓图

4、温国宝、温子敬父子也是湖州著名笔工。元人揭傒斯《赠笔工温国宝序》云:“吴兴多名笔,温国宝其最后出者……凡有自吴中来者,余必求温氏之笔,而愈不可多得矣。”王冕、顾瑛也喜爱温氏笔,王冕有《谢友惠温生笔》诗。沈氏是湖州后起的笔工家族,也颇得当时名家看重,知名者有沈日新、沈君宝。《赵氏铁网珊瑚》卷七著录《赠笔工沈日新》诗卷,其中有杜本、柯九思、郑元祐、柳贯等名公题咏。柳贯说“灯下试染散卓,爱其转折可人”。《至正直记》载:“笔生之擅名江浙者……近又吴兴陆颖、温国宝、陆文桂、黄子文、沈君宝,颇称于时。”

5、传舍吏(原文):传舍吏,当封侯。晋鄙救兵邺中留,邯郸急击危缀旒。传舍吏儿当国忧,散君帑藏大饷士,编君妻妾列兵俦。传舍吏儿率死士,跿跔赤手科鍪头。救兵至,邯郸危复瘳,传舍儿死父封侯。(原文作者):杨维桢(原文出处):(据四部备要《铁崖咏史注》)

6、Inmanyspeciestheprecisedistributiontoblastomeresofmoleculardeterminantsinthecytoplasmiscrucialtoproperdevelopmentofdifferentcelltypesintheembryo.Inmammalandbirdspeciesthefateofcellsisdeterminedbythepositionofacelllateincleavage.细胞质中分子遗传因素精确分配到卵裂球中,对许多物种而言,是发育成胚中不同类型细胞关键所在。对哺乳动物和鸟类而言,细胞的命运最终由细胞分裂后所处的位置决定的。

7、杨维桢《壶月轩记》董佐才题咏

8、《题倪瓒溪山春霭图》:在沧州轩试老温旧颖。

9、这般真性情之人,和大多数才子一样,喜欢寄情于诗酒声色。元末世事纷乱,文人大多如此,聊以解忧。杨维桢虽不酷爱喝酒,却喜欢参与酒局。出门必有歌童舞女相从,优游必置酒畅饮,作诗必有侍妾端砚。有一次,杨维桢与倪瓒在一朋友家喝酒,杨维桢突发奇想,脱了妓女的鞋子,扔到酒杯里,让大家传饮,美其名曰“金莲杯”。倪瓒洁癖是出了名的,当时大怒,拍案而起,扬长而去。

10、杨维桢是元末著名的文学家和书画家。他字廉夫,号铁崖。因为喜欢并擅长吹铁笛,他又被尊称为铁笛道人。杨维桢简介里说,他是“元末三高士”之在元朝文坛极具盛名。

11、杨维桢曾做过天台县的公安局长,因为惩治腐败官员而遭陷害,以后终于也没有做成大官,最后心灰意冷的他选择了隐居,专心诗书画,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富贵的文化财富。

12、元杨维桢行书宴啸傲东轩诗册故宫博物院藏

13、《周上聊墓志铭》是杨维桢楷书的代表作,清峭之态,有欧阳通《道因法师碑》和褚遂良《倪宽赞》帖的身影,一笔一画凝重森挺,精整险绝之外更有沉穆高古的气象。

14、写出好书法,还需好毛笔

15、账号:0200206809000012936

16、元杨维桢行草书真镜庵募缘疏卷上海博物馆藏

17、杨维桢字廉夫,晚号东维子。别署甚多,如抱遗叟、老铁贞、铁崖山人、铁道人或铁龙道人、铁笛道人、梅花道人等。山阴人(今浙江绍兴人)。杨氏生于元贞二年(1296),卒于明洪武三年(1370)。三十二岁登进士,历官天台县尹、钱清场盐司令和建德路总管府推官等职。尝会修宋辽金三史,著《正统辩》。元末,被委任为奉训大夫江西儒学提举,时遇反元兵变避富春山。此后他还受命钱塘关令,因触犯朝相徙居松江。去世前一年,明太祖朱元璋诏纂修礼乐书,杨维桢遂留京四月,待叙列略定即归,归后不久便下世。

18、小时候,家境不好,吃粗粮的时候多,因此看别人拿着白面馒头都馋得咽唾沫。如今,白面馒头吃久了,回老家能吃一顿高梁米饭,都激动得差点儿热泪盈眶。其实,哪有什么粗粮细粮之分别呢?论营养,粗茶淡饭更养人。只是世俗的眼光过早地贴好了标签,只注重颜值和口感,大米白面自然受宠。当我悟出粗粮也一样是上天恩赐的珍贵粮食时,年纪也步入了中年。

19、现在的100万,10年后相当于多少钱?看完惊呆了!

