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九龄是哪个朝代的
1、他早年最铁杆的亲信,当属刑部尚书裴敦复,这位主管刑狱的老裴,一度和李林甫默契配合,一起坑害了不少人。而且好多时候,老裴还亲自上阵,除了帮李林甫揭发政敌外,还主动帮他挡刀。以至于好长时间里,李林甫干的大多数坏事,都安在了裴敦复身上。但裴敦复除了能坑人外,还很能打仗,外战立了战功,前脚刚被唐玄宗表扬,李林甫后脚翻脸就比翻书快,找个罪名把他贬为淄川刺史。
2、笔者从中挑选了始兴县伯、中书令、金紫光禄大夫张九龄和渤海县侯、散骑常侍、银青光禄大夫高适两个代表,用他们截然不同的人生经历,来谈谈一切极有可能的大唐。
3、千里马易得而伯乐难求。文采斐然的李商隐直到暮首晚年才考中进士,读书破万卷的杜甫也在阴差阳错间蹉跎半生,在门阀士族把持官场的大唐,没有贵人在前引路,科举难中;纵然难得中榜,晋升又难如登天。
4、他在官场上第一次出手,就是开元十四年(726年),他在御史中丞任上,参与弹劾宰相张说。当时张说虽然失宠,但毕竟官威尤在,于是李林甫伙同御史大夫崔隐甫和宇文融,一道上奏弹劾,罪名也抓得极准。果然一击得中,打的张说乖乖退休。
5、张九龄从小就很聪明,读书写文章很厉害,13岁的时候就写信给广州刺史王方庆,王方庆对他很欣赏:"此子必能致远",可见张九龄也是个年少成名者。
6、名相长孙无忌、魏征、杜如晦、杨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画圣吴道子,乐圣李龟年,茶圣陆羽,药圣孙思邈,农学家陆龟蒙,书法大家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张旭、怀素,天文学家、数学家与易学大家李淳风,田园诗派大家孟浩然等都与进士无缘。
7、唐玄宗宠爱武惠妃,武惠妃想让她自己的儿子当太子,日后可以继承大统。所以她私下里欲谋废掉当时的太子李瑛。但是她也知道,废太子是大事,如果没有朝中大臣的支持,这事根本干不成。所以武惠妃就派了个宫中的官奴去游说张九龄。结果游说不成,反而被张九龄骂了一通。张九龄马上将此事告知了皇帝,从而挫败了武惠妃谋立太子的阴谋,稳定了宫廷形势。但他也因此得罪了武惠妃。
8、在百废待兴的玄宗朝,最需要张九龄这样充满锐意的官吏,但往往这样的官吏也很难在官场站稳脚跟。仅仅是四年以后的开元四年(716年),张九龄就因为被宰相姚崇参奏“封章直言,不协时宰”,而于当年秋天“拂衣告归”,放弃了他花了14年才位列庙堂的所有尊荣,这一年张九龄44岁。
9、但李林甫却很有想法,早早就下定了决心。自己和张九龄,绝没有和平共处的可能。要想成功,就要彻底击败这个老头。
10、事实上,刀的弯曲度越大,那么其砍入的深度越浅,也就是说像剑这种兵器砍入物体才很深。
11、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杜甫写这首《忆昔》的时候,盛唐早已故去,山河破碎的惨烈景象让这位忧国忧民的大诗人再次想起了还记忆犹新的开元盛世。
12、名相张九龄的政治人生,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13、唐代前期实行均田制与“租庸调”法,后期实行“两税法”。“租庸调”的赋税制度:“有田则有租,有身则有庸,有口则有调。”租是农民向政府缴纳谷物,作为田税。调是农民向政府缴纳当地的土特产,一般指的是绢物等。庸是农民为政府服劳役代替纳物。唐代前期的租庸调法,税额较轻,尤其是采取“输庸代役”的办法,让农民有休养生息的机会,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利于经济繁荣。在开元以后,租庸调法则“陷于败坏”。
14、科举制度主要标志——士人“投牒自试”始于唐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创立完善科举的关键人物。明经、进士两科成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进士考时务策和诗赋、文章,明经考时务策与经义;前者难,后者易)。唐宋代科考分为三级:解试(州县试)、省试(由尚书省或礼部举行)和殿试。
