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知章的资料(100句)

2023-05-04 09:29:43 0 59

一、贺知章的资料

1、贺知章也是唐代诗人,被后人称为“诗狂”。他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与李白、李适之等并称“饮中八仙”,而且是第一位,李白还排在后面。

2、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也有自己的视频号啦!

3、贺知章编辑贺知章(公元659年-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汉族,唐朝越州永兴(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人,少时就以诗文知名。唐武后(武则天)证圣元年(695)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八十六岁告老还乡,旋逝。属于盛唐前期诗人,又是著名书法家。作品大多散佚,现仅存二十首。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作品大多散佚,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4、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5、公元758年,贺知章死后的第14年,他又被新皇帝唐肃宗李亨,加赠为礼部尚书。

6、著名投资家查理芒格说“我所认识所有成功的人,没有一个是不坚持阅读的,一个都没有”,成功的人尚且如此,何况我们普通人呢。当然读书的好处不止如此,只是希望以此给还没读书的你一点启发,我的朋友,你只需要一个开始。

7、乡音:家乡的口音。无改:没什么变化。一作“难改”。

8、南宋时,原本的“面毛腮”已经多被改作“鬓毛衰”。于是问题出现了。衰字主要有两个读音,一个读cui义为等级差别、递减、丧服,在《广韵》中属支韵;另一个读shuai义为衰退、衰老,在《广韵》中属脂韵。“鬓毛衰”的“衰”显然只能读shuai为脂韵字。但是脂韵与其他韵脚“回”“来”所属灰、咍韵在近体诗韵中并不押韵,孙玉文先生用大量例证证明,唐诗中“鬓毛衰”或者类似的表达,“衰”字都取“衰白”义,均读shuai且从不与灰、咍韵通押。在第二句韵尾位置使用一个不押韵的字,这在近体诗的格律中是绝对不应该出现的。

9、目前我们所见到的最早著录此诗的是宋人孔延之所编《会稽掇英总集》(以下简称《总集》)。是书卷二有“贺监”一条,此条下首列唐玄宗赠诗,接着列举李适之等三十七人送贺知章归乡诗,然后引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二作“幼小离家老大回,乡音难改面毛腮。家童相见不相识,却问客从何处来。”

10、好是好,可用五绝要写尽春夜里的春江、春花、春月、思妇之美实在太难,不如改用卢照邻《长安古意》、骆宾王《帝京篇》那样的七言歌行,何必分二首三首,一篇之内辗转腾挪,一贯到底,岂不痛快!

11、这是一首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在第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次句以“鬓毛衰”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

12、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而其中“乡音无改鬓毛衰”一句“衰”字的读音和释义历来聚讼纷纷。直至前些年,北京大学孙玉文教授撰写《解读唐诗“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衰”》一文(见《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6期),对此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可为此桩诗案做一了结。然而最近,笔者读到盛大林先生《“鬓毛衰”诗案:“衰”的论争源于韵书删改》一文(见《光明日报》2020年12月19日12版),发现盛先生重提此案,观点颖异。因此笔者草成此文,以期与盛先生商榷,同时也借此对《回乡偶书》做一番梳理。

13、诗词丨人生本过客,何必惹尘埃

14、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汉族,唐越州(今绍兴)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15、比如说诗圣杜甫,前半生还好,后半生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穷愁而终。诗仙李白虽然生活上没有杜甫那样糟糕,但是仕途坎坷,终其一生,也没有受到重用。

16、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汉族,唐越州会稽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17、我年少时离开家乡,到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鬓角的毛发却已斑白。

18、笑问:一本作“却问”,一本作“借问”。

19、没错。贺知章是我国唐代早期的诗人,有关他的家世的记载比较少;他和“初唐四杰”,即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是同时代的人。王维被称为:诗佛王维后期的不少诗作佛老消极思想浓厚,有的甚至充满了佛空无寂灭的唯心哲理,在他生前,人们就认为他是“当代诗匠,又精禅上理”,死后更得到“诗佛”的称号。

