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又呈吴郎翻译
1、前诗中所写的现象,都是有战乱引起的,老百姓被迫缴纳更高的赋税,来维持国家的战争,含义是暗指朝廷才是罪魁祸首,有反叛的意思。
2、译文:信步东城感到春光越来越好,皱纱般的水波上船儿慢摇。条条绿柳在霞光晨雾中轻摆曼舞,粉红的杏花开满枝头春意妖娆。总是抱怨人生短暂欢娱太少,怎肯为吝惜千金而轻视欢笑?让我为你举起酒杯奉劝斜阳,请留下来把晚花照耀。
3、《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宋·辛弃疾
4、译文::一定要登上山的顶峰,俯瞰显得小的群山。
5、这一个时期对于杜甫成长为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着重大的意义,这个时期结束了他年轻时期的游历生活,但另一个方面却又是一个新的以政治内容与社会内容为主的游历生活开始。
6、眼见得树干将要合抱,得尽了生生不息的天理。
7、释义:当梨枣成熟之时,少年杜甫频频上树摘取,一日至少千回。
8、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9、创作背景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即杜甫漂泊到四川夔州的第二年,他住在瀼西的一所草堂里。草堂前有几棵枣树,西邻的一个寡妇常来打枣,杜甫从不干涉。后来,杜甫把草堂让给一位姓吴的亲戚。不料这姓吴的一来就在草堂插上篱笆,禁止打枣。寡妇向杜甫诉苦,杜甫便写此诗去劝告吴郎。
10、释义:来堂前打枣我从不阻拦任随西邻,因为她是一个五食无儿的老妇人。
11、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12、红枣林繁欣岁熟,紫檀皮软御春寒。民淳政简居多乐,无苦思归欲挂冠。——《送襄陵令李君》宋代 欧阳修
13、“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14、来堂前打枣我从不阻拦任随西邻,因为她是一个无食无儿的老妇人。
15、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
16、译文:八月份门庭前梨和枣成熟的时候,频频上树摘取,一日至少千回。
17、新枣未全赤,晚瓜有余馨。
1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19、诗中的吴郎是杜甫的亲戚,在此之前杜甫曾以诗代简,赠予吴郎,题为《简吴郎司法》。这是给他的另一首诗,所以叫《又呈吴郎》。大历二年(公元767年)杜甫在夔州,把原来居住的瀼西草堂借给从忠州来的吴郎,自己移居东屯,此后与吴郎常有往来。他比杜甫年轻许多,所以杜甫亲切地称他为“郎”。吴郎任州的司法,所以称他“吴郎司法”。
20、翻译:宗庙难献的樱桃已落尽——全都随着春天归去,无知的粉蝶儿还是寻乐双飞。
二、又呈吴郎原文及翻译注释
1、译文:年少之时,无忧无虑,体魄健全,精力充沛,真是朝气蓬勃。当梨枣成熟之时,少年杜甫频频上树摘取,一日至少千回。
2、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兵车行》
3、点击上面蓝色字“非语文”
4、最后两句:“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已诉”是说那个妇人曾经向杜甫诉说过自己的贫穷,她因官府的横征暴敛而贫到了骨。“贫到骨”意思是穷到底了,一无所有了。“征求贫到骨”虽是西邻一个人的事情,但她是有代表性的。杜甫想到造成人民贫困原因的战乱仍未停息,不禁泪如雨下,把整条手巾都沾湿了。
5、来堂前打枣我从不阻拦任随西邻,因为她是一个五食无儿的老妇人。若不是由于穷困怎会做这样的事?正因她心存恐惧反更该与她相亲。见你来就防着你虽然是多此一举,但你一来就插上篱笆却甚像是真。她说官府征租逼税已经一贫如洗,想起时局兵荒马乱不禁涕泪满巾。
6、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
7、题目:读下面一首诗,写一段200字左右的赏析文字。
8、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9、《百忧集行》——唐代杜甫
10、译文:枣花纷纷落在衣襟上。村南村北响起车缫丝的声音,古老的柳树底下有一个穿牛衣的农民在叫卖黄瓜。
11、《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作》——唐代李白
12、这一个时期,包括杜甫45岁至48岁的作品,这个时期杜甫在逃乱时陷于叛军中为时九个月,后又为官约两年零两个月。
