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富春山居图的文言文
1、间气所钟,必也悠久。如彼松柏,夫岂蒲柳。名讵有定,繫乎人口。
2、余花故林下,残月旧池边。 峰色云端寺,潮声海上天。
3、村庐依古树,烟棹钓深泓。
4、当《富春山居图》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它的画法特征,就决定了我们不可能把它的时间放得太靠前。这幅作品以披麻皴为主,在构图上,它是长卷,采取了平远的构图方式。从皴法出现的历史看,这种皴法大约在宋代开始流行,元代相对成熟,因此不可能把这件作品推到唐代之前。
5、明朝末年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甚至在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被吴洪裕的侄子从火中抢救出,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
6、他的画常有密集的牛毛皴和繁密高叠的山石,石与石之间不留空隙,有人评价他的画更像是由元入明的启蒙画作。
7、政治、道家、渔樵、归隐
8、吴问卿得了这幅画以后,十几年里,睡觉枕着,吃饭对着,须臾不离。
9、目光摇过三分之二的位置
10、黄公望的绘画在元末明清及近代影响极大,画史将他与吴镇、倪瓒、王蒙合称元四家。
11、1948年,《富春山居图》的无用师卷与2972箱文物一同,被运至台北。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12、听完讲解,禁不住想要用放大镜去看这幅画!以下为图文赏析
13、《富春山居图》在遭遇这场大难之前,明代成化年间,画家沈周曾经收藏,后遗失,流入市场,被一位樊姓收藏家购得。1570年到了无锡谈恩重手里,1596年被画家董其昌收藏。转来转去二三百年,大体集中在江苏南部地区一带。被焚被救之后,一长一短、后长前短的两半幅画,开始绕大圈子了。
14、因为场景变换太快,观众思绪跟不上,还有就是剧情没深意却很难懂,装深沉类的片子。如果回答对您有帮助就给好评呗,谢谢,相信我将会成为您的最好私人顾问,祝您新春快乐!
15、这首歌叫天命刘德华、林志玲、张静初、佟大为主演的电影《富春山居图》日前在北京举行首映礼,《中国好声音》第一季学员权振东、刘振宇在现场演唱了电影片尾曲《天命》,据悉这首歌是著名音乐人三宝为电影《富春山居图》和两位“好声音”学员共同量身打造的。
16、他在《富春山居图》的画末写下题记,说:
17、它叫《富春山居图》,完成于669年前
18、富春山居图的前半卷是《剩山图》。富春山居图是一幅有名的画卷,分为前半卷和后半卷。前半卷是《剩山图》,后半卷是《无用师卷》。富春山居图是一副用水墨技巧创作的画作。富春山居图在我国浙江博物馆内展览,供大家观赏。富春山居图介绍:该卷轴的纸本和水墨,都是始于1347年,画卷总长三十一厘米,横长五十一厘米,整幅图都是描绘的树木山林景象,真的是雄秀苍茫,变化多端,秀丽美妙,把景色描绘的栩栩如生。在古代画家的各种作品中,《剩山图》是一副受人瞩目的杰作,被世人称作是黄公望的第一神品。同时也是中国的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19、「文学」B08|《绝密手稿》矢口否认的回忆与爱尔兰民族伤疤
20、近处连绵之山,远处空无一物
二、有关富春山居图的诗
1、文彭画作局部,他是明时画家文徵明的长子
2、乾隆皇帝不识真品名作真迹反遭冷遇
3、前面的小半段,一度被埋没在老画的附页中,后被慧眼识别,却又被移藏得不见天日,有幸终于落到画家吴湖帆手中。浙江省博物馆得以收藏,是时任馆长的书法家沙孟海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诚意请吴湖帆转让的。吴湖帆得画的当天,正在上海南京路理发,古董商人向他展示了一幅画,他一扫笔墨片断即知是《富春山居图》另一半,理发才理了一半,他就拉着古董商回家取钱。
4、吴湖帆是收藏大家,自己也作画
5、持此返伊川,悠然慰衰疾。 送王少府归杭州 韩翃 归舟一路转青苹,更欲随潮向富春。
6、书里的一位主人公与爱人一同在山上看星星。爱人和他说,他们正看着的星光,实际上是几万亿年以前,从遥远的星球发出的了。星光被看见的时候,星星也许已经陨灭了。当他们在山上并着肩看天空的时候,笼罩在他们头上的,是宇宙的全部往事。
7、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合璧版
8、明沈周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9、周天球:“在王穉登先生看过这幅画后的第四十二天,我在天籁堂,看到了黄、沈两位先生的《富春山居图》,对着两幅画卷,看了一整天噢。”
10、有树风生,有泽虚受。三叠识言,爱忘其丑。尔因我传,我以尔寿。
11、所有汉人的天都塌了,眼前只有一条路,先去做个小吏拼拼资历,也许还有当官的可能。
12、BY乾隆|这个画呀,是假的?
