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垂钓古诗解释(100句)

2023-05-07 02:25:04 0 59

一、小儿垂钓古诗解释

1、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汇总更新中......

2、小儿垂钓古诗的译文是: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子正在学垂钓,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映衬着他的身影。遇到有人问路,他老远就招着小手,因为不敢大声应答,唯恐鱼儿被吓跑。这首诗的原文是: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垂纶意思就是钓鱼,纶是指钓鱼用的丝线。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胡令能创作的,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描写一个小孩子在水边聚精会神钓鱼的情景,通过典型细节的描写,极其传神地再现了儿童那种认真、天真的童心和童趣。诗中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刻意的雕饰,就似一枝清丽的出水芙蓉,在平淡浅易的叙述中透露出几分纯真、无限童趣和一些专注。

3、后两句中“遥招手”的主语还是小儿。当路人问道,小儿害怕应答惊鱼,从老远招手而不回答。这是从动作和心理方面来刻划小孩,有心计,有韬略,机警聪明。这里是从心里方面来刻画小孩的机警聪明。整首诗洋溢着一种童趣美。

4、西安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

5、中间还出现点小意外,小孩的神态动作栩栩如生。

6、到了秦汉时期,钓鱼已成为贵族阶层的娱乐活动之一。也就是在此时,钓鱼开始进入文学作品之中,比如《诗经》中的《国风·卫风·竹竿》:“籊籊竹竿,以钓于淇。”

7、“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从“莓苔”不仅可以知道小儿选择钓鱼的地方是在阳光很少照到的阴凉地带,莓苔多说明踩得人少,该处人来的少,为后文所说“怕得鱼惊不应人”做了铺垫。“草映身”,也不只是在为小孩画像,它在结构上,对于下句的“路人借问”还有着直接的承接关系──路人之向小孩打听问路,就因为看得见小儿。

8、看外貌,自然可爱,幼稚顽皮;

9、这首诗的作者胡令能,是唐朝诗人中最为特殊的一位。因为他是《全唐诗》两千多位诗人中,唯一一位做过手工业工匠的诗人。他大约生活在公元785年至820年之间,即唐朝贞元、元和年间。《全唐诗》留存其诗虽只有4首,但均写得清新活泼,细腻传神。

10、唐诗需要细品(当然有可能后来人都歪解了诗人的愿意)

11、“小儿”,是唐朝那时候,对小朋友的爱称之一。“垂钓”,就是第一句诗中的“垂纶”。“纶”,是钓鱼所用的丝线的书面用语。这首诗所描绘的,就是一个唐朝时与读者诸君差不多同龄的小朋友,学习钓鱼的情景。

12、第21首丨第22首丨第23首丨第24首丨第25首

13、视频虽短,内容丰富,信息量大。诗人截取了这位唐朝小朋友在学习钓鱼过程中的一个小小镜头,只用短短四句诗就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短视频。其最成功之处,就是用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刻画出了小朋友担心行人问路声音惊走鱼群的复杂细腻的心理活动,从一个侧面体现出了这位唐朝小朋友的可爱之处,读来令人忍俊不禁。

14、在唐诗中,写儿童的题材比较少,因而显得可贵。这首七绝写小儿垂钓别有情趣。诗中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刻意的雕饰,就似一枝清丽的出水芙蓉,在平淡浅易的叙述中透露出几分纯真、无限童趣和一些专注。此诗不失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的佳作。

15、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子正在学垂钓,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映衬着他的身影。遇到有人问路,他远远地摆手,生怕水中的鱼儿受惊吓不上钩。

16、《小儿垂钓》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诗写一“蓬头稚子”学钓鱼,“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向小儿招手,想借问打听一些事情,那小儿却“怕得鱼惊不应人”(怕惊了鱼而不置一词),真是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形神兼备,意趣盎然。其艺术成就丝毫不亚于杜牧著名的《清明》一诗。

17、后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的神情,但在第三句中仍然有描绘动作的生动的笔墨。全诗从形神两方面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垂钓小儿的形象,言辞流畅,清新活泼。

18、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

19、蓬头:头发乱蓬蓬的。

20、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诗文解释)一个蓬头小孩学着大人钓鱼,侧身坐在莓苔上,身影掩映在野草丛中。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不敢大声答话。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池上》池上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①藏踪迹,浮萍②一道开。(注释)①解:知道。②浮萍:池塘里的水草。(译文)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助读)这首诗写出了小孩的贪玩

二、小儿垂钓古诗解释稚子的意思

1、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2、描写了一个小孩子在水边聚精会神钓鱼的情景。胡令能(唐代)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译文:一个蓬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漠不关心地摆了摆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诗人简介:

3、后两句中“遥招手”的主语还是小儿。他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鱼惊散。他的动作是“遥招手”,说明他对路人的问话并非漠不关心。他在“招手”以后,又怎样向“路人”低声耳语,那是读者想象中的事,诗人再没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说明了“遥招手”的原因以后,诗作也就戛然而止。

4、蓬头稚子学垂仑,侧坐梅台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惟恐鱼儿不上钩.我只记得这,不过梅台是错别字.

