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感遇张九龄
1、张九龄的感遇两首诗的意思
2、张九龄(678—740),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七岁能文,终以诗名。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有《曲江集》传世。
3、谁想到山林隐逸的高人,闻到芬芳因而满怀喜悦。
4、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
5、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
6、②欣欣:草木繁茂而有生机的样子。生意:生气勃勃。自:各自。尔:如此。
7、只树桃李而偏偏排除橘柚,这样的“君子”,总不能说“慎所树”吧!
8、抱影吟中夜,谁闻此叹息。
9、海上有仙山,归期觉神变。
10、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11、兰花到了春天枝叶茂盛,桂花遇秋天则皎洁清新。兰桂欣欣向荣生机勃发,所以春秋也成了佳节良辰。可是谁能领悟山中隐士,见到此情此景而产生的仰慕之情?花木流香原为天性,它们并不求美人采撷扬名。
12、读着张九龄这首歌颂丹橘的诗,很容易想到屈原的《橘颂》。屈原生于南国,橘树也生于南国,他的那篇《橘颂》一开头就说:“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其托物喻志之意,灼然可见。张九龄也是南方人,而他的谪居地荆州的治所江陵(即楚国的郢都),本来是著名的产橘区。他的这首诗一开头就说:“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其托物喻志之意,尤其明显。屈原的名句告诉我们:“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可见即使在南国,一到深秋,一般树木也难免摇落,又哪能经得住严冬的摧残?而丹橘呢,却“经冬犹绿林”。一个“犹”字,充满了赞颂之意。
13、唐代诗人张九龄的诗作《感遇》使用了对偶的手法,全诗为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译文:春天里的幽兰翠叶纷披,秋天里的桂花皎洁清新。世间的草木勃勃的生机,自然顺应了美好的季节。谁想到山林隐逸的高人,闻到芬芳因而满怀喜悦。草木散发香气源于天性,怎么会求观赏者攀折呢!表现出春兰与秋桂的清雅高洁与无限生机。这句诗的意思是:春天里的兰草繁盛,秋天里的桂花皎洁清新。
14、诗一开始,就用了工整的对偶,突出了两种高雅的植物——春兰与秋桂,并以“葳蕤”状春天兰花生机勃勃之貌;用“皎洁”概括了桂花的纯洁清雅。之后用“欣欣此生意”一句总结,无论两者葳蕤也好,皎洁也罢,都显出了欣欣向荣的生机。“佳节”暗合前面的“春”和“秋”,指兰桂只在适合它们的季节开放,显示出了它们各自的生命特征。
15、诗篇在表现形式上以的艺术手法抒发了情感,并且卒章显志。“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的寓意是什么?
16、荐之嘉宾必受称赞,山重水阻如何进献?
17、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18、以上二首诗既独立成篇,相互之间又具有一定的联系性。第一首诗暗骂忘恩负义,第二首诗因此叹息。
19、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20、何料林中隐者,闻到了兰桂的芬芳而生爱慕之情,殊不知兰桂的美好完全是源自它们的本心本性,哪里是在为求人折赏呢?
二、感遇张九龄丹橘
1、答:指的是那些引兰桂风致为同调的隐逸之士,他们爱慕美好事物,追求美好品格和理想。
2、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3、(3)林栖者:林中隐者。
4、日日夜夜地,我怀抱著高远的理想与至诚,可是又有谁能感受得到呢?
5、从小至今,虽在语文课中诵读不少古诗,但仍未全面。诗歌是历史、文化的高度精简凝练,是文学著作之精华,诵读古诗既能掌握典籍典故,更能消除时间空间隔阂,拉进与诗者的物理距离,了解真实情境,在不同的作者、不同的境遇中体悟生命哲学,感受生活真谛,而不至于碌碌于路。
6、诗的开始用整齐的对偶句,突出哪两种高雅植物的特点?
