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崇春江晓景【唯美文案107句】

2023-11-12 11:08:23 0 59

一、惠崇春江晓景

1、《惠崇春江晓景》是苏轼为惠崇的一幅画而作的题画诗。《惠崇春江晓景》,是苏轼于元丰八年(1085)在逗留江阴期间,为宋朝著名画人惠崇所绘的鸭戏图而作的题画诗。原诗共两首,其中“春江水暖鸭先知”更是千古名句。苏轼根据画意,妙笔生花,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早春二月景象。这首题画诗既保留了画面的形象美,也发挥了诗的长处。诗人用他饶有风味、虚实相间的笔墨,将原画所描绘的春色展现得那样令人神往。在根据画面进行描写的同时,苏轼又有新的构思,从而使得画中的优美形象,更富有诗的感情和引人入胜的意境,《惠崇春江晓景》被看作苏轼题画诗的代表作。

2、虽然僧人惠崇当时画下的《春江晓景》已经在漫长的岁月中失传,小朋友们没办法好好欣赏这副画了,但我们依然可以通过诗人的描写,来想象出曾经的《春江晓景》图。

3、2015年语文版的语文三年级下册为“惠崇《春江晓景》”。

4、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5、本组诗中的第二首诗一般鲜为人知,但其创作水平也是很高。

6、诗的首句“竹外桃花三两枝”,隔着疏落的翠竹望去,几枝桃花摇曳身姿。桃竹相衬,红绿掩映,春意格外惹人喜爱。这虽然只是简单一句,却透出很多信息。首先,它显示出竹林的稀疏,要是细密,就无法见到桃花了。其次,它表明季节,点出了一个“早”字。春寒刚过,还不是桃花怒放之时,但春天的无限生机和潜力,已经透露出来。

7、同学们,在家抗疫有点儿闷得慌了吧?有点儿想念学校了吧?有点儿忍不住想到野外踩着春天的脚步,大饱春天的眼福了吧?别着急,快了。4月8日,武汉已经解封了,经过病魔七十几天的封印,在全国上下所有人的努力奋战下,我们终于在病毒结界的上空,撕开了一道口子,迎来了美丽、温暖的春日阳光,渐渐驱散了“病毒乌云”。

8、⑺更待:再等;再过。扩展资料:惠崇是北宋能诗善画的僧人,以工于小景见称。

9、朝天空望望吧!看看晴空白云飞,一碧万里,晨光熹微,把东方明珠塔上的玻璃亮片照耀得光彩夺目,闪亮登场!

10、原诗共两首。惠崇是宋朝著名的画家、僧人,即欧阳修所谓“九僧”之一。他能诗善画,特别是画鹅、雁、鹭鸶、小景尤为拿手。《春江晚景》是他的名作。苏轼根据画意,妙笔生花,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早春二月景象。创作时间,是北宋时期1085年(元丰八年)。具体地点不明。元丰八年,苏轼所任官职为“汝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应该是在汝州写的。

11、朝全国望望吧!看看乌云渐退散,病魔远去,美好重来,把华夏大地上的万物激发得生机勃勃,美不胜收!

12、————————————————————————————————

13、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苇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14、“正是河豚欲上时”画面虽未描写河豚的动向,但诗人却从蒌蒿丛生、芦苇吐芽推测而知“河豚欲上”,从而画出海豚在春江水发时沿江上行的形象,用想象得出的虚境补充了实境。苏轼就是通过这样的笔墨,把无声的、静止的画面,转化为有声的、活动的诗境。在苏轼眼里,这幅画已经不再是画框之内平面的、静止的纸上图景,而是以内在的深邃体会和精微的细腻观察给人以生态感。前者如画,后者逼真,两者混同,不知何者为画境,何者为真景。诗人的艺术联想拓宽了绘画所表现的视觉之外的天地,使诗情、画意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15、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

16、zhúwàitáohuāsānliǎnɡzhī,chūnjiānɡshuǐnuǎnyāxiānzhī。

17、朔漠:北方沙漠之地。杜甫诗:“一去紫台连朔漠。”

18、lóuhāomǎndìlúyáduǎn,zhènɡshìhétúnyùshànɡshí。

19、单从诗中所写,我们便可以知道惠崇这幅《春江晓景图》中所画,大概有竹子、桃花、春江、鸭子、蒌蒿、芦芽。正因为画中只有鸭,而没有鹅,所以苏轼才说“春江水暖鸭先知”。由此看来,毛奇龄并没有读懂苏轼这首诗。

20、你的每个分享、点赞、在看,都是鼓励!

