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适之(100句)

2023-05-06 01:36:53 0 59

一、李适之

1、于是,李林甫跑去找严挺之的弟弟严适之说:“你哥哥不是很想回京城吗?现在我有一个办法可以帮助他实现愿望。“严适之听了赶紧请教李林甫是什么办法。李林甫说:”你可以让你哥哥写一封信给皇上,就说他体弱多病,请求回京城养老,皇上体恤下属,到时我再从中帮你哥哥说话,皇上一定会批准的。“严适之听了,感动得热泪盈眶:”李大人多好的一个人啊,以后谁再说他和我哥哥有矛盾的话我和他急!“

2、唐玄宗开创的开元盛世让后人向往,但是安史之乱彻底地终结了大唐的盛世,从此大唐走向衰落。李林甫是导致大唐由盛及衰的关键人物之一。让我们看看出身卑微的他是如何一步步钻营爬到权利的巅峰。

3、李适之,原名李昌,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曾孙,恒山愍王李承乾的孙子。出入仕途时,李适之担任左卫郎将,之后历任通州此时、秦州都督、徙陕州刺史、河南府尹等职位,因为治政有方,待人宽和,深受属下和百姓的爱戴。开元二十四年,谷水、洛水连年泛滥,李适之奉命担任治水要职,在修筑了三大堤坝后,成功抵御水患。因治水有功,唐玄宗下令立碑纪念此事,李适之也成功升迁为御史大夫。

4、生活中,总有人爱做忘恩负义之事,无论是谁,于他们而言都是利用工具。

5、李适之,一名昌,恆山王承乾之孙也。父象,官至怀州别驾。适之神龙初起家拜左卫郎将。开元中,累迁通州刺史,以强干见称。时给事中韩朝宗为按察使,特表荐之,擢拜秦州都督。俄转陕州刺史,入为河南尹。适之性简率,不务苛细,人吏便之。岁余,拜御史大夫。开元二十七年,兼幽州大都督府长史,知节度事。适之以祖得罪见废,父又遭则天所黜,葬礼有阙,上疏请归葬昭陵之阙内。于是下诏追赠承乾为恆山愍王,象为越州都督、郇国公,伯父厥及亡兄数人并有褒赠。数丧同至京师,葬礼甚盛,仍刊石于坟所。俄拜刑部尚书。适之雅好宾友,饮酒一斗不乱,夜则宴赏,昼决公务,庭无留事。

6、弟兄莫相见,亲族远枌梓。

7、“感谢是美德中最微小的,忘恩负义是恶习中最不好的。”

8、虽说“相由心生,境由心造”,但一个人完全可以通过控制自己的表情伪装“面善”。

9、圣代全高尚,玄风阐道微。筵开百僚饯,诏许二疏归。

10、旅雁悲啾啾,朝昏孰云已。

11、乡山西北愁,竹箭东南美。

12、辞去相位,让给有才能的贤士,爱酒如命正好开怀畅饮。试问过去常来我家做客的人,今天会有几个还肯前来?

13、唯有以时间为筛,透过一个人的言行举止,才可知悉一个人的真面目。

14、那学习和工作发生冲突的话,你会怎样安排?

15、部曲尽公侯,舆台亦朱紫。

16、后来,司马光先生在编《资治通鉴》时评价李林甫,指出他是个口蜜腹剑的人。

17、在这种背景下,作为前太子李承乾的孙子,李适之开始进入仕途。起家授朝散大夫、尚衣奉御,出摄金州别驾。为按察使毕构推荐,迁湖州别驾,授为右卫郎将,迁武陵太守,转唐州、通州、梓州刺史,拜秦州都督、陕州刺史,河南尹。治政宽和,深受属下爱戴。

18、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唐玄宗鉴于谷水、洛水年年泛滥,耗费民力,遂命李适之修筑堤防。河南尹李适之动用内库钱财,修筑上阳、积翠、月陂三大堤防,成功抵御谷洛水患。唐玄宗大喜,为李适之勒石记功,并让永王李璘书写碑文,令皇太子李瑛题写碑额,拜李适之为御史大夫。

