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水调歌头【唯美文案106句】

2023-11-12 11:14:37 0 59

一、苏轼的水调歌头

1、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阐述人生哲理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释义: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现诗人乐观豁达与亲人共勉的诗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释义:但愿亲人能平安健康,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2、我在月光下翩翩起舞,清影挥曳,月宫虽好,哪里比得上人间!

3、苏轼一生,以崇高儒学、讲究实务为主。但他也“龆龀好道”,中年以后,又曾表示过“归依佛僧”,是经常处在儒释道的纠葛当中的。每当挫折失意之际,则老庄思想上升,借以帮助自己解释穷通进退的困惑。

4、“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与上文连接的非常密切,作者在月光下翩翩起舞,影子随着一起摆动。这里是一个转折,由厌烦人间到喜欢人间生活,跌宕起伏却又合情合理。

5、不 应 有 恨 ,何 事 长 向 别 时 圆 ?

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7、综上所述,苏轼的思想将儒家、道家和佛家的思想结合在了一起,在佛家看破、淡泊名利的思想下使苏轼养成了豁达的性格,而道家出世、养生的思想使苏轼在遭受贬低之后还能活的清新雅致。

8、wǒ yù chéng fēng guī qù ,yòu kǒng qióng lóu yù yǔ

9、月亮呢,也会遇到阴、睛、圆、缺;这种情况,自古以来如此,难得十全十美。只愿我们都健康和长在,虽然远离千里,却能共同欣赏这美丽的月色。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10、接下来的“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是“把酒问青天”中要问的内容,对明月的追逐和赞美又更进了一步。苏轼很想乘风到月宫中看一看,但是又怕那里的氛围太过凄凉,自己抵挡不住刺骨的寒冷。

11、虽然人间离别难免,相聚暂时不能如愿,那么只希望亲人身健长在,即使远隔千里,也可以明月与共,心意相通。

12、他不是屈原,没有那样执着,但洞彻人生的他对现实生活也依然保持着足够的热情:“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浣溪沙》)

13、从词序中可知此词的创作背景:去年尚在密州的苏东坡,今年已调任徐州,而弟弟苏辙刚好调任路过徐州,兄弟相聚百余日,过完中秋之后苏辙别去!临行前苏辙作词寄别,情调悲极,苏东坡便写下这首词相和,并以功成名就后的“相从之乐”安慰苏辙!

14、词的下阕在赏月的过程中表达了苏轼思念亲人的感情,“转朱阁,低绮户”是由于明月转动,影子也跟随着变换了形状,这肯定是经过了很长时间的观察才能得出的结果,与下句“照无眠”互相呼应。

15、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16、cǐ shì gǔ nán quán 。dàn yuàn rén cháng jiǔ ,qiān lǐ gòng chán juān 。

17、经典咏流传:辛弃疾《青玉案·元夕》|最美的元宵词

18、最后,让我们一起来重温一下这首词。

19、最后两句说,“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这是什么意思啊,你到底是要到天上去,还是在地上啊?我不知道。他喝醉了,他不知道这话是在问自己,还是在问远方的弟弟,他是在问月光,还是在问酒杯。我想啊,作者其实只是想在醉意阑珊之际,寻找到一个聊以解嘲的答案。没错,人间让他不愉快,处处都在推进改革变法,他自己仿佛是一个持不同政见者。密州这个地方的不比杭州,更比不得开封,地瘠民贫,灾害频发,他自己啊,心情很不愉快。所以在这一时期呀,他还写了“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怀念他原来的妻子王弗。

20、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二、苏轼的水调歌头写的是什么节日

1、这正是苏轼的本来面目,他超然达观,却从不孤芳自赏;他热情好客,却从不世故圆滑;他才华横溢,却从不自鸣得意。这首词中,饱含着巨大的人间深情与超越智慧。

2、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阙里,现在是什么年代了?我想乘着风回到天上,只怕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在高空中经受不住寒冷。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哪里象在人间!

3、新京报书评周刊·听见文艺

4、gāo chù bú shēng hán 。qǐ wǔ nòng qīng yǐng ,hé sì zài rén jiān 。

5、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6、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何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7、应该是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吧。在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最能体现“兼怀子由”的词句是()。A、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B、有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C、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D、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8、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水调歌”“花犯念奴”“花犯”。以毛滂《元会曲·九金增宋重》为正体,双调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平韵,后段十句四平韵。另有双调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平韵、两仄韵,后段十句四平韵、两仄韵;双调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平韵、五叶韵,后段十句四平韵、五叶韵等变体。

9、经典咏流传:王维《使至塞上》|诗佛的豪情

10、经典咏流传:曹雪芹《枉凝眉》

11、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12、所以熙宁九年(1076)的这个夜晚并不因孤独的思念与长久的落寞而走向寂灭、干涸乃至疯狂,相反,它是如此的丰厚、充实,平静、温和,饱含着人间深情与超越的智慧。

13、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4、如何收听晚安睡前故事?

