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想吃肉了怎么办(100句)

2023-02-10 10:37:12 0 59

一、古代人想吃肉了怎么办

1、看地域——山野虽远但有肉吃

2、这些肉都是用电子称称过再放置到缸子中的……重量很精确,这点很公道!

3、天时之后,便是地利。中国自古就有风水之说,最然后来被人们传的神乎其神,但就风水本身来说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比如有山有水,还有藏风聚水。汉唐时期的关中平原,宋明时期的江南地区,之所以成为当时的经济中心,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是密不可分的。

4、在我国古代西医药物的治疗疾病的方法并不是非常的普及,这种情况下,很多人都可能会通过中药的方法来调节,平时应该注意饮食的合理安排,不能喝酒也不能吃一些牛羊肉,可以有效的促进疾病的康复。中国的中医里有治疗淋病、梅毒等性病的方法,但不如现在的抗生素治疗那么快速有效,所以古人得了性病后死亡率很高。会有一部分通过中医治疗加自身抗体抵抗治疗成功存活下来的,不过这个比例没人统计过。梅毒晚期全身溃烂,恶臭难闻。淋病晚期据说整个生殖器都会溃烂掉,想想都让人毛骨悚然!

5、本文摘自《道冠儒履释袈裟》,作者:张松辉,岳麓书社出版。

6、即便是盛唐时期的农民,也常常“饥而无食”,哪怕是白居易,每天“藜茄才充腹”。

7、中国有句古话,叫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这里的屠狗辈,泛指那些市井底层没什么文化的普通人。之所以用屠狗辈来指代,就是因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狗是普通平民吃的东西,而杀狗的人,同样也是社会最底层的人。

8、如果当时的梁山好汉,敢在酒家喊一声‘来二斤马肉’,那估计官府真的会很快查过来。

9、想吃一点油,还的装病,或真病,家长会用筷子伸进油瓶底粘一两点,拌小米粥吃。太香了。

10、其实,有的时候不需要我们去和老一辈的人说谁对谁错,因为时代不同,生活环境不同,生存理念不同。我们可以去慢慢的引导他们,去慢慢的感染他们。可以和老人们说说年轻其实没有什么不可以。以前因为社会风气,和人们的思想不同,所以认识事物的观点就不会相同。

11、按照佛教的理论,要求人们对万物不加分别,禅宗在这一理论基础之上,重点突出“不执著”。

12、在现代人的餐桌上,几乎天天都可能看到猪肉,但是在2000多年前的古代,人们几乎不吃猪肉,而是选择其他的肉类,这是为什么呢?我国古代生产力落后,虽然从原始社会就开始驯化各种动物,例如牛、羊、猪等,但是像现在一样,将猪肉作为主要肉食,哪是明代之后的事了,早在先秦时期,就对肉类食用有相关的规定,因为越是珍贵的肉,越能象征贵族的身份,所以牛羊肉是贵族的主要肉食,平民百姓只能吃普通的素菜。

13、汉《风俗通·怪神·会稽俗多淫祀》有载:“律:不得屠杀少齿。”,少齿便是幼畜,由此可见汉朝对于牲畜的重视。

14、俘获了众多食客的胃,让诸多游客流连忘返!

15、在很长的一段时间,牛都是受法律保护的,最耳熟能详的就是宋代包拯的牛舌案。古代吃牛肉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羊肉、鸡肉、狗肉、猪肉也不是随随便便能吃的,羊,是一种温顺的动物,自从出生起,便知“跪乳”。

16、比如先秦时期的饮食就有明确规定,《国语·楚语下》中记载:“天子食太牢,牛羊豕三牲俱全,诸侯食牛,卿食羊,大夫食豕,士食鱼炙,庶人食菜。”

17、既然鸡生来就是要被杀掉的,那么无论谁杀也就无关紧要了,而且自己杀了,既可免别人多费一事,也可免别人多造一罪孽。如此想来,自己杀鸡也不失为一件功德无量的善举。