19、一席话,让皇上断定李林甫是忠义之臣,李适之为不仁不义者,后来还罢免了李适之的官职。

20、为(wèi)问:请问,试问。为,此处表假设。一作“借”。

二、李氏之友文言文翻译

1、不久,与李适之交好的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刑部尚书韦坚、户部尚书裴宽、京兆尹韩朝宗等人先后遭到李林甫的中伤构陷,全部贬官流放。李适之惊惧不安,便上疏请求改任散职。天宝五载(746年),罢去相位,改授太子少保。

2、李林甫故意在李适之面前透露华山有金矿的消息,并告诉他:“如果开采得当,国库必得充裕。”李适之未加考虑就进奏唐玄宗。唐玄宗征询李林甫的意见。李林甫却说“这事情为臣早已知道,但是我也知道华山是我朝王气所在,万万不可穿凿,故而为臣不敢跟圣上说。”唐玄宗听后,认为李林甫考虑问题周全,而李适之考虑问题太过草率。从此玄宗渐渐冷淡了李适之。在李林甫的处处打压下,李适之最终辞职而去。

3、面善心毒者,往往是以下三种人,离得越远越好,千万不要被他们的表象所迷惑。

4、是李宁开的他从体坛退休后就觉得自己应该往其他方面发展,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后来有一个商人觉得用李宁这个名字是一个很好的商业机会于是和他合作开了李宁公司

5、面善心毒的人,往往表里不笑里藏刀、过河拆桥,遇见一定要远离。

6、大唐自李世民时期就一直遭遇财政问题,朝廷一直很缺钱。为了解决财政问题,朝堂上逐渐形成了两个集团,一个是所谓的贤相集团,主张节流,就是少花钱;一个是所谓的聚敛集团,主张开源,就是找钱花。这是因为财政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案,而逐渐形成的两个集团,都是为大唐做事,所以无需做太多的价值判定。

7、当时,所有的能臣干吏、饱学才士、佞臣近侍、皇亲国戚和猛将藩镇,几乎都被李林甫挨着玩了一遍,没有谁能逃出他的手掌心。唐玄宗也是被李林甫治得服服帖帖,唐玄宗的昏浊和腐化,罪魁祸首不是杨贵妃,而是李林甫。

8、李適之从天宝元年(742)至五载担任左相。他是皇室后裔,入相前长期担任刺史、都督的州职,是一位“以强干见称”的能臣干员。而他性情简率,不务苛细,待人随和,雅好宾客,“饮酒一斗不乱,夜则宴赏,昼决公务,庭无留事”,又是一位分公私、别是非、宽严得当的长官。为相五年中,他与权奸李林甫“争权不协”,而与清流名臣韩朝宗、韦坚等交好,所以“时誉美之”。但他清醒了解朝廷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和自己所处的地位,只自忠诚治理事务,不充诤臣,不为强者。因此,当他的友好韦坚等先后被李林甫诬陷构罪,他就“俱自不安,求为散职”。而在天宝五载,当他获准免去左相职务,改任清要的太子少保时,感到异常高兴而庆幸,“遽命亲故欢会”,并写了这首诗。

9、016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10、唐玄宗听到这个消息也非常吃惊,为了查证事实真相,他派遣当时的内谒者监(宦官官职)牛仙童去幽州调查此事。牛仙童到了幽州,张守珪早已经备下厚礼。牛仙童见张守珪那么懂规矩,就跟张守珪一同合计,将整件事情全部归罪到自作主张的白真陀罗头上。张守珪为了避免事情越闹越大,干脆杀人灭口,逼白真陀罗自缢而死。