13、老邻居换成新邻居,熟人换成远方客人,她自然要对你加以戒备,这或许是她的多虑,诗人这里替吴郎考虑,“虽多事”,字面上揶揄老妇人多虑,给足了吴郎的面子。接着笔锋一转,可是你围起篱笆来防她,她对你的戒备就会当真,就会加深。诗人先替吴郎着想,又替西邻进一步着想,并把吴郎也引入西邻的视角看问题,请他进行换位思考
14、由于杜甫曾身陷叛军中,亲自尝到了国破家亡的痛苦,因而他这一时期作品最突出最显著的特征,便是杜甫的爱国精神。从作品质量来看,内容也非常的充实,已经达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
15、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於斯已办。仁智所乐,岂徒语哉!翻译:我去年因病辞官,正准备隐居。梅溪的西面,有一座石门山,阴森陡峭的峭壁与天上的云霞争高,山峰遮断了太阳,幽深的山穴包含着云彩,深山中的小溪孕育着翠绿色。蝉鸣鹤叫,水响出声,猿猴啼叫。花朵互相交杂,绵绵不断,像音乐的韵律。我既然向往隐居,于是就在山上盖了间房屋。有幸的有很多菊花,旁边又有很多竹实。山谷中出产的,在这里都有。佳山秀水为仁人智士所喜爱,非虚妄之语。
16、其它著名的作品还有:《三吏》、《三别》、《春望》、《乾元中寓居同谷县歌七首》等。尤其是三吏三别是杜甫的现实主义的一个光辉顶点,是他那种“穷年忧黎元”的进步思想。所谓“惊心动魄,一字千金”,说的正是这三吏三别。
17、此诗通过了劝吴郎让寡妇打枣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对贫苦百姓的深切同情和关爱。全诗如话家常,语气恳切,朴实动人,诗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启发对方,运用散文中常用的虚字来作转接,在委婉曲折的夹叙夹议中来展现诗人的心理和品质,使作品既有律诗的形式美、音乐美,又有散文的灵活性,抑扬顿挫。
18、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19、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即杜甫漂泊到四川夔州的第二年,他住在瀼西的一所草堂里。草堂前有几棵枣树,西邻的一个寡妇常来打枣,杜甫从不干涉。
20、枣花至小能成实,桑叶虽柔解吐丝。
三、又呈吴郎读音
1、君爱绕指柔,从君怜柳杞。
2、译文:生下女孩还能够嫁给近邻,生下男孩死于沙场埋没在荒草间。
3、翻译:侍女为你端上盛满杨梅的玉盘,再为你端上花皎如雪的吴盐。
4、《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唐代:杜牧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翻译: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5、(做这类题目,要特别注意)才200字左右的篇幅,不要说得太远,要立足文本,就本诗的内容(思想和感情)或艺术表现(表达特色和修辞等)作具体的评析;可以分析几个方面,也可以就某一方面作细致的赏析。
6、译文:豪门贵族家里酒肉吃不完都放臭了,而道路上却暴露着冻饿致死的人的白骨。
7、(注)大历二年(767),即杜甫漂泊到四川夔府的第二年,他住在瀼西的一所草堂里。草堂前有几棵枣树,西邻的一个寡妇常来打枣,杜甫从不干涉。后来,杜甫把草堂让给一位姓吴的亲戚(即诗中“吴郎”),自己搬到离草堂十几里路远的东屯去。不料这姓吴的一来就在草堂周围插上篱笆。寡妇向杜甫诉苦,杜甫便写此诗去劝告吴郎。以前杜甫写过一首《简吴郎司法》,所以此诗题作《又呈吴郎》。
8、译文:李白的诗像庾信的诗一样清新脱俗,像鲍照的诗一样俊秀飘逸。
9、译文:拉弓要拉劲大的,射箭要用箭长的,人在马上,要射他就先射他骑的马,抓贼要抓首领。
10、译文:西风起了,山园里的梨、枣等果实都成熟了。一群嘴馋贪吃的小孩子,手握着长长的竹竿,偷偷地扑打着树上的梨和枣。
11、又呈吴郎》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通过了劝吴郎让寡妇打枣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对贫苦百姓的深切同情和关爱。全诗如话家常,语气恳切,朴实动人,诗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启发对方,运用散文中常用的虚字来作转接,在委婉曲折的夹叙夹议中来展现诗人的心理和品质,使作品既有律诗的形式美、音乐美,又有散文的灵活性,抑扬顿挫,耐人寻味,别具一种活泼、疏散之美。
12、译文: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
13、君求悦目艳,不敢争桃李。
14、杜甫虽然在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长安客居了十年,但他奔走献赋,仕途失意,郁郁不得志,也过着贫困的生活,由此也能接触到下层人民的生活,因而丰富了他创作的视线。
