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朱颜改用借代手法了吗(100句)

2023-05-06 01:36:37 0 59

一、只是朱颜改用借代手法了吗

1、○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陈毅《梅岭三章》)

2、◆通感: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如林逋的“暗香浮动月黄昏”,用视觉“暗”写嗅觉“香”、突出梅香的特点。

3、C.中国绘画的精髓不只在于形似,而更在于传神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5、今年四月,西安利之星奔驰女车主维权事件引发热议。一些网友以《呐喊》《彷徨》中人物的口吻,就此事发表微博。以下各条微博分别模仿了哪个人物?请从下面提供的五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的一项,并将其标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6、奋斗,让平凡生命更精彩;

7、(3)杜少卿却不顾封建社会礼法的束缚,以平等身份对待妻子,反对约束妇女的“三从四德”。别人劝他纳妾,他引用晏子的话:“今虽老而丑,我固反见其姣且好也。”他反对纳妾,皆以平等心态对待妇女,不任意打骂纳妾,对沈琼枝尊重,赞扬。由此可见他尊重妇女,尊重个性。

8、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根据上文“这一封封非常时期的非常家书”和下文“让人发自内心地感慨”可知,括号处主语应是“家书”,排除AD;C项后半句主语为“中华民族守望相助、同舟共济的文化底色”,中途易辄,故排除C。

9、(1)璧察之,乃曩所遇道人也。

10、本题从文学手法到思想内涵都颇有可赏析之处。从画面的描写来看,“少年听雨”,“歌楼”、“红烛”、“罗帐”灯红酒绿的逐笑生涯,“不识愁滋味”的青春风华,“壮年听雨”,“江阔”、“云低”、“断雁”、“西风”在风雨飘摇中颠沛流离的坎坷遭际是回忆场景,是虚写,“而今听雨”的画面,僧庐之冷寂与鬓发之斑白,晚年历尽离乱后的憔悴而又枯槁的身心是实写。在如2003年上海高考题《望海楼》①:

11、你从共享单车中学到了什么?

12、A.灯影幢幢,凄绝暗风吹雨夜;

13、D.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14、(参考答案)①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②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③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15、(解析)例句与C项均使用拟人手法;“无怨无悔”“溅泪”“惊心”都是拟人。A.对偶。“潮平”对“风正”;“两岸阔”对“一帆悬”。B.夸张;“扪参历井”,山势高峻,可以摸到参、井两星宿。为夸张。D.比喻。把雪花比作梨花。

16、(解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是拟人,“调皮喧闹”“平和优雅”赋予窗花以人的情感,展现窗花的各种花样。A.借代,“管弦”借代音乐;互文,“主人下马客在船”。B.拟人,“溅泪”和“惊心”分别赋予“花”和“鸟”以人的情态。C.没有修辞手法。D.设问,“问君能有几多愁”是问,“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答。

17、④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爱,根基却是孝悌。“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仁爱不是兼爱、泛爱,而是差序之爱,即从血缘亲情之爱开始,逐渐延伸拓展开来,形成亲疏有别的仁爱关系和伦理原则,其主旨是敬长。孟子用义来规范君臣关系,明确提出君臣有义的观点,这与孔子有着些微的差别。在孔子那里,君是臣服务的对象,臣是君的下属,上下等级关系比较分明;孟子则注重君臣关系的对等性,君主是君臣关系的主要方面,其行为具有引导、统率作用。为此,孟子强调,为官从政者要做大人,敢于发表不同意见,纠正君主的错误。

18、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葬,焚茅筏,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19、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0、A.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鲜艳多彩的景象。也形容文章辞藻华丽。语境指山坡上的草木,使用正确。

二、只是朱颜改是虚写吗

1、朱颜 原指美女 或者是红润的脸色,在这里代指赵匡胤取得江山。

2、B.词人感慨“玉垒老貔貅”,又主张“须把祖鞭先著”,表达出悔不当初之意。

3、(详解)本题考查赏析对联的能力。考生解答本题时应抓住对联中的关键词,联系课文所学内容准确判断与之相关的人物。

4、(2)车子是我自己买的,他们谁也没有干预我维权的权利!