15、人文之旅|大汉帝国的五大贡献:汉文化,集权削藩,尊儒,养息,通西域
16、唐太宗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奖励垦荒,使农民能安定生产,耕作有时,衣食有余,安居乐业,注意轻徭薄赋;同时太宗崇尚节俭,曾遣散宫女三千多人,并下令免去四方珍贡。
17、从远离文化中心的荒州,到一路披荆斩棘考入浸染数百年书生气的长安帝都,张九龄就像是个初出深山的愣头青被长安城的繁华所震撼,但他不知道的是,更多的,是长安城里的人们被他的文章所震撼。若非书香累世的豪门世族教出来的子弟,又怎么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呢?然而,张九龄与世家豪门无关。
18、也并且有统一的军用制定标准,较常用的如腰刀(雁翎刀、柳叶刀、雁翅刀等),短刀如顺刀、猎刀、小刀等多种。国内现在各武样普遍采用的武术刀、八卦刀就是由清末民国时期的官造或民造牛尾刀而演生出来的。
19、张九龄曾建议唐玄宗按照范阳节度使张守琏的奏报,将作战不利的平卢将军安禄山斩杀,但唐玄宗赦免了安禄山,这一决定改变了唐朝后来的走向。
20、生封公孤,死谥文正。这是历朝历代读书人的终极梦想,而在宋仁宗赵祯之前的朝代,“文贞”谥号就是最高的谥号。(宋仁宗之后为了避讳,文贞改为文正)
二、张九龄是哪个朝代的丞相
1、相传莫宣卿七岁时已能吟诗作赋,十二岁参加州试中秀才,被乡人称誉为“神童”。
2、初,令九龄草诏,九龄言于说曰:"官爵者,天下之公器,德望为先,劳旧次焉。若颠倒衣裳,则讥谤起矣。今登封霈泽,千载一遇。清流高品,不沐殊恩。胥吏末班,先加章绂。但恐制出之后,四方失望。今进草之际,事犹可改,唯令公审筹之,无贻后悔也。"说曰:"事已决矣,悠悠之谈,何足虑也!"竟不从。
3、三省:中书省(决策机构,起草颁发诏敕)、门下省(审议机构,纠核朝臣奏章,复审中书诏敕)、尚书省(行政机构,总领六部,贯彻政令)。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是三省分工原则,从而彼此制约,以掌管国家大政。
4、宁王曾特意给李林甫打招呼,让他给自己的亲信升官。谁知李林甫非但不给面子,还把这倒霉蛋的龌龊事张榜公布,表示绝不屈服压力徇私枉法的强硬态度。这铁面无私的形象,一下更在长安城传遍。皇亲国戚中,都传说这个办事公道的李林甫。
5、遥夜人何在,澄潭月里行。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作为唐朝诗坛为数不多的士林巨擘,向来以“格调刚健”的诗风著称于世的张九龄,第一次在诗作《西江夜行》中展现了自己不为人知的孤独和柔软。
6、吴地刀,现藏于湖北鄂州市博物馆
7、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个悲情的毁灭?虽然后世把主要的责任,归结为那场恐怖的安史之乱。
8、后人称他为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一代名相,是古代客家人中的杰出代表人物之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崇敬。
9、根据莫氏族谱记载,其父莫让仁早逝,莫宣卿是遗腹子,母亲梁氏改嫁开建县金楼村(今南丰镇金楼村)莫及芝,随继父生活。继父莫及芝乐善好施,家境富裕,年幼入学堂读书。
10、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杨玉环入宫,本就懈怠政事的唐玄宗从此沉醉温柔乡中,一代明主终究还是做出了“一骑红尘妃子笑”的亡国之举。张九龄还是那个先天元年一心报国的张九龄,唐玄宗却已经不再是那个先天元年励精图治的唐玄宗了。
11、这两年有很多宫廷剧,也有不少穿越剧,比较多的集中在宋朝、明朝和清朝,以致有不少人产生了穿越到明清当王爷的想法;虽然,真正的历史很残酷,穿越到以上任何一个朝代,生活都是举步维艰。
