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道元三峡(100句)

2023-05-06 01:42:32 0 59

一、郦道元三峡

1、(18)每至:每到。晴初:天刚放晴。霜旦:下霜的早晨。霜,名词用作动词,下霜。

2、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

3、题主提问的隐含前提是:古文名篇《三峡》是作者郦道元的亲身见闻。

4、好,知道了这些背景知识,我们再来谈郦道元有没有去过三峡,也就是说:

5、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6、宣:宣布,传播,传达。

7、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

8、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9、(5)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绝:阻断。

10、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1、(出处)《三峡》——南北朝:郦道元

12、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13、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巘 一作:山献)

14、全文共四段,是四幅挺拔隽秀的水墨山水画。第一段写山,后三段写水。作者只用不到区区两百字的篇幅,即描写出了三峡错落有致的自然风貌。全文描写随物赋形,动静相生,情景交融,情随景迁,简洁精练,生动传神。

15、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不仅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水文资料,在记录自然风物方面也贡献卓越,更对中国文化的传承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早在公元五世纪的时候啊,郦道元便发现了著名的阴山岩画,并在《水经注》中作了详细的记录,这个时期的阴山岩画里就有最早的青铜时代的狩猎、放牧、耕作图。阴山这条地理分界线在当时中国,尤其是在当时的战略冲突下,有着独特的意义。后来王昌龄的名句“不叫胡马度阴山”,立刻就使得第三句——“但使龙城飞将在”那种高昂的英雄主义得到了升华,上升到了爱国主义情怀的高度。

16、chūn dōng zhī shí ,zé sù tuān lǜ tán ,huí qīng dǎo yǐng 。jué yǎn duō shēng guài bǎi ,xuán quán bào bù ,fēi shù qí jiān ,qīng róng jun4 mào ,liáng duō qù wèi 。(yǎn yī zuò :shān xiàn )

17、“三峡”,这两个字的分量很重。即使你没去过,你对她也不可能陌生。即使你没去过,你对她也不可能无动于衷。

18、此篇即节选自《水经注》三十四卷《江水》,文题为后人所加。是作者记录长江三峡的雄伟险峻和四季风光所作。

19、郦道元生活于南北朝北魏时期,从小喜爱游览山川河流,并搜集当地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创作《水经注》四十卷。此篇文章即是从中节选出的,是作者记录长江三峡的雄伟险峻和四季风光所作。

20、非常巧的是,北宋《太平御览·卷地部峡》恰恰有引用《荆州记》中描写三峡的原文:

二、郦道元三峡原文及翻译

1、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嶂(zhàng):形势高险像屏障一样的山峰。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溯同:泝;暮到一作:暮至)

4、裳(cháng):古代遮盖下肢的衣裙,借指衣服。

5、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峡

6、①都表现了三峡水流速度极快②都写了连续不断的猿啼③都写了连绵不断的高山表达意思相同的:早发白帝城中: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和三峡中的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希望对你有帮助

7、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

8、虽:连词,表示假设的让步,相当于“即使”。

9、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巘一作:山献)

10、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在之上飞流冲荡。

11、今天我们一起欣赏郦道元的《三峡》。

12、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13、绿潭:碧绿的深水。潭:深水。

14、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5、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

16、(4)至于:到了……时候。襄陵:指水漫上山陵。襄,升到高处。陵,山陵。

17、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非:不是。

18、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影子。

19、山势高耸险峻,连绵不断。“略无阙处”写山的连绵,“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山的高耸,“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三峡的狭窄。

20、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三、郦道元三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三峡》到底是不是郦道元的亲身见闻?我的结论是:郦道元极有可能没有去过三峡,并不是亲身见闻。原有有两点:第文献考证证明:《三峡》这段文字是郦道元引用南朝刘宋侍郎盛弘之所著的《荆州记》一书。我刚好有一本王国维校勘的《水经注校》(上海人民出版社,页1068)指出这段话出处是《荆州记》:

2、《三峡》中描写春冬之时山水草木秀丽的句子是: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此文是一篇明丽清新的山水散文,其记述了长江三峡的雄伟险峻,描绘出三峡各具特色的四季风光,展现出了长江万里图中一帧挺拔隽秀的水墨山水画。全文结构严谨,布局巧妙,浑然一体,其用语言简意赅,描写则情景交融,生动传神。

3、三峡,无峰不雄,无滩不险。瞿塘峡以雄伟峻拔著称,巫峡以幽深秀丽驰名,西陵峡以滩险水急逞胜。在三大峡谷之间,处处风光旖旎,两岸青山,数叶扁舟,一山一水,一景一物,无不似诗如画。

4、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山峰间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峻,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5、郦道元是大地理学家,地理学上还有一门显学,就是《水经注》,郦道元的《水经注》。他不仅是大科学家、大地理学家。这篇《三峡》呢,其实不过是一篇短文。他之所以能够用不到两百字的篇幅,就写出了三峡错落有致的自然风貌,最为关键的一点便在于布局谋篇的精细思量。

6、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将“夏水”为首来写。先写夏水襄陵,再写春冬之时的素湍绿潭和悬泉瀑布,最后写秋天山涧的水枯了。这是按水势由涨到落的顺序安排的。先写夏水的凶险、迅疾,可以突出三峡夏水最盛的特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7、简单的语文|轻松的语文

8、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悬崖峭壁重峦叠嶂,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无法看见。扩展资料:郦道元的《三峡》(选自《水经注》三十四卷《江水》)是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作者只用不到两百字的篇幅就描写出了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景色。

9、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午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10、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12王命13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17千二百里虽19乘奔20御21风,不以22疾也。