11、由于妒恨兵部尚书兼左相李适之,李林甫制造了“兵部案”。公元745年,李林甫无端向兵部发难,诬告兵部官员以权谋私,逮捕了大小官员60多人,交给京兆尹和御史审讯。一连审讯几天后,李林甫仍然得不到任何口供,只好交给府法曹吉温处理。曹吉温也非善良之辈,深受李林甫的赏识。他严刑逼供,“或杖打或挤压,哭嚎之声,撕心裂肺”,致使这些兵部大员们个个屈打成招,没人再敢违背曹吉温的意旨,画押招供,互相揭发。李适之是太宗李世民的曾孙,面对李林甫咄咄逼人的气势,此时也束手无策,不得已,便上书玄宗要求外迁。于是,他被罢了宰相一职,出任宜春太守。

12、不过最惨的恐怕要算是“杨慎矜案”了。杨慎矜是隋朝炀帝的玄孙,玄宗察访他有才干,授以御史中丞,他因惧怕李林甫,不敢接受。几个月后,李林甫接纳他为自己人时,才敢到任并兼诸道铸钱使。这期间,杨慎矜曾帮李林甫诬告韦坚。不久,又升任户部侍郎。杨慎矜忠于职守,兢兢业业,渐受玄宗重用。李林甫却不由得妒火中烧,他怕日后难以控制,即使是自己手下的人,也绝不客气。

13、在国内品牌的研发和设计,领先优势还是很明显的,当然产品的定位要结合消费者、渠道、价格等等,目前是李宁最艰难的时候,所以很多人会去质疑很多事情。但就产品而言,从设计理念上还是有很多可取之处的

14、唐玄宗听了李林甫的一番话,大为恼怒,他由此以为李林甫深爱自己,而李适之与自己不亲。此时,忠心耿耿的李适之本来想上述一个国富民强的策略,却万万没有想到,中了李林甫的圈套,犯了玄宗的忌讳,经过一番失眠、后悔、纠结、懊恼之后,终于因极度恐惧而服药自杀。

15、刘昫:⑴适之性简率,不务苛细,人吏便之。⑵适之雅好宾友,饮酒一斗不乱,夜则宴赏,昼决公务,庭无留事。⑶适之临下虽简,在公克勤,惜乎不得其死也!⑷开元之代,多士盈庭。日用无守,嘉贞近名。嵩、龄、适、挺,各有度程。

16、乌知义在平卢军中日久,已经有些圆滑,认为敌情不明,贸然出兵未必能有好结果。可白真陀罗为求自身的功劳,假称这是张守珪的命令,坚持如此。乌知义深知自己以前有过临阵脱逃的不光彩记录,如果这次再违背张守珪的命令,必定会被斩杀以徇军法。百般无奈之下,只得出兵。

17、“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两句是说自己的相职一罢免,皇帝乐意我给贤者让了路,我也乐意自己尽可喝酒了,公私两便,君臣皆乐,值得庆贺,那就举杯吧。“避贤”是成语,意思是给贤者让路。“乐圣”是双关语,“圣”即圣人,但这里兼用两个代称,一是唐人称皇帝为“圣人”,二是沿用曹操的臣僚的隐语,称清酒为“圣人”。所以“乐圣”的意思是说,使皇帝乐意,而自己也爱喝酒。显然,把惧奸说成“避贤”,误国说成“乐圣”,反话正说,曲折双关,虽然知情者、明眼人一读便知,也不失机智俏皮,但终究是弱者的讥刺,有难言的苦衷,针砭不力,反而示弱。所以作者在后两句机智地巧作加强。

18、想问问昔日盈门的宾客,今天会有几个还肯前来?

19、神龙政变后,李唐复辟,为了重振李唐皇室,唐中宗李显开始优渥提拔李唐后人,以此提高皇室的影响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李适之没有通过科举就进入了仕途。

20、终于,有一个小官读懂了李世民的心思,对于李承乾的插话,李世民急忙坡下驴。最后,李成干被流放到贵州,保住了性命。但是,李世民把帮助李承乾造反的人都杀了。然而,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皇子,到被贬为庶民,无形中被囚禁,李承乾的心里肯定不是滋味,一年后,在贵州郁郁而终,年仅27岁。

三、李氏之友

1、平时喜欢看看书、电影。比较喜欢看三毛、张爱玲的书,我比较喜欢近现代文学。电影看经典文学作品改编、教育、科幻类型的电影。

2、皇上得知后,召见李林甫,问他华山是否有金矿。

3、李适之同学在学院里,不仅成绩优异,而且工作能力也很强。面对如此多的荣誉和赞叹,她没有骄傲自满,更没有停驻不前。而是不断努力学习、不断完善自己。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国家励志奖学金。其实优秀很简单,把一件事做好,坚持下来,不轻言放弃。李适之同学就是这样的。小团子太佩服她啦!