20、这是诗人阔别家乡多年后,初次回乡时所写的作品,诗中通过对比的手法,含蓄地写出诗人告别客居生活、重返家乡的无限感慨和欣慰之情,情感真挚自然。

二、贺知章的资料简介

1、后台回复以下数字,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2、在初盛唐之交,高手迭出的文字江湖里,仅凭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3、贺知章(约659年—约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汉族,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少时就以诗文知名。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八十六岁告老还乡,旋逝。属于盛唐前期诗人,又是著名书法家。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作品大多散佚,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4、宋代赵令畤所著《侯鲭录》卷二有“贺知章回乡偶书诗”条,其中第二首作:“幼小离家老大回,乡音难改面毛。儿童相见不相识,却问客从何处来。”据孔凡礼先生考证,《侯鲭录》大约刊刻于南宋初年。这是《回乡偶书》第二早的版本,相比于《总集》,其中有两处非常关键的异文。

5、家乡的孩童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他们笑着询问我: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6、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一作“面毛”。

7、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

8、其“儿童”。《总集》中的“家童”指贺知章旧宅中的仆人,贺知章是主动辞官,天子同僚饯行轰动一时,其还乡乃归老安养之计,本无过多伤感。“家童”与贺知章相见不相识,虽有物是人非之感慨,但亦不无些许诙谐意味。

9、●脱口秀女王离婚,丈夫痛失“矿”:一场婚姻,见证人性……

10、一千三百多年前,有个叫张若虚的江南书生写了篇题为《春江花月夜》的歌行。

11、甚至在贺知章退休的时候,唐玄宗还带着百官相送。贺知章去世后,后来的唐肃宗,认为给他的官不太大,还追封他为更大的官。

12、另外一首,是《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3、宋代郭茂倩所编纂的《乐府诗集》中收了七首以《春江花月夜》为题的诗,张若虚之前有隋炀帝、诸葛颖,差不多同时代有张子容,而之后则有温庭筠。

14、《春江花月夜》本是一首长篇歌行,属于乐府《清商辞曲·吴声歌曲》旧题。

15、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16、康震:贺知章《回乡偶书》讲解鉴赏

17、另一处在《旧唐书·艺文志·贺知章传》中,字数更少,统共只有6个字而已,还是介绍贺知章时附带的,即“若虚,兖州兵曹”。

18、盖其病在不以古音求古音,而执今韵部分以求古音。又不知古人之音亦随世变,而一概比而合之。故征引愈博,异同愈出,不得不多设条例以该之。迨至条例弥多,矛盾弥甚,遂不得不遁辞自解,而叶之一说生矣。皆逞博好胜之念,牵率以至于是也。

19、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20、胡婷婷唱古文:贺知章·回乡偶书

三、贺知章的资料简介10字

1、两百多年前的学者已经明确指出毛奇龄此书问题所在,我们自然应当引以为戒。

2、他和李白成为忘年交(84/42)的原因有三个。

3、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4、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5、综上所述,“鬓毛衰”之“衰”,只能读“shuai1”,为“衰白”之义,在唐代并不与灰咍韵押韵。宋人误“腮”为“䰄”,又因“䰄”字生僻难读,所以选取了一个与其声旁“思”字音近、在当时语音中与“回”“来”读音和谐且更宜抒发感慨的“衰”字来代替“䰄”字。明人发现“衰”字不合近体诗韵,故而引起这场争论数百年的诗案。

6、第他传世的诗歌只有两首而已。

7、通过这些历史称谓,我们就知道贺知章是很有才华的。同时,他也是唐朝诗人中命最好的人之一。

8、与六朝极尽华丽之能事的风格不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以清丽的笔触一扫六朝以来奢靡文风,让人感觉耳目为之一新。

9、《总集》中所录饯行赠诗场景与两《唐书》贺知章本传所载相合。据《四库提要》,此书大约编成于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这是目前所能见到的《回乡偶书》的最早面貌。南宋洪迈编《万首唐人绝句诗》,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奏上,其中所录《回乡偶书》与《总集》所录完全一致。可见这一版本的《回乡偶书》在两宋时期一直流传不辍。

10、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11、李白当年初入长安,贺知章作为前辈,闻名相见。他对李白大为叹赏!在读完李白的《蜀道难》后,贺知章惊讶道:“看来,你就是天上下凡的诗仙呀!”

12、▷当红女星“小三上位”嫁大导演,却屡遭劈腿:放弃大好前程,她图什么?

