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100句)

2023-05-05 08:22:52 0 59

一、杨氏之子

1、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懂得了幽默中蕴含的风趣,也懂得了言语中彰显的智慧,其实,我们的汉语言有着无穷的魅力。推荐读故事《晏子使楚》

2、第一组:根据“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这句话,想象杨氏之子的模样,相貌描写一定要体现出他的聪明。第二组想象场景:“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第三组续写“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日:‘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提醒主客之间后续的对话,一定要通过对话描写表现杨氏之子的聪慧。

3、师:哦?回答的很迅速,这是从哪看出来的?

4、乃:就;于是。

5、为设果,果有杨梅。谁为谁设果?联系上下文自然知道,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看起来孩子很有礼貌,很会招待客人。

6、一天,德国大诗人歌德在公园散步,在一条狭窄的小路上遇到了一位反对他的批评家,这位傲慢的批评家说:“你知道吗?我这个人从来不给傻瓜让路。”歌德却说:“。”说完闪身让批评家过去。

7、(1)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姓。

8、师:嗯,笑着,就像长辈逗晚辈那种玩笑的样子。

9、让我们把停顿记在书上也记在自己的心里

10、学生积极告诉“我”,你用杨梅和杨姓的联系开玩笑,所以杨氏之子用孔雀来回答的

11、《杨氏之子》是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选自《世说新语》。它以精炼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机敏善对的九岁男孩形象。全文情节简单,人物巧妙逗笑,颇具诙谐情调,犹如在孩子面前打开了一扇窗,让他们穿越时空隧道,走进历史先贤,感受言语智慧。

12、读通,感受文言节奏

13、课文配有一幅杨梅的插图,与文中“为设果,果有杨梅”相照应。正是这杨梅引发了主客之间一场风趣的对话。插图能够帮助学生认识杨梅,并理解是故事中的一个关键事物。

14、读准节奏,体味文言味道

15、师:哦,你说,这只是表层含义。

16、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是故事中的重点部分。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这是你家的家果。”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

17、师:非常准确!这位同学你姓什么啊?

18、接着读文(字字音正)​

19、这节课我们共同认识古时候一位孩子,他就是——读题“杨氏之子”,齐读课题。杨氏之子的“之”是什么意思?那么杨氏之子就是指谁家的孩子?

20、(设计意图:对于文言小故事的阅读,如果只是停留在知其事、解其意的层面是不够的,只有进入语言文字内涵的感悟与运用才是语文课根本性教学任务。故事本身只有一个,而语言却赋予其缤纷的色彩。这就是一个故事值得反复讲、多人讲的魅力所在,也是言语之艺术所在。分成三个层次理解杨氏之子的言语智慧,在一次次颇具深意的分角色朗读中一次次深入理解文本的智慧。不仅让孩子在读中一步步深入了解杨氏之子的智慧,更是让孩子明白言语思维的方向与方式,而这一切的获得都蕴藏在无痕的、有趣的学习活动中。)

二、杨氏之子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游戏无疑是激发儿童学习兴趣的优秀媒介,以学生熟识的文言名句来接话,唤醒学生的已知经验,拉开了文言学习的序幕,自然过渡到对文言文的初步感知。)

2、再读,师语气变化,突出“君”“果”二字,生对应,强调“夫子家禽”。

3、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义庆

4、②预设出示: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5、正确、流利地朗读文言文,读好句子中的停顿,背诵课文。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感悟人物品质。能说出表现杨氏之子机智的故事内容,感受语言的风趣、幽默。

6、我杨家的果”的意思。因为只有孔君平承认孔雀是自家的鸟,之前他说的“此是君家果”才站得住脚。由此可见杨氏之子思维敏捷,答得得体。

7、杨氏之子的妙答杨氏子表现了孩子应有的礼貌,他的语气委婉、机智、幽默而思维敏捷,又表达了“孔雀不是夫子家的鸟,杨梅又怎么是杨家的果”,使孔君平无言以对。

8、一是让学生开始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古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9、这么巧妙的弦外之音,杨氏之子听出来了吗?你是从哪里地方看出来的?

10、(课堂中习得了一篇古文不是学习的终结。我们在课堂上要做的是努力激发、引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因此适时向学生推荐一篇同是出自《世说新语》的古文,语言简练,符合学生的理解力,将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和热情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

11、师:“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句话又是什么深意呢?