4、李适之若能对李林甫多留一个心眼,必然不会遭到他的陷害。

5、李林甫要干掉的就是名相张九龄,张九龄博学多识,群臣信服,唐玄宗也将其倚为栋梁。张九龄为人书生意气,较为耿直。他瞧李林甫人不顺眼,屡屡当面痛斥。李林甫自然是恨得咬牙切齿,直想把那老头子的胡子拔光。不过,李林甫面善心恶的性格还是发挥了优势,李林甫挨了骂,不仅不恼,反而对张九龄毕恭毕敬。

6、我啊,一般情况是不需要缓解的。因为我觉得欲带皇冠,必承其重。在我选择要去做这件事的时候,我就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在学习和工作我总是从容面对。

7、(崇拜的眼神)想知道你在学院担任学生干部职务的时候,最难忘的时刻。

8、但是,当玄宗朝进入到李林甫时期就不一样了。特别是公元746年到748年的大清洗,将权力游戏引入到了流血模式。这时候,就是有你没我、有我没你,得胜者为王侯而落败者死无葬身之地了。

9、神龙元年,唐中宗发动神龙政变,光复唐朝,史称孝和中兴。鉴于武则天屠杀李唐宗室殆尽,开始优渥提拔高祖太宗高宗的子孙后代,不断提高皇室影响力。

10、唐太宗李世民有14个儿子,但只有三个合法儿子,即李承干、李泰和李治。其中,李承乾也是李世民的长子。因此,作为李世民的长子,李承干在李世民登基后不久被任命为太子。李世民对李承乾非常重视,给予了非常严格的教育,李承乾也很有野心,只要李世民交给的任务,都能很好地完成。有时李世民外出公干,把国家大事交给李承干负责,但李承干也"颇识时务","颇能听话",做得相当好。然而,李世民不仅爱李承乾,也爱李泰,他妻子的第二个儿子。

11、1986年《杨贵妃》,宋培饰演李适之。1990年《唐明皇》,韩力饰演李适之。2007年《大唐芙蓉园》,赵耀东饰演李适之。

12、乌知义带平卢的骑兵越过湟水,对正在收割庄稼的奚人叛众一通穷追猛打,到也小有收获,但是随后就有大股敌寇闻讯而来,四面袭击唐军。乌知义的部队招架不住,仓皇逃窜,被奚人杀伤不少,反胜为败。事情闹成这样,就有些难收场。一心想求功的白真陀罗显然有罪无功,平卢军使乌知义到是对此次败仗没多大责任,但是张守珪却摆脱不了御下不严的干系。

13、唐顺宗李诵(761年2月21日~806年),字号不详,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唐朝第十位皇帝,唐德宗李适长子,母亲为昭德皇后王氏。初以皇孙,册封宣城郡王。唐德宗即位。进封宣王,册立为太子。慈孝宽大,仁而善断,涉猎诸艺,擅长隶书。贞元元年,组织了“奉天保卫战”的胜利。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正式继位,登基后任用王叔文等人变法,这触犯了宦官和节度使的利益,被迫禅位给皇太子李纯,自称太上皇。贞元二十二年(806年)年驾崩,谥号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庙号唐顺宗,入葬于丰陵。

14、众所周知,唐玄宗晚年最宠爱的女人是杨贵妃。但在杨贵妃之前,唐玄宗还有个挚爱的女人,她便是武惠妃。白居易在《长恨歌》里形容唐玄宗对杨贵妃是“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如果把这句话套在武惠妃身上,其实也同样适用。

