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诗经为主题的优秀论文(100句)

2023-05-15 18:45:16 0 59

一、以诗经为主题的优秀论文

1、汉字在记录单纯复音词时,一个汉字表达一个没有意义的音节。但是,前面讲过,这类汉字常常被人们赋予意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所谓联绵字在某些特殊场合可以拆开来用,如:玄黄:“何草不黄,何日不行,何人不将,经营四方。何草不玄,何人不矜,哀我征夫,独为匪民。”(《诗经·小雅·何草不黄》)

2、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总顾问

3、第汉字体系中一个书写单位是一个汉字,而西方拼音文字中一个书写单元是一个字母。

4、白露前夕第四届诗词中国颁奖典礼

5、有趣的是,明末清初的学者顾炎武对这首诗歌提出了另一种完全不同的解读。顾先生说,这首诗抨击了当时腐化的社会风气:统治阶级不确立宵禁制度,人们不遵守“昼动夜息”的社会规范。而钱先生在文章的前半部分对顾先生的观点进行了驳斥,他认为“顾氏欲讥钟鸣漏尽而不知止之人,遂将此诗专说成日暮不归,置远役未归于度外”。与此同时,钱先生又指出,“谅其忧时愤世之志,毋以词害可矣。”——顾先生所处时代为明末清初,正值社会阶层腐化、风俗败坏之时,如此以意逆志,意在借古讽今。借陈寅恪先生之言,治学者当怀有“同情之理解”。因此,钱先生虽对顾先生之言论持批判态度,但又设身处地对顾先生“忧时愤世之志”表示了体谅,足见其大家风范。

6、母题溯源——《管锥编》解读

7、在《诗经·小雅·采薇》中,一个不知名的士卒,抱着忧郁的心境驻守着动荡不安的汉民族地域与少数民族地域交界处,采薇以填空腹之虚,哀叹以盼归家之时。然而猃狁之难紧急,没有时间安居休息,日夜在征途,不时就要经历九死一生之战,士卒只得把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战事的怨恨埋藏心底。因为在为国家兴衰、民族存亡而战时,你只能抱着为国赴难的责任感杀敌,而不是纠结于个人情感。

8、在陕西西安诗经里小镇举行

9、春风关不住,好句自流传。

10、(18)谢英倩.论《诗经》中的追寻意识(D).辽宁师范大学,20

11、起舞笙箫悦,吟诗笔墨酬。

12、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出品

13、长安风雅集,所重是传承。

14、(16)吴伟明.《诗经·蒹葭》中“追寻”模式的文学内涵探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

15、《诗经》中的战争给我的启示

16、(19)钱锺书.管锥编(M).北京:中华书局,19选自毛诗正义·四三篇(《蒹葭》),p1

17、(6)毛亨,传.郑玄,笺.孔颖达,疏.毛诗注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选自卷六:六之四(国风).

18、(7)毛亨,传.郑玄,笺.孔颖达,疏.毛诗注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选自卷六:六之四(国风).

19、《诗经》的作者成分很复杂,产生的地域也很广。除了周王朝乐官制作的乐歌,公卿、士大夫进献的乐歌,还有许多来源于民间流传的歌谣。这些民间歌谣是如何集中到朝廷来的,有着不同说法。汉代某些学者认为,周王朝派有专门的采诗人,到民间搜集歌谣,以了解政治和风俗的盛衰利弊;又有一种说法,这些民歌是由各国乐师搜集的。乐师是掌管音乐的官员和专家,他们以唱诗作曲为职业,搜集歌谣是为了丰富他们的唱词和乐调。诸侯之乐献给天子,这些民间歌谣便汇集到朝廷里了。这些说法,都有一定道理。其中《诗经》的主要采集者是尹吉甫。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被尊称为中华诗祖。还有就是《诗经》的编纂者说法不有孔子删诗一说,有王者采诗一说和周朝太师编定一说。