7、弋者:弋者,猎鸟的人。慕,想猎取鸟的欲望。
8、金性尧注《唐诗三百首》,依1959年中华书局本,原光绪年间四藤吟社本,收313首。
9、答:兰草迎春,生机勃勃,突出了兰,桂。
10、浩思极中夜,深嗟欲待谁。
11、凭此目不觏,要之心所钟。
12、但欲附高鸟,安敢攀飞龙。
13、此诗系张九龄遭谗被贬为荆州长史时所作。开元末期,唐玄宗沉溺声色,怠慢政事,宠用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和专事逢迎的牛仙客。牛、李结党,把持朝政,排除异己,朝政更加腐败。张九龄对此十分不满,于是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托物寓意,作《感遇十二首》。诗人托物言志,以春兰和秋桂的芳洁品质,来比喻自己守正不阿的高尚节操;以春兰和秋桂不因无人采折而失去芬芳美质,来比喻自己的志洁行芳,不求人知的高雅情怀。
14、春天里的幽兰翠叶纷披,秋天里的桂花皎洁清新。世间的草木勃勃的生机,自然顺应了美好的季节。谁想到山林隐逸的高人,闻到芬芳因而满怀喜悦。草木散发香气源于天性,怎么会求观赏者攀折呢!
15、鸟儿飞远了,我的心离开君主也越来越远了,我们远隔千里,鸟儿啊,你们又如何能抚慰我那颗忠城却破碎的心呢?
16、草木散发香气源于天性,怎么会求观赏者攀折呢!
17、春天里的幽兰翠叶纷披,秋天里的桂花皎洁清新。世间的草木勃勃的生机,自然顺应了美好的季节。
18、陈鹏举注《陈注唐诗三百首》收307首。
19、他曾徒然为人生道路的多歧而伤感哭泣
20、起首四句,单写兰桂而不写人,但第五句却用“谁知”突然一转,引出了居住于山林之中的美人,即那些引兰桂风致为同调的隐逸之士。“谁知”两字对兰桂来说,大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感觉。美人由于闻到了兰桂的芬香,因而发生了爱慕之情。“坐”,犹深也,殊也。表示爱慕之深。诗从无人到有人,是一个突转,诗情也因之而起波澜。“闻风”二字本于《孟子。尽心篇》,其中说:“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张九龄就把这章中的“闻风”毫不费力地拉来用了,用得这样恰如其分,用得这样自然,用得这样使读者毫不觉得他在用典故,这也是值得一提的。
三、感遇张九龄
1、众情累外物,恕己忘内修。
2、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3、白云愁不见,沧海飞无翼。
4、谁想到山林隐逸的高人,闻到芬芳因而满怀喜悦。草木散发香气源于天性,怎么会求观赏者攀折呢!
5、江南丹桔叶茂枝繁,经冬不凋四季常青。
6、白云在南山,日暮长太息。
7、唯:有的版本写作“惟”,二字相通。(维惟唯)《说文解字》:经传多用为发语之词,毛诗皆作维,论语皆作唯,古文尚书皆作惟,今文尚书皆作维。就是说,作为语气词,三字用法是相同的,只是在各本典籍中写法不同。
8、释词:“葳蕤(wēiruí)可能就是说,草木生长很茂盛吧,你看上面是草字头,下面有‘生’和‘威’字!”小朵说。那“华”为什么读“花”呢,和《诗经》哪一句相同?“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小朵说,兰叶对桂花也恰恰好。那这兰叶和桂花都有什么特点呢?桂花很香,兰叶也很香吧。“自尔”就是“自然”的意思,“佳”就是“好”的意思,“知”有“晓得”的意思,那“坐”又有什么意思呢?“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为什么要停下车来看霜叶呢,那是因为喜欢。所以,“坐”是“因为”“由于”的意思。