12、因此,盛唐时期一件最大的胡闹事,也就顺理成章的发生了:重用安禄山。
13、您的分享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14、所以自从李林甫混成宰相后,俩人就对掐不断。而从战斗力说,李林甫对比张九龄,似乎完全不是一个等量级:张九龄既有业绩彪炳,更有皇帝恩宠,更有朝野铁杆遍布。俩人来来回回掐了几次,饶是李林甫会拍马屁,有唐玄宗的偏爱,但一来二去,总还是落下风。
15、当时的文人领袖宰相张说,被流放之时看到了张九龄的文章。他盛赞张九龄的文章“有如轻缣素练”,并认为张九龄是当世的不二人才可“济时适用”。这对于刚步入政坛的张九龄来说,不仅是一种鼓舞同时也是一种鞭策。
16、唐宣宗大中五年(公元851年),十七岁的莫宣卿赴京城参加廷试获中状元,从而成为广东历史上科举考试的第一个状元,并是始隋唐以科举取士以来年龄最小的状元。
17、这位在盛世序曲中踏入庙堂,又在盛世终章前远遁江湖的开元最后名相,早已化为天上的明月,用他君子如玉的德行,大公无私的操守,如同梅岭古道般仍让后世时时感怀。
18、极具西域色彩的唐三彩北京故宫藏
19、人文之旅|重访丝绸之路:张骞凿空,班超定远,玄奘取经
20、张九龄的诗早年词采清丽,情致深婉,为诗坛前辈张说所激赏。被贬后风格转趋朴素遒劲。
三、张九龄是哪朝人
1、此制法将成为中国刀剑后2000年的独特风格。反复锻打钢铁技术慢慢成熟。到汉朝中期,就成为著名的百炼钢技术。此制法也将成为中国刀剑后2000年的独特风格。
2、张九龄,唐玄宗时期的宰相,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任名相。在他之后,大唐王朝便如江河日下,最终引发了几乎导致唐王朝灭亡的“安史之乱”。在张九龄当政期间,唐王朝虽然繁华到了极点,但社会的各种矛盾已经暗流汹涌。张九龄重视农桑,轻徭薄赋,整顿吏治,保持了开元盛世的最后几年的稳定。
3、e游学|寻找”长江文明之源“:从三星堆立人像,到金沙太阳鸟
4、清代各类刀的品种都是中国战争史上最多的。有改制的,有自制的,有进贡的,形制很多。最重要的行军必备兵器只有刀、剑,其余都只用来练习和防身。
5、唐玄宗欣美张九龄的文章,夸他是文场中的元帅,自己会终生敬他为师。
6、在唐朝能得到权贵的一句赞誉,就等于基本拿到了混入官场的入场券。年仅十三岁的张九龄在得到王方庆的勉励后更加专心致学,并于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进士及第,从此踏入已见盛世端倪的大唐朝局。
7、陶弘景《刀剑录》载:“蜀主备令蒲元造刀五千口,皆连环及刃,口刻七十二湅,柄中通之,兼有二字矣”。
8、于张九龄而言,张说是他的恩师和贵人,没有张说,也就没有后来的开元最后名相张九龄。但和先天元年的自己一样,在张九龄的眼中,一个吏治清明、百姓安居的盛唐远比私人情分重要得多。
9、大唐王朝发展到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时期,虽然之间历经折腾,还有武则天改唐为周的一段变故,但始终蒸蒸日上的,却是强大的综合国力。文治武功的各方面成就,在唐玄宗李隆基执政的“开元”“天宝”俩个年号时期,无不到达了辉煌的顶点。
10、一般武侠剧姑且不论。今天老赵盘点一下各朝代使用较多的刀剑类型,如有不同意见,可以下方留言探讨。
11、开元名相张九龄的“情诗”
12、44岁在唐朝已经不算年轻了,这一次辞别长安,回到岭南故里,也许张九龄便再也不可能重回帝都了。带着所有人的不理解,一身孤勇的张九龄收拾好自己单薄的行李,像14年前的长安二年一样,一个人晃晃悠悠地离开了。