20、企慕情境得名于钱锺书《管锥编》之《毛诗正义·四三》(《蒹葭》篇)的副标题“‘在水一方’为企慕之象征”钱锺书将西方浪漫主义理论中的Sehnsucht(直译应为渴望)理解为“企慕”,并将其运用至对《诗经》部分篇目的解释中。西方语境中的企慕情境常以河水与彼岸为基本意象,河水代表难以逾越的现实障碍,而彼岸则代表未遂的追求与不可得的圆满愿望。钱锺书引陈启源《毛诗稽古编·附录》中的结论——“夫说之必求之也,然惟可见而不可求,则慕说益至”认为西方浪漫主义所谓的“企慕情境”在中国古代文学中亦有迹可循,并将这一情境的中心意旨概括为“可见而不可求”。

二、诗经思想内容论文

1、(5)(法)居斯塔夫·福楼拜,著.李健吾,译.情感教育(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福赖代芮克为小说主人公,一个典型的理想主义人物。

2、入世的彼岸意象或可从《蒹葭》篇中寻求起源,《蒹葭》表面上是男性求欢的爱情恋歌,而《毛传》和《孔疏》等主流注释则将其视为讽刺襄公未能用周礼治国的礼教主题表达钱锺书在《管锥编》中并未对其中任何一种解读表明态度侧重,只说其主题是对理想目标的企慕之情,因而《蒹葭》可以视作是用爱情企慕情境来表达政治企慕情结的伊始,而《楚辞》中的香草美人传统也可以理解为对这一手法的再度创作。正因如此,广义的企慕情境中的彼岸意象不只是狭义的爱情与思念的情结表达,还可以理解为对其他理想目标的企慕,如表达人生缺憾与不如意的游子迁客思乡之情、对于爱情友情与亲情的伤别离主题,以及与儒家传统政治理想息息相关的文人述志题材。

3、输入“诗经里小镇”即可导航成功

4、韦曲南地铁站乘坐863路公交车至诗经里站。

5、晚峰晴托月,秋水夜明池。

6、这个士卒后来还是迎着漫漫风雪踏上了归家的路途,即将卸下束缚了他所有青春韶华的铁衣铠甲,本该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却因为他的身体饱受战火的摧残、风雪的洗礼,他的心情始终郁郁寡欢。他在杨柳青青本该与家人好友共享生活之乐的季节被迫从军上战场,心中难免愁苦怨恨;战争,战争,无止的残酷的战争更让他在归途中只能不断地在满是惊恐悲哀的深渊中挣扎。谁能知道他早已痛断肠呢?

7、本文以钱钟书《管锥编》所讨论的《诗经》中《蒹葭》、《汉广》两篇企慕情境入手,分析中、西方企慕情境的差异,指出西方浪漫主义的企慕对象多带有虚无缥缈的性质,从而指出彼岸这一意象在中国诗歌创作传统中的独特性及影响。作者此篇从具体的文本入手,又能稍见中西文化之不同,以小见大,颇有巧思。

8、(16)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M).北京:中华书局,19选自十五国风卷《王风·扬之水》篇,p20

9、回到主题本身,“暝色”缘何“起愁”?钱先生解释道,“盖死别生离,伤逝怀远,皆于黄昏时分,触绪纷繁,所谓‘最难消遣’。”从诗经开始,这种触绪已逐渐刻进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里,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10、本学期,“《诗经》与传统文化”课程教学团队对讨论稿的要求进行了一些调整和改动:不再强制要求学生写成小论文的形式,而更多地强调文本细读,直接书写自己真实的阅读思考与体悟,写出一套比较完整自洽的逻辑。比起以往的格式化、多引用的写作,更希望在通识课上看到一些生动活泼的、水灵灵的东西,这应该能更加贴近文学的本质。

11、隶书和隶书以后的文字,其记录语言的方式主要以下几种:

12、(3)袁珂.山海经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

13、总之,从“文字记录语言的方式”这个角度来看,古文字大都是表形表意表音文字,简称形意音文字;而隶楷阶段的文字大都是表意表音区别文字,简称意音区别文字。

14、(2)钱锺书.管锥编(M).北京:中华书局,19选自毛诗正义·四三篇(《蒹葭》),p1

15、汉字在记录单音词时,一个汉字表达一个成词语素;在记录合成词时,一个汉字表达一个不成词语素。在这两种情况下,汉字都是语素文字。汉字在记录单纯复音词时,虽然一个汉字表示一个没有意义的音节,但是由于前述的理由,这种汉字也被理解成语素文字。

16、这篇讨论稿首先对《管锥编》的文本进行解说,然后分析黄昏引发愁绪的原因,最后探讨这一主题在后世诗文中的因革,脉络清晰。

17、科技路西口乘坐365路公交车至沣东·沣河生态园站,步行500米至诗经里景区

18、(3)钱锺书.管锥编(M).北京:中华书局,19选自毛诗正义·四三篇(《蒹葭》),p1钱锺书讲企慕情境引但丁《神曲》为例——“但丁神曲亦寓微旨于美人隔河而笑(Ellarideadall’altrarivadritta),相去三步(Trepassicifaceailfiumelontani),如阻沧海。”

19、爱情经历过静默欢喜的心跳,心潮澎湃的悸动,小心翼翼的呵护。挚爱灵魂的降临,柔情蜜意的体会,爱情的情愫引诱着彼此之间的情怀。爱情就像一团火焰,热情奔放在彼此之间燃烧;爱就像艳丽的山花,烂漫开放在彼此之间芬芳的岁月里。

20、“从《诗经》的名字来看,它包含了两个字,‘诗’和‘经’。先秦时期人们称《诗经》为‘诗’,自汉代起《诗经》被列为儒家经典‘五经’之故称‘经’。因此《诗经》自古以来就兼具‘文学’和‘教化’的双重文化属性。正如孔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近日,在由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全国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诗经文化)主办的全国首届《诗经》文化教育研讨峰会上,上海复旦大学硕士林栖以《〈诗经〉文学性的再发现》为题为观者上了一堂生动有趣、通俗易懂的《诗经》文化课。

三、诗经学术论文

1、射人射马,擒贼擒王,既然要扫除经传传统对《诗经》的解读,开篇的《关雎》或许是最好的下手处了。胡适就说:“《关雎》完全是一首求爱诗,他求之不得,便寤寐思服,辗转反侧,这是描写他的相思苦情;他用了种种勾引女子的手段,友以琴瑟,乐以钟鼓,这完全是初民时代的社会风俗,并没有什么希奇。”郑振铎则言:“《关雎》是男子思慕女子,至于‘寤寐求之’,‘辗转反侧’。”(郑后来转而主张:“《关雎》里有‘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明是结婚时的歌曲。”)即便表达了不同意见的周作人和闻一多,对《国风》和《关雎》题旨的理解,也没有很大的不同——周作人同意胡适所谓《国风》多数“是男女爱情中流出来的结晶”,闻一多则确认《关雎》的题旨是:“女子采荇于河滨,君子见而悦之。”

2、镶嵌沣河畔,廊桥曲径幽。

3、沈立岩,南开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文学理论与中国古代文化与文学思想,曾在多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其博士学位论文被评为2006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并参编《大学语文》等多部教材。

4、当我们读《诗经》的时候会发现,一切既陌生又熟悉。虽然古代的言辞、名物、语境在我们今天看起来很陌生,但诗人的思想感情、喜怒哀乐乃至一笑一颦,跨越千载,仍然如在眼前,令人怦然心动!