15、第三阶段是杜甫又漂泊于湖北和湖南,最终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
16、朱门九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17、六月食李和葡萄,七月煮葵又煮豆。八月开始打红枣,十月下田收稻谷。酿成春酒美又香,为了主人求长寿。七月里面可吃瓜,八月到来摘葫芦。九月拾起秋麻子,采摘苦菜又砍柴,养活农夫把心安。
18、它怎能受到攀折赏玩,幸而没有遇到伤害摧毁。
19、(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那妇人防着你虽然是多心,但你在枣树周围插上稀疏的篱笆就显得太较真了。
20、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杜甫
四、又呈吴郎是什么诗
1、秋来红枣压枝繁,堆向君家白玉盘。——《寄枣人行书赠子履学士》宋代 欧阳修
2、《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唐代:杜牧
3、✦不为:要不是因为。✦困穷:艰难窘迫。✦宁有此:怎么会这样(做这样的事情)呢?宁:岂,怎么,难道。此:代词,代贫妇人打枣这件事。✦只缘:正因为。✦恐惧:害怕。✦转须亲:反而更应该对她表示亲善。亲:亲善。
4、杜甫:又呈吴郎(蒙曼、康震简短点评)
5、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又呈吴郎》唐代 杜甫
6、白露皱红枣,西风摆老荷。昔年游万里,今日兴如何。——《怀昔》 宋代 舒岳祥
7、近体诗的一般写法,是尽可能少用虚词,造成意象之间的自由联想。杜甫很擅长这种技巧。但这首诗从第三句开始,每句句首都用了虚词,“不为……只缘”“即……便”“已……正”。这些虚词的运用,增加了诗意的转折、语气的委婉,同时也造成散文化的效果。再加诗里很少意象和词藻,因而显得质朴无华,而这种写法与诗的内容是相统一的。
8、译文:烽火连天起这么多年,家书都快值千金了。
9、胡为不自知,生花此园里。
10、在这个时期,虽然短短只有三年多,但是杜甫创作出了二百四十多首诗,其中以五律、五言古体诗最多,杜甫最长的五古《北征》和最长七古《洗兵马》均是这个时期创作的。
11、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
12、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13、春风对树木倒没有偏爱,它在温暖的吹拂下成长,从不停止。
14、枣树也在它们中间,好像是嫫母对着西子。
15、岂宜遇攀玩,幸免遭伤毁。
16、翻译:来堂前打枣我从不阻拦任随西邻,因为她是一个五食无儿的老妇人。
17、山园里一望无际的松林竹树,和天上的白云相连接。隐居在这里,与世无争,也该知足了。遇上了秋社的日子,拄上手杖到主持社日祭神的人家分回了一份祭肉,又恰逢床头的那瓮白酒刚刚酿成,正好痛快淋漓地喝一场。
18、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沾巾。这首诗的人民性是强烈而鲜明的,在通常用来歌功颂德以“高华典雅”为特征的七言律诗中,尤其值得重视。诗的艺术表现方面也很有特点。首先是现身说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启发对方,用颠扑不破的道理来点醒对方,最后还用自己的眼泪来感动对方,尽可能地避免抽象的说教,措词委婉,入情入理。其次是,运用散文中常用的虚字来作转接。象“不为”、“只缘”、“已诉”、“正思”,以及“即”、“便”、“虽”、“却”等,因而能化呆板为活泼,既有律诗的形式美、音乐美,又有散文的灵活性,抑扬顿挫,耐人寻味。
19、三四两句紧接一二句:“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困穷”,承上第二句:“此”,指扑枣一事。如果不是因为穷得万般无奈,她又哪里会去打别人家的枣子呢?正由于她扑枣时总是怀着一种恐惧的心情,所以我们不但不应该干涉,反而还要表示些亲善,使她安心扑枣。这里说明杜甫十分同情体谅穷苦人的处境。陕西民歌云:“唐朝诗圣有杜甫,能知百姓苦中苦。”真是不假。以上四句,一气贯串,是杜甫自叙以前的事情,目的是为了启发吴郎。
20、在这一时期,杜甫的作品抒情诗特别多,而且是多种多样的,有描写景物的,有描写劳动生活的,有回忆往事的,有咏怀古迹的,也有大声疾呼的,更有政治讽刺诗。具体作品有:《蜀相》、《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秋兴八首》、《壮游》、《登高》等等。
五、又呈吴郎翻译白话文
1、后来,杜甫把草堂让给一位姓吴的亲戚(即诗中吴郎),他自己搬到离草堂十几里路远的东屯去。不料这姓吴的一来就在草堂插上篱笆,禁止打枣。寡妇向杜甫诉苦,杜甫便写此诗去劝告吴郎。