二、惠崇春江晓景还是晚景

1、大雁北飞,就像要回到北方家乡的人那样,但是由于依恋,差一点掉了队。还没有飞到北方时,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渡过半月的春光时节吧。

2、桃花在竹外,写出了相互衬托的艺术效果。惠崇(?—1017年),北宋画家、诗人、僧人。工画鹅雁鹭鸶,寒汀远渚,世称“惠崇小景”。其画属南方山水画派支流,意境虚和萧散,独创新风,但不为时人所重。原文如下: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3、但是由于依恋,差一点掉了队。

4、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5、苏轼另外《和秦太虚梅花》一诗中也有“竹外一枝斜更好”之句,可见是他的得意之笔。春江水暖,鸭子先知,写鸭子对水温的感觉,完全是由画面上鸭子的嬉水神态联想出来。

6、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好!

7、《惠崇春江晓景》中描写的景物:桃花,鸭子,芦篙,卢芽,河豚。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这恰是河豚从大海回归,将要逆江而上产卵的季节。刻画了一派初春的景象。全诗洋溢着一股浓厚而清新的生活气息。表达了诗人对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色的喜爱之情。全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8、《惠崇春江晓景》中,告诉我们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的诗句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诗中,诗人用拟人手法告诉我们一个人生哲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9、朔漠:北方沙漠之地。

10、——原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解析:从(“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等句,可以看出苏轼《惠崇春江晓景》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蒌蒿满地芦芽短”,河滩上已经长满了蒌蒿,芦苇也开始抽芽)(“正是河豚欲上时”,河豚在春季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

11、诗人的感受细致又敏锐,抓住了季节转换时的景物特征,在表现画面的同时,抒发出了对早春的喜悦和礼赞之情。虽然现在的我们已经看不见僧人惠崇失传的画作,但凭借诗人的简练的诗句,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早春的画面。

12、诗能描写如画,诗咏物性物理又过于画。这是因为绘画属于视觉艺术,而诗是语言艺术,有着表现上的绝对自由。诗人先从身边写起:初春,大地复苏,竹林已被新叶染成一片嫩绿,更引人注目的是桃树上也已绽开了三两枝早开的桃花,色彩鲜明,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接着,诗人的视线由江边转到江中,那在岸边期待了整整一个冬季的鸭群,早已按捺不住,抢着下水嬉戏了。

13、⑵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14、《惠崇春江晓景》中“惠崇”(亦为慧崇)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擅长画画。《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惠崇春江晓景》是宋代诗人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15、朗读者:一心学堂小学员王佳艺

16、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17、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18、白话文意思是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19、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20、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惠崇春江晓景二首

三、惠崇春江晓景是诗人苏轼为惠崇的春江

1、那么,除了桃花开始偷偷绽放、小鸭子开始在湖水中嬉戏、植物也纷纷冒出嫩芽之外,小朋友们又是怎么发现春天来了的呢?也在评论区留言告诉我吧!

2、诗的最后一句说“正是河豚欲上时”。那么画中有没有“河豚”呢?我们从“欲上时”三个字,便不难推测出,画中并没有河豚。既然画中没有河豚,苏轼为什么要将它写入诗中呢?原来,河豚是著名的美味。当时有一道名菜是将河豚、蒌蒿、芦芽放在一起同煮。苏轼是著名的美食家,说得通俗一点,他就是一个地道的“吃货”。因此,当看到惠崇《春江晓景图》中的蒌蒿和芦芽时,他便想到了这道名菜,随之也就想到了其中的另一道食材“河豚”。于是,我们不禁要感叹,这是一个怎样的吃货呵,连作诗都忘不了吃!故而这首《惠崇春江晓景>》,既是一首题画诗,更是一首吃货的诗。

