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李端听筝
1、绝句的形式特征和格律对照
2、这首小诗写一位弹筝女子为博取青睐而故意弹筝出错的情态,写得婉曲细腻,富有情趣。这里用了一个典故“欲得周郎顾”,“周郎”指周瑜,他24岁时为将,时称“周郎”。他精通音乐,听人奏曲有误时,即使喝得半醉,也要转过头去看一看演奏者。所以时谣说:“曲有误,周郎顾。”为了所爱慕的人顾盼自己,便故意将弦拨错,弹筝女可爱的形象跃然纸上。
3、凭君向道休弹去,白尽江州司马头。
4、至于筝这种乐器的他的原创者,汉代的《风俗通》(《风俗通义》,汉唐人多引作《风俗通》,东汉泰山太守应劭著。汉代民俗著作。原书三十卷、附录一卷,今仅存十卷。该书考论典礼类《白虎通》,纠正流俗类《论衡》,记录了大量的神话异闻,但作者加上了自己的评议,从而成为研究汉代风俗和鬼神崇拜的重要文献。后人卢文弨《群书拾补》中辑有《风俗通逸文》多条,系十一卷补之所逸,中有“女娲造人”、“李冰斗蛟”等神话,皆为首见于记录者。)里头把它归于蒙恬,说:“谨按《礼乐记》,说筝五弦,筑身也。今并、凉二州筝形如瑟,不知谁所改作也。或曰蒙恬所造。”后来象傅玄的《筝赋序》里,也明确地说是“以为蒙恬所造”,所以在古代蒙恬造筝的这个说法也非常有名。
5、《唐诗三百首》:楚江怀古·马戴
6、创作年代中唐《听筝》是唐代诗人李端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该诗描写一位弹筝女子为了所爱慕的人顾盼自己,故意将弦拨错,塑造了一个可爱的弹筝女形象,语句传神,意蕴丰富。
7、《唐诗三百首》: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王维
8、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9、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10、《唐诗三百首》:饯别王十一南游·刘长卿
11、秦筝吐绝调,玉柱扬清曲。
12、接下去一联呢,有点意思了,用了一个非常有名的典故——“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很多朋友都应该听过一个成语,叫做“周郎顾曲”(原指周瑜业于音乐。后泛指通音乐戏曲的人。)。是《三国志》里《吴书•周瑜传》记载,说周瑜周公瑾“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有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哎呀,《三国志》里的周瑜真是丰神俊朗、人间极品啊!可惜这样一个极品的周瑜周公瑾生生地被《三国演义》给耽误了。
13、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14、《唐诗三百首》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
15、哪里还有比这更美妙的声音啊?天上一轮明月洒下清辉,无论在在何处都共同分享着同一轮明月。
16、《唐诗三百首》:宿建德江·孟浩然
17、《唐诗三百首》:岁暮归南山·孟浩然
18、《唐诗三百首》: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19、李端听筝全文是: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翻译是:金粟轴的古筝发出优美的声音,那素手拨筝的美人坐在玉房前。想尽了办法为博取周郎的青睐,你看她故意地时时拨错了琴弦。
20、《唐诗三百首》: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高适
二、李端听筝古诗书法
1、吾宗老孙子,质朴古人风。耕凿安时论,衣冠与世同。在家常早起,忧国愿年丰。语及君臣际,经书满腹中。
2、(北宋)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3、——唐/李端:《听筝》
4、明净的月色中,一双紫袖轻轻地在红弦上飞舞,女子信手弹着自己的心事。
5、▶曾仕强《家庭教育》合集(共24集)
6、好似玉佩轻轻敲击发出的声响,也好像留宿在枝头未飞走的黄莺的啼鸣。
7、《唐诗三百首》丹青引赠曹将军霸·杜甫
8、《唐诗三百首》:别房太尉墓·杜甫
9、(2)仄起首句不入韵式:
10、《唐诗三百首》: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下)·李商隐
11、《唐诗三百首》: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李商隐
12、《唐诗三百首》: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
13、律绝跟律诗一样,依照律句的特点,讲究平仄,押韵严格。
14、(1)平起首句不入韵式:
15、绝句如果用对仗,往往用在首联。如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在首联用对仗的。也有不少尾联用对仗的。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首尾两联都用对仗,也就是全篇用对仗,也不少见。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16、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17、《唐诗三百首》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