15、这样的人,早已丧失了良知,比狼还可怕。

16、0大唐的权力游戏进入到流血模式

17、在当了宰相之后,李林甫为了巩固他的地位,继续施展出他高超的整人技能,将所有的政敌排挤出政权。李林甫整人的水平已经达到最高境界——被整的人还对整他的人感恩戴德。这是怎么做到的呢?还是让整人宗师李林甫先生来告诉你吧。

18、所以,把胡人身份说成是安禄山造反的一个原因,连唐朝人都不认可。

19、李适之(694~747年),原名李昌,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秦安)人。唐朝宗室、宰相,唐太宗李世民曾孙,恒山愍王李承乾之孙。

20、行善、报恩皆是人间美德。

四、李适之后谁继承了皇位

1、李林甫还一手制造了“韦坚案”,也称“东宫案”。韦坚是皇太子妃的哥哥,自从原太子李瑛被废、东宫虚位后,李林甫多次劝皇上立寿王为太子,可玄宗没有听他的话,另立忠王为太子。由于新立的太子早就对李林甫不满,李林甫心里也明白,所以他担心将来太子登基后自己早晚要倒霉,就想密谋推翻太子。

2、张九龄倒台后,“朝廷之士,皆容身保位,无复直言”。李林甫一手遮天,更是翻云覆雨,除了担任宰相、光禄大夫,他还分别兼任了陇右节度副使和河西节度使、吏部尚书,一个人身兼数职,跨越文武。李林甫学了前辈赵高的一招,他一面对几个谏官说了一些朝廷弊政让他们到唐玄宗面前去劝谏,一面又给唐玄宗打预防针:有几个不懂事的官员又要来挑皇上的刺。这些谏官满怀壮志地向唐玄宗反映了实际情况,唐玄宗见果然有刺头,于是大发雷霆,将这些谏官全部逐出京城。李林甫杀鸡给猴看,他对朝臣说:“你们难道没有看见朝堂之外的仪仗御马吗?终日不发一声就给吃喝,若大吼大叫,则逐出仪仗行列。”

3、我刚刚让贤辞掉了左相,爱酒如命正好畅饮举杯。

4、他们善于在人前说人话,在人后说鬼话,总见不得别人的好。

5、当我们的秘密被他们知道后,下一秒,就会被公之于众。

6、李适之拜相后,与中书令李林甫争权。但因性情粗疏,时常进入李林甫的圈套。李林甫曾对李适之道:“华山有金矿,开采可以富国,皇帝还不知道。”李适之便在一日上朝时,将华山金矿奏知唐玄宗,唐玄宗询问李林甫,答道:“臣早就知道!但是,华山是陛下本命山,乃王气所在,不宜开凿,臣便没有提及。”唐玄宗便认为李适之虑事不周,对他道:“以后奏事时,要先与李林甫商议。”从此,李适之不得上宠,渐被疏远。

7、(萍院榜样)李贝——最好的尚未到来,你仍需努力!

8、天宝六载(747年),御史罗希奭奉李林甫之命,将韦坚、裴敦复、李邕等人害死于贬所。各地官员闻听罗希奭之名,无不恐惶惊骇。不久,罗希奭前往宜春郡。李适之惊惧之下,服毒自尽。

9、李林甫笑着告诉卢公子:“回去告诉你父亲,以太子宾客或太子詹事的身份去东都洛阳养老,到时我在皇上面前帮忙说几句话,皇上体恤下属,肯定会同意。”卢公子听完李林甫的建议后,拍手叫好。于是卢公子回家向卢绚提出李林甫的建议。卢绚赶紧上书皇帝,请求担任太子宾客或太子詹事。玄宗欣然同意了。于是,又一位李林甫先生的潜在对手,被李林甫用润物细无声的手段轻松的解决了,而卢公子则不幸的成为坑爹者。