12、③了解杨氏之子“应声答曰”时,考虑时间短、反应快、应对妙。(板书:

13、且不论教师用时过长,大约是公开教学、传递理念的需要,名师们总会以时间的延长来完整呈现课堂的饱满和引导的巧妙。就这节课首尾呼应的课堂结构可以看出教师教文言文的重点是:文言文的文字简洁但内涵丰富,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去丰满文本、丰盈人物形象。《杨氏之子》作为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第一篇文言文,这样的教学定位是不是准确,原因在于教师的文本解读方向的错位。

14、首先,在字词方面,我会按照认读、理解、积累、运用的顺序,对学生易读错、易写错的字词进行重点强调。比如:聪惠的读音;诣的书写。

15、把握好停顿,现在来完整的读一读——课件出示全文。

16、②指名交流“应声答曰”的意思。

17、02//多元的上课方式

18、刘义庆曾任秘书监一职,掌管国家的图书著作,有机会接触与博览皇家典籍。17岁升任尚书左仆射,位极人臣,但其堂弟宋文帝和刘义康的“主相之争”日益激烈,因此刘义庆也惧遭不测之祸,29岁便乞求外调,解除左仆射一职。曾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后任江州刺史。

19、孔君平拿杨氏之子的姓氏来调侃他,杨氏之马上反驳他。也看出来杨氏之的聪慧。

20、(预设:如果说杨梅是我们杨氏子家的果子,那么孔雀就应该是孔君平家的鸟。杨氏子听出了孔君平的话外之音,拿他的姓氏开玩笑,他也用同样的方法巧妙地回敬了孔君平。)(板书:机智)

三、杨氏之子节奏停顿划分

1、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杨氏之子,他的最大特点是聪慧,他的聪慧主要表现在这段对话中。(出示对话“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这么有意思的故事你们想演一演吗?

3、原文: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4、师假装委屈,我孔君平说的对吗?我官至廷尉,掌管天下刑狱,相当于全国司法部长,不一般是身份,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有错吗?你为什么不承认还拼命说孔雀?难道我有没有言外之意?

5、孔君平从姓入手戏弄孩子,孩子也以姓来还击,而且孩子没有直接生硬地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否定方式“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来应答。

6、师:嗯,大家讨论的声音渐渐小了,看来,大家已经解决的差不多了。

7、师:哦,你们觉得杨氏之子除了聪慧外,也是个很懂得礼数的孩子。

8、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9、生:我觉得语速要慢一点。

10、孔君平:孔坦,字君平,官至延尉。

11、《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笔记小说”的代表作,为言谈、轶事的笔记体短篇小说。

12、停顿恰当,我猜你一定明白了它的意思,说说看。

13、师:你的眼神充满了自信,就你吧。

14、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围绕“风趣与幽默”这一主题,编排了三篇课文,意在让学生体会课文极具趣味性的语言的热情和兴趣,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言品鉴能力。《杨氏之子》是一篇文言文,选自《世说新语·言语》,讲述了梁国一户杨姓人家中的九岁孩子与客人孔君平机智对谈的经过,勾勒出一个机敏善对的聪慧儿童形象。

15、《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言语引》,这部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

16、这是一节有趣的文言文教学案例。相对于现代文的学习,文言文的阅读常常显得枯涩无趣。这一方面是受文言文语言特点的制约,另一方面在于教者疏于对文言文语言趣味性的开发。《杨氏之子》一文所在单元的人文主题是“风趣与幽默”,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杨氏之子》一文所记录的故事,也正是通过杨氏之子与孔君平的机智对话,刻画出“甚聪惠”的小儿形象。不论是单元要求,还是文本内容,都需要教师把《杨氏之子》的阅读过程趣味化,生动化。

17、这篇文言文,说实话我是没有看出来幽默体现在哪里的,如果让我上,我也还没想好到底怎么引导学生去感受“风趣幽默”。

18、关注人物,体会“甚聪慧”

19、拓展延伸,感受风趣

20、为设果,果有杨梅。

四、杨氏之子选自哪里

1、(2)应——①yīng应该②yìng应和(明确“应声答曰”的“应”

2、注意指导多音字“为”、“应”的读音。

3、(1)为——①wéi作为;当作②wèi给;替(明确“为设果”的“为”

4、以“趣”引路,走向文言雅致处

5、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段,看看能不能发现杨氏之子聪慧在何处。

6、④从第一句话中,你还了解到了与“杨氏子”有关的哪些信息?(预设:国

7、师:嗯,声音洪亮,字正腔圆。

8、谁来学着孔君平的样子读读这句话呢?指名读

9、孩子们,我们前面学过不少文言文,如《守株待兔》《司马光砸缸》《自相矛盾》那么还记得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吗?