5、(1)置杯焉则胶,。(庄子《逍遥游》)

6、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7、运用了虚实结合的修辞手法。愁,是一种抽象的感情,李煜以实拟虚,把难见的情变作了可视的物,使人可以切实感受。

8、女人老是瞅着他,稍微眯起了眼睛,好像是要寻根问底地打听什么。

9、D.最后两句自问自答,将“愁”喻为“一江春水”,贴切,形象,余味不尽。

10、A.校外培训行业乱相从生,为加强监管,教育部设立了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

11、马车在一长排茅屋前停了下来,车里坐着一个身材匀称的老军人,他严厉地扫视着周围,眼神中流露出些许倦意。他从马车里跨出一只脚来,走进穿堂,朝左边的客房走去。

12、(解析)例句和D项为比喻。A项拟人,B项用典,C项夸张。

13、B.文章第3段阐明作者观点,点明原因,议论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14、注释:(1)占断:完全占有。(2)唐开元间,诗人贺知章告老还乡,唐玄宗诏赐镜湖剡溪一曲。官家:宋代臣下对皇帝的尊称。

15、例句:天气很热的时候,空气如果很湿润,植物发达的根仍然在大量吸水,到了夜晚气温下降的时候,叶片上的气孔关闭了,水分就不能从叶片上的小孔里蒸发出去了。这样一来,植物“喝”进来的水越聚越多,超过了它的需要。

16、下列对例句的艺术技巧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7、“衣带渐宽”是指人瘦了,是“人憔悴”的结果。

1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词作艺术手法及表达效果的能力。

19、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以侧面烘托为辅

20、下列各项中,和例句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三、只是朱颜改的诗句

1、注释:(1)物华幽,物华,美好的景物。幽,清幽。(2)蕞尔,微小的样子。(3)费分说,一时难以说

2、这首追和秦观的《千秋岁》词,是非常老成的作品。感情深沉郁勃,上片的欢乐,与下片的悲愤,形成强烈的对比,反映出政治局面的重大变化,从中抒发出悼念故人的深情,同时也表露出自己的身世之感,切身之痛。“波涛万顷珠沉海”和秦词末句“落红万点愁如海”相比,不相伯仲,比起孔毅甫和词末句“仙山杳杳空云海”,却又要劲健、形象得多。

3、有容乃大,无欲则刚。(林则徐。反对)

4、注意:本调研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请按照题号将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将答案直接书写在本卷上无效。

5、君又暂来还径往,醉吟谁复伴衰翁。

6、B.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李煜《渔父》)

7、C.若明若暗:意思是好像明亮,又好像昏暗,比喻对情况的了解或对问题的认识不清楚。语境中山峰“云雾缭绕”,应是若隐若现,使用错误。

8、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9、C.在人迹罕至的深山密林里,假如突然看见一^缕炊烟……

10、客子久不到,好景为君留。西楼着意吟赏,何必问更筹。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野光浮,天宇迥,物华幽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谁念英雄老矣,不道功名蕞尔决策尚悠悠。此事费分说来日且扶头

11、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六艺:指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1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13、古诗词的艺术手法在更多的情形下,并不都是单一的,往往是综合复杂地运用。我们在鉴赏的时候,要注意在具体语境、整体诗境中分析艺术特点,不要简单地陷入术语、概念的怪圈,有时候还要根据不同的题型,不同的题干要求,从规定的角度,作出正确的判断。

14、现在的我就是坐在公车上堵在立交上写下了这篇随想,往窗外一瞥,看到了自行车道骑共享单车骑的飞快的人们,看到他们,羡慕的同时,仿佛也感受到了他们自由放飞的灵魂,以及归心似箭的想法。你呢?亲爱的读者,你又是如何看待共享单车呢?

15、D.具告所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16、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1)

17、○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杨炯《从军行》)

18、运用了借代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19、(解析)C项和例句都是拟物。A项,拟人,B项,比喻,D项,借代。

20、落日将黄澄澄的余晖撒在空旷的田野上,马儿吧唧吧唧地踩着一片片水洼,平稳地朝前飞驰。他望着不时闪现的马蹄,紧蹙乌黑的双眉,寻思道:

四、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借代手法

1、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2、(解析)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将人比喻成“机器”。比喻修辞中,本体和喻体不能是同类事物。A.“大堰河”和“我的保姆”是同一人,不属于比喻。B.“秋蝉”属于“虫”,不属于比喻。C.林黛玉与“外孙女”“嫡亲的孙女”都是人,不能构成比喻。D.将母亲比喻成“故乡”“大自然、大地和海洋”,是比喻手法。