18、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19、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闇低容。
20、此诗的妙处就在于诗人通过细致的观察,抓住了生活中体现人物心理状态的典型细节,将弹筝女子的微妙心理,一种邀宠之情,含蓄写出,十分传神。诗的写法像速写,似素描,对弹筝女形象的描写是十分成功的。
三、李端听筝赏析
1、《唐诗三百首》:汉江临泛·王维
2、——唐/李峤:《筝》
3、听月楼高太清,南山对户分明。昨夜姮娥现影,嫣然笑里传声。
4、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5、徒闻音绕梁,宁知颜如玉。
6、《唐诗三百首》:登岳阳楼·杜甫
7、▶百家讲坛《易经的奥秘》合集(共15集)
8、《唐诗三百首》:寻陆鸿渐不遇·皎然
9、李端(743年-782年),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唐代诗人。是齐文宣帝高洋皇后李祖娥的堂弟李孝贞六世孙。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
10、《唐诗三百首》:归嵩山作·王维
11、释义:美人卷起珠帘,深闺独坐还皱着蛾眉。只见玉颜上泪痕斑斑,不知她心里究竟恨的是谁。
12、说起来蒙恬也真的很神奇,我们知道毛笔也是他改良的,现在筝其实也是他改良的,而且他又是大秦名将,当时第一勇士。曾率三十万秦军北伐匈奴,收复河套,击退匈奴七百余里。怪不得当年成龙的那部电影神话,非要演蒙恬的弟弟蒙毅去和金喜善扮演的“玉漱”演绎一段爱情的神话。看来只要和蒙恬搭一点边,就可以成为绝对的主角。可惜,我们不知道蒙恬他自己的情感经历。不过我想这样一个文武全才,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可以保家卫国,又精善音律,而且还善于发明创造,这实在也是世间难得的奇男子、大丈夫,想来他的人生、他的情感,也一定必有其精彩。
13、《唐诗三百首》:酬张少府·王维
14、《唐诗三百首》:喜见外弟又言别·李益
15、《唐诗三百首》:秦中感秋寄远上人·孟浩然
16、花脸云裘坐玉楼,十三弦里一时愁。
17、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8、上一回我们讲了叶上题诗和衣上题诗的红叶传情。今天呢,我们来讲一首和乐器有关的情诗,这就是被称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的李端,他的名作——《听筝》,诗云:“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19、《唐诗三百首》:春宿左省·杜甫
20、——梁/沈约:《咏筝》
四、李端听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李端(约737年—约784年),字正已,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唐代诗人。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皇后李祖娥的堂弟李孝贞六世孙。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
2、古体诗押韵较为宽松,可以换韵,可以押邻韵。近体诗押韵有较严格的规定,总结如下:“首句可押可不押,下句必押平声韵”。但仍有例外情况,如柳宗元的《江雪》。
3、《唐诗三百首》:月夜忆舍弟·杜甫
4、弹琴者是高手,听者是知音,两人一拍即合,当真是令人羡慕,这首小诗,虽然表面是在写弹筝之事,但其实却表现了男女间初见时悸动的美好,以及知音难寻的感觉,可以说韵味无穷。
5、乍看题目,这当是一首吟咏筝曲的作品,但实质上是诗人对一位弹筝女子为博“周郎顾”而故意“误拂弦”的情态描写,是一首细腻婉约、耐人寻味的小诗。
6、为了所爱慕的人顾盼自己,便故意将弦拨错,弹筝女的可爱形象跃然纸上。这两句正面写出了弹者藏巧于拙,背面又暗示了听者以假当真,而这种巧与拙、假与真,又在那无言的一顾之中获得了奇妙的统一。它不仅说明弹者是高手,听者是知音,而且传神地表现出两者的心理神态,其意趣韵味无穷。
7、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8、原则上,近体诗中间不能换韵,尤其是在科考考场上的试帖诗、应制诗和限韵诗。但由于科考使用的《切韵》体系已经不完全符合唐代口语声韵,部分韵母已经合并或分离,更可能有诗人乡音难改,使用方音作诗,因而仍有在诗中更换为邻韵的作品,如杜甫的《吾宗》:
9、《唐诗三百首》:过香积寺·王维
10、《唐诗三百首》:积雨辋川庄作·王维
11、《唐诗三百首》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韩愈
12、三人一旦同行,留下高斋月明。遥想扁舟京口,尚余孤枕潮声。
13、阅读前,请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国学荟粹”,再点击“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14、《唐诗三百首》: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许浑
15、《唐诗三百首》: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16、《唐诗三百首》:利州南渡·温庭筠
17、《唐诗三百首》:天末怀李白·杜甫
18、《唐诗三百首》: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王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