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儿童放牧的诗句有哪些(100句)

2023-01-29 09:14:46 0 59

一、描写儿童放牧的诗句有哪些

1、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

2、“松下问童子”,韩鹏瑞说。

3、@无锡家长,“三桥一外”幼升小升学信息全在这里了.....

4、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5、春天的诗,为什么要在春天读?

6、儿童树底烧残叶,估客河中问酒家。

7、带大家一一回顾,比如“稚子”、“童子”、“小儿”、“儿童”、“牧童”等都是对孩子们的称呼,进一步还可以去区分男女,以后还会接触到更多,比如“总角”、“髫年”、“孺子”等,这就等着我们进一步深入去学习啦。

8、这是诗人写给自己小女儿的诗。她刚能听懂大人的讲话,就咿咿呀呀的学着说话了。因为爱玩小车就不肯去睡觉,因为衣服上少绣了朵金线花,就整个晚上哭闹着不肯停歇。诗抓住小女孩学话、贪玩、爱漂亮、喜欢哭闹的特点,通过这些生活琐事的描写,使小女孩的天真可爱的形象跃然纸上,诗人爱女之情也流于笔端。

9、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吃过梅子后,余酸还残留在牙齿之间,芭蕉的绿色映照在纱窗上。梅子:一种味道极酸的果实。软齿牙:一作溅齿牙,指梅子的酸味渗透牙齿。芭蕉分绿:芭蕉的绿色映照在纱窗上。与窗纱:《四部备要》本《诚斋集》作“上窗纱”,此据《杨万里选集》。与,给予的意思。

10、事实上,现代科学已经对这种现象有了科学的解释:早上和傍晚,太阳角度低,穿透的大气层很厚,受到大气层梯度折射率影响很大,光路弯曲显著,所以人看到的太阳就大;中午太阳角度大,穿透的大气层相对较薄,受到大气层梯度折射率影响较小,光路弯曲没有早上和傍晚明显,所以人看到的太阳就觉得小了。此外,当太阳在早上的时候是从地面升起,而远处的屋子或山正和那大太阳成了一小一大的鲜明对比,而在中午周围没有任何东起跟它对比,显然就会显得小,这是我们的肉眼骗了我们。而且由于地球形状、大气层、运行规律等自然因素,简单运用生活规律或生活常识去解释是无法作出正确解释的。但作出正确解释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的正是“两小儿”和孔子的这种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实事求是的精神。

11、槐柳野桥边,行尘暗马前。秋风来汉地,客路入胡天。雁聚河流浊,羊群碛草膻。那堪陇头宿,乡梦逐潺湲。——《送人游塞》齐己

12、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13、社下烧钱鼓似雷,日斜扶得醉翁归。

14、这首诗像我们传达了一种安然的生活,也给了我们读者对于生活上有一个很大的启发,让我们感受到了牧童的这种放松、清闲的心灵,同时也看到了作者吕岩对于这种生活现状的一个向往。

15、关注我们不迷路哟↓↓↓

16、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陂中饥鸟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垅头。

17、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18、而诗词本就韵律很强,朗朗上口,如果配上合适的音乐唱出来,词美曲美,小孩子都会非常喜欢。

19、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20、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二、写一首关于儿童放牧的古诗

1、以上,是朵妈花了三天时间为大家整理的,能够解决以下问题:

2、第四句“忽作玻璃碎地声”。意外的情况发生了,诗的发展出现了波折。玻璃,古时指天然的玉类美石。碎地,落在地上摔碎。意思是;儿童手里的冰块忽然掉在地上,摔碎了,那声音就像美玉落地摔碎一样。儿童的心情怎样呢?诗人没有写,但可以想象出,一定是感到突然,有些遗憾,先是果呆地站在那里望着地上碎裂的冰块。几乎同时送到耳朵的声响竟是那样优美,又ー个意想不到,也许他会瞬间转忧为喜,高兴得又蹦又跳了。这最后一句,意外,又合情理。沉甸甸的冰块,用丝线提着,掉下是很自然的冬天地面冻得很硬,冰块又硬又脆,落地摔碎也很容易。但儿童不考虑这些,只顾高兴地跑呀,敲呀,结果摔碎了。活画出儿童天真可爱的形象,而且情趣横生,余味无穷,给人以美的享受。

3、到处都是小孩们在吹着柳笛,农民们在忙着春耕之事一直到清明节。

4、2022年起资源尽量日更,保证一年不少于365个资源。

5、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日暮时分在正堂前面,学着大人拜新月。向夜:向,接近,将近。向夜,指日暮时分。拜新月:古代习俗。