3、这首题图诗,着意刻画了一派初春的景象。诗人先从身边写起:初春,大地复苏,竹林已被新叶染成一片嫩绿,更引人注目的是桃树上也已绽开了三两枝早开的桃花,色彩鲜明,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接着,诗人的视线由江边转到江中,那在岸边期待了整整一个冬季的鸭群,早已按捺不住,抢着下水嬉戏了。然后,诗人由江中写到江岸,更细致地观察描写初春景象:由于得到了春江水的滋润,满地的蒌蒿长出新枝了,芦芽儿吐尖了;这一切无不显示了春天的活力,惹人怜爱。诗人进而联想到,这正是河豚肥美上市的时节,引人更广阔地遐想……全诗洋溢着一股浓厚而清新的生活气息。

4、百度百科——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5、春天马上就要到了!许多诗人与画家都描绘过这个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时节。我们今天要介绍的,是诗人苏轼题在僧人惠崇所画的《春江晓景》上的诗。

6、yáozhīshuòmòduōfēnɡxuě,ɡènɡdàijiānɡnánbànyuèchūn。

7、惠崇《春江晓景》古诗的意思是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长满了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了,而这恰是河豚从大海回归,将要逆江而上产卵的季节。全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一首诗成功地写出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苏轼以其细致、敏锐的感受,捕捉住季节转换时的景物特征,抒发对早春的喜悦和礼赞之情。全诗春意浓郁、生机蓬勃,给人以清新,舒畅之感。

8、《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北宋文学家苏轼题惠崇的《春江晚景》所创作的组诗。第一首诗题"鸭戏图",再现了原画中的江南仲春景色,又融入诗人合理的想象,与原画相得益彰。

9、⑹朔漠:北方沙漠之地。杜甫诗:“一去紫台连朔漠。”

10、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这些可都是烹调河豚的好佐料,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将要回游的河豚是画家画不出的,诗人用他的想象,把江南初春特有的气氛表现得多么真切啊!

11、惠崇春江晓景二首其一全文拼音版:zhúwàitáohuāsānliǎngzhī,竹外桃花三两枝,chūnjiāngshuǐnuǎnyāxiānzhī。春江水暖鸭先知。lóuhāomǎndìlúyáduǎn,蒌蒿满地芦芽短,zhèngshìhétúnyùshàngshí。正是河豚欲上时。惠崇春江晓景二首其二全文拼音版:liǎngliǎngguīhóngyùpòqún,两两归鸿欲破群,yīyīhuánsìběiguīrén。依依还似北归人。yáozhīshuòmòduōfēngxuě,遥知朔漠多风雪,gèngdàijiāngnánbànyuèchūn。更待江南半月春。

12、这首题画诗既保留了画面的形象美,也发挥了诗的长处。诗人用他饶有风味、虚实相间的笔墨,将原画所描绘的春色展现得那样令人神往。在根据画面进行描写的同时,苏轼又有新的构思,从而使得画中的优美形象更富有诗的感情和引人入胜的意境。

13、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上:指逆江而上。

14、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

15、还没有飞到北方时,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渡过半月的春光时节吧。

16、如果你家的小宝贝也想成为小主播,请看文末的投稿信息,邀请你把宝贝读诗的音频投递给慢成长~期待小宝贝的参与哦~

17、虽然清人毛奇龄讥之为:“鹅也先知,怎只说鸭?”

18、目前小学生已经开始使用“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该版本语文课本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古诗文篇目大幅增加。

19、今天的问题是:还有哪些景象表示春天来了?

20、很快,他便写好了一首诗,因为是写在惠崇画的画上面的,所以诗就叫作《惠崇春江晓景》:

四、惠崇春江晓景宋苏轼

1、⑵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2、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能诗能画。《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

3、在这些空白处,常常有画家本人或他人写上的诗句,有的为了抒发作者的感情,有的是在谈论艺术的见地,还有的是在咏叹画面的意境。

4、《惠崇春江晓景》是苏轼写给好友的一首题画诗。从诗中可以看出一片竹林,三两枝桃花,一条江,几只鸭子,河岸上满是蒌蒿,芦芽刚刚破土,天上还有两两归鸿。河豚是看不到的,是馋嘴的苏轼在想:河豚该上来了,用蒌蒿和芦芽一炖,比东坡肉鲜多了。通过诗人的妙笔生花,写出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苏轼以其细致、敏锐的感受,捕捉住季节转换时的景物特征,抒发对早春的喜悦和礼赞之情。全诗春意浓郁、生机蓬勃,给人以清新,舒畅之感。