9、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10、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11、情感:咏物诗要注意,这首诗看起来是写春兰秋桂,其实是写作者自己,春兰秋桂的美好,完全出于自然本性,而并非为了求得人们的赏识。诗人以此比喻洁身自好的君子。
12、②桂华:桂花。“华”同“花”。
13、全诗表达诗人对朝政昏暗和身世坎坷的愤懑。诗平淡自然,愤怒哀伤不露痕迹,语言温雅醇厚。桃李媚时,丹桔傲冬,邪正自有分别。
14、“阻重深”为三遇,可以尝试着将它的果实运送到北方,陈献于朝廷官员,却因为山水阻碍重重而未能成行;
15、江南有丹桔,经冬犹绿林。
16、读此诗,自然想到屈原之《桔颂》。诗人谪居江陵,正是桔之产区。于是借彼丹桔,喻己贞操。
17、闭门迹群化,凭林结所思。
18、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19、燕雀感昏旦,檐楹呼匹俦。
20、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四、感遇张九龄其七
1、丹橘“经冬”为一遇,依然以绿姿展世,不为严冬这种外因所困;
2、胡越方杳杳,车马何迟迟。
3、岑参(715—770),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自幼亡父,家道中落,后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二十岁求仕不成,奔走京洛,北游河朔。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天宝年间,两度出塞,居边塞六年。大历年间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后罢官,死成都旅舍。岑参是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出塞前多作山7JC、述怀及赠答之作,其边塞诗富有典型的浪漫主义色彩,想象丰富,热情奔放,尤擅七言歌行。有《岑嘉州集》,《全唐诗》录其诗四卷。
4、张九龄享年六十三岁,谥号•文献公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741年)葬于于今广东省韶关市北郊的罗源洞山麓。张九龄墓及其妻卢氏,弟张九皋、九章的墓冢,是广东省最具代表性的唐代大墓。张九龄墓为砖室墓,分墓室、甬道、耳室三部分。墓室为四角攒尖式顶,长98米,宽8米,离35米,四壁及甬道壁都绘有侍女蟠桃园等壁画,是广东境内绝无仅有的唐代墓葬壁画。墓前神道两旁原立有石座像,今存唐代岭南节度使、著名书法家徐浩撰写的《神道碑》和社甫作诗的(故右仆射相国张九公龄诗碑》。墓下飨堂内保存有明洧以来的碑刻。墓地前面是张文献公祠。张九龄家族塞地是广东省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杜甫在《八哀·故右仆射相国张公九龄》一诗中称赞张九龄“诗罢地有余,篇终语清省。”后一句,是说他的诗语言清新而简练;前一句,是说他的诗意余象外,给读者留有驰骋想象和联想的余地。读这首诗我们不就很自然地联想到当时朝政的昏暗和诗人坎坷的身世吗!这首诗平淡而浑成,短短的篇章中,时时用发问的句子,具有正反起伏之势,而诗的语气却是温雅醇厚,愤怒也罢,哀伤也罢,总不着痕迹,不露圭角,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6、(1)葳(wēi)蕤(ruí):枝叶茂盛披离的样子。
7、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
8、飞沉理自隔, 那飞鸟和沉鱼本来就情趣相隔,何所慰吾诚?