5、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牛羊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6、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牛羊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7、接下来,还会有优秀的《诗经》小论文陆续发布哦

8、《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9、(7)陶潜,著.龚斌,校笺.陶渊明集校笺(M).上海古籍出版社,19

10、●场馆预约|瓯海区图书馆经典品读区场馆预约

11、美国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认为,汉字是表词文字。(4)(P360)这个概念意味着,汉字基本上都是用来表达语言中的词的。这个概念,对记录古代汉语的汉字来说是合适的,因为古代汉语的词以单音节为主,特别是先秦两汉时期更是这样。然而,这一概念不适用于现代汉字。现代汉语中的词以复音词(特别是双音词)为主,而现代汉字的一个字并不记录一个复音词,而只表示它的一个音节。这样看来,表词文字这个概念并不能概括所有汉字。

12、第二种是“三方面”说和“三相”说。提出“三方面”说的是王伯熙先生。他在《文字的分类和汉字的性质》(1)一文中指出,可以从“文字的符号与语言单位的对应关系”、“文字的符号形式”、“文字记录语言的方式”这三方面去讨论一种文字的性质。所谓“文字的符号与语言单位的对应关系”,是指文字记录语言时、其独立符号——往往是字——同什么样的语言单位发生对应关系,也就是看一个字所记录的是一段话、一个词、一个语素、一个音节,还是一个音素。“文字的符号形式”是指文字的外部形态、外形特征。“文字记录语言的方式”是指对于某种文字来说,大致是凭借什么样的手段去记录语言的,也就是说文字符号是直接记录语言的音还是义。

13、长期从事眼科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博采众长,学验俱丰,治疗每能应手取效,擅长治疗角膜疾病、眼底出血性疾病、视神经疾病等疑难眼病。对角膜炎、葡萄膜炎、黄斑病变、视盘血管炎、视神经萎缩、各种青光眼白内障早中期的治疗、屈光眼肌病等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先后撰写多篇论文在国家级、省级专业杂志上发表,3篇分获衢州市及江山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主要代表作有:《海茜西物汤治疗视网膜出血78例》、《视网膜脱离的证治体会》等。

14、暂游仙境里,雾霭自氤氲。

15、汉字在记录古汉语中的单音词时,显然是一个汉字表示一个语素,一个成词语素;在记录合成词时,也是一个汉字表达一个语素,一个不成词语素。在上述两种情况下(绝大多数的汉字都是这样)汉字没疑问是语素文字。

16、第表形。在古文字中,有许多汉字是像实物之形的,汉字的字义即是指这种实物。例“山”字像起伏的山峰,它所记录的就是语素“山”;“泉”字像流出泉水的泉穴,它所记录的就是语素“泉”;“象”字像长鼻子的大象,它所记录的就是语素“象”;“目”像人眼,它所记录的就是语素“目”。

17、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相传春秋中叶,孔子编定《诗经》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风”分为15国风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质朴自然,文学价值最高;“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共105篇;“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主要产于黄河流域,包括现在的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湖北等省。主要描述青年男女对爱情的追求;有反映徭役赋税给奴隶带来的苦难,有对统治阶级的揭露和讽刺,还有关于周代经济制度和生产方式的记录等。《诗经》大部分的诗可以入歌,可惜诸多好听的歌曲都失传了,只有《关雎》尚有谱调可唱。

18、这是诗经里一个著名的句子,它像一幅画,把一个出门在外的旅人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出门时是春天,杨树柳树依依飘扬,而回来时已经是雨雪交加冬天。在一年的当儿,他经历了什么已经尽在不言中了。

19、现将优秀作品发布,以供大家赏读

20、时过境迁,今日再谈“暝色起愁”,人们会想到什么呢?我们遗憾地发现,古老的农耕传统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风雨中飘摇,黄昏的美感正逐渐被“996”作息和报复性的娱乐节奏蚕食掉,人们也开始被一种异化甚至是割裂的感觉所缠扰。我并不是要歌颂那种前现代的生活模板,但当我们感到迷惘无根之时,不妨尝试从“暝色”永恒的文学生命中寻找一种身份与文化认同,这正是当今再探“暝色起愁”的意义所在。

四、关于《诗经》的论文

1、第表意。主要有两大类,一是会意字,如“凭”中的“任”和“几”、“劣”中的“少”和“力”都是表意的。二是形声字中的形旁,如“洋”中的“水”,“柯”中的“木”都是表意的。