20、元杨维桢晚节堂诗札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二、杨维桢的宫词竹枝词和古乐府在元末极为流行世称

1、全年定价:100元

2、杨维桢在很多文学范畴造诣颇深,书法也是一绝。他的诗自成一体,号称“铁崖体”,特性是狂而怪,清爽诡谲。由于这种文风,杨维桢又被称为“文妖”。历代关于杨维桢作品的评价都颇高,可见杨维桢在文学上很有建树。

3、欢迎购买《中国书法》《中国书法·翰墨天下》年度合集。

4、个性鲜明的杨维桢书法之作,的确可算是悖离传统、自立门派的突出一例。尤其是这一现象发生在依然讲究书法创作法度的元代书坛,其意义便不同寻常。

5、宋季太末徐信卿笔,名重缙绅间。玉溪尚书赵公以徐制法授冯应科,俾之日缚一管,不合意即拆裂,复为之,必如法乃止。松雪公乃玉溪从子,尝亲见其事,故以此法授之陆颖。冯、陆齐名,实本于此。

6、龚琳娜是为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手,学院派的民族唱法得了那么多奖,可是知道的人却只有音乐圈的人。但是一首“自毁形象”的神曲《忐忑》,惊奇了无数人的耳朵,于是,她开始变红了。好好唱、认真唱、努力唱,唱得好的人太多了,不好好唱却唱得好的人就没有几个了。艺术的生命灵魂是其独有的特色。

7、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中国书法》2016年第9期。

8、元杨维桢行书梦游海棠城记卷天津博物馆藏

9、杨维桢的书法杨维桢的书法以行草书见长,很注重墨法和章法,书法狂放,笔法老辢,大胆突破传统。他的书法作品善用一笔墨,直到笔枯得不能写再醮墨,所以浓淡对比强烈,这一点倒很符合现代书法的审判情趣。但我想,他的书法在元朝当时一定是被作为“丑书”对待的,书法大师赵孟頫肯定不认同他的风格。

10、杨维桢是元末著名的文学家和书画家。他字廉夫,号铁崖。由于喜欢并擅长吹铁笛,他又被尊称为铁笛道人。杨维桢简介里说,他是“元末三高士”之在元朝文坛极具盛名。

11、这篇文章未载于杨氏文集,它记载了元末松江书籍装裱业由盛转衰的真实情况,赞扬了萧显矢志不移的坚守。这是元朝在松江一带统治的最后一年,松江府、嘉定州已经在吴王朱元璋的控制下,徐达大军正在围攻张士诚最后的堡垒——平江(苏州),杨维桢已经清晰地看到了历史的方向:“时向平矣,大夫士将复尚文事”。这件也是小字行书作品,线条劲健,起收笔处皆精致入微,符合前述铁心颖“劲而有力,圆而善任”的特点。

12、元杨维桢草书题钱谱书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13、为什么玩收藏的人平均寿命比常人高十多岁

14、《论医帖》:在云间能有斋试老温新缚铁心颖书。

15、▲(至观文房)高档手作陶瓷文房四宝礼盒

16、南宋杨万里有诗云:“旧来鸡距说宣城,近来墨池说毗陵。不知阿谁喜柔懦,毛颖只今泥样软。笔头政要挽千钧,渠自无力随人转……”这反映了古法、新法制笔的明显差异。有心笔笔心硬,不能按到底,而无心笔能够一按到底,即便都用兔毫制作,无心笔显然比有心笔要软很多。这种改变是历史发展的需要,从南宋以后,无心的散卓笔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直至完全取代有心笔。

17、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碑帖,文章中虽不能尽详其美,但绝大多数都是一见倾心的。但有一个人的作品例外,他就是元代书法家杨维桢。说实话,有一段时间我费尽心力,却怎么也无法从他的书法中,感受出几多美感来。如果那时候,有“丑书”的说法,我一定会不假思索地把一顶大帽子,“咣当”一声扣在他的头上。