13、「主题」B04丨《女史箴图》千年演绎,千年传奇
14、黄公望以自己笔意深远苍茫,峰峦浑厚,气势雄秀的风格开一代新画风,其作的神采、气韵,去邪、甜、俗、赖的美学高标为后世山水画的发展竖起了不休之典范。愿用邹之麟称赏《富春山居图》的话来缅怀黄公望,“知者论子久画,书中之右军也,圣矣。至若《富春山居图》,笔端变化鼓舞,又右军之《兰亭》也,圣而神矣。”
15、.基本简介富春山居图是元朝的书画,画家黄公望为郑樗(别号:无用师)所绘,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是黄公望的代表作,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明朝末年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甚至在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被吴洪裕的侄子从火中抢救出,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较长的后段称《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前段称《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在中国国务院前总理温家宝先生的决定下,《富春山居图》2011年6月在台湾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出。
16、清高宗弘历,清朝第六位皇帝,清军入关之后的第四位皇帝,生于1711年9月24日,卒于1799年2月7日。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
17、一 折 青 山 一 扇屏 ,一 湾 碧 水 一条 琴 . 无 声 诗 与有 声 画 ,须 在 桐庐 江 上 寻 . 清 .刘绾
18、传世名作险遭火焚被救出后断为两段
19、画虽然已被完成,却也依旧生长着——作画的人与看画的人,是同道,也是共谋。
20、题富春山居图 迤递三千里,江山一卷横。
三、富春山居古文
1、凝固于灵魂最后那一声“嗨”
2、离乱后,回到宜兴的吴问卿已将离世。弥留醒转时,虽然虚弱,还是起了来,要将《富春山居图》,同智永的《千字文》,都入火去烧,“焚以为殉”。
3、过去:山势浑圆,远水如带
4、艺术作品不需要语言文字解释,这是欣赏绘画时要注意的。我们经常遇到一些鉴赏的理论和课程,这实际上是有问题的。现在很多绘画鉴赏需要引导,有复杂的社会原因。对于一般的观赏者来说,我并不提倡“终求其理”这种研究性的看画,这种看画方式对于专业人员来讲有必要,但对一般的观者,我们更提倡直观的感受。现在因为各种原因,很多人不是用自己的心和眼看画,而是用耳朵去看画。我们不大相信自己对于绘画的直觉,往往跟着一些所谓鉴赏的理论走。这些年的绘画批评也很不正常,很多绘画批评实际上是在做虚假广告。我们跟着这些虚假广告走,会有什么结果?所以在观画的时候要相信自己的直觉,不管对方的名头有多大,绘画,它就是一门视觉语言的艺术,它不需要高深理论去解释,这才是观画的根本。
5、美术小史:赵孟頫,与你相见
6、是直到上世纪30年代,才知道,是入了苏州江阴一户陈姓人家。后来被上海汲古阁的曹友卿求得,找来的买家是画家吴湖帆。
7、潇 洒 桐庐 群 ,寒 江 缭 一湾 . 朱 楼 隔 绿 柳,白 塔 映 青 山 . 宋.杨 万 里
8、十二世纪向上生长的绿色
9、这幅大痴黄公望的绘画长卷,先前是在沈周先生处。沈周先生丢失它之后,凭着记忆,临成了一幅。
10、有时江面辽远开阔,渺沧海之一粟;有时逼近岸边,可以细看松林间垂钓渔人闲逸安静。山脚水波,风起云涌,一舟独钓江上,令人心旷神怡。接着是数十个山峦连绵起伏,群峰竞秀,最后则高峰突起,远岫渺茫。
11、故宫博物院将上万件馆藏文物向南方转移,两卷《富春山居图》也在其中。
12、作画的人已经离开很久了,但留下画作,也像星光。穿过茫茫寰宇,然后,被我们看见。
13、清代书法家梁诗正,就在大师黄公望的名画《富春山居图》上题写了几行字,这几个字经常被人提起,由于他的行书写得非常漂亮,还被网友称之为“最美行书”,引来了很多人的赞美和学习。
14、遥知辨璧吏,恩到泣珠人。 思平泉树石杂咏一十首·二猿 李德裕 钓濑水涟漪,富春山合沓。