2、唱诗、演诗等喜闻乐见的方式,帮助学生踏入了《诗词》文化的大门,而为了将经典进一步内化于心,毛玲还向学生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其中就包括以《诗经》为题材,写作《诗经》研究小论文、制作《诗经》课程PPT并以小组形式进行《诗经》研究汇报等。让对《诗经》文化的学习真正成为学生们的日常。

3、结交千载上,不悔此行迟。

4、现以一篇优秀习作为引,愿与热爱《诗经》等诗歌的读者共享此中义趣。

5、《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约五百余年间的诗歌311篇,又称《诗三百》。先秦时称为《诗》,后来由于汉代儒者奉其为经典,乃称《诗经》。《诗经》包括哪些篇章?《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共十五《国风》,诗一百六十篇;雅包括“大雅”三十一篇,“小雅”七十四篇;颂包括“周颂”三十一篇,“商颂”五篇,“鲁颂”四篇。

6、与子同袍,袍泽同心。大家一起来把国仇报,抵御外侵。全诗展现了人民群众抗击外敌侵略的决心,传唱了一首充满强烈的爱国热情的从军战歌。他慷慨激昂,生动活泼。“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将战士们积极修兵利器的景象展现出来,栩栩如生,富有生活气息。人们忙着做战事准备,共同战斗,不畏强敌,迎难而上,诉说了一段激昂热血的战斗历史。他们不怕牺牲,试问苍天:“岂曰无衣?我们的战袍一起穿,团结一心,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他在哪里灭亡!祖国江山,岂能容敌人之践踏!”

7、应该不只是关于《诗经》的解释,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在所有的前理解之中,并非古老相传的前理解就自然拥有优势,甚至在某些(时代或思潮的)极端情形当中,传承而来的前理解会被不问情由地激烈抛弃。我有时候猜想,五四时代的人,从海外带来或者从书本读来学术、爱情这些词的时候,顿时觉得眼前一片新事物的贼光,再来看自己从小熟悉的经传,大概会觉得古人陈旧得要命,犯错得离谱吧?从这个方向看,五四一代人阅读《诗经》时看起来全无束缚,却并非一个“空我”,而是抛弃了经传传统的前理解,直接或间接地把来自西方的某一思路更换为新的前理解而已。

8、(选自《诗经消息》,原刊《书城》2018年第8期)

9、第西方文字以一个字母为基本单元跟语言要素发生联系;汉字体系以一个汉字为基本单元跟语言要素发生关系。

10、(12)洪兴祖.楚辞补注(M).北京:中华书局,19选自楚辞卷第九歌章句第二《湘君》,p

11、企慕情境在后世诗歌中的应用与体现

12、相比《汉广》对渡河之境较为具体的详细描写,《蒹葭》篇则缺乏对具体场景、主人公和渡河难度的写实描述,诗人着意渲染追求向往而渺茫难即的空灵情绪。写实的“汉广”之慨诚然让人设身处地理解渡河之难,然而却不容易做到审美的超越;《蒹葭》篇更注重对于心理距离的描绘,其追寻过程一咏三叹,为主人公的所思所想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钱锺书论及“企慕情境”时兼重场景与场景所载之情,因此企慕情境不只是对河汉之景的总结,更蕴含了眼望心至而难以企及的向往之情,取象及寄意兼重。从此角度看,钱锺书对于《诗经》中的企慕情境首推《蒹葭》、次推《汉广》,有一定的道理。

13、即便没有读过今人专门注解《诗经》的书,我们起码听人说起过此诗的片言只字,偶尔在什么书里看到过一句两句吧?虽然未必能说得出一些字的确切意思,未必知道一些句子历来歧义多端,但脑子里似乎有一个什么东西帮我们完成了理解,让我们觉得自己知道这诗要表达的意思没错吧?或者再说得确切一点,我们几乎不言自明地觉得,不用借助什么注释,一读之下就能进入诗的现场,明确感受到诗的主题不是吗?连这样的诗也要说到宫廷,说到教化,说到国家,太也牵强附会了吧,岂不是古人不懂文学、脑筋古板或者“不学有术”、“学随术变”的标志?