10、反应如此之快,难怪说“甚聪慧”

11、师:很好。还有哪个句子同学读懂了?

12、放入文中同桌之间互读,看看是否能读准字音,读好节奏。

13、《杨氏之子》这篇古文启示我们在遇到他人的戏弄时要随机应变,学会机智地回应,有时候恶言相向可能会适得其反。全文记叙了杨氏之子机智又不失幽默地回应客人一事,表现了杨氏之子的聪慧与机智。

14、这是故事中的重点部分。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这是你家的水果。”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很幽默,也很有趣。孩子应声答道:“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15、组词:应承,应许,应允

16、文中杨氏的儿子,据考证是后来三国时候成为曹操的行军主簿:杨修杨修,字德祖,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人,出生于公元175年,东汉建安年间举为孝廉,任郎中,后为汉相曹操主簿。后被曹操杀害,死于公元219年,卒时方44岁。杨氏家世为汉名门,祖先杨喜,汉高祖时有功,封赤泉侯。

17、生:我读懂了“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意思是孔君平指着杨梅给杨氏之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18、师:那大家现在就发挥一下你们的想象力,想想当时的孔君平应该会有着怎样的神态?

19、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于是便叫杨氏子出来。杨氏子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之子,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20、这句话点明了文章要讲的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起到总起全文的作用。

五、杨氏之子教案

1、(杨氏子不仅能听懂孔君平说的话,还能巧妙地应对,并且回答时还很有礼貌,可见他是特别聪惠。)(板书:甚)

2、(3)简要地说课题的意思。

3、B.让学生畅谈发现后点拨:这组对话体现了辩驳的一个重要方法:“按照其观点继续推敲,发现后面结论是错误的,证明其错误。”“杨梅与杨氏同有一个杨字,可划为一类,是一家人。”这是孔君平的逻辑,由此推出一个结论:“孔雀与孔君平同有一个孔字,是一家人。”这个结论成立吗?“未闻”,没听说过,显然不对,因此,孔君平的逻辑推理也是错误的。双方论辩,杨氏子完胜。

4、最终,在师生的共同补充中明确,本文主要写了孔君平去杨家拜访,在逗弄杨家儿子,遭到其机智回击的故事,塑造了古代一位小神童的形象。

5、师:是啊,孔雀的第一个字是孔,你也姓孔,却没见你俩是一家。

6、出示课题,初步了解文言文。

7、(2)聚焦杨氏子的言行,感悟“有礼地回答”是“智慧”的体现。

8、再读课文,读准字音并提出读句停顿疑问。

9、刘义庆是刘裕的侄子,在诸王中颇为出色,自幼就被刘裕所知,称赞其“此吾家丰城也”。他“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学,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刘宋宗室,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著有《世说新语》,志怪小说《幽明录》。为中国古代文学做出了巨大贡献。

10、师:哦,你们说杨氏之子的聪慧体现在“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句话中。

11、《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之次子,其叔临川王刘道规无子,即以刘义庆为嗣。

12、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文言文的基本特点:言简意赅。提醒学生:学习文言文要善于想象,把一个字读成许多字,把一句话读成许多话。

1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文言文作为五四运动之前中国几千年来唯一的书面语言古雅唯尚、简约精炼,创作了浩如烟海的典籍、经文。让学生从小学习文言文,通过经典的文章去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是很有意义的。

14、请同学们自主读文读通读顺。

15、师:这,让你想起谁来了呢?

16、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7、三是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和主人公的聪慧。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本课描述了杨氏之子的聪明,把杨氏之子巧妙的回答描写得惟妙惟肖,幽默风趣。

18、莎士比亚曾说——“幽默和风趣是智慧的闪现”。

19、读孔君平,生读杨氏之子,师边读边加上动作以及疑惑神态,生模仿加动作读书,激发对话兴趣。

20、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