2、不知原文是不是这一段:杨补之所居萧洲,有梅树,大如数间屋,苍皮斑藓,繁花如簇。补之日临画之,间以进之道君。道君曰:“村梅耳。”因自署“奉敕村梅”。南渡后,宫人以其梅张壁间,时有蜂蝶集其上,始惊怪,求补之,而补之已物故矣。译文:杨补之所居住的萧洲,有一棵梅树,枝叶茂盛有几间房子那么大,苍青色的树皮上有斑斑驳驳的苔藓,开花时异常繁茂。杨补之每天对着它临摹,时不时地将画稿呈献给皇上看。皇上看了说:“这是村野的梅花。”于是杨补之署名为“奉敕村梅”(意为奉了皇帝旨意所画的梅花)。宋朝南渡之后,有宫里人把画的梅花张贴在墙壁间,竟有蜜蜂蝴蝶群集其上,大家才感觉到惊奇怪异,寻找杨补之,然而他已经去世了。
3、《又呈吴郎》唐代: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翻译:来堂前打枣我从不阻拦任随西邻,因为她是一个五食无儿的老妇人。
4、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5、时年五十九岁。这一阶段杜甫也创作了一百五十多首诗。
6、不为穷困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7、《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五代:李煜 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 翻译:宗庙难献的樱桃已落尽——全都随着春天归去,无知的粉蝶儿还是寻乐双飞。
8、路途遥远,酒意上心头,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艳阳高照,无奈口渴难忍,想随便去哪找点水喝。于是敲开一家村民的屋门,问:可否给碗茶?
9、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
10、诗的第一句开门见山,从诗人自己过去怎样对待邻妇扑枣说起。“扑枣”就是打枣。这里不用那个猛烈的上声字“打”,而用这个短促的、沉着的入声字“扑”,是为了取得声调和情调的一致。“任”就是放任。之所以要放任,第二句说:“无食无儿一妇人。”原来这位西邻竟是一个没有吃的、没有儿女的老寡妇。
11、“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一开头说明自己当初的态度。好像是让吴郎对照一下,使他感到自己的态度不对。“堂前扑枣任西邻”是倒装句。任凭西邻在堂前扑枣。倒装之后显得新鲜。这西邻是个什么人呢?是一个无食无儿的妇人,她毫无依靠。杜甫同情那妇人,任她打枣,这并不难做到。难能可贵之处乃在于他体贴这妇人的心情,能为她着想。这妇人当然也知道到别人的堂前打枣是不对的,她怀着恐惧,唯恐受到主人的斥责。唯其如此,就应该对她格外亲切些。所以杜甫说:“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她如果不是因为困穷,怎么能做出这等事来呢?只是因为她心怀恐惧,反而要对她格外亲切,好使她放心地来打枣。
12、你现在才晓得他,们很恶心啊歌曲也很恶心冲动的惩罚开始听上去觉得还可以可听久了才知道那歌词`````
13、在任人扑枣这一小事上,杜甫表现出对贫苦人民的同情。他不仅同情她的处境,而且体贴她的内心。不仅为她一人流泪,而且也为成千上万受苦的人民流泪。从身边琐事推衍到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这是杜甫伟大人格的表现。
14、新枣未全赤,晚瓜有余馨。
15、玉盘杨梅为君设,吴盐如花皎白雪。
16、这首诗的人民性是强烈而鲜明的,在通常用来歌功颂德以“高华典雅”为特征的七言律诗中,尤其值得重视。诗的艺术表现方面也很有特点。首先是现身说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启发对方,用颠扑不破的道理来点醒对方,最后还用自己的眼泪来感动对方,尽可能地避免抽象的说教,措词委婉,入情入理。其次是,运用散文中常用的虚字来作转接。象“不为”、“只缘”、“已诉”、“正思”,以及“即”、“便”、“虽”、“却”等,因而能化呆板为活泼,既有律诗的形式美、音乐美,又有散文的灵活性,抑扬顿挫,耐人寻味。
17、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18、《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五代:李煜
19、“忧国忧民”在杜甫那里从来就不是一句空话,更不是什么“包饺子”“摸被褥”『注』之类的亲民秀,而是活生生的现实,是忧心如焚,是恫瘝在抱,是发自内心的悲悯和哀号。杜甫有感于“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骇人现实,发出了“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书生之见,虽幼稚却真诚。