18、可随着书法实践与审美阅历的自我提升,开始欣赏美的同时,也渐渐对古拙老辣“真香了”。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的东西,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这双眼睛竟然也开始发现出杨维桢的“丑书”之美来了。

19、杨维桢的书法也像他的诗一样,讲究抒情,尤其是草书作品,显示出放浪形骸的个性和抒情意味,杨维桢的传世墨迹约十余件,而且大都是50岁后所书,所以无法探求到他早年时学书的来龙去脉,但从其楷、行草诸体具备的遗作中来看,可见其功力深厚,其书由诏追溯汉魏两晋,融合了汉隶、章草的古拙笔意,又汲取了二王行草的风韵和欧字劲峭的方笔,再结合自己强烈的艺术个性,最后形成了他奇崛峭拔,狷狂不羁的独特风格,与赵孟頫平和、姿媚、秀美、典雅的风格形成鲜明的对比。杨维桢于音乐的造诣也极深,特别是善吹铁笛,其“铁笛道人”的别号即因此而来。

20、账号:0200000709014416048

三、杨维桢诗被称为什么体

1、书法如人。年轻时识人,多重外表,中年以后识人,更重内心。

2、杨维桢能够在诗书画方面取得巨大成就,与他有一个开明的父亲有关系。据说杨维桢20岁时,他的父亲卖了家里的马供他出外游学,杨学成归来带回了一车书籍。他的父亲说,这比一匹马值钱多了。

3、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碑帖,我虽不能尽详其美,但绝大多数都是见了顿生欢喜心的。有一个人的作品例外。他就是元人杨维桢。说实话,有很长时间我费尽心力,苦思冥想,却怎么也无法从他的书法中,读出几多美感来。

4、"苦海熬干是何日,免得侬来爬雪沙"哪一日这苦海可以熬干,免得你(指白洋女)在雪白的专海盐上继续辛苦劳作属.元代诗坛领袖杨维桢描写白洋女晒盐艰辛的《水乡竹枝词》,“苦海熬干是何日,免得侬来爬雪沙”,把那份勤劳艰辛表现得淋漓尽致.

5、杨维桢显然走的不是寻常路。他以无招之招,无法之法,一支秃笔,左刷右抹,终于把自己炼成了一代宗师。

6、如果那时候,有“丑书”的说法,我一定会不假思索地把一顶大帽子,“咣当”一声扣在他的头上。

7、好的书法来自于技法的娴熟,格调高雅,气韵生动,特色鲜明。自如其人。年轻时识人,多重外表,中年以后识人,更看重其内心。秀外慧中固然人见人爱,但外丑内美的的高人,却非常人能识。

8、《壶月轩记》:在云间之拄颊楼试老陆画沙锥书也。

9、在朝廷中,杨维桢修撰好古典书籍后,便向明太祖请辞,随后回到家中不久后便病逝了。而杨维桢本人则是待人比较宽厚,同时不会因为身份的高低从而不尊重人,平时的话杨维桢也比较喜欢称赞别人的才华,因此和杨维桢做朋友的话,应当是很舒适的。

10、大叶桢楠,顾明思议首先是叶片比小叶桢楠叶片较大。其次大叶桢楠树皮更加粗糙。大叶桢楠树干木头大叶桢楠木质较粗糙,长势较快,小叶桢楠叶片较小,而且木质较硬,经过一定加工,可以充当金丝楠木的高仿木材。小叶桢楠成活率更加高。市面上现在大叶桢楠数量稀少,难采购。大家都种植价值较高的小叶桢楠,所以小叶桢楠的价格较高。

11、然而,从当时的书法审美标准和审美习惯看,要理解缺少借鉴根据和毫无通俗属性可言的杨维桢书法之作,的确是一件十分不易的事。换言之,若不是杨维桢在当时文坛的崇高地位,难说当时人们或会以野狐禅道相待而不屑一顾。以鄙之见,除此之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极可能是由于彼时人们无缘睹得杨氏楷书真迹、继而无法进一步俯视杨氏书法全貌之故。

12、元杨维桢行书小游仙辞序残卷故宫博物院藏

13、从以上描述来看,“画沙锥”和“铁心颖”相似,也是依古法制作而柳公权不能用的短锋硬毫笔。“颖贵欲以吾当右军”并非杨维桢借人之口自夸书法可当右军,而是说他能够用王右军的笔。可见“画沙锥”笔毫特硬,并非元代常见之笔。