13、在长安,贺知章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号——诗狂。他为人旷达豪放,好饮酒,好交友,他爱酒爱到什么程度?杜甫写他“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喝醉酒的贺知章掉进井里还能呼呼大睡;公元742年,41岁的李白与83岁的贺知章在长安相遇,贺知章颇为欣赏李白的才华,称他为“谪仙人”,李白“诗仙”的名号就是这么来的;李白也觉得贺知章德高望重又没有架子。于是互相看对了眼,虽然相差42岁,却一见如故,在长安的街头纵酒高歌,吟诗作对,好不快活,酒逢知己千杯少,喝到最后,竟花光了酒钱,贺知章二话不说,取下腰间御赐的金龟拿来换酒继续喝,这就是著名的“金龟换酒”,这就是大唐诗人的气度和潇洒,狂得浪漫至极。

14、第贺知章一生的仕途很顺利,做了大概五十年左右的官。而一直是当时皇帝身边的红人。唐玄宗李隆基,遇到事情,都要向他征询意见。

15、首先,这位叫“张若虚”的诗人是扬州人。

16、▷年轻人的痛点:不只是快,还要好

17、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18、此诗第二句“乡音难改面毛腮”之“腮”字,为“顋”之俗体字,在《广韵》中属咍韵,与第四句韵脚“来”同一韵部,而第一句末字“回”为灰韵,与咍韵同用。因此,“回”“腮”“来”三字押韵,并无任何问题。“面毛”即胡须,“腮”即两颊下部,此句是说乡音未改但是两腮已经生须。

19、贺知章在公元744年(天宝三载),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时已八十六岁,这时,距他中年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心头有无限感慨。

20、贺知章适时告老还乡,虽然躲过了一劫,但躲不过生老病死。他回乡后不久,便骤然病逝。

四、贺知章的资料文字

1、一首是《咏柳》,就是小学课本上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别墅主人和我没有见过面,偶来坐坐赏那林木和石泉。

3、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4、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

5、《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所造?其实不然!

6、他还有一曲更知名叫《玉树后庭花》,因陈朝断送在陈叔宝手里而成为后世皇帝的警钟。两首曲子都是清丽悦耳的传世佳作。

7、从此之后,“谪仙人”之名便相伴李白左右。一直到千年后的今天,我们一说“谪仙人”指的还是李白。

8、▷陕西咸阳王鹏飞家暴事件,我的几点看法

9、作者说的很对,盛唐诗歌虽然是中国文学的巅峰,但它不是窜天猴,不能“噌”一下就上去,需要初唐诗人的尝试探索,也需要贺知章这样的人的承上启下。

10、其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其中《咏柳》《回乡偶书》等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作品大多散佚,《全唐诗》录其诗19首。

11、老大:年纪大了。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12、▷13次主持春晚,无数男人心中的“梦中情人”,却为儿子退圈10年,62岁的她惊艳归来......

13、盛先生引用“清代诗论家毛奇龄在《古今通韵》”中的话来论证宋韵将“衰”字入支韵、不入灰韵之不通。然而毛奇龄的证据竟然是“今人读‘衰’皆同‘毸’……而过遵宋韵者,反谓衰无毸音”,这是典型的不懂古今语音变化、以今律古的妄说。《四库总目提要》对毛奇龄此书评价如下:

14、▷“她吃药变丑,我决定勾引她男朋友”

15、后人把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评为“唐代最美的诗”。当然是溢美之词,但足可说明此篇爆款在古典诗歌史上一夫当关的霸气地位。可它“美”的发现之路却是崎岖而坎坷的。

16、早读丨愿人生,好友相伴,知己同行

17、光明文学遗产由光明日报社教育部主办、北京语言大学协办,以“跟踪学术前沿、引领学术风气、回应社会关切、促进学术发展”为宗旨,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

18、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19、换成“儿童”以后,整首诗作的基调也发生了变化。主人公被家乡的儿童当作过客,使得家乡近在咫尺,却如此陌生。诗作把主人公放在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在老大与青春、主人与过客、家乡与远方、漂泊与归宿的张力中,呈现出无尽的悲凉与孤独。后世的传本中,为加强这种张力,又将“面毛”改作“鬓毛衰”以突出岁月之流逝;将“却问”改作“笑问”以加强人生遇合之无情。更改后的版本,文学性得到了强化,却背离了此诗的创作背景。