10、大夫击东胡,胡尘不敢起。

11、避贤:避位让贤,辞去相位给贤者担任。李适之天宝元年任左相,后遭李林甫算计,失去相位。

12、把牛仙童交给这样一个人处理,显然下场极其凄惨。杨思勖先把牛仙童捆起来,打了几百军棍,打的血肉模糊、骨断筋折,然后就用尖刀活生生的剜出心脏,最后把牛仙童的肉切成片,生吞着吃掉。

13、他们磨完东西就想卸磨杀驴,把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

14、李思跟李璐分手了,有图作证。只看楼主收藏回复Zwq94525快速升级神器李思把李璐姐姐给伤害了,他现在跟这个女人在一起了。

15、张守珪被贬斥到括州,心理异常的难受。他也察觉到玄宗对他的格外关爱,想起自己为了追逐军功、相位而坐下的荒唐举动,已经毁去了自己的一世英名,更让那些敬仰、爱戴自己的人失望。想其这些,他心中郁愤难当,虽然屡次想继续戴罪立功,重新振作,却终究难逃心魔的纠缠,到任没多久,就背发毒疮,抑郁而死。

16、来源|国学文刊(ID:GuoXuewenkan)

17、他不仅给了李泰很多赏赐,比太子还多,而且还给了他很多特权。李泰本人也很出色,他的《国语》一书影响很大。长期以来,李承乾和李泰都有一种错觉,李泰觉得只要把李承乾拉下马,自己就能当上太子,而李承乾则觉得,李泰对自己始终是个巨大的威胁。随着李承乾年龄的增大,由于他出生在皇家,又是军人出身,通过兵变上位才登上皇位,自然是矛盾越来越多,父子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这也让李承乾觉得,自己已经不爱自己了,很可能改立李泰为太子。

18、当时,所有的能臣干吏、饱学才士、佞臣近侍、皇亲国戚和猛将藩镇,几乎都被李林甫挨着玩了一遍,没有谁能逃出他的手掌心。唐玄宗也是被李林甫治得服服帖帖,唐玄宗的昏浊和腐化,罪魁祸首不是杨贵妃,而是李林甫。

19、李林甫不负所托,帮助武惠妃成功的除掉太子李瑛。武惠妃对李林甫也是投桃报李,她为李林甫提供了许多重要的消息,使李林甫对李隆基的心思很了解,所以他提的所有建议都很得李隆基的欢心。最后李林甫成功扳倒了张九龄,坐上了宰相之位。

20、不改青云心,仍招布衣士。

五、李氏之鸠

1、李适之好饮酒,能喝一斗不醉,晚上宴饮,次日照常能处理公务。他与贺知章、汝阳王李璡、崔宗之、苏晋、李白、张旭、焦遂齐名,被时人称为“酒中八仙”。杜甫曾作《饮中八仙歌》,其中赞李适之道:“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2、一次,他笑着和李适之说:

3、但是,在玄宗朝的中前期,权力游戏还处在不流血的层面。大唐的中央官员有荣誉但很穷,大唐的地方官没地位但很富。于是,权力游戏的落败者,往往会被流放成地方官。这个结果还算不错,权力斗争不至于你死我活,因为大家肯定都有活路,而且活路还不错。

4、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借华山金矿和郧阳胭脂米陷害李适之,李适之一被陷害便难免一死,也说明了这两件事在唐玄宗心目中的重要性。

5、这是一首因事而写的讽刺诗。

6、古人讲究死留全尸,以这样的方式惩罚牛仙童,可见玄宗对其恨之入骨。仅仅只是收受贿赂,隐瞒败状,应当不至于如此被玄宗憎恨,即使是贪污巨万的赵含章、“反败为胜”的薛楚玉,都没有被如此严厉的惩罚,玄宗究竟为什么那么恨牛仙童?同样犯罪的张守珪是否也会遭遇这样的惨状?