5、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6、译文: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漠不关心地摆了摆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7、《小儿垂钓》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作,诗写一“蓬头稚子”学钓鱼,“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向小儿招手,想借问打听一些事情,那小儿却“怕得鱼惊不应人”(怕惊了鱼而不置一词),真是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形神兼备,意趣盎然。其艺术成就丝毫不亚于杜牧著名的《清明》一诗。

8、赏析:《小儿垂钓》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作,诗写一“蓬头稚子”学钓鱼,“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向小儿招手,想借问打听一些事情,那小儿却“怕得鱼惊不应人”(怕惊了鱼而不置一词),真是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形神兼备,意趣盎然。其艺术成就丝毫不亚于杜牧著名的《清明》一诗。

9、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玉笙老师讲解音频

10、因为太兴奋,也顾不得自己乱蓬蓬的头发了,到了河边,找到一个位置,也不管“莓苔”(就是长苔藓的地方)脏不脏、滑不滑,一屁股就侧身坐下了,周围的草那样的茂密,一下子遮掩了他(这就是草映身的意思)。

11、确定节奏后,用场景朗读法明确朗读时的重点字词有哪些?

12、胡令能给自己放假去找自己的好朋友,心情本来就很不错。走在乡间小路上,又遇到这么可爱的一个小孩子,更是感到轻松愉快。所以这首诗整体的情感基调是愉悦的。朗读时节奏较快,语调要上扬。前两句表现作者的天真可爱,后两句表现作者的悠闲惬意。

13、这两句话描写的十分生动传神,让一个聪明、狡黠又认真的垂钓孩童的形象跃然纸上,充满意趣。这在唐诗中也是不多见的。这首诗多用白话,没有过多修辞手法,在文采上也称不上大家,但它好就好在用平白朴实的语言,将稚童垂钓、路人问路的场景描述得栩栩如生,将稚童聪明、狡黠的形象刻画的如此传神。

14、在唐朝,像胡令能这样从事手工业的工匠,其社会地位是非常低下的,至少是远远低于当时农民的;其谋生也是极为困难的,基本上一直处于饥寒交迫的贫困边缘。

15、学垂纶——侧坐——映身——招手

16、第二句,“蓬头”写小孩的外貌,“垂纶”即题目中的“垂钓”,也就是钓鱼。

17、译文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遮映着他的身影。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远远地摆了摆手,不敢回应路人生怕惊动了鱼儿。

18、后两句,胡令能把自己当做路人,完全融入此情此景当中。“遥”表示自己离小孩子很远,“怕”表示小孩子在很认真、很小心的学习钓鱼。重读“遥”“怕”可以感受到胡令能被小孩子的天真纯粹,可以感受到胡令能被小孩子的天真纯粹所感动。

19、这首诗的作者就藏在诗中,就是诗中的“路人”,胡令能特别了不起。写诗只是他的副业,他的主业是修补锅碗盆缸,什么样的器具到他的手里都能修好,人称“胡钉铰”,诗浅俗而构思巧,惜仅留存四首。

20、古诗按照现代文直译如下:

三、小儿垂钓古诗解释

1、孩子学习与家庭教育方法分享和研究

2、一个小孩好不容易求得爸爸妈妈的同意,拿着钓鱼工具,兴冲冲的跑到河边了去“学钓鱼”,这里垂纶就是钓鱼的意思。

3、通过以上的简略分析可以看出,前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的体态,但“侧坐”与“莓苔”又不是单纯的描状写景之笔;后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的神情,但在第三句中仍然有描绘动作的生动的笔墨。不失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的佳作呀!

4、考古证明,至迟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先民就已学会了钓鱼。在西安半坡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了绘有鱼图案的彩陶盆,还有人工骨制鱼钩。当然,那个时候的人们钓鱼,其目的就是为了获取鱼这种食物。

5、再来品读下小儿的动作是“遥招手”,说明小儿对路人的问话并非漠不关心。至于诗人之后是否走近问路,和这位可爱的小儿如何交流,是诗隐藏的意味了。

6、▍主讲人:玉笙老师,小学语文签约老师。

7、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四时田园杂兴》

8、“解诗题”即了解诗歌标题的意思,很多古诗从标题中就能知道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9、胡令能,唐代诗人,贞元、元和时期人。早年曾为一手工匠,人称“胡钉铰”。后喜欢《列子》,又受禅学影响,隐居莆田。其诗传世仅存四首,见于《全唐诗》。