14、毛笔“画沙锥”之名来自“锥画沙”的典故。唐代褚遂良《论书》称:“用笔当如锥画沙,如印印泥。”锥、印都是硬物,沙、泥都是软体,毛笔虽软,但要写出刚硬的感觉,力透纸背。相传褚遂良曾将此法传于陆彦远。传为颜真卿的《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转述陆彦远语:“后于江岛,遇见沙平地静,令人意悦欲书。乃偶以利锋画而书之,其劲险之状,明利媚好。自兹乃悟用笔如锥画沙,使其藏锋,画乃沉着。”“锥画沙”在书法中比喻线条沉着深入,而以“画沙锥”来命名毛笔,则是喻指笔心坚硬如锥。

15、在唐代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有豪放,就有含蓄;有冲淡,就有纤秾;有绮丽,就有自然,等等。这说明,艺术的美,从来不是只有一条标准。

16、除上述原因以外,从书法创作的发展规律看,元代后期以杨维桢等为代表的所谓隐逸书风的最终形成,客观上也和以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为首的“宋四家”“尚意书法”的影响不无关系。中国书法史上,宋四家的出现,无疑击破了几乎固化的历来以“二王”书风为唯一审美标准的坚冰,大大拓宽了文人书法的表现领域和丰富内涵。中国书法自古而来的百家千态的艺术语言,至元代后期,已经走向了不唯“二王”正统及赵孟頫一体为家天下的另种格局。同时还为后朝历代,甚至为当今人们实践书法创作和建立审美模式,开启了门户。

17、元杨维帧周上卿墓志铭局部

18、所以说,杨维桢书法的存在意义,不仅是古代的,也是现代的。

19、杨维祯的诗,最富特色的是他的古乐府诗,既婉丽动人,又雄迈自然,史称“铁崖体”,极为历代文人所推崇。有称其为“一代诗宗”、白门柳元·杨维桢步出白门柳,闻歌金缕衣。事生不事死,曩誓今已遗。空负地下心,百年以为期。向来媒佻鸠,宁为今日思?焦仲卿妻元·杨维桢生为仲卿妇,死与仲卿齐。庐江同树鸟,不过别枝啼。

20、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0号中国文联大楼

四、杨维桢

1、铁崖作为一代名流,诗文被人称为“铁崖体城南唱和诗”。书法早年效仿唐人,吸取《道因法师碑》之精髓,楷书《周上卿墓志铭》、行书《鬻字铭》,都可以看出其渊源出处。中年后,书风一改,如《城南唱和诗》、《棠城曲》、《真镜庵募缘疏》,都是楷、行、草杂合,笔势迭沈生乐府序宕起伏,结体纵逸,没有太多规矩,自然天真。书中融以古隶章书笔法,更给人风度翩翩之感。正如清人所说:“至其字势奇放,确有一种不受羁绊之意”,纵横挥洒,笔画狼藉,有“乱世气”。

2、杨维桢《草书题钱谱》册每页3×7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3、唐宋时期制笔中心在安徽宣州,以“诸葛笔”为代表。南宋以后由于战乱等原因,宣州制笔业衰败。到了元代,浙江湖州崛起为新的制笔中心,冯应科的笔,与赵孟頫的字、钱选的画并称“吴兴三绝”。据明人张复亨说:

4、杨维桢书法的传世之作有《鬻字窝铭》、《真镜庵募缘书》、《梦游海棠城记》等等,分别收藏于各个博物馆。大凡对书法感兴趣的人,都可以去博物馆欣赏一下杨维桢的书法真迹。杨维桢作为书法大家,为中国书法文化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书法传了几百年而不朽,即使再过几百年,人们也依然会对杨维桢的书法津津乐道。这是对杨维桢才华的认同,也是杨维桢为世间作出的贡献。杨维桢将他的洒脱在字里行间穿梭并留给了世人。只有真正懂得了洒脱,世人才能学会杨维桢书法的真谛。

5、因着时间久远之故,杨维桢书法至今已传世无多。朱家先生所著《历代著录法书目》一书,具体记录了历史上杨氏书作存世的基本情况。此书所录杨维桢书作计41件。随着时代变幻人间沧桑,如今尚在的杨维桢书法之作,仅仅半数而已。此中,除少量为美国、日本等公私藏家所藏外,其余大多数为大陆各博物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大陆藏家中,公家则当然以故宫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三大博物馆为主要单位。