13、张九龄享年六十三岁,谥号•文献公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741年)葬于于今广东省韶关市北郊的罗源洞山麓。张九龄墓及其妻卢氏,弟张九皋、九章的墓冢,是广东省最具代表性的唐代大墓。张九龄墓为砖室墓,分墓室、甬道、耳室三部分。墓室为四角攒尖式顶,长98米,宽8米,离35米,四壁及甬道壁都绘有侍女蟠桃园等壁画,是广东境内绝无仅有的唐代墓葬壁画。墓前神道两旁原立有石座像,今存唐代岭南节度使、著名书法家徐浩撰写的《神道碑》和社甫作诗的(故右仆射相国张九公龄诗碑》。墓下飨堂内保存有明洧以来的碑刻。墓地前面是张文献公祠。张九龄家族塞地是广东省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4、哥舒翰兵败后,高适跟随唐玄宗西逃成都,仕途进入快车道,先后担任侍御史、谏议大夫。
15、张九龄,字子寿,又名博物。
16、隋文帝下诏举“贤良”,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隋炀帝诏令以“孝悌有闻”“德行敦厚”“结义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饶”“学业优敏”“文才秀美”“才堪将略”“膂力骄壮”等10科举人。进士二科,并以“试策”取士。
17、唐朝长安二年(702年),张九龄考中进士,从此进入仕途,虽然在女皇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时期没有大的升迁,但在唐玄宗即位后,张九龄担任左拾遗,有了施展拳脚的机会。
18、而一直到天宝十一年(751年)李林甫过世,安禄山都还一向很老实。李林甫过世之前,因为作恶太多,旧日的政敌就群起而攻之。等着他过世后,还没来得及下葬,就被唐玄宗剥夺了一切荣誉尊号,改由小棺材掩埋。而相比于他身死的悲惨境地,一个后果却更严重:他亲手种下的祸根安禄山,这会彻底没了对头,从此疯狂扩张,终于酿成了那场肆虐八年的灾难:安史之乱,从此大唐元气大伤,再无盛世。
19、曾祖父张君政,曾任韶州别驾;祖父张子虔出任过窦州(治所在今广东信宜县)录事参军;父亲张弘愈,曾为新州索卢县(今广东新兴县南部)县丞
20、秦青铜剑(柳叶八面剑形)
四、张九龄是哪个朝代的宰相
1、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唐朝 唐朝 唐朝
2、东汉永初6年:窄刃、直身,刀首为环形。这种刀型自汉以后尽管偶尔有小的变化,而窄刃直身的特点却几乎延续了大约1000年,才逐渐被更丰富多彩的宽刃刀代替。
3、张九龄(678—740),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唐朝开元时期曾任尚书丞相,后罢相,被贬为荆州长史。张九龄是一位远见卓识的政治家,更是一位诗风清雅的文学家。他为官秉公尽职,选贤任能,直言敢谏,从不趋炎附势,为“开元之治”做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语言简练质朴,寄托远大的人生理想,一扫六朝以来的绮靡之风。
4、七岁能属文,十三以书干广州刺史王方庆,方庆叹曰:“是必致远。”——《新唐书·张九龄传》
5、话说当年卢恂先生,有次纵马扬鞭路过勤政楼,偏偏被唐玄宗看见,当场就亮瞎了唐玄宗的眼,一路目送赞不绝口,很有想大力提拔的意思。这事叫李林甫知道了,立刻把卢恂的儿子叫来,说皇上很看重你爹,想让你爹去广东(在当时是蛮荒之地)当官,你要不想去就赶紧写报告请病假。这可把卢恂全家感动的不行,紧接着上了病假报告。
6、“贞观之治”是唐朝走向繁荣的开始。唐太宗继承唐高祖李渊制定的尊祖崇道国策,运用道家思想治国。完善"三省六部制",集权中加重分权——一个政令的形成,先由诸宰相在设于中书省的政事堂举行会议,形成决议后报皇帝批准,再由中书省以皇帝名义发布诏书。诏书发布之前,必须送门下省审查,门下省认为不合适的,可以拒绝"副署"。诏书缺少副署,依法即不能颁布。只有门下省"副署"后的诏书才成为国家正式法令,交由尚书省执行。这种运作方式很类似现代国家的"三权分立"制。
7、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理学在读研究生、文史大V李浩源出了一本《曾有少年时》,里面提到了唐朝的十个天才诗人,他们用诗歌讲述人生的喜怒哀乐,也用诗歌讲述大唐的光辉与晦暗,演绎出了一部青春版的大唐才子风华录。