20、考中状元的贺知章随即起身到长安任职,一待便是50年。在贺知章为官的50年间,他从正七品的“国子四门博士”到“太常博士”再到“礼部侍郎”、“工部侍郎”,后来更是成为了“太子宾客”、正三品的“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一路青云直上,受皇帝重用,百官敬仰,与众多官运多舛的诗人相比,可谓顺风顺水,堪称人生赢家。

五、贺知章的资料简介50字

1、▷苦加班久矣!你敢像他一样怼老板吗?

2、贺知章(约659年— 约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唐代诗人、书法家。

3、除了《春江花月夜》外的另一首《代答闺梦还》,风格接近齐梁体,水平不超过一般初唐诗。

4、在长安城风光了半辈子的贺知章,转眼就步入暮年,曾经的鲜衣怒马,曾经的红粉佳肴,都难以挽留他客居帝都的心,那一抹挥之不去的乡愁,慢慢地将他压得喘不过气来,于是,滋生了归隐之心。天宝二载(743年),贺知章已是85岁的耄耋老者,他向唐玄宗告假归隐。

5、▷骗色可以商量,骗钱绝对不行

6、▷魔都淫魔赵富强,比你想象的更黑恶

7、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8、同州端午唐殷尧藩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回乡偶书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两首诗的主题是一样的,都是写年少时离家年老时归乡,儿童相见不认识,问客人是哪里来或你的家是哪里的?整首诗都体现出了深深的遗憾和难以言表之情少小离家老大回

9、当你遇到困难和失败的挑战时,心里阳光的人总是视困难和失败为垫脚石,把它当成人生路上的一次磨砺,从而增添了克服困难和战胜失败的勇气,它会让你相信“方法总比困难多”,让你去检验“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道理。

10、对于诗韵的研究除了依据古代韵书之外,古人诗作的押韵实例亦是重要的依据,如果我们发现唐人用“衰”字做韵脚时,所押之韵都是支脂之韵,从不与灰咍韵相押,难道不足以证明《广韵》记载的正确吗?另外,关于古音的拟测,需要结合当时的反切以及古代声韵调的具体配合情况和历史发展情况去分析,单纯依靠今天的读音去推测是不科学的。这是我国音韵学的重要内容。大数据固然是今天学术研究的重要助力,但是我们必须学会分析、辨别、归纳和剪裁,否则大数据反而会让我们变成数据的工具。

11、贺知章,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公元659年出生于越州永兴。10多岁便可写诗赋文,少时即以诗文知名。公元695年,武皇恢复科考,36岁的贺知章一路过关斩将、一举夺魁,成为当年的状元郎,也成为浙江历史上第一位有资料记载的状元。唐朝的进士很难考中,所以,当时有“五十少进士”之说,意思是,50岁以前考中进士的人不多,然而贺知章不仅36岁就考中进士,还被钦点为状元。这样的才华,在唐朝的写诗人中,绝对凤毛麟角。说贺知章是唐朝学历最高的诗人,似不为虚。

12、一个家庭走向兴旺的三个标志,有一个,就很了不起!

13、手捧诗集,张若虚不禁操着老家的吴地方言轻声吟诵出来:

14、在唐代,它似乎没有引起任何反响,甚至在宋代,乃至明代中叶以前,都绝少被提及。曲高和寡如司马迁,将《史记》“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15、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16、其“面毛䰄”。“䰄(sai1)”字不见于《广韵》,但是见于《集韵》的咍韵。孙玉文先生已经指出,“䰄”为联绵词单用的例子,作“胡须披拂貌”讲,并且将该字渊源追溯到《诗经》“卢重鋂,其人美且偲”和《左传》“于思于思,弃甲复来”。

17、据史料记载,“兵曹”即“兵曹参军”的简称,是唐代州府中掌管军防、驿传等事的小官。

18、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19、由于《侯鲭录》的这一误记,导致原本与辞官还乡密切相关的《回乡偶书》,变成了后人抒发羁旅飘零、思乡倦游的公共文本。

20、这两段资料中透露出4个信息: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