7、之后,还有杨慎矜案,导致杨慎矜与其两个兄弟被迫自尽,被株连的还有几十人;再有王忠嗣案,被贬为汉阳太守,一代名将在45岁时就抑郁而终。

8、当时著名的诗人高适的族侄式颜正好被试图东山再起的张守珪招为幕僚,于是就赋诗一首送行,时人对张守珪的爱戴和惋惜之情,尽在其中:

9、“人不可貌相”,在一张好看的皮囊之下,我们往往难以看透一个人的真实内心。

10、劝尔惟一言,家声勿沦滓。

11、榜样·有你,她可以不断进步

12、李适之从天宝元年(742年)至五载(746年)担任左相。为相五年中,他与权奸李林甫“争权不协”,而与清流名臣韩朝宗、韦坚等交好,所以“时誉美之”。当他的友好韦坚等先后被李林甫诬陷构罪,他就“俱自不安,求为散职”。而在天宝五载,当他获准免去左相职务,改任清要的太子少保时,感到异常高兴而庆幸,“遽命亲故欢会”,并写了这首诗。

13、这样性情疏简的上司,让手下人办起事来都感觉很轻松自如,不受约束,也能够更好更方便的完成任务。当然,这也让那个畏惧张守珪到不敢吃饭的安禄山终于放开了手脚,大胆经营起他荒诞不羁的政治前程。

14、无巧不成书,当时玄宗朝中还有个姓李的,叫李适之。李适之也是个大有来头的人,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曾孙,曾经担任通州刺史、刑部尚书等职,天宝元年,任左相。这个李适之还有一样,好酒、有才,很是风雅。因为他酒量极大,与当时的酒友贺知章、李琎、崔宗之、苏晋、李白、张旭、焦遂等人,被共称为“饮中八仙”。然而,李适之就是这样一个有点本事的人,按说要关系有关系,要朋友有朋友,政治上却很不成熟,斗不过李林甫。

15、有一天,李林甫把卢绚的儿子找来对他说:“你父亲威望很高,受到人们的尊崇,现在南方缺乏人才,皇帝的心里又对交州广州牵挂不下,皇帝决定派你的父亲去那边,这事可以吗?”那时的交州广州还是南蛮之地,卢公子当然不愿意去那荒凉的地方,于是他向李林甫请教。

16、开元二十八年,安禄山被提拔为平卢兵马使。

17、李林甫无奈,又找新的替死鬼,逮捕了一个名叫史敬忠的术士。史敬忠经不起严刑威吓,无中生有,胡编乱造了三页纸,承认自己曾与杨慎矜谈论谶语,企图谋反。获得人证后,李林甫又寻找物证——谶书,一时搜查不到,竟派殿中侍御史卢铉将伪造的谶书挟往杨慎矜的老家,说是在老家中发现。李林甫获得“证据”后,马上上报,玄宗即赐杨慎矜自杀,满门抄斩,其他受牵累遇害的达70多人。

18、天宝元年(742年),左相牛仙客去世。李适之接任左相,兼任兵部尚书、弘文馆学士,授上柱国、光禄大夫,封渭源县开国公。

19、天宝元年,唐玄宗任用李林甫为右相,李适之为左相。李适之是唐太宗的曾孙,为人精明干练,颇得李隆基的重视,成为李林甫的又一强劲对手。为了独揽相权,李林甫再次运用他高超的整人技巧,把李适之逼走。当时的唐朝的国库,由于唐玄宗的穷奢极欲已经日渐空虚。唐玄宗就让两位宰相想办法充实国库。

20、诗的开头两句的意思是,自己的相职一罢免,皇帝乐意我给贤者让了路,我也乐意自己尽可喝酒了,公私两便,君臣皆乐,值得庆贺,那就举杯吧。“避贤”是成语,意思是给贤者让路。“乐圣”是双关语,“圣”即圣人,但这里兼用两个代称,一是唐人称皇帝为“圣人”,二是沿用曹操的臣僚的隐语,称清酒为“圣人”。所以“乐圣”的意思是说,使皇帝乐意,而自己也爱喝酒。显然,把惧奸说成“避贤”,误国说成“乐圣”,反话正说,曲折双关,虽然知情者、明眼人一读便知,也不失机智俏皮,但终究是弱者的讥刺,有难言的苦衷,针砭不力,反而示弱。所以作者在后两句机智地巧作加强。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