18、在李时珍所写的《本草纲目》中,对猪肉就有如下的见解:“豕,「气味」加猪肉:酸、冷、无毒(一般猪肉:苦、微寒、有小毒。)猪油:甘、微寒、无毒。猪肝:苦、温、无毒。”李时珍认为猪肉的口感并不好,吃下去对人的身体也并不健康。

19、分享优秀传统文化——作家、文人画家、禅文化学者马明博主理。

20、以前是土盐,现在改成加碘盐了。

二、古代百姓吃肉

1、就此,“猪”改为“豕”(shǐ),出自甲骨文,本义就是猪。这个字与“猪”不同音,但意义相同,如此一来,便能巧妙化解百姓们的吃肉危机了。

2、所以,当时国内养羊的人不多,羊肉也比较少见。

3、所谓女户,便是户无男丁,女人做了户主。但凡这样的人家,有个儿子还好,待到儿子长大成人,也就与大家一样了。若不幸再没个儿子,只好再招一次赘婿。凭你花容月貌、本领通天,不到走投无路,也没什么好男子肯入赘。这是一个出身略少见的姑娘从容成长的故事。莫笑女儿癫,莫笑女儿狂,世上的事情本荒唐,我也只有荒唐对荒唐。我还是略萌原来的文名,又改回来(遁,不许打脸……第一个非重生非穿越坑来啦~

4、从宋朝到明清时期,中间虽然还隔着一个元朝。但是元朝在吃肉的这件事上,是比较特殊的。

5、自古以来,农民吃的最多的就是鸡鸭。

6、不过,别看这块朱元璋好像“很好说话”的样子,说到底他还是帝王,对于“名讳”这一维护封建统治的东西,还是严格把控的。

7、黄鲁直谓子瞻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某适到市桥,见生鹅系足在地,鸣叫不已,得非哀祈于我耶?”子瞻曰:“某昨日买十鸠,中有四活即放之,余者幸作一杯羹。今日吾家常膳,买鱼数斤以水养之,活者放而救渠命,殪者烹而悦我口。虽腥膻之欲,未能尽断,且一时从权尔。”鲁直曰:“吾兄从权之说,善哉!”鲁直因作颂曰:“我肉众生肉,名殊体不殊。元同一种性,只是别形躯。苦恼从他受,肥甘为我须。莫叫阎老到,自揣看何如?”子瞻闻斯语,愀然叹曰:“我犹未免食肉,安知不逃阎老之责乎!”

8、我们都知道古代的时候,皇帝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为了彰显皇权,皇帝的衣食住行等方面一定要特立独行,就比如我们在古装剧中看到的黄马褂,都是一种权势象征所在。历史上的明朝开国皇帝姓氏为“朱”,不免有些人会好奇“朱”乃国姓,那百姓们如果吃猪肉的话该怎么办呢?朱元璋为了解决这样的难题,便出了这样的一个好办法,一起来看看。

9、在最初没有任何测量工具的情况下,古代的人们想到了利用太阳光下物体的投影来确定时间。因为在不同的时间,物体的投影也是有所差异的。所以说这在没有仪器可用的年代,还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后来,人们发明了测量时间的仪器,如日晷和沙漏。此外,古代人们还发明了很多不依赖日光计时的方法。例如,蜡烛可以稳定地燃烧,因此可以利用燃烧时蜡烛的长度来计算时间,即蜡烛计时法。水或者沙子可以很稳定地从一个容器流到另一个容器里面,这也可以作为测量时间的依据。17世纪时,伟大的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现一定长度的摆(在线或者杆的底端有一重物)在摆动时具有等时性。正是这个发现使得获得准确时间成为可能,把钟摆的一端与表针连在一起,钟表盘就可以显示时间了。

10、很多时候,家里的牛还需要你去官府备案,如果牛死了,官府还会派人来查验。只有当耕牛老弱病残时,才会吃掉它。

11、秦朝之后到元朝之前,酿酒改为利用酒曲发酵谷物、水果而酿造而成,这样发酵的酒最高也就十多度。话说武松景阳冈喝的酒算最烈的了,度数也就十八度左右。多数人三碗不过岗,三碗折合现代的白酒也不过一斤左右,当时的人们和现代人的酒量也差不多。