6、“巴女骑牛唱竹枝”,刘梓宇说,这首《巴女瑶》写的是一个骑着牛儿的巴地小女孩。孩子们注意到骑牛,结合“牧童”,直观感觉到之前孩子们骑牛放牧的很多。

7、一雨万畦都水足,却将泻作溪水浑。

8、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9、诗歌的意境的创造:诗人是带着一种欣赏的目光去看牧童、写村晚的,他十分满足于这样一种自然风光优美、人的生活自由自在的环境,所以他写牧童,让其"横牛背",吹笛呢,则是"无腔信口",是诗人厌倦了尘世的喧嚣,看破了"红尘滚滚"呢,还是他天性好静、好无拘无束呢?总之,这首诗描绘的确实是一幅悠然超凡、世外桃源般的画面,无论是色彩的搭配,还是背景与主角的布局,都非常协调,而画中之景、画外之声,又给人一种恬静悠远的美好感觉。

10、雨余溪水掠堤(dī)平,闲看村童谢晚晴。雨后的溪水漫过堤岸快要跟堤相平,闲来观看村童们感谢老天向晚初晴。雨余:雨后。掠:拂过,漫过。晚晴:放晴的傍晚夕阳。

11、扑尔洼甲,笔名:岗·查杰,四川省阿坝州红原县壤口乡。诗歌代表作《给一个放牧的女孩》《一位代课教师的梦》等,喜欢写儿童诗。作品散见于《藏人文化网》《格桑花开》《来生来诗》《Tibetan九色三区》《当代汉诗》《优秀童诗选》等网络平台。

12、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宋代:杨万里

13、《牧童》唐代诗人吕岩

14、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样(是落山后),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他拿着短笛随便的吹奏。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

15、蓬头稚(zhì)子学垂纶(lún),侧坐莓(méi)苔草映身。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映衬着他的身影。蓬头:形容小孩可爱。稚子:年龄小的、懵懂的孩子。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莓:一种野草。苔:苔藓植物。映:遮映。

16、游戏是儿童的天性,任何时代都不外如此。抓蝶、捕蝉、挑蛐蛐,摘花、斗草、玩泥巴,秋千、风筝、捉柳花,即使一阵水滴芭蕉的声音,也让孩子们兴奋不已。一个个快乐天真,跃然纸上。

17、牧童见人俱不识,尽着芒鞋戴箬笠。朝阳未出众山晴,露滴蓑衣犹半湿。

18、这首诗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19、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20、这首诗的第一句平平而起,不着痕迹。第二句调子突然高昂,旋律突然加快,从而形成一个高潮。一二句描写了小牧童的天真活泼、悠然自得的可爱模样和他的愉快心情,“骑”字直接写出了牧童的姿势,“振”字则间接点出他的心情。通过“骑”和“振”两个动词,把牧童那种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心情和盘托了出来。他几乎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简直不知道世间还有“忧愁”二字。正因为心中欢乐,才不禁引吭高歌,甚至于遏行云,“振林樾”。

三、描述儿童放牧的诗句

1、绘本玩具母婴生活,致力于带大家花少钱购好物,订阅不掉队。

2、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个孩子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孰:谁。为:同“谓”,说,认为。汝:你。知:zhì,通假字。“知”通“智”聪明、智慧。笑:在这里不是嘲笑,在这里突出了孩子们的天真可爱沧沧凉凉:形容清凉而略带寒意。

3、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4、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5、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6、语文课今天学习《古诗》两首,一首是白居易的《池上》,一首是杨万里的《小池》,之前都已经背过,学起来比较轻松。

7、描写西湖的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薰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仲夏夜之梦垂柳依依西湖暖风醉游人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水光潋艳晴偏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船头研鲜细缕缕,船尾炊玉香浮浮映山黄帽璃头肪,夹道青烟雀尾炉

8、群群牛羊早已从田野归来,家家户户各自关上了柴门。风清月朗自是一个迷人的夜晚,可这优美的山川不是自己的家园。泉水从石壁上潺潺流过,秋夜的露珠凝聚在草根上。

9、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瓈碎地声。

10、原创资源只有会员才有资格获得。

11、路人借问遥(yáo)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摆了摆手,不敢回应路人生怕惊动了鱼儿。借问:向人打听。鱼惊:鱼儿受到惊吓。应:回应,答应,理睬。

12、那古诗词也能搭配手指谣吗?当然可以!

13、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14、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5、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16、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7、钟傅原本是一个书生,因李宪推荐做了兰州推官,但是仕途不顺,多次被降职。钟傅在镇守平凉(今甘肃省平凉县)的时候,曾经与一位道士闲游,看见一个牧童牵着一头大黄牛来到院子里。

18、全诗摄取瞬间快景避开直接描写,用生动形象的“穿林”响声和贴切的比喻,用老者的眼光开掘稚子的情趣。

19、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20、儿童趁节欢如沸,父老伤春涕欲零。

四、描写小儿放牧的诗句

1、译文: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2、土豪请直接赞赏作者5元即可获得。

3、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4、译文:闲下来围着水池看着水里的鱼自由地游动,正好遇到小童摆弄钓鱼船。一样地喜欢鱼但是心态却不一样,我来喂食你却来垂钓。

5、(朵朵自编自演一年级课文《四季》)