15、前面一段是夏天的感觉,到后面一段,出现了秋天的景,树叶部分淡掉,全部用垂直的皴法,好像繁华落尽的感觉。
16、1329年,61岁的黄公望加入全真教,号“大痴”。后来和他成为道友的还有倪瓒,也是元四家之比黄公望小32岁。倪瓒是富贵人家出身,没有什么纨绔子弟的毛病,除了一样,十分的洁癖。
17、合作|联系我们:Lstudio@VIP.1com
18、1487年秋天,有一次在市面上,竟然又见到了这幅不知道已被转卖了多少次的《富春山居图》。与卖家谈好价钱,归家去拿银子,再赶回去时,却已经被人抢手先买下。
19、沈周痛失心爱名画竟凭记忆画出仿作
20、长川不是春来绿,千峰倒影落其间。 富春 吴融 水送山迎入富春,一川如画晚晴新。
四、富春山居图古文
1、浏览《富春山居图》的观感如同电影镜头在推移平拉,画面的视点在同一水平线上,数十个山峰、几百棵树木,既保持着构造上的联系,又不像屏风般排列,达到了“远取其势,近取其质”的写实高度。
2、据说吴湖帆是用了家藏的一件商周时代的青铜鼎,才换来了这幅残卷,又回去找到这户陈姓人家,找回了王廷宾在百年前写下的,被当作废纸的题跋。
3、若访新安路,严陵有钓矶。 送奚贾归吴 郎士元 东南富春渚,曾是谢公游。
4、相传,明朝末年《富春山居图》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他对此画深爱有加,甚至在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幸被吴洪裕的侄子从火中抢救出。
5、我想起文天祥、李清照、赵孟眺
6、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画面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富春山居图被誉为“画中之兰亭”,属国宝级文物。2011年6月,前后两段在台北故宫首度合璧展出。
7、一幅画不是仅仅由那位画家完成的
8、「主题」B07丨如何看中国画?一份观画指南
9、1796年2月9日,清高宗传位于爱新觉罗·颙琰,正式退位。但是皇宫内依然用“乾隆”纪年,如乾隆皇帝临终医案仍为乾隆六十三年十二月。
10、真的很万幸的是,当屋内已经无人,而火光正红的时候,吴问卿的侄子吴子文跑了进去,从火炉里将这幅画飞快卷了出来。
11、山水画的主题往往和作者生活的地域、或理想中的生活环境关系比较大。所以我们经常看到“辋川图”之类的描绘,很多和蓝田县辋川的地貌没有关系,但不妨碍其被称为“辋川图”。“富春山居”也是这样一个主题的延续,它反映的是隐逸的人生境界。这幅画的名称,我们把它换成“辋川山居”,关系也不大。近些年一些学者受欧美的艺术史研究方法影响,往往过度解读一幅画创作的动机,尤其容易将画的创作与政治联系起来。对于《富春山居图》也有类似的解读,这是没有必要的。
12、先看黄公望自己的题跋。
13、画自元代四家中的黄公望,他也叫大痴
14、只是画上过往几代人的题跋,因为年久岁长,已经脱落掉了。沈周见这么好的画,上面竟然没有与之相称的人留下些话语,觉得是不合宜的事。于是将画交付给了一位诗人好友,请他在上头题字。两人相交多年了,本来是很放心的,只是没想到给好友的儿子偷拿去卖了。
15、你准备先看哪篇热文:明朝那些事儿讲的历史是真的吗|慕容复要恢复的大燕国有多奇葩|极简中国游牧民族史|古代一两银子值多少钱|国外历史书吹水的现象很严重|我们为什么要放弃永生
16、「主题」B05丨《深山会棋图》墓中的仙人对弈
17、黄公望的脚印从常熟一路走到台湾
18、《富春山居图》对后世特别是浙派画家传统的影响深远。浙江画家在执守浙派传统的基础上,积极调整和更新自己的艺术观、审美观和人生观,在吸收《富春山居图》为代表的绘画艺术营养之中创新传统,发展传统,画出浙派笔墨的时代新貌。他们把《富春山居图》等中国画特有的笔墨与宣纸的效果发挥到了极致。
19、有人无比珍爱,然后错失
20、没有采菊东篱下意境是,描写富春山居图诗词歌赋太多了大开大合奇山异水
五、富春山居图解释
1、这论断实际上也引来好多文人学者在争论。后来,吴湖帆与沈尹默便曾一道前往对故宫藏的这批书画做审查,《富春山居图》后半段的长卷,他们都经过一次眼。
2、《富春山居图·子明卷》上经乾隆写下的题跋
3、《富春山居图》原画画在六张纸上,六张纸接裱而成一副约七百公分的长卷。而黄公望并没有一定按着每一张纸的大小长宽构思结构,而是任凭个人的自由创作悠然于山水之间,可远观可近看。这种浏览、移动、重叠的视点,或广角深远,或推近特写,浏览过程中,视觉观看的方式极其自由无拘,角度也非常千变万化。