14、(4)“蓝花”(blaueblume)出自诺瓦利斯著小说《海因里希·冯·奥夫特丁根》(HeinrichvonOfterdingen),“蓝花”作为精神象征曾出现在主人公海因里希的梦中。

15、天色渐晚,夕日欲颓,远处的天际散射着熹微的橙光。一阵悠扬的歌声响起,你发现落日中出现了一个黑色的身影。它在怅惘中朝你走来,在视野中逐渐放大,最后穿过你的瞳孔进入脑海,哒哒的脚步声仿佛隔了数千年。

16、关键词:企慕情境;彼岸意象;《蒹葭》;《汉广》

17、《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开端,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以《诗经》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诗经》内容丰富,思想丰厚,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和思想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18、《诗经》专题教学是我校本届高一专题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一个多月的学习,终于到了收获果实的时刻。这一时刻既让人兴奋,又让人心动……

19、在任何一场战争中,必定会有流血牺牲,有灾难降临,可就在敌临城下的危难时刻,秦国的人民百姓踊跃参军,铸兵利剑,“鸣无尽之号角,警外患之袭扰;锻坚钢之神盾,固王国之永宁。”

20、通识核心课程“《诗经》与传统文化”课程以《诗经》文本为主体,结合其他文本、图像材料、出土文物等,讲解《诗经》的形成、流传以及《诗经》时代的生态环境、饮食、建筑、车马、交通、乐器、占卜、礼仪、婚姻等方面。

五、诗经有关的论文

1、“企慕”之含义与企慕情境在《诗经》文本中的体现

2、(21)张九龄.曲江集(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选自诗集·《感遇》,p3

3、一城风雅颂,客醉万家楼。

4、话旧难为酒,宣怀可以诗。

5、为什么要读古典诗歌呢?我们不幸没有生活在轴心时代,只好被迫与书一起生活。如列奥.斯特劳斯所言,"生命太短暂了,以至于我们只能选择和那些伟大的书生活在一起"。这些古典诗歌呢,又必须以适当的方式研读,那么,这个适当的方式又是什么呢?因为时空的阻隔,古诗不是在灰尘中,就是被加了封印,要感受其中活生生的东西,需要一点力量,甚至还需要有人引导。对现在的人们来说,最容易接受的引导,似乎是个人情感层面,千载而下,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6、(23)陶潜,著.龚斌,校笺.陶渊明集校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选自卷二《形神影(并序)》,p

7、讨论一种文字的性质,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呢?对此学者们有不同的看法。这里主要介绍三种很有影响的说法。

8、“暝色起愁”是中国文学里运用极为广泛的母题之钱鍾书先生在《管锥编·毛诗正义·二九》一章对其进行了细致的探究,旨在寻找其文化根源及后世影响。通过对全文的阅读与理解,可大致窥见钱先生所梳理“暝色起愁”这一母题的发展脉络。

9、廖俊亦自然科学试验班2020级本科生

10、秋风涂色彩,雁影掠沙洲。

11、宿莽谜丰镐,新芳匝蔓藤。

12、第四届“诗词中国”传统诗词创作大赛

13、——浅析“暝色起愁”的艺术特色

14、●电子阅读|瓯海图书馆超星阅读本使用

15、——以《蒹葭》和《汉广》篇为例

16、(22)毛亨,传.郑玄,笺.孔颖达,疏.毛诗注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选自卷一:一之三;卷六:六之四(国风).

17、内蒙古诗词学会学术部任英

18、(10)(法)居斯塔夫·福楼拜,著.李健吾,译.情感教育(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

19、截至2012年,西安交大共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6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40篇

20、《诗经》中的战争里的人,或忧郁寡欢,或豪迈英勇,那都是一幅幅人民为国征战而披上银甲踏上漫漫征途的画卷。他们在历史的长河中回旋了三千多年,直至今天也在散发着战士们可歌可泣的故事的气息,警醒着人们在安居乐业的时候也勿忘忧国,思考我们能安居乐业,是因为什么。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