5、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6、意思是惠崇画的一幅春江晓景图。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能画画。《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惠崇春江晓景》是宋代诗人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原文如下: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译文如下: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7、《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北宋文学家苏轼题惠崇的《春江晚景》所创作的组诗。第一首诗题“鸭戏图”,再现了原画中的江南仲春景色,又融入诗人合理的想象,与原画相得益彰。

8、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此时河豚正是上市的好时节,可以在市场上销售了。(一作沿潮水而上的时节)

9、河滩上已经长满了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了,而这恰是河豚从大海回归,将要逆江而上产卵的季节。

10、liǎnɡliǎnɡɡuīhónɡyùpòqún,yīyīháisìběiɡuīrén。

11、朝窗外望望吧!看看沪上春色满,樱花烂漫,春风温软,把黄浦江里的鱼虾们都引逗得要蹦出水面了!

12、诗人先从身边写起:初春,大地复苏,竹林已被新叶染成一片嫩绿,更引人注目的是桃树上也已绽开了三两枝早开的桃花,色彩鲜明,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接着,诗人的视线由江边转到江中,那在岸边期待了整整一个冬季的鸭群,早已按捺不住,抢着下水嬉戏了。

13、家长在给孩子讲完了之后,还可以提问孩子,进行互动哦。

14、何时复西归的上一句是百川东到海。意思是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惠崇春江晓景中原句是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意思是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惠崇春江晓景中的蒌蒿的意思是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

15、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16、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注释⑴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能画画。

17、宋·苏轼《惠崇春江晓景》是:七言绝句七言绝句是绝句的一种,属于近体诗范畴。绝句是由四句组成,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常见的绝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还有很少见的六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绝句即是七言绝句。惠崇《春江晚景》(北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8、春江晓景的意思是春天江水早晨的景色。《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惠崇春江晓景》是宋代诗人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东坡此诗题在惠崇的《春江晓景》画上,非但状其形,而且传其神。

19、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20、惠崇春江晓景二首·其一——宋·苏轼

五、惠崇春江晓景是为谁写的

1、江北的春天比江南来得稍晚了一些。诗人如此盼望着春天的来临,心中不免有春天“来晚了”的“抱怨”。

2、《惠崇春江晓景》的诗意思: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惠崇春江晓景》是宋代诗人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惠崇是北宋能诗善画的僧人,以工于小景见称。东坡此诗题在他的《春江晓景》画上,非但状其形,而且传其神。桃花在竹外,写出了相互衬托的艺术效果。苏轼另外《和秦太虚梅花》一诗中也有“竹外一枝斜更好”之句,可见是他的得意之笔。

3、⑸依依:不舍之貌。《楚辞》“恋恋兮依依。”

4、诗人苏轼提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东坡题跋》卷五《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在他的这首题画诗《惠崇春江晚景》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5、校对网论坛http://www.jiaodui.com/bbs/搜(惠崇春江晚景)(惠崇春江晓景)可详细了解,并参与讨论

6、苏轼看到这幅画,啧啧称赞说:“这画真不错,形象鲜明,画面丰富,画里的景物都活灵活现的。这样吧我来配首诗吧,一幅美景一首诗,既有形象的语言,又具有美的意境。让我想想……”于是,苏轼背着手,一边思考一边吟诵:“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惠崇听完,拍手赞叹道:“好诗,好诗啊。“水暖”、“鸭先知”、“河豚欲上”,这些意境都是我的画不能表现出来的,真是佩服啊!”苏轼大笑,说:“您的画也是惟妙惟肖啊!”于是苏轼提笔在画上题写下了《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

7、惠崇春江晚景这是一首题画诗,是苏轼1085年(元丰八年)于汴京所作。原诗共两首,第一首诗成功地写出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苏轼以其细致、敏锐的感受,捕捉住季节转换时的景物特征,抒发对早春的喜悦和礼赞之情。全诗春意浓郁、生机蓬勃,给人以清新,舒畅之感。