12、而真正将猪肉变得高大上的,是宋代的苏东坡,他发明了用小火慢炖,加入葱、姜、酒的猪肉菜肴,俗称东坡肉。渐渐到了明清时期,贵族们开始接纳猪肉,在清朝祭祀典礼上,最隆重的仪式就是吃白煮猪肉,随着烹饪花样的增多,猪肉深受百姓喜欢,一些贫穷的老百姓,会选择吃便宜的猪肝、猪肠、猪蹄,演变到现在,就成了各种美味佳肴。

13、只有宋代等几个特别繁华的朝代,由于牛的数量太多,政府才允许民间杀牛吃肉。

14、牛是重要的农业劳动力,对国家农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15、据袁中道《书〈戒杀文〉后》说,苏东坡一边念佛、一边吃鸡的另一个理由是“世无不杀之鸡,均为一死”。

16、其实在明朝的时候,由于“朱”的特殊缘故,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比如听到有人密谋杀猪的时候,一席人便冲进院子,以为是密谋造反,但其实是真的杀猪而已,这样的闹剧实在是太多了。不过这样的情况也引起了朱元璋的深思,他便决定将猪找一个字来代替,这样就能很好的避免这样的闹剧,此时的猪就变成了豖,以此来和朱姓区别。

17、到了汉朝之后,社会生产力虽然相对进步,但是在吃肉这件事上,限制反倒越来越多了。这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不能随意吃马吃牛了。

18、清末民初,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养牛技术比以前好了,牛的数量比以前增加。民国建立后,中国迎来了新思潮,人们开始吃牛肉。

19、是《摩登如来神掌》,元华饰演的绝世高手到了现代去吃汉堡包,到ATM机取钱但是没有银行卡,刘德华教他念咒语,就你你大爷的。

20、杜甫诗中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并不是夸张,而是古代很多穷苦人家的真实写照。

三、古代能随便吃肉吗

1、如何既能避开名讳,又能让百姓吃上猪肉呢?几经深虑,朱元璋想出一个好办法,给猪改个名字不就得了。

2、好像古代做官的都会碰到些,科举、兼并、北方蛮夷南下,女主把国家比作自己的孩子,希望能为它考虑十年百年,甚至几百年,也是碰到了一个好老公,样样包容她,也碰到了一个好皇帝,听得进劝谏。结局不算皆大欢喜,世事总是难尽如人意,但这样已经很好了。

3、看身份——朱门酒肉路有冻骨

4、古代中国人吃肉是不多的,原因如下:

5、已熟之肉,无复活理。投在东坡无碍羹釜中,有何不可。问天下禅和子,且道是肉是素,吃得是吃不得是?大奇大奇,一碗羹,勘破天下禅和子。

6、中国的文人讲究任性,追求自由,可也懂得仁慈,提倡博爱,更何况惜生戒杀能够为自己和亲人带来意想不到的福分。于是他们就在惜生与杀生之间徘徊。

7、在古代,对于百姓来讲吃肉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是一个梦。

8、细品文意,每次山妻为他送来肉食时,他为了不拂山妻的一片美意,总还是把这些美味吃下了,只是忘不了要在吃完后告诫一声:下不为例。据“间或”一词,袁中道还是不时地吃一些肉,于是也就不时地需要说一些“下不为例”之类的话。

9、苏东坡发明了东坡肉,猪肉也成了农家最常吃了一种肉食了,现在吃肉哪有古代那么多条条框框,想吃什么就想吃什么,要是真穿越,在吃这一方面,还真得受苦,茶、汉朝才有、女儿红最开始在吴越地区、包子馒头得等到诸葛亮讨伐孟获、西瓜北宋、玉米那得等到明朝末年去了,所以一天到晚就老想着古代有多好了,还是现代生活其乐无穷。