15、转 朱 阁 ,低 绮 户 , 照 无 眠 。

16、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17、“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我不想在人间呆着了,我要乘着一股清风,我到琼楼宇去,广寒宫里有嫦娥。他想要到月亮上去,他想要到天上去,那上边能不冷吗。“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也有人说,这句话是隐喻,我想回到朝廷去,我想回到开封去,可是啊,那地儿太冷。有人说,这句话其实表达了他对中央、对皇上的一片忠诚,可是他又不想回去,因为那个地儿啊,他呆着碍手碍脚的。人家现在都在推进改革变法,他自己呢,不合作。

18、作者运思入情,用他的旷达来作自我排解。人事多变,有相聚,就有别离;有欢乐,就有痛苦。月亮也是这样,今晚尽管充盈皎洁,可是它也有被乌云遮蔽的时候,有亏损残缺的时候。天地万物很难十全十美,这是自古已然的事实。既然如此,又何必为离别感到忧伤呢?这几句双绾自然和社会,富有哲理,意境一转豁达。

19、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20、Themoonmaybedimorbright,waxorwane,

三、苏轼的水调歌头是一首什么的中秋词

1、但 愿 人 长 久 , 千 里 共 婵 娟 。

2、接着,诗人把笔锋一转,说出一番宽慰的话来为明月开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感到忧伤呢?这几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做了高度的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3、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4、经典咏流传:《声律启蒙》(朗诵视频+全文完整版)

5、(此事)指人的“悲欢离合”和月的“阴晴圆缺”。

6、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文学家、诗人、书画家、药理学家。宋代大诗人之一。一首《水调歌头》道不尽的相思缠绵,那么,在英文里你是否还有此种心境?明月皎皎照彻天上人间,天上是孤寒一片,人间是相思无眠。

7、起 舞 弄 清 影 ,何 似 在 人 间 !

8、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9、词的最后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意思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典故出自南朝谢庄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一句。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到一起。“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词人把明月共同的爱,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古人有“神交”的说法,要好的朋友天各一方,不能见面,却能以精神相通。“千里共婵娟”也可以说是一种神交了!这两句表现了词人处理时间、空间以及人生等重大问题所持的态度,充分显示出词人精神境界的丰富博大。

10、“乘风归去”表现了苏轼对人世间的不满,而“归”就好像表明他本来就是月宫中的人,只是暂时到人间住一段时间。

11、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差知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12、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

13、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差知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予人玫瑰之手经久犹有余香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击好评☆。

14、wearestillabletosharethebeautyofthemoontogether.

15、丙 辰 中 秋 , 欢 饮 达 旦 ,大 醉 ,作 此 篇

16、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17、丙辰年的中秋节,我很高兴喝到第二天早上,喝醉了,写下这个词,并且想念了我的弟弟苏辙。

18、经典咏流传:屈原《离骚》

19、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0、经典咏流传:王之涣《凉州词》

四、苏轼的水调歌头

1、Shinesuponthesleepless,

2、他写这首词时正处在政治失意的时候,这首词正反映了他内心的激烈矛盾,因此萌生了乘风归去、飘然高举的奇想。“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把对于明月的赞美与向往之情更推进了一层。从明月诞生的时候起到现在已经过去许多年了,不知道在月宫里今晚是一个什么日子。

3、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4、李白最狂的一首诗,古今无人能比

5、苏轼的中秋水调歌头(拼音版)

6、经典咏流传:王维《山居秋暝》

7、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8、(新朋友)点击标题下面的“酷艾英语”↑蓝字关注。

9、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10、经典咏流传:余光中《乡愁四韵》

11、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12、接下来两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把对于明月的赞美与向往之情更推进了一层。从明月诞生的时候起到现在已经过去许多年了,不知道在月宫里今晚是一个什么日子。……他很想去看看,所以接着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里有两个字值得注意,就是“我欲乘风归去”的“归去”。飞天入月,为什么说是归去呢?也许是因为苏轼对明月十分向往,早已把那里当成自己的归宿了。从苏轼的思想看来,他受道家的影响较深,抱着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又喜欢道教的养生之术,所以常有出世登仙的想法。

1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14、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髙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15、这首《水调歌头》的知名度丝毫不亚于李白的《静夜思》,可为人人皆知!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首词还有一首姊妹篇,便是苏东坡次年与苏辙相见相别时所作的一首《水调歌头》:

16、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情感,本来甚为明显,苏轼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苏辙的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但是他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旋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17、他不仅问了这一句,后面还接着问——“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不知道天上现在到底是哪一年?人间是熙宁九年,中秋节这一天,公元1076年,可天上是哪一年呢?不知道!不知道没关系,苏轼只是这么一问,这种问本身也带有情绪的,他后边自己做了个解答。

18、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差知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19、 兼 怀 子 由 。