4、△蒋勋讲黄公望《富春山居图》视频
5、古代画论典籍给我们留下的观画经验,都是用简洁的语言说出深刻道理,令人受益无穷。今天我们看画的方式发生了一些变化。普通社会大众观画,侧重于画的审美属性,但是对于专业人员来讲,观画已经不是简单的审美问题,还涉及很多专业研究,因此观画的方法就变得比较复杂了。比如现在流行用放大镜去看画,甚至用很高像素的高清图去看,这些方法,用来作为美术史研究、真伪的鉴别会起到一定作用,但从审美的角度来看,这种看画之法是不值得提倡的。
6、这批文物停放在上海时,当时的书画收藏家徐邦达在库房里看到了故宫所藏的两幅《富春山居图》,考证以后,发现乾隆御笔提说为假的那幅画,实际是真的。
7、这些年,常有人问我,某张画是真是假?画得好不好?值多少钱?这三个问题很有代表性。画的经济价值,建立在审美价值的基础上。观画,最根本的就是审美问题,也是大众最直接最需要去了解的问题。欣赏画是简单的事情,但涉及真伪的鉴定,就很复杂了。
8、「主题」B03丨《步辇图》唐朝的“新闻照片”
9、时间会流转,世事会变迁,就像董其昌,任凭是再钟爱,晚年的时候也因为境况艰难,把这幅画卖给了身在宜兴的吴之矩。
10、洛阳城阙何时见,西北浮云朝暝深。 和进士张曙闻雁见寄 崔涂 断行哀响递相催,争趁高秋作恨媒。
11、括:记叙文、抒情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记叙文的分类
12、被风吹皱之后 也看清我脸上
13、《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坛宗师“元四家”之首黄公望晚年的杰作,也是中国古代水墨山水画的巅峰之笔,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该画于清代顺治年间曾遭火焚,断为两段。前半卷被另行装裱,重新定名为《富春山居图·剩山图》,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半卷被装裱后则定名为《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14、一杯蓝色饮品让“我”上瘾
15、《富春山居图》完成的时候,黄公望已经年近八旬。画卷是用六张纸接连而成的,南方山水在其上浩渺着连绵,烟云都淡远。
16、未离奔走途,但恐成悲翁。 俯见触饵鳞,仰目凌霄鸿。
17、《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为和尚无用禅师所绘的,始画于至正七年(公元1347年),于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完成,此时黄公望已经81岁。他以长卷的形式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秀丽景色:峰峦坡石,树木苍苍,疏密有致地生于山间江畔,村落、平坡、亭台、渔舟、小桥等散落其间。黄公望以清润的笔墨、简远的意境,把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境界。董其昌评价《富春山居图》说:“展之得三丈许,应接不暇。”此画确给人咫尺千里之感,无论布局、笔墨,还是以意使法的运用上,皆使观者不能不叹为观止。正如恽南田所说:“所作平沙秃峰为之,极苍莽之致。”董其昌还曾说,他在长安看这幅画时,竟觉得“心脾俱畅”。
18、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画浙江富春山两岸初秋景色。画面上坡陀起伏、林木森秀,其间有村落、亭台、渔舟、小桥,并写平沙及溪山深处的飞泉。展披画卷,景随人迁,人随景移。笔墨苍简清润,上承五代董源、巨然平淡天真之风,下启明清文人绘画的传统,历代凡见此画者,无不叹为观止。明代董其昌说:“展之得三丈许,应接不暇。”
19、他在创作风格上主张学习前人,并提出见到好山好水就随时写生,不被动绘画创作。
20、因此该作物像细节与原作颇有差异,笔墨亦全为沈周沉实稳厚的面貌,并添补浅淡颜色。不过除最末段,大体仍维持原作结构,此卷是所知最早的临仿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