11、《荆州记》成书时间早于《水经注》,但《荆州记》这本书已经亡佚,《隋书》有这本书的记载:

12、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 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13、在七百里的三峡当中,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14、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5、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市)人。北魏时期酷吏、地理学家,青州刺史郦范之子。幼时随父访求水道,博览奇书,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

16、不同和共同之处都给你写上共同处都写到了三峡山水的奇伟。李诗的重点是借景抒情,抒发自己遇赦东返时无比轻快的心情。郦文意在写实说明,重点描写三峡隐天蔽日的地貌特征和四季景观的主要特色。余文主要在阐发由三峡的文化景观、自然景观引起的关于社会历史、人类精神、民族精神方面的思考。包括对诗情、和平、壮美、柔美、冲击世俗的无畏精神和勇往直前精神的赞美,以及对种种精神萎缩现象的批判和忧虑。

17、✦或:有时。✦王命:皇帝的命令。✦宣:宣布,传播,传达。✦朝发白帝:早上从白帝城出发。朝:早晨。白帝:古城名,故址在今重庆奉节东瞿塘峡口。✦江陵:古城名,在今湖北荆州。

18、我们不知道郦道元注解的《水经》原本是什么样子。因为这本《水经》已经散佚。

19、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

20、《水经注》因注《水经》而得名,《水经》一书约一万余字,《唐六典·注》说其“引天下之水,百三十七”。《水经注》看似为《水经》之注,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由于书中所引用的大量文献中很多散失了,所以《水经注》保存了许多资料,对研究中国古代的历史、地理有很多的参考价值。

四、郦道元三峡几年级

1、您看此文用分秒,转发只需1秒哦~

2、✦素湍(tuān):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素:白色。湍:急流的水。✦绿潭:碧绿的深水。潭:深水。✦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3、三峡山的特点是连绵不断、高耸峻拔。作者采用了夸张的手法变现三峡山的高耸。

4、.晴初:天刚晴。

5、第一段作者先写山。用“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山之“连”,“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山之“高”,又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让人进一步感到三峡的狭窄,寥寥数笔就形象的勾勒出三峡雄伟峭拔的整体风貌,使读者很快就被三峡的雄险气势所吸引。

6、郦道元(公元472年—527年),字善长,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平东将军郦范之子,南北朝时期北魏官员、地理学家。郦道元年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少时博览奇书,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

7、第二段开始写水。作者按照自然时令,先写水势最大最急的夏季。用“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描写水势之险恶、水位之高、水流之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通过对比、夸张更加突出了夏季江水之迅疾。

8、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9、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阙通:缺;重岩一作:重峦)

10、用今天标准来看,郦道元就是抄袭。第如题主所言,北魏疆域从未达到三峡所在湖北、四川地区。如下图所示:北魏(北朝)和齐(南朝)疆域图:

11、《三峡》写作背景:郦道元生活于南北朝北魏时期,从小喜爱游览山川河流,并搜集当地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创作《水经注》四十卷。此篇文章即是从中节选出的,是作者记录长江三峡的雄伟险峻和四季风光所作。

12、(作者)郦道元(朝代)南北朝

13、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悬崖峭壁重峦叠嶂,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14、(21)空谷:名词作状语,从空荡荡的山谷中。响:回声。

15、我们的初中语文课本也说《三峡》的作者是北魏时代的郦道元,但是这个理解是有问题的。

16、接着,作者先写山,用“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山之“连”,“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山之“高”,又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让人进一步感到三峡的狭窄,寥寥数笔形象地勾勒出三峡磅礴逶迤、雄伟峭拔的整体风貌,使读者很快被三峡的雄险气势所吸引。

17、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 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18、同学们读到这里有没有想到郦道元他为何要将冬春二季放在一道来写呢?那绝不是为了精简篇幅,而是要从对比中体现趣味,冬季水竭,才会出现“素湍绿潭”,春天物鲜,始有草木“荣茂”。本节所写与上节所述意趣迥异,你看夏水急猛,春水潺潺;夏水多险,春水多姿,这也就是作者所说的良多趣味。这不仅给简单的写景加注了活力,更与一般古人所认为的“以临惧相戒”的思想感情大相径庭。

19、★语文七上《课内古诗词文言文》注释译文赏析(汇总)

20、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五、三峡导游词800字参考郦道元三峡

1、不以疾:没有这么快。以,这样。疾,快。

2、山之高峻的来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自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分,百夜不见曦月。夏季江水迅疾的句子:至于夏度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知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道,不以疾也。

3、可以看出,从第四句开始,和郦道元《三峡》完全是一模一样。

4、其实,郦道元是为古代文献《水经》作注,也就是整理、校勘并做出注释,其著作就叫《水经注》。

5、★语文七上读读写写注音注释

6、哀转久绝:声音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7、林寒:山林中气候寒冷。

8、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9、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在之上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10、全文四段,即是四幅挺拔隽秀的水墨山水画。

11、在七百里的三峡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1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13、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4、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有时遇到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有时候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以到达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坐船快。

15、另著《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已佚。

16、郦道元年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少时博览奇书,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

17、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8、(22)哀转:声音悲凉婉转。绝:消失。

19、凄异:凄惨悲凉。

20、郦道元(472—527年),字善长,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平东将军郦范之子,南北朝时期北魏官员、地理学家。任御史中尉、北中郎将等职,还做过冀州长史、鲁阳郡太守、东荆州刺史、河南尹等职务。执法严峻,后被北魏朝廷任命为为关右大使。

上一篇:春分(100句)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