20、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只有18句的原因是每一个词牌都有句式结构及字数限制水调歌头,词牌名。双调,上片九句,押四平韵,48字,下片十句,押四平韵,47字,共95字。上下片中的两个六言句,宋人常兼押仄声韵,也可平仄互韵或句句押韵。唐朝大曲有《水调歌》,据《隋唐嘉话》,为隋炀帝凿汴河时所作。宋乐入“中吕调”,见《碧鸡漫志》卷四。凡大曲有“歌头”,此殆裁截其首段为之。九十五字,前后片各四平韵。亦有前后片两六言句夹叶仄韵者,有平仄互叶几于句句用韵者。有元会曲、凯歌、台城游、江南好、花犯念奴等异名。

五、苏轼的水调歌头是写给谁的

1、经典咏流传:释绍昙《颂古五十五首·其一》

2、苏轼自己设想前生是月中人,因而有起“乘风归去”之想。他想乘风飞向月宫,又怕那里的琼楼玉宇太高了,受不住那里的寒冷。“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两句急转直下,天上的“琼楼玉宇”虽然富丽堂皇,美好非凡,但那里高寒难耐,不可久居。词人故意找出天上的美中不足,来坚定自己留在人间的决心。一正一反,更表露出词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同时,这里依然在写中秋月景,我们可以体会到月亮的美好,以及月光的寒气逼人。这一转折,写出词人既留恋人间又向往天上的矛盾心理。这种矛盾能够更深刻地说明词人留恋人世、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显示了词人开阔的心胸和超远的志向,因此带来一种旷达的词风。

3、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4、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何似一作:何时;又恐一作:惟/唯恐)

5、《江神子·恨别》苏轼|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6、下片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无眠”是泛指那些因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至不能入睡的人。月圆而人不能圆,这是多么遗憾的事啊!于是诗人埋怨明月说:“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是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却又含蓄地表示了对于不幸的离人们的同情。

7、我认为,排名第二的还是苏轼的。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该词气象磅礴,格调雄浑,高唱入云,境界宏大,前所未有,因此被称为此词须关西大汉手持铜琵琶、铁绰板进行演唱,是对传统词的一大突破,因而成为了豪放词的定鼎之作。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说:“大江东去赤壁词,语意高妙,真古今绝唱。”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8、一首宋词,短短56个字,却写尽了人之一生

9、《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朝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阕词。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中秋,当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词以月起兴,以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也表达了在仕途失意时旷达超脱的胸怀和乐观的景致。

10、YetIfearthecrystalandjademansionsaremuchtoohighandcoldforme.

11、bú zhī tiān shàng gōng què ,jīn xī shì hé nián 。

12、在词中这仅仅是一种打算,未及展开便被另一种相反的思想打断:“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词人故意找出天上的美中不足,来坚定自己留在人间的决心。一正一反,更表露出词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这一转折,写出词人既留恋人间又向往天上的矛盾心理。

13、想当年,他们通过制举后各奔前程,苏轼的诗句中便充满了宿命的伤感:“亦知人生要有别,但恐岁月去飘忽。……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高官职!”(《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马上赋诗一篇寄之》)细算起来,兄弟二人已有整整五年没有见面了……所以今夜,这一点点月光,又如何消解内心如潮的涌动?如何填满我内心无边的怨愁?

14、我 欲 乘 风 归 去 ,又 恐 琼 楼 玉 宇,

15、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16、当苏轼身边高朋满座,宾客如云的时候,子由的情意也许并不显得更多、更深厚,但当苏轼不小心得罪了权贵,变得形单影只,子由那平淡笃实的情怀便几乎成为苏轼体味温情世界的全部内容,成为苏轼复原精神气力的重要源泉。

17、杜甫最有价值的一首诗,被无数人奉为真理

18、(12)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遗憾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19、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著有《苏东坡全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20、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六、苏轼的水调歌头

1、水 调 歌 头 苏 轼

2、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之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事儿自古以来就很难周全。希望人们可以长长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亮。

3、Whenwillthemoonbeclearandbright?

4、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5、苏轼的水调歌头,整首词的语言风格清新,脱俗,仿佛与明月对话,实则是词人在探讨人生意义,抒写内心的美好情怀,不应该算是表达爱国情感的词。上阙:“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反映了他在出世与入世中的矛盾挣扎,但是最终选择了入世“何似在人间”。也就说他虽然想逃遁人世间,做陶渊明一样的隐者,还是放弃不了自己的政治抱负。下阙:“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是园”表达他思念弟弟的心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既然如此,何必忧伤,反映了他乐观豁达的清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他对天下离人的美好祝愿。

6、柳永是宋代婉约词的代表人物,但是其境内早已超越了五代和北宋初期的香软词风,词的空间开阔了起来,苏轼说:“唐人高处,不过如此”。而这首《雨霖铃》是柳永的最佳代表作,要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离别诗词的最佳代表作。该词优雅从容,情景交融,蕴藉深沉,缠绵悱恻,凄婉动人,堪称千古名篇。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写别情,尽情展衍,备足无余,浑厚绵密,兼而有之。宋于庭谓柳词多“精金粹玉”,殆谓此类。词末余恨无穷,余味不尽。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