10、西汉时期大夫主父偃的名言就是“生不能五鼎食,死也要五鼎烹”,这就是古代士大夫人生的奋斗目标。

11、甚至,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时,对于中国农村来说,“吃肉”也不是容易事。上世纪八十年代,新闻单位对湖南常德地区农村的采访告诉我们:集体时期,社员吃肉全靠生产队杀年猪,改革开放后的几年里,农户们终于能做到家家杀年猪。农民们兴奋的说:“最近几年,农民们生活方面最大的变化,就是肉比过去吃得多了。”以这个意义说,一部中国历史,就是中国老百姓的“吃肉史”,了解了这段历史,也许能让我们更好的珍惜当下。

12、具体鼎的规制也不近相同,天子、诸侯用青铜鼎,百姓家恐怕也就是用陶瓷之类类似于鼎的器皿而已。

13、在喀什,很多人大清早就有人点一份缸子肉,加一个馕当早餐。

14、那可不嘛,肉是高档奢饰品,吃顿肉就像过年一样。普通百姓在平常一日是不能吃肉的,只有在祭祀、节日才可以。

15、现在几乎人人都爱吃的猪肉,古时候富人不爱吃,穷人不会做,苏轼的“东坡肉”,就是在这一背景下研究出来的。

16、2.牛肉很难吃到,《礼记》之中,有规定:诸侯无故不得杀牛。在五代十国时期,也有相关规定:不是自然死亡或者病死的耕牛是不能食用的。在元明清时期,也有规定:如果不是耕牛不能用了,那是不能私自宰杀的,而且不允许开设屠宰牛的作坊,一旦查处,那都是重罪。

17、当时的御厨听到朱元璋要吃元宝肉,心里也是非常欣喜,毕竟自己一展功夫的时候到了,如果得到朱元璋的肯定,那么受到不菲的赏赐也不是不可能。不过御厨显然没有理解皇帝的真实用意,他将肉的形状做成了元宝状,当这份肉呈给朱元璋面前的时候,朱元璋恼羞成怒,直接下令将这名御厨斩杀了。

18、春秋时期《曹刿论战》的“肉食者鄙”,其中的“肉食者”就是当官的。实质上,在周朝时候物质资料的紧缺,肉类也是供不应求。即使是社会上层的贵族也不是天天都能吃肉。如周天子规定:

19、同样是穿越,别人就是宅斗宫斗各种与女人斗。而她完全不用担心这些——她是伯爵父亲的嫡长女,还有亲娘亲哥哥撑腰,完全不用担心有人在家里斗她。据说以她们家的规模,她出嫁的礼冠上少不了东珠,完全不需要为了嫁个体面的丈夫勾心斗角。等到嫁了,做为一个嫡妻,作为一个她公公千挑万选脱颖而出并且作为未来当家主母培养的儿媳妇,她不找别人的麻烦别人就该谢天谢地了。如果你以为这样就很闲,那你就错了——因为……她要跟各种男人斗,据不完全统计对手包括:丈夫的爹、丈夫、丈夫的兄弟、丈夫的一干下属……斗不赢就全家玩完。……这究竟是哪家穿越大神脑筋抽了?!

20、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古以来达官显贵都几乎是顿顿有肉,老百姓是无法相比的,这点不论是乱世还是太平年代,无论是皇城根儿,还是边远要塞都是如此。

四、古代人吃肉怎么做

1、吃肉的限制主要从汉朝开始,规定不能吃马和牛。

2、而放在经济更为发达的汉代,肉食品种更加丰富,但“吃肉”这事儿呢?《东观汉记》里记载:贫病交加的汉代名士闵仲叔,每天“日买一片猪肝”,对于平民老百姓来说,这样的伙食标准已经前进了一大步。而到了号称中国封建社会巅峰时代的盛唐年间呢?开元盛世时代的农民,都常有“饥而无食”的景象。中唐年间曾是小官的白居易,每天“藜茄才充腹”。

3、《朝文社》(原《我们爱历史》)为头条号签约群媒体

4、在南北朝时期,五胡乱华之后,北方都是被游牧民族所统治,肉类是游牧民族的主食,普通老百姓可能有机会吃肉(羯胡鲜卑更是吃人)。当然,只有归属于游牧民族的汉人才有机会吃上肉。