9、天上高飞的鸟儿啊,拜托你把我的心意传达给远方的君主。
10、这首诗托物言志,给植物赋予了人的精神,以此抒发内心的感怀。春季,兰叶翠绿繁茂,焕发勃勃生机;深秋,桂花盛开绽放,呈现洁白风韵。
11、馨香岁欲晚,感叹情何极。
12、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13、感觉人生与它们多么相似
14、分享唐诗三百首的“八卦”
15、因而感叹道:“虎不善树人。”赵简主道:“树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树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树。”
16、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
17、张九龄:感遇四首之一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张九龄:感遇四首之二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张九龄:感遇四首之三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飞沈理自隔,何所慰吾诚?张九龄:感遇四首之四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18、感遇:古诗题,用于写心有所感,借物寓意之诗。诗人在贬官荆州期间作《感遇》诗12首。鸿:雁类的泛称。池潢(huang):池塘,积水池,护城河,代指朝廷。双翠鸟:即翡翠鸟,雄为翡,雌为翠,毛色华丽多彩。三珠树:神话传说中的宝树。本作三株树。见《山海经:海外南经》:“三株树在厌火国北,生赤水上,其为树如柏,叶皆为珠。”矫矫:超然出众的样子。患:怕,忧虑。高明:官位显要会遭到鬼神的厌恶。高明,指地位官职尊贵的人。恶:忌妒,厌恶。西汉扬雄《解嘲》:“高明之家,鬼瞰其室。”冥冥:高远的天空。
19、世间的草木勃勃的生机,自然顺应了美好的季节。
20、汉代《古诗》有一篇《橘柚垂华实》,诗中说橘柚“委身玉盘中,历年冀见食”,表达了作者不为世用的愤懑。张九龄所说的“可以荐嘉客”,也就是“冀见食”的意思。“经冬犹绿林”,不以岁寒而变节,已值得赞颂;结出累累硕果,只求贡献于人,更显出品德的高尚。按说,这样的嘉树佳果是应该荐之于嘉宾的,然而却为重山深水所阻隔,为之奈何!读“奈何阻重深”一句,如闻慨叹之声。
五、感遇张九龄赏析
1、shéi zhī lín qī zhě,wén fēng zuò xiāng yuè。
2、《唐诗三百首》所选的是其中的第一首与第七首,分别咏兰桂与丹橘。
3、公元737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由尚书丞相贬为荆州长史。晚年遭馋毁,忠而被贬,“每读韩非《孤愤》,涕泣沾襟”(徐浩《张公神道碑》),遂作《感遇十二首》。《感遇十二首》抒发了作者的身世感慨,表现了作者的理想操守,是其五言古诗的代表作。
4、坊间趣闻:疫情之下,书店应该是最安全之地,盖三年来,极罕见流调轨迹有涉书店。春分,我与夫人先后去往三味书屋、图书大厦、钟书阁,购得《唐诗三百首译注评》《云中记》《我爱种田》。当即读起来。
5、Whichconformsthemtotheseasons.
6、释意:“孤鸿”“翠鸟”“巢”“游冥冥”“弋者”等词,处处都是意存双关。
7、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8、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9、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
10、生意:生机勃勃;自尔:各自如此;林栖者:栖身于山林之人,指隐士;闻风:指仰慕兰贵芳洁的高风亮节。美人:在屈原的作品中常以“美人”比喻君主,这里指理想中的志同道合之人。
11、喻守真编注《唐诗三百首详析》调整了个别诗的编排次序,技法讲解详细,流行不衰,收317首。
12、ZhangJiuling
13、美人何处所,孤客空悠悠。
14、《感遇·其一》作者:张九龄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15、春天百花齐放,作为“梅兰竹菊”四君子的兰花也是开放于春天。在春天开放的众多花中,为什么独独兰花被大家认为是“花中君子”呢?下面这首诗或许能回答这个问题。
16、林栖者:隐居山林中的人。
17、李明阳译注《唐诗三百首》对部分章节有所删除,收312首。
18、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的《感遇》诗十二首,朴素遒劲,寄慨遥深。此为第一首,诗以比兴手法,抒发了诗人孤芳自赏,不求人知的情感。
19、释句:(运命唯所遇)只能按着命运随遇而安。(循环不可寻)感慨之余,唯有看作周而复始的自然之理一样,实在没法追究。
20、丹橘经冬犹绿,究竟是由于独得地利呢?还是出乎本性?如果是地利使然,也就不值得赞颂。所以诗人发问道:难道是由于“地气暖”的缘故吗?先以反诘语一“纵”,又以肯定语“自有岁寒心”一“收”,跌宕生姿,富有波澜。“岁寒心”,一般是讲松柏的。《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张九龄特地要赞美丹橘和松柏一样具有耐寒的节操,是含有深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