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李端听筝
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五言绝句(五绝)由四个五言句首成。
3、《唐诗三百首》: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刘长卿
4、凭君向道休弹去,自尽江州司马头。
5、格律对照例诗:王涯《闺人赠远》
6、——梁/沈约:《咏筝》
7、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8、(北宋)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9、《唐诗三百首》:送上人·刘长卿
10、《唐诗三百首》: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刘长卿
11、《唐诗三百首》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韩愈
12、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13、秦筝吐绝调,玉柱扬清曲。
14、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15、金粟:古也称桂为金粟,这里当是指弦轴之细而精美。
16、首句并不入韵,二四句押韵。一般来说,五言诗首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
17、绝句的形式特征和格律对照
18、míng zhēng jīn sù zhù , sù shǒu yù fáng qián 。
19、弦依高张断,声随妙指续。
20、《唐诗三百首》:除夜有怀·崔涂
二、李端听筝平仄
1、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2、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3、✦周郎:指三国时吴将周瑜。他二十四岁为大将,时人称其为“周郎”。他精通音乐,听人奏错曲时,即使喝得半醉,也会转过头看一下奏者。当时人称:“曲有误,周郎顾。”✦拂弦:拨动琴弦。
4、《唐诗三百首》: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
5、《唐诗三百首》: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上)·李商隐
6、菜单栏有“唐诗三百首”合集
7、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8、因出天池泛蓬瀛,楼船蹙沓波浪惊。
9、他怎忍心像轩辕黄帝那样,丢下群臣百姓独自一个人去升天成仙呢?
10、《唐诗三百首》石鱼湖上醉歌并序·元结
11、《唐诗三百首》:次北固山下·王湾
12、▶百家讲坛《春秋五霸》合集(共29集)
13、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4、所以李端肯把郭暧吹捧到这个样子,可见两个人的关系。关系怎么样呢?关系也未必真的非常铁。要是真的非常铁,就不用这样拍马屁了。李端是郭暧府上的座上客,郭暧每次宴饮郊游一请他他就去,为什么呢?是因为郭暧的府中啊,有一个叫镜儿的婢女,不仅容貌艳丽,关键是弹得一手好筝,每次席间宴乐助兴之际,李端时不时地就忍不住要把自己的目光递送到那“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就是总是余光——眼睛的余光去瞟镜儿,镜儿也总会在李端的目光的余光中,偶尔回望他一眼。
15、金粟轴的古筝发出优美的声音,那素手拨筝的美人坐在玉房前。想尽了办法为博取周郎的青睐,你看她故意地时时拨错了琴弦
16、“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诗人终于注意到弹奏出的乐曲本身。诗的前两句写女子正在弹筝,按此写法,接下去似乎应该描写女了的弹奏技艺,或者表现秦筝极富感染力的音乐形象,但出人意料的是,四句并不沿袭通常的写法,而是描写女子为了引起知音者的注意,故意错拨筝弦。
17、《唐诗三百首》: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李隆基
18、《唐诗三百首》: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杜甫
19、柱:定弦调音的短轴。扩展资料:“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诗人终于注意到弹奏出的乐曲本身。诗的前两句写女子正在弹筝,按此写法,接下去似乎应该描写女了的弹奏技艺,或者表现秦筝极富感染力的音乐形象,但出人意料的是,四句并不沿袭通常的写法,而是描写女子为了引起知音者的注意,故意错拨筝弦。
20、愁龙啼玉海,夜燕语雕阑。
三、李端听筝赏析
1、天庭上三十六个天帝要来迎接,仙人们纷纷驾着云车翩然而下。
2、五言绝句停顿的划分方式有以下四种:A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诗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B式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诗例: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登乐游园》)C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诗例:鸣筝金黍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李端《听筝》)D式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诗例:江南渌水多,顾影暂通流。落日秦云里,
3、阅读前,请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国学荟粹”,再点击“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4、如果句尾连续出现了三个平声字,叫做“三平调”,是古体诗专用的形式,近体诗必须尽量避免。因此五言“仄仄仄平平”的第三字和七言“平平仄仄仄平平”的第五字不能用平声字。
5、《唐诗三百首》: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高适
6、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7、《唐诗三百首》: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刘长卿
8、释义:金粟轴的古筝发出优美的声音,那素手拨筝的美人坐在玉房前。想尽了办法为博取周郎的青睐,你看她故意地时时拨错了琴弦。
9、《唐诗三百首》: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
10、《唐诗三百首》:酬张少府·王维
11、《唐诗三百首》:春宫怨·杜荀鹤
12、《唐诗三百首》塞上曲·其王昌龄
13、《唐诗三百首》: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14、五绝除“平平仄平仄”以外,还有一种罕见的拗句是“(仄)仄(平)仄仄”;七绝除“(仄)仄平平仄平仄”以外,还有一种罕见的拗句是“平平(仄)仄(平)仄仄”。这一点与律诗相同。
15、《唐诗三百首》:寄李儋元锡·韦应物
16、《唐诗三百首》夜归鹿门歌·孟浩然
17、(2)仄起首句不入韵式:
18、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19、《唐诗三百首》:过故人庄·孟浩然
20、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四、李端听筝古诗
1、《唐诗三百首》:贼平后送人北归·司空曙
2、《唐诗三百首》:登岳阳楼·杜甫
3、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4、译文:金粟轴的古筝发出优美的声音,那素手拨筝的美人坐在玉房前。想尽了办法为博取周郎的青睐,你看她故意地时时拨错了琴弦。注释:⑴金粟柱:古也称桂为金粟,这里当是指弦轴之细而精美。⑵玉房:弹筝女子的住处。
5、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6、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解