8、与张九龄从小就比较顺风顺水的经历不同,高适可以说是一个大器晚成的代表。
9、四年后,张九龄请求回乡拜扫先人之墓,不料没多久因病去世,唐玄宗追赠他为荆州大都督,谥号“文献”。
10、作为儒家思想熏陶出的读书人,屈居江湖做个小吏,终究不是张九龄该走的路。这位九岁就能写文,十三岁就敢上书广州刺史王方庆的少年神童,从开始读书起就在用自己的实力一遍又一遍告诉所有人:只有长安才是他的去处。而当王方庆看完张九龄的文章后,他非但未曾讥讽,反而是被眼前这位少年郎笔下的恣意汪洋所震撼:“是必致远”。
11、明代刀基本上延用了宋代形制,但因火器的广为运用,明代刀的品种较之宋代少。
12、张九龄在历史上所做出的贡献,可以用包罗万象来形容。他不仅是盛唐时期的一位大政治家,同时还是颇有名望的文学家、诗人。尤其是他在五言古诗上的成就,更为后世之人所称道。
13、长安二年(702年),唐代著名大诗人沈佺期正值考功郎任上,向来观文老辣的他只一眼就在茫茫文海中相中了张九龄的试卷,也正是由于沈佺期的赏识,张九龄很快就被授予校书郎职位,由此开启了自己的大唐官场主线任务。
14、真正沦为孤家寡人的李隆基带着残兵败将仓皇逃入蜀地,惊魂笃定之后,他想起了已经辞世15年的张九龄。满目是山河破碎,到处是生灵涂炭。悲从中来的李隆基遥空为张九龄的魂灵献上了迟来的挽联:蜀道铃声,此际念公真晚矣;曲江风度,他年卜相孰如之?
15、该是何等的太平盛世,才能让后世无数人想起来,都会瞬间在心底激荡出豪迈之情。大唐因开元盛世而熠熠生辉,而让开元盛世熠熠生辉的人里面,也一定有张九龄的名字。作为开元盛世最后的名相,张九龄拱手离去时,也正是盛唐气象到达最高峰的时候。
16、短柄翘首大刀(青铜):我国冶铁大约发明于西周时期,最迟在春秋早期已经出现制造铁剑技术。不过此时的冶铁及钢铁剑制造工艺尚不及青铜铸剑术高超和普及。
17、三省六部制,支撑起历代王朝的运转管控
18、人文之旅|战争后期,是文化名人的争夺战
19、有人会问:谪官而已,何至于此?因为那人并非是普通的谪官,他叫张说,当时的文宗领袖,后来的士林盟主。
20、张九龄是唐朝的,是唐朝开元名相、政治家、文学家、诗人,为开元盛世做成重大贡献;张九龄幼时聪明敏捷,擅长写文章;9岁知属文,13岁能写出好文章,时用书信干求广州刺史王方庆;积极发展五言古诗,诗风清淡,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著有《曲江集》,誉为“岭南第一人”。
五、张九龄是哪个朝代的诗人朝代顺序
1、但这样的身世给李林甫的影响,首先倒不是关照眷顾,而是尔虞吾诈的能耐。唐朝的皇室,堪称中国历史上窝里斗最厉害的一家。从唐太宗年间的玄武门之变开始,到唐太宗几个儿子互掐,最后便宜了唐高宗,再到后来的武则天家族与李唐家族的殊死搏斗,从来刀光剑影,冷血无情。
2、张九皋,韶州曲江人。张九龄之弟,早年举孝廉,授为南海郡司户参军、赣县令和始安太守。张九龄入相后,改任南康别驾。张九龄谪荆州,亦随贬淮安、彭城等地郡守。后历迁襄、广数州刺史,特授银青光禄大夫。天宝十四年四月病逝西京,享年66岁。 唐朝开元时期名相张九龄的弟弟。元代著名作曲家、滨国公张养浩的二十三世祖。曲江人。
3、这时,李林甫想起了当初他立相时张九龄也竭力阻止,就对皇帝说:周子谅是张九龄推荐的,张九龄也要之罪。唐玄宗想起了张九龄处处与他作对的往事,新仇旧恨一并发作。于是张九龄也受了牵连被罢相,贬为荆州长史。
4、张九龄(678—740),一名博物,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唐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唐中宗初年进士,唐玄宗开元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唐代有名的贤相。
5、司马光说:“上(玄宗)即位以来,所用之相,姚崇尚通,宋璟尚法,张嘉贞尚史,张说尚文,李元纮,杜暹尚俭,韩休,张九龄肖直,各其所长也”。的确是中肯的评价,张九龄力人正直,敢说实话,甚至不怕忤逆玄实,在古代的士人中,也堪称楷模!