10、结合全诗,说说第二句写小二“侧坐莓苔”有何作用。

11、看情景,随意而坐,专心致志;

12、(点击灯泡查看答案哦~)

13、胡令能被这个可爱又机智的小孩萌到了,顿生爱意。他领会了小孩的意思,一声不吭地也坐在草地上安静地看钓鱼,顺便写下了这首志趣盎然的小诗。

14、小儿垂钓描写了一个小孩聚精会神专心钓鱼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的童心,童真和童趣。诗的前两句交代了小儿垂钓的环境,后两句描写了小孩因怕惊到了鱼而不敢回答路人问话的情景,描绘出了一副充满童趣的景象。

15、白话译文: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子正在学垂钓,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映衬着他的身影。遇到有人问路,他老远就招着小手,因为不敢大声应答,唯恐鱼儿被吓跑。词句注释:(1)蓬头:形容小孩可爱。(2)稚子:年龄小的、懵懂的孩子。(3)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4)莓:一种野草。苔:苔藓植物。映:遮映。(5)借问:向人打听问路。(6)应:回应,答应,理睬。

16、试题答案: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胡令能小孩子钓鱼路上的行人在远处招手想问一下路,小孩子怕路人惊动了鱼儿,连忙摇手不答。

17、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18、章雪峰,出版人、历史写手,现供职武汉。主要写作方向为隋唐史、出版史,先后发表论文近百篇,已出版《中国出版家·章锡琛》(人民出版社2016年5月)、《唐诗现场》(山东文艺出版社2017年12月)、《一个节气一首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8年11月)、《隋唐韬略》(合著,崇文书局2018年1月)等多部作品。

19、每天一首古诗词,腹有诗书气自华。

20、第二句,“蓬头”写小孩的外貌,突出了小孩的幼稚顽皮,天真可爱。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出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学”是这首诗的诗眼。这个小孩子初学钓鱼,所以特别小心。在垂钓时,“侧坐”姿态,“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侧坐,而非稳坐,正与小儿初学此道的心境相吻合。这也可以想见小儿不拘形迹地专心致志于钓鱼的情景。“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从“莓苔”不仅可以知道小儿选择钓鱼的地方是在阳光罕见人迹罕到的所在,更是一个鱼不受惊、人不暴晒的颇为理想的钓鱼去处,为后文所说“怕得鱼惊不应人”做了铺垫。

四、小儿垂钓古诗解释蓬头稚子是什么意思

1、看动作,招手不答,机警聪明;

2、第31首丨第32首丨第33首丨第34首丨第35首

3、在这里“蓬头”“稚子”是组好的,所以读的时候是两个字一停顿。学是单独的一个动词,要一个字一停顿。停顿的节奏是22

4、据《唐诗纪事》《云溪友议》等唐朝史料记载,胡令能“少为负局锼钉之业”“少为洗镜铰钉之业”,所以人送外号“胡钉铰”。所谓“钉铰”,是指修补冠带之上金属饰品,修补铜镜铁锅之类的活计。

5、《小儿垂钓》是唐代诗人胡令能的诗作。诗曰:“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全诗从形神两方面刻画了垂钓小儿栩栩如生的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6、稚子:年龄小的、懵懂的孩子。小儿垂钓朝代:唐代作者:胡令能原文: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译文一个蓬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漠不关心地摆了摆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注释⑴蓬头:形容小孩可爱。稚子:年龄小的、懵懂的孩子。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⑵莓:一种野草。苔:苔藓植物。映:遮映。⑶借问:向人打听。⑷鱼惊:鱼儿受到惊吓。应:回应,答应,理睬

7、歪解下:这首诗提醒我们,如果向钓鱼者问路,请不要大声喧哗,否则他们跟您急。

8、《小儿垂钓》古诗全文: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9、翻译:一个蓬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漠不关心地摆了摆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原文:《小儿垂钓》(作者)胡令能(朝代)唐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10、“明诗意”是要了解整首诗的意思;

11、古诗讲解:第1首《梅花》

12、这两句话主要是对稚童神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他担心鱼儿受惊游走,赶忙制止路人的高声问话,自己也打手势不敢出声,这说明了垂钓的孩童十分在意自己垂钓的成果,聪明、有头脑,十分机警。作为一个学垂钓的稚童,在路人问路时他甚至想到了自己的大声作答可能惊了鱼儿,让鱼儿游走,让自己的垂钓功亏一篑,这充分表现了稚童的聪慧和心计,又充满童真。

13、垂纶(lún):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

14、为什么要找一个“草映身”的地方呢?小孩子也知道啊,草深的地方,幽静啊,好钓鱼啊!