3、解析:C项“所”与例句同,均为助词,由“所+动词”构成名词性词语;A项,助词,由“所+介词+动词”构成名词性词语;B项,助词,“所”与“为”构成“为……所”句式,表被动;D项,“所”为名词,表处所。

4、○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5、本题考查筛选并分析文本信息的能力。考生解答本题时应根据题目要求,首先看选项和题干之间有没有答非所问之类的错误,然后再结合文本逐项分析,筛选答案。本题要求为“不属于我国产业从“互联网+”走向“智能+”的原因的一项是”,这是一道反向选择题,题干问的是原因。

6、D.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从视听角度写出了动物的状态和植物的情态,特点鲜明。

7、根据空后“这里的传神可以有三个层次”可知这里重点强调“传神”,把“传神”放在“形似”的后边,与后文衔接更紧密,所以排除A、D两项;

8、D.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1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11、D.如果你给我的,和你给别人的一样,那我就很难做到不要了。

12、在这首词中,山光水色与历史名都相会,自然与人文相辉相映,人杰与地灵呼应,政通与人和相谐;这首词赞颂了一方官长,用智慧和情怀让并州焕发光采,百姓与“贤侯”之间感情深厚,引发了词人的追慕之情。而当时间流逝,只余见证“儒将”“才子”的“舞榭歌台”,更说明了城市重要的不在瓦肆建筑,而在于情系。词作诠释了城市的自然、人文、社会的氛围让人的生命姿态更舒展,迸发活力;同时表现了人的情感的进驻,会让城市的自然山水印染人文气息,让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更相融,城市的文化内蕴更“饱满”。

13、鲁侍萍(追忆)他大概是二十八了吧?我记得他比大海只大一岁。

14、②用行动和诗歌张扬了自由的人生精神

15、A.我们齐声朗诵起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6、鲁恃萍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

17、C.“寒彻心扉,报国之念如百川付诸东流”错误,这两句的意思是“呼唤出满天皎洁的月光,照见我们的心地象冰雪一样明透。我们的胸襟啊宽广浩荡,好似百川融汇奔流”,“满怀冰雪”形容人高洁,“百川流”形容人胸怀坦荡,并非“寒彻心扉”“付诸东流”。

18、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19、①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以羞恶来界定义的内容,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和激励作用。②孟子用义规范君臣关系,注重君臣关系的对等性,强调为官从政者要敢于发表不同意见,纠正君主的错误。

20、下列对文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五、朱颜 借代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2、对结束漂泊生活(销除客愁),卜居浣花溪畔的喜悦之情;对草堂环境清幽可人的满足之情;对能远离城郭,避开尘世俗务的自得之情;能乘兴远游山阴的自由之情。

3、“一切都会过去,但并不是一切都会被忘记。”

4、结合本词“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推手从归去,无泪与君倾”从听者的感受和动作、心理等角度描写音乐的巨大感染力;白诗“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从听者的感受和环境的描写来侧面烘托音乐的艺术效果。

5、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0分)

6、鲁侍萍(停一停)我,我要点东西。

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语言、技巧的能力。

8、A.“一驿”两句写西行路程的遥远,同时也写出行进的迅速。

9、(20北京密云·5月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10、A.“堪笑”三句,词人以“萍踪”“叶舟”比喻自己漂泊无依,无处安身。

11、所谓比拟,兼含拟人和拟物两个内容的一种修辞格式。

12、(注)①此诗是杜甫卜居成都草堂时所作。卜居,择地居住。②鸂鶒(xīchì):水鸟名,俗称紫鸳鸯。

13、夸张是一种积极的修辞方式。作者为了突出艺术效果,对现实中的人或事物故意作夸大或缩小描写,这种修辞手法就叫夸张。

14、《四库提要》中说赵善括词气“骏迈”(雄健豪迈),与辛弃疾词气“亦复相似”。你认为赵词与辛词是否都有“骏迈”之气?请结合《水调歌头·渡江》与读过的辛弃疾词作阐释你的观点。

15、下列填入文中□处的文字,正确的一项是()

16、下列对作者观点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17、○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文天祥《过零丁洋》)

18、出自《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在被毒死前夕所作的词,堪称绝命词。此词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

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语病的能力。

20、A.“过”“缘”“斫”“焚”“穷”,一连运用多个动词交待上山过程,叙述简洁。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