5、1先秦时代,人们生活水平低下,只有贵族才有肉吃。因此分肉食者和蔬食者。才有“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名句。2封建时期,在不同朝代的兴盛时期,单位面积土地虽然产量比先秦高一点。但是依旧是贵族(皇室和公侯勋卫)吃牛羊肉,士族(第二等级)吃猪肉和狗肉,平民在重要节日吃鱼肉,“鱼肉百姓”由此而来。3山林野味在古代土地的贵族和封建主土地主所有,因此产出的禽兽也是土地主的,百姓不可以随意打猎,因此不存在百姓吃到鹿肉,山鸡或其他野味的可能。

6、古书记载,汉代末期一只鸡需要36钱,而政府小吏每月月俸才360钱,只能买10只鸡,可见吃肉还是不容易。所以刘备去猎户刘安家做客,刘安家里没肉,一急竟然将老婆杀了。

7、牛毕竟杀得很少,牛肉是很昂贵的,普通老百姓不太能吃得起。

8、古代也没有冰箱,除了极少数咸鱼以外(盐价格昂贵,咸鱼也不便宜),所有鱼虾都是新鲜,都是捕了就吃,难以运输较远。

9、唐宋以后,随着农业技术的大发展,民间吃肉就越来越多。到了明清,吃肉也是寻常事。

10、在苏东坡看来,虱子咬人,怪人而不怪虱子,因为是人自身生出虱子来让它们叮咬自己的。可以说苏东坡爱虱子爱出了佛门家风。

11、在思虑了多天之后,朱元璋决定将猪肉命名为元宝肉,这样的称呼既喜庆又避开了自己的姓氏。而这件事还闹出了笑话,朱元璋在一次用膳的时候吩咐御膳房做一道元宝肉,御膳房新来的厨子领会错了意思,将肉做成了元宝的形状,菜端上来之后,朱元璋见了觉得啼笑皆非。

12、至于马,在古代是用来运输和打仗的,所以马匹如同现代军火一样是珍贵的,也很少见的。现在史书资料中,也没有老百姓吃马肉的记录。

13、所以他不喜欢别人在自己的事上有所谈论,哪怕出现与之相关的词汇都不行,甚至因为这个还引发了文字狱。

14、随着时代发展,经济条件变好,猪肉在明朝开始大肆流行,不再局限于家里养猪的百姓能吃上,普通民众只要有钱,也一样可以购买。

15、明朝洪武初年,刚刚登上皇位的明太祖朱元璋,颁布了一桩著名的教育福利:每一位国子监的学生“面三日一餐,每人八两造馒头,猪肉四两做馅”。也就是说,国子监学生每隔三天,就能吃一顿“夹肉馒头”。

16、真正好吃的羊肉,需要在草场上放养。

17、每鼎的食物也不相同,并且有明确的规定。

18、我想吃肉,晋江作者,专栏名,烤肉铺子。认识这个作者,是因为那本有名的《奸臣之女》,听说好像河蟹问题此书改名了,但我现在看晋江那边还是这个书名啊,疑惑。看完《奸臣之女》后,按照我的习惯,好书,肯定要去搜作者的,然后,作者名我想吃肉,专栏名烤肉铺子,哎呀妈呀甚得我心啊,我也喜欢吃肉啊,我有个游戏名是我爱吃肉啊哈哈哈哈……

19、东坡学佛,而口馋不能戒肉。至惠州,犹终日杀鸡,既甘其味,又虞致罪,故每月为转两日经,救拔当月所杀鸡命。

20、没有复杂的调味与烹制过程,这种简单的组合却让人尽足口舌之快。

五、古代人怎么吃肉的

1、酒店老板还颇为惊讶,因为即便是行脚僧人不忌荤腥,一般也不会吃狗肉。

2、在经历过休养生息以后,到了盛世国家经济发达,百姓生活自然也变得富足,平时吃个肉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也只是寻常事。所以在古代,想要吃上肉首先要看天时,不走运遇到了乱世,满眼都是饿殍千里,易子而食的人间惨剧,纵使有肉吃,咽得下么?