8、诗中描写的静态景物有竹子、桃花、萎蒿、芦芽,动的景物则有江里的鸭子和想象中的河豚。《惠崇春江晚景》的作者是苏轼,这首题画诗既保留了画面的形象美,又发挥了诗的长处。诗人由江中写到江岸,将早春时节的景色描写得极其细致,抒发了对早春的喜悦和礼赞之情。

9、之前的经典诵读已经陆续分享了百首唐诗,

10、诗到了第四句,就更进一步给大雁以人的情感。“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诗人的想象力是丰富的。大雁恋恋不舍是因为南方比北方温暖,所以诗人就写下了大雁认为北方很冷,而且远远地就知道了沙漠风多雪多;这还不止,最后一句诗人进一步写大雁希望在江南多呆几日。这种拟人手法的运用,使惠崇的绘画由“定格”转变成了“录像”,使大雁北飞的情景充满着人的情感,是颇有新意的。

11、还是再在江南渡过半月的春光时节吧。

12、两个海归硕士妈妈、儿童心理咨询师,有好文、好物、好方法,一起让育儿更轻松

13、题画诗是一种艺术形式,可以说是许多中国画的一部分。古人作画讲究“留白”,画面不会占满整张画纸,而是要留下很多空白的地方,给看画的人留出想象的空间。

14、大雁北飞,就像要回到北方家乡的人那样,

15、依依:不舍之貌。归人:回家的人。

16、北飞的大雁就像那向北归去的人一般,依依不舍,差一点掉队离群。

17、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18、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9、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20、苏东坡首先从画里看到了“竹林外面的桃树上,开了两三枝桃花”,桃花开了两三枝,说明春天刚来不久,她们都是为春天来报信的吧!然后,他又接着看,看到了春天河面上的冰化开了。可是那河里的水是冷还是暖呢?这个问题,东坡就不知道了,恐怕只有在河水里游泳的鸭子知道吧!

六、惠崇春江晓景

1、即可收听往期。图示如下:

2、这首诗是苏轼题在惠崇所画的《春江晓景》上的。诗人先从身边写起:初春,大地复苏,竹林已被新叶染成一片嫩绿,更引人注目的是桃树上也已绽开了三两枝早开的桃花,色彩鲜明,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接着,诗人的视线由江边转到江中,那在岸边期待了整整一个冬季的鸭群,早已按捺不住,抢着下水嬉戏了。然后,诗人由江中写到江岸,更细致地观察描写初春景象:由于得到了春江水的滋润,满地的蒌蒿长出新枝了,芦芽儿吐尖了;这一切无不显示了春天的活力,惹人怜爱。诗人进而联想到,这正是河豚肥美上市的时节,引人更广阔地遐想。全诗洋溢着一股浓厚而清新的生活气息。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对绘画者高超的技艺深表钦佩的浓烈的思想感情。

3、⑶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上:指逆江而上。

4、再朝历史望望吧!穿越回当年强大繁华的北宋,看看我们的老朋友,苏东坡是怎么写他那时的春天的吧!

5、但见苏轼埋头大吃,不闻赞美之声,当这家人相顾失望之际,这时已打饱嗝、停止下筷的苏轼,忽又下筷,口中说道:“也值得一死!”屏风后面的人,听到无不大悦。

6、以下为各有争议的说法。

7、“蒌蒿满地芦芽短”,这两句诗仍然紧扣“早春”来进行描写,那满地蒌蒿、短短的芦芽,黄绿相间、艳丽迷人,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河豚欲上”借河豚只在春江水暖时才往上游的特征,进一步突出一个“春”字,本是画面所无,也是画笔难到的,可是诗人却成功地“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给整个画面注入了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苏轼的学生张耒在《明道杂志》中也记载长江一带土人食河豚,“但用蒌蒿、荻笋即芦芽、菘菜三物”烹煮,认为这三样与河豚最适宜搭配。由此可见,苏轼的联想是有根有据的,也是自然而然的。诗意之妙,也有赖于此。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