6、《中国书法》(上、下半月刊)已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龙源期刊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

7、此外,杨氏用笔还受到同时代高手康里的直接影响。康氏是少数民族书家,他的可贵之处,是能在赵孟頫秀美书风空前盛行于朝野之时,别开一面地以充满拙趣的清健书风,来实现自己的另种审美理想。如杨维桢书于至正二十五年(1365)的《张氏通波阡表卷》(图1),便是与康里氏所作的《李白古风诗卷》(图2)在用笔上极相类似的书迹。这两件作品的最大特征,就是在用笔上显现出几近刻意的章草捺脚,但在遣笔意趣和总体汇成上,却古意盎然。

8、以杨维桢的筑楼铁崖、轱辘传食和苦读五年的特有经历而言,他在文学上的造诣自不言而喻。他的诗文被称为“铁崖体”,人们还把他享誉最高的乐府一体,推重为“铁崖乐府”,一时从者如流,杨维桢名至实归地成为元末东南诗坛的当然盟主。《明史》对杨维桢曾有“出入少陵、二李间,有旷世金石声”之评。杨氏的诗歌之作,人们还可以从他的三十卷本的《东维子集》和二十卷本的《闲杂吟》等著作中进一步读得。

9、延伸阅读:杨维桢《张氏通波阡表卷》草书欣赏

10、杨维桢从小便在父亲打造的红楼中读书,因为他的父亲怕打扰他读书,因此便将红楼的楼梯撤去了。在红楼的五年时间里,杨维桢的学识就已经超过了自己的老师。等到杨维桢二十岁的时候,因为求学,他的父亲将自己的马变卖后,杨维桢便过着节衣缩食的生活,在回到家的时候,买了大量的书籍。等到杨维桢当官后,因为不喜欢官场上的风气,所以在一个地方当了十年的官后都没有升迁。后来因为交通的原因,从而导致迁官没有成功,此后杨维桢便开始浪迹天涯。直到明太祖登基后,招杨维桢回到朝廷继续当官,不过被杨维桢拒绝,等到第二次明太祖再说的时候,这时候的杨维桢知道不能拒绝,随即便回到了朝廷。

11、书画收藏丨展览策划丨学术研究丨出版服务

12、杨维桢(1296—1370),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书画家和戏曲家。字廉夫,晚年自号老铁、抱遗老人、东维子。元绍兴路诸暨州枫桥全堂人。与陆居仁、钱惟善合称为“元末三高士”。

13、邮局订阅: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14、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15、杨维桢存世书迹有《沈生乐府序》、《张宣公城南杂咏》、《张氏通波阡表》、《游仙唱和诗》、《梦梅花处诗并序》、《玉井香诗》等。

16、在传统艺术发展史上,有元一代大家杨维桢在我国诗坛和书坛的特殊地位和重要影响,不容忽略。

17、元杨维桢行书竹西草堂记卷(局部)

18、《画沙锥赠陆颖贵笔师序》:在云间之拄颊楼试画沙锥。

19、小时候,家境清贫,多吃粗粮,因此看别人拿着白面馒头都馋得咽唾沫。而如今,白面馒头吃久了,回老家能吃一顿高梁米饭,都激动得差点儿热泪盈眶。其实,哪有什么粗粮细粮之分别呢?论营养,粗茶淡饭更养人。只是世俗的眼光过早地贴好了标签,只注重颜值和口感,大米白面自然受宠。当我悟出粗粮也一样是上天恩赐的珍贵粮食时,年纪也步入了中年。

20、元杨维桢行书跋邓文原急就章故宫博物院藏

五、杨维桢铁崖体

1、杨维桢,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书画家和戏曲家,与陆居仁、钱惟善合称为“元末三高士”。杨维祯书法草书最胜,笔势岩开,有“大将班师,三军奏凯,破斧缺牖,例载而归”之势,名作品有楷书《周上卿墓志铭》,行书《张氏通波阡表》《真镜庵募缘疏卷》,草书《梦游海棠城诗卷》等,其余墨迹则多见于书札及书画题跋之中。

