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调歌头中秋
1、不胜(shèng,旧时读shēng):经受不住。
2、祭魁斗,啖蜜果,当齐规。
3、怅惘这样的胸怀,于是拿起笛子吹奏,笛声的韵律悠悠扬扬。在这清平之时,良美之夜,就把这块地方借给我让我痛饮。看着这一天可爱的风景,我倚着曲曲折折的栏杆,宇宙在我眼里也只是小小的浮萍。喝醉困乏了就靠着枕头临江而睡,不知道什么时候会醒来。
4、提示:请点上方蓝字↑↑楷书行书行楷订阅关注
5、词的上片反复渲染中秋节令的秋意,并从反面为出月铺垫,以“自有”二字转折,使一轮明月千呼万唤始出来,用笔颇为奇妙,反复渲染中秋节令的秋意。
6、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哪里比得上在人间,月光从朱红色楼阁的一面转到另一面,低低的洒在窗户上,照着不眠之人。
7、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8、④下片又从眼前景物写起。“苹洲外”三句,写远山在黄昏中的姿态。“苹洲”是长满苹草的洲渚;苹洲之外,远山在暮色中敛下了它的眉峰,这是将愁苦的感情移入于物,写的是带情之景。这种写法,一方面增加了状物的形象性,一方面也抒发了自己的感情,可谓一举两得。
9、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10、②“芦叶蓬舟千里”三句,写词人长年飘泊在外,不能回乡。“芦叶”句展示“蓬舟”(盖有蓬顶的小舟)在长满芦叶的岸边行驶之状。“千里”极言行程之长,飘泊地域之广阔。“菰菜莼羹”用的是张翰的典故:相传张翰在外作官时,见秋风起,想起了家乡的菰菜、莼羹和鲈鱼脍,就命驾而归。“菰菜莼羹”后面加上“一梦”两字,就否定了此事的现实性。因而只好“无语寄归鸿”,默默无言地目送征鸿南归。方岳是南宋后期著名的江湖派诗人之他少年飘荡江湖,中年以后,虽中了进士而宦游各地,还不免有“游宦成羁旅”之感。思归而不得,发为愁思,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11、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12、苏轼的《水调歌头》是描写中秋佳节的,在这首词的小序中,苏轼就写道“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证明是中秋佳节。
1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14、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15、最喜怀念一家人在月下的巧果的餐桌
16、⑥“杨柳”和“烟雨”是欧阳修和苏东坡词中描写的平山堂景色,作者巧妙地引用这两个词,除了表示对欧苏二公无限景仰外,还寄托了沧桑之感。“杨柳”已非,“烟雨”依旧,而几许英雄,已磨灭于此变化之中。这几乎是文人登临怀古的一个永恒主题,骨子里是感到人生虚幻,蒙上了一层虚无的感伤色彩,这是失意牢落者常有的感情。
17、《水调》小曲,是单曲歌唱(参任半塘《唐声诗》下编卷十三)。王昌龄所听《水调子》即是小曲。当时《水调》主要以笛子演奏,唐大曲《水调》的第二叠歌辞即说“笛倚新翻水调歌”,南唐冯延巳《采桑子》也说:“水调何人吹笛声?”
18、月亮转动,照遍了华美的楼阁,夜深时,月光又低低地透进雕花的门窗里,照着心事重重不能安眠的人。月亮既圆,便不应有恨了,但为什么常常要趁着人们离别的时候团圆呢?人的遭遇,有悲哀、有欢乐、有离别、也有团聚;月亮呢,也会遇到阴、睛、圆、缺;这种情况,自古以来如此,难得十全十美。只愿我们都健康和长在,虽然远离千里,却能共同欣赏这美丽的月色。
19、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20、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二、水调歌头中秋里的一句祝福的名言
1、显影深林上,碧夜照青瓷。
2、喜欢这篇文章,就点击关注我们吧
3、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4、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李白的《把酒问月》诗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不过李白这里的语气比较舒缓,苏轼因为是想飞往月宫,所以语气更强烈、更迫切。“明月几时有?”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好像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好像是在惊叹造化的巧妙。读者从中可以感到诗人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
5、《水调》,在唐代有大曲、小曲之分。大曲《水调》歌,“凡十一叠,前五叠为歌,后六叠为入破。其歌,第五叠五言调,声韵怨切。故白居易诗云:“五言一遍最殷勤,调少情多似有因。不会当时翻曲意,此声肠断为何人?’”《乐府诗集》卷七十九)按,《乐府诗集》所载十一叠《水调》,第一至第四叠(遍)歌为七言,第五叠为五言;入破第一至第五为七言,第六辙又为五言。
6、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7、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8、宗伯:文章学问受人尊崇的大师,代指屈原
9、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10、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1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12、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13、陆游用“钗头凤”约有两方面含意:一指自与唐氏分离后,“可怜孤似钗头凤”;二指分离前的往事“都如梦”。
14、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15、难忘乞祠达旦,此夜莫可遗。
16、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17、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18、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19、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20、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
三、水调歌头中秋言怀
1、秀兰受责后,于酒席上摘石榴花献在座诸宾,未曾想更激怒了宾客。苏轼为此赋“贺新凉”,因词中有“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句,故名。秀兰歌之,众人始息怒而乐。
2、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节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苏轼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熙宁七年,苏轼被调到密州任职。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公元1076年的中秋,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3、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4、丙辰中秋是公元1076年的中秋节。
5、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6、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7、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8、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9、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何似一作:何时;又恐一作:惟/唯恐)
10、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唯(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1、恨浊世,身如寄,洒滂沱。天穷高义,漫道大野路嵯峨。星汉招魂屈子,神鬼失迷贾傅,谗嫉尔其多。聊且抱真去,定约楚江歌。
12、⑾醉眼:醉后迷糊的眼睛。
13、中秋是这首词的词名。水调歌头·中秋》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在密州时所作。这首词以月起兴,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词作上片问天反映执著人生,下片问月表现善处人生。落笔潇洒,舒卷自如,情与景融,境与思偕,思想深刻而境界高逸,充满哲理,是苏轼词的典范之作。
14、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何似一作:何时;又恐一作:惟/唯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长向一作:偏向)
15、作者既标举了“绝尘寰的宇宙意识”,又摒弃那种“在神奇的永恒面前的错愕”情态(闻一多评《春江花月夜》语)。他并不完全超然地对待自然界的变化发展,而是努力从自然规律中寻求“随缘自娱”的生活意义。所以,尽管这首词基本上是一种情怀寥落的秋的吟咏,读来却并不缺乏“触处生春”、引人向上的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