6、张九龄走后,一直被他弹压的李林甫、安禄山等人开始内外勾结,如同谷仓硕鼠般疯狂啃噬着张九龄守护了半生的盛唐。
7、张九龄乃汉留候张良的后人,相貌英俊伟岸,才华横溢,擅长诗文,“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就是出自他的手笔,唐玄宗时的明相。
8、作为开创开元盛世的一代雄主,李隆基还是太子时就发现了张九龄,在他亲自主持的道牟伊吕科中,张九龄经世致用的国策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盛名之下无虚言,唐玄宗知道张九龄的抱负,张九龄也知道李隆基的雄心,这对让历史铭记的君臣开始了开元盛世的伟大构想。
9、他被誉为是继陈子昂之后,开启盛唐诗歌文化大们第一人。《旧唐书》称“九龄文学政事,咸有所称,一时之选也”。
10、以科举制选拔民间人才,延续到清末
11、张九龄长得一表人才,为官清正廉洁,为人善恶分明,做事勤恳敬业,学识博大高远。
12、唐朝开元九年(721年),名臣张说再次担任宰相,他之前就对张九龄很欣赏,甚至因同姓与他结为宗族兄弟,张九龄也跟着升职,担任中书舍人。
13、于是擅长政治秀的李林甫,这次再度精心设计一个秀:连环秀。
14、开元十八年(730年),张说病逝,他把张九龄作为最后的礼物,留给了盛唐。那时的张九龄已经54岁了,眼见人事凋零,厌倦政治斗争的他萌生退意,但素有识人之明的唐玄宗几次三番挽留,终于成功给盛唐留下了定海神针。
15、战国时魏国都城大梁是指战国时魏(梁)国都城,当时中国最大都市之一。在今河南省开封市西北。魏惠王三十一年(公元前339年,一说魏惠王五年或六年),魏国都城自安邑(今山西夏县北)迁此,魏国也称梁国。梁,国名,历史上有七个以梁为国号的国家。一是春秋时嬴姓诸侯国之一的梁国。二是战国时魏惠王迁都大梁,魏国也称梁国。三是南北朝时期,南朝第三个王朝南梁。四是南北朝时期,南梁被攻陷后对西魏称臣的西梁。五是隋朝末期,梁师都建立的政权,国号梁,年号永隆。六是隋朝末期,西梁宣帝曾孙所建后梁。七是五代十国时期五代中第一个朝代的后梁。
16、唐高宗咸亨四年(673年),张九龄出生于韶州当地的官宦世家,这个绵延了数代的大家族从曾祖父起就活跃于岭南之地。但在门阀士族的流毒还未消除的大唐,出生在岭南这样远离权利核心的荒凉远州,等待张九龄最好的结局,也不过是继续走上父辈的道路。
17、公元前685年,齐国管仲主张“相地而衰征”,是东周时最早提出土地私有、对农业耕地实物征税的政策。汉高祖起实行“十五税一”、汉文景帝采取“三十税一”的按收成计算实物地租及算赋(人口税)。北魏推行均田制(无主土地按户分给小农,一定年限后归其所有),隋唐沿用,至后期土地兼并严重,被两税法替代。
18、其实张九龄对牛仙客本人,倒无恶感。但是他老成谋国,认定就这样提他当尚书,是严重违背唐朝的官吏制度,因此卖力反对。但一直以来,张九龄太过傲慢,早惹得唐玄宗心烦,这次更点了导火索。唐玄宗几次提出,要给牛仙客加官进爵,张九龄轮流驳斥,先说牛仙客没文化,又说牛仙客家庭条件差。这下把唐玄宗也惹怒了,直接大骂张九龄:你说牛仙客出身低微,那你张九龄又是什么出身?
19、高适从小家庭条件就很不好,在梁、宋一代非常落魄,虽然曾去长安赶考,但没有考中。
20、这位奸人的破坏力,至今还回声萦绕:我们用来形容一个人内心奸诈的成语“口蜜腹剑”,最早就是用来形容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