20、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郑州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六、又呈吴郎翻译
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2、翻译: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3、若不是由于穷困怎会做这样的事?正因她心存恐惧反更该与她相亲。
4、这句话出自于唐代杜甫的《又呈吴郎》。
5、且让我传话给春游的客人,请回过头来细细注视。
6、又呈吴郎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译文我任由西面的邻居在草堂前打枣,她是一个没有饭吃没有儿子的妇人。不是因为穷困,怎么会有这样的事情呢?只因为怕她恐惧,对她的态度上更要显得亲善。妇人立即防着你这个远客即使属多事,但您来了就插上稀疏的篱笆却好像是太认真了。贫困的妇人已经对我诉说了因为赋税征求,贫穷到骨。我正由此联想到战乱带给百姓的灾难而泪流满面。
7、强将笑语供主人,悲见生涯百忧集。
8、第二阶段是从766年四月一路流浪至768年正月在夔州居住,这一时期也创作了四百三十多首。
9、它为什么没有自知之明,也来开花在这杏园里。
10、寄言游春客,乞君一回视。
11、枣花至小能成实,桑叶虽柔解吐丝。——王溥《咏牡丹》
12、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13、五六两句才落到吴郎身上。“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这两句上下一气,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相互补充,要联系起来看。“防”是提防,心存戒备,其主语是寡妇。“远客”,指吴郎。“多事”,就是多心,或者说过虑。下句“插”字的主语是吴郎。这两句诗是说,那寡妇一见你插篱笆就防你不让她打枣,虽未免多心,未免神经过敏;但是,你一搬进草堂就忙着插篱笆,却也很象真的要禁止她打枣呢!言外之意是:这不能怪她多心,倒是你自己有点太不体贴人。她本来就是提心吊胆的,你不特别表示亲善,也就够了,为啥还要插上篱笆呢!这两句诗,措词十分委婉含蓄。这是因为怕话说得太直、太生硬,教训意味太重,会引起对方的反感,反而不容易接受劝告。
14、大历二年(767),即杜甫漂泊到四川夔府的第二年,他住在瀼西的一所草堂里。草堂前有几棵枣树,西邻的一个寡妇常来打枣,杜甫从不干涉。后来,杜甫把草堂让给一位姓吴的亲戚(即诗中吴郎),自己搬到离草堂十几里路远的东屯去。不料这姓吴的一来就在草堂插上篱笆,禁止打枣。寡妇向杜甫诉苦,杜甫便写此诗去劝告吴郎。以前杜甫写过一首《简吴郎司法》,所以此诗题作《又呈吴郎》。吴郎的年辈要比杜甫小,杜甫不说“又简吴郎”,而有意地用了:“呈”这个似乎和对方身份不大相称的敬词,这是让吴郎易于接受。呈:呈送,尊敬的说法。这是用诗写的一封信
15、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16、杜甫没有把这个事情看成是一件小事而虚与委蛇,而是认真地思考和处理这个问题,这从下面两句更能看出来。吴郎住到这里以后,在屋子四周插上篱笆,显然是不让西邻寡妇来打枣,但这个事情不能直接跟吴郎说,他担心吴郎面子上过不去,可能造成吴郎的对立情绪,反而让事情变得更糟。但插篱笆的事情又不能不讲,因为这是事情的要害所在,也是寡妇来诉苦的直接原因。作者在前四句的铺垫之后,终于要谈到这个问题了,而杜甫是怎么说的呢?
17、译文:来堂前打枣我从不阻拦任随西邻,因为她是一个五食无儿的老妇人。若不是由于穷困怎会做这样的事?正因她心存恐惧反更该与她相亲。见你来就防着你虽然是多此一举,但你一来就插上篱笆却甚像是真。她说官府征租逼税已经一贫如洗,想起时局兵荒马乱不禁涕泪满巾。
18、译文:那些腹内草莽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多是酒囊饭袋却偏偏不饿死,而那些学富五车志在报国的有用之士却挣扎在死亡线上。
19、中文:吴华燕韩语:오연罗马音:OHWAYEON希望会对你有所帮助,有什么问题的话请及时追问!满意的话记得要采纳哟......
20、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枝龙眼来。
1、枣径瓜畦经雨凉,白衫乌帽野人装。——张耒《夏日三首》
2、呈:呈送,尊敬的说法。扑枣:击落枣子。汉王吉妇以扑东家枣实被遣。扑:打。任:放任,不拘束。不为:要不是因为。困穷:艰难窘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