2、元杨维桢行书元夕与妇饮诗私人藏

3、《干山志》:试老陆乐墨书。

4、释文:華亭姚澤持一縹綠冊。再拜晉於鐵先生曰。此澤平日好古博雅之功。曰古泉譜也。先生閱之。自三代以降。靡不捜奇獵異而集之。斯亦厪矣。先生常作孔方傳。每嘆古今泉貨之變。而知世變之變,曰不古若也。近又作楮寶傳。楮交對觀音楮辭。而益慨世變之變。極於無可奈何而已也。澤裒古泉而冊之。其益痛世變之變。今不可以復古也歟。吾徒艾內生首為文以引其集。敘史有法。不出吾鐵史斷也。其言有謂。澤之稽古泉。熟與多識前言往行之為古乎。吾今知澤之前言往行亦能如搜泉之搜。以極其微且遠矣。澤勗諸先生者。李忠介公榜第二甲晉士揚維禎廉夫也。

5、杨维桢书法就如同他的诗一般抒情,极具韵味。杨维桢的草书超逸放帙、奇崛峭拔,更是显露出他放浪形骸、狷狂不羁的性格特点。留传于世的杨维桢书法均是他50多岁以后的作品。从传世的这十余件墨迹里,虽然不大能看出杨维桢学书的轨迹,但可以看出杨维桢功力之深厚。

6、元朝只有一种赵孟頫的二王复古书风,显得过于单调,没有杨维桢的搅局,元代的书坛就不完整。

7、《真镜庵募缘疏卷》全文一百四十五字,总四十二行,每行大多三字或四字。展观通篇书卷,但见笔里行间吞吐腾挪,拍塞满纸,枯湿浓淡,真气逼人。整个书幅,完整地再现了一代文坛骁将的强烈艺术个性,和晚年创作炉火纯青的完美艺术境界。这种全由性情而生的书法之作,即使就整个书法史而言,也可说是分外稀见的!此道识者,明代大书家吴宽曾用“大将班师,三军奏凯”这般激赏的话来称赞杨氏,想非虚言。

8、元代杨维桢在富阳城的城南的灵峰山,写了一首四十行的长诗,全诗目前不可得,其中有两句写道“烹茶饭蔬食,遂喜浮生乐”。

9、深圳市书法院丨少儿书画培训中心招生简章

10、然而,如果人们将“铁崖体”一词的精神内涵,同样迁用于迥异当时的杨维桢书法的话,想来也十分贴切。

11、朱提注酒酒如池,大白淋漓吃不辞。出自元杨维桢《春侠杂词(一十二首)》。意思是朱红色的酒提里倒满了酒,象酒池一样,酒喝得畅快淋漓不肯推辞。

12、韩子为笔作《颖传》,颖莫贵中山之毫。汉制,天子笔皆用兔。蒙恬以鹿毛为柱,羊毛为被。欧阳通以狸毛为主(柱),覆以兔毫,则知颖不独贵于兔也。宣州诸葛氏传笔有二等,高贵者,柳公权求而与之,又语其子曰:学士能书,当留此笔;不尔请退还。未几,果退还,即以常笔与之。盖高贵者,非右军不能用也……擅名于馆阁诸公者久矣。至其孙,遂以颖贵名焉。常以丰狐之毫或麝毛须制以遗我,且曰史铁史铁心颖也。予用之,劲而有力,圆而善任,使舍其制而用它工,则不可书矣。故铁心之颖,人罕得之,而人亦不能用也。

13、《跋李西台六帖》:在云间草玄阁试老陆铁颖书。

14、元杨维桢行书跋张雨自书诗册吉林省博物馆藏

15、《赠装潢萧生显序》:在云间草玄阁试铁心颖书。

16、他哪来的这么大胆子?细细地帮杨维桢捋一捋,他竟然如此底气十足。

17、传舍吏(原文): 传舍吏,当封侯。晋鄙救兵邺中留,邯郸急击危缀旒。传舍吏儿当国忧,散君帑藏大饷士,编君妻妾列兵俦。传舍吏儿率死士,跿跔赤手科鍪头。救兵至,邯郸危复瘳,传舍儿死父封侯。(原文作者):杨维桢(原文出处):(据四部备要《铁崖咏史注》)

18、在杨维桢简介里称,杨维桢打小便在父亲所造的红楼里读书。值得一提的是,他的父亲为了让他安心读书,将红楼的楼梯撤去,仅用辘轳传食。在这样的状况下,杨维桢呆了五年,学识就超越了他的教师。

19、另一件是《赠装潢萧生显序》,至正二十六年六月书。王方宇旧藏,2010年在北京瀚海春拍成交。文曰:

20、深圳福田优秀书法家十人展之——赵永金

上一篇:李绂(100句)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