3、如此优厚待遇,却也常叫好些“野史迷”们大惑不解:不就是三天吃一餐肉嘛,这算得上什么福利?确实,在许多评书演义乃至“古典名著”里,古代好汉“大块吃肉”的名场面极多。放在今天互联网上比较火爆的穿越小说里,“穿越者”回到古代后大吃二喝,享受各色肉类美食的剧情,也常看得多少读者咽口水,恨不得穿越过去体验一把。怎么到了真实的古代史上,国子监生吃口肉馒头,都成了三天等一回的奢侈事了?

4、☞我就想在新疆做一个安静的小镇青年!

5、牛是主要的生产动物

6、朝云听后一怔,然后嗫嚅着说:“可它们要啮咬我们,那怎么办呢?”苏东坡回答得很干脆:

7、《水浒》中,鲁智深看到酒店有狗肉,就要花钱买着吃。

8、按照元朝的法律,国内人口一共分四种: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这四种人,在吃肉这件事上,待遇也是完全不同的。蒙古人本来就是游牧民族,吃肉对他们来说,是一种生活习惯。但对于底层的普通人来说,吃肉反倒比唐宋的时候更加困难了。

9、我国古代的北方游牧民族,他们养那么多牛马羊,是不是就有福气天天吃肉了呢?

10、吃肉去了就是靠近砧板了。

11、在商代,中国人吃肉很少,毕竟粮食都不够吃。商纣王的酒池肉林,其实就是大办宴席、酒肉敞开吃,就是相当高的赏赐了。

12、在我十五六岁时,正好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在生产队劳动,那时侯很少吃肉,有时候一两个月才吃一次,生产队杀一头猪,要按人口分配,每个人口只能分到六七两猪肉,肥肉做食油煮菜用外,剩下的就是骨头和猪皮,用海带煮汤吃,一家人每人吃不到两块肉,有时一个月没有吃到一次肉,那时我正在长身体时候,晚上梦到吃猪肉很香,口水都在流,等醒来是一场梦。

13、相信我们在一些影视剧当中都会看到古代生活当中的一些场面,一些人来到客栈食肆消费喝酒的时候,无疑都会向店家吆喝来一盘牛肉等等,实际上这种现象在古代生活当中可以说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毕竟在古代吃牛肉可真的是一件犯法的事情,而且朝廷也会颁布严刑峻法来保护耕牛。耕牛在古代是受到律法保护其实在我国古代,即便是历经多个王朝更替,几乎每一个王朝都对屠杀吃牛肉这一现象都明确颁布了严刑峻法,偷盗牛和杀牛者行为不但是触犯了刑法,很大可能会面临牢狱之灾,更甚者也会性命不保。

14、那么问题来了,明朝时期皇帝都姓朱,百姓要是杀猪、吃猪肉该咋办呢?毕竟,这“杀猪”谐音“杀朱”,传出去岂不是有谋逆造反的罪名,于是,别说吃猪肉了,就是养猪,百姓都不敢养。

15、明清时期,社会生产力再次大幅提升,除了牛和马不能随便吃以外,其他的肉基本都可以放开了吃。

16、其实,古代农村也没大家想的那么夸张,只要家里粮食略有剩余的,基本都会养鸡养鸭,不吃肉也要吃蛋呢。

17、到了宋朝,羊肉曾取代牛肉成为高级食材,像苏东坡就曾经吃羊肉吃到反胃,但后来被贬,还是每月按奈不住去吃一回羊肉,虽然当时他有罪在身,严律禁止罪官吃羊肉,苏东坡还是找一些羊骨头回去熬汤解馋,所谓的“东坡肉”,也是贬苏轼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时发明出来的。

18、在古代,漫长的历史上,吃肉其实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

19、将羊肉切成大块,单独放入缸子里,严格的说它属于煮和煨出来的美味。

20、但苏东坡喜欢吃肉的天性并没有因此而有所改变,于是他就专吃“死物”。关于苏东坡吃死物的情况,陶宗仪《说郛》卷七有一个记载: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