15、应:回应,答应。

16、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子,他侧着身子,坐在长满青苔的小溪边。阳光把它的身影照映在青草地上。原来,这个小孩子放假后是在学钓鱼呀。

17、看到此处,已经开始神往的小朋友们,请你们醒醒。今天的科技已经告诉我们,通过外科手术把一卷书籍塞进腹中甚至塞进脑中,使其快速转化为我们自己的知识和才华,那是不可能的。遥想当年,前辈我也曾经把这样的美梦做了不止一次,可是如今的事实早已证明,次次落空,把把不灵。

18、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内容请转发朋友圈,让更多的小伙伴一起学习吧。

19、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突然遇到有人向他问路,他却老远就朝人家摇着小手,怕惊了水中的鱼儿,不敢应答。

20、听诗、读诗、背诗的本质,其实是一种爱的教育,也是我们华夏民族流传千年的教育方式。给孩子早期的诗歌启蒙,不仅可以让他们领略中国文字和古诗词的音节之美,更可以锻炼孩子的吐字、用气,提升他们的语音语感,对这个时期孩子语言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五、小儿垂钓古诗解释意思及拼音

1、尤其是这后两句,通过描写稚童回应路人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让读者仿佛看见这个垂钓的稚童就在眼前。

2、作为半个钓鱼爱好者,并且水平一直处于新手阶段,个人认为作者胡令能也是一位钓鱼高手,否则写不出初学钓鱼的小儿这么传神的动作和心理活动。

3、《小儿垂钓》是唐代诗人胡令能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写一个小孩子在水边聚精会神钓鱼的情景。诗人通过描写典型细节,极其传神地再现了儿童那种认真、天真的童心和童趣。前两句叙述、描写,从外形着笔,是实写;后两句诗侧重神态来写。全诗从形神两方面刻画了垂钓小儿栩栩如生的形象,言辞流畅,清新活泼,寥寥数语便绘出一幅童趣盎然的图画,颇具生活情趣。

4、小朋友们知道春晓这首古诗的意思吗?知道作者是谁吗?他在什么样的心情下写出这首古诗吗?让我们一起来赏析这首中国古诗吧!

5、www.365xuet.com

6、那整体情感是怎样的呢?

7、有人向小孩子问路,小孩子怕吓跑水中的鱼,连忙向路人招手,让他不要大声说话。

8、前两句叙述、描写,从外形着笔,是实写;后两句诗侧重神态来写。全诗从形神两方面刻画了垂钓小儿栩栩如生的形象,言辞流畅,清新活泼,寥寥数语便绘出一幅童趣盎然的图画,颇具生活情趣。拓展资料:作者简介

9、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一个头发蓬乱的小朋友正在学习钓鱼,他侧身坐在长满青苔的石头上,绿草映衬着他的身影。

10、纶:钓鱼用的丝线。

11、“知诗人”是要了解作者的,或作者创作这首诗的背景;

12、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当路人问道,稚子害怕应答惊鱼,从老远招手而不回答。这是从心理方面来刻划小孩,有心计,有韬略,机警聪明。他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鱼惊散。他的动作是“遥招手”,说明他对路人的问话并非漠不关心。他在“招手”以后,又怎样向“路人”低声耳语,那是读者想象中的事,诗人再没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说明了“遥招手”的原因以后,诗作也就戛然而止。小儿垂钓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13、这两首诗都刻画了儿童天真可爱的形象两首诗都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给人留下了神深刻印象

14、“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只是摆了摆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15、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正在河边学钓鱼,他侧身坐在河边的青苔上,绿草映衬着他的身影。

16、鱼惊:鱼儿受到惊吓。

17、多么完整的故事情节啊!

18、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诗文解释)一个蓬头小孩学着大人钓鱼,侧身坐在莓苔上,身影掩映在野草丛中。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不敢大声答话。

19、“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从“莓苔”不仅可以知道小儿选择钓鱼的地方是在阳光罕见人迹罕到的所在,更是一个鱼不受惊、人不暴晒的颇为理想的钓鱼去处,为后文所说“怕得鱼惊不应人”做了铺垫。“草映身”,也不只是在为小儿画像,它在结构上,对于下句的“路人借问”还有着直接的承接关系──路人之向他打问,就因为看得见他。

20、后两句中“遥招手”的主语还是小儿。当路人问道,小儿害怕应答惊鱼,从老远招手而不回答。这是从动作和心理方面来刻划小孩,有心计,有韬略,机警聪明。小儿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鱼惊散。小儿的动作是“遥招手”,说明小儿对路人的问话并非漠不关心。小儿在“招手”以后,又怎样向“路人”低声耳语,那是读者想象中的事,诗人再没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说明了“遥招手”的原因以后,诗作也就戛然而止。

上一篇:长安古意(100句)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