6、识字粗堪供赋(fù)役,不须辛苦慕公卿。识字勉强能够应付租税劳役就好,不需要辛苦读书羡慕王公贵族。粗堪:勉强能够。供:应付。赋役:租税劳役。不须:不必要。

7、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8、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9、‍偷偷地驾一页小舟,去湖里采摘莲子,本以为大人没有发现呢,但哪知道被小船划开的浮萍泄露了踪迹;冻水成冰,拿冰当铮,还要敲出声响来,又怎么能不碎一地呢?两个“安仁小童”,拿把布伞张开在船头,不是为了遮太阳,也不是为避雨,是要当做风帆,推动小船行驶。一个个顽皮又聪明,可爱之极。

10、卷地朔风沙似雪,家家行帐下毡帘。

11、牧童总是在野外度过他的时光。在春天的漾漾细雨中,牧童披着蓑衣走过小树林;在牧童的芦笛声中,莎草一天天地绿起来。牧童充分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大自然是他最相熟相知的朋友。顽皮活泼的牧童还把蓬蒿插在腰间当作箭,想象着自己成了一位威风凛凛的武士,连猛虎也不敢再来欺负小牛犊。

12、译文: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13、此诗分垂钓和问路两层,第二句重在写垂钓(形),第四句重在问路(传神)。

14、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牧童断断续续悠扬的笛声。铺:铺开。横野:辽阔的原野。弄:逗弄,玩弄。

15、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16、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17、牛得自由骑,春风细雨飞.

18、在唐诗中,写儿童的题材比较少,因而显得可贵。这首七绝写小儿垂钓别有情趣。诗中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刻意的雕饰,就似一枝清丽的出水芙蓉,在平淡浅易的叙述中透露出几分纯真、无限童趣和一些专注。此诗不失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的佳作。

19、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翠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音,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是谁家的公婆父老?大儿子在小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在家里编织鸡笼。最喜欢的顽皮的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20、“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即事论理,拉出逐利争名、机关算尽的“长安名利客”与悠然自得的牧童相比。有多少在官场上争名逐利的庸人,费尽心机,其实不如牧童自在快乐啊!在一贬一褒之中,表露出作者清高自赏、不与俗流合污的心态,同时也在赞美牧童。

五、关于放牧的儿童诗句

1、处处儿童吹柳笛,扶持春事到清明。

2、杨万里写田园诗,非常善于利用儿童稚态,起到点化诗境的效果。他的《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①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②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可以参阅。不同的是,《舟过安仁》是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儿童身上,全诗都是写儿童的稚气行为。杨万里对儿童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对两个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赞赏有加。当然,从中也可以看出诗人的童心不泯。表达了作者对天真、可爱的孩子的喜爱之情。

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唐钱起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唐岑参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唐岑参蔚蓝的海面雾霭茫茫,孤独的帆儿闪着白光!下面涌着清澈的碧流,上面洒着金色的阳光……(俄)莱蒙托夫《帆》啊大海——你多么慈祥,博爱——(美)狄金森《蓝海》水何澹澹,山岛耸峙。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4、再被我们用稚嫩的童声轻轻重复,伴着我们逐渐长大,每个幸福的孩提记忆中都少不了童谣。我也不例外,到现在依然记得小时候的儿歌和童谣。

5、辽阔的草原像被铺在地上一样,四处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牧童断断续续悠扬的笛声。

6、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7、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8、田园牧歌,俨然已是现代人回不去的精神家园,而构成这一美好幻象的典型场景就是:牧童、牛儿和短笛。牧童们形态各异:牛背坐卧的、专心吹笛的、间隙小憩的、牧归饱饭和衣而卧的......感谢诗人们,将古时儿童本是承担家计的劳动活动,抒写得那么唯美和悠闲。

9、绝对物超所值。会费每年一调整。早加入早省钱。

10、牧童词唐代:李涉

11、全诗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原野、绿草、笛声、牧童、蓑衣和明月。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诗人的视野里的。

12、牧竖唐代:崔道融

13、《小儿垂钓》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诗写一“蓬头稚子”学钓鱼,“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向小儿招手,想借问打听一些事情,那小儿却“怕得鱼惊不应人”(怕惊了鱼而不置一词),真是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形神兼备,意趣盎然。其艺术成就丝毫不亚于杜牧著名的《清明》一诗。

14、点击这里,报名童学馆六月幼儿国学活动!点我!点我!!

15、学习是孩子们的日常,只不过那时的孩子们没有如今这么繁重的课业负担。学垂钓的孩子多么的专心致志;六岁的小女孩还不知道巧与拙,却已学着乞巧拜月了;稍大一点的女孩,悄悄地学新娘穿衣拜堂,却又不胜娇羞。

16、观村童戏溪上宋代:陆游

17、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

18、译文:小牧童穿着蓑衣戴着斗笠,碰到生人显得神气傲慢。放牧时躺在牛背吹短笛,耕地时他等在水田旁边。

19、孩子其实大都喜欢画画。市面上的绘本非常多,画画的书籍也很多,但是画中国古代人物、建筑的十分少见。这本游戏书里常常有许多小动物和小植物,比如兔子、蝴蝶、鱼、小鸟等等,拿来当作临摹或者直接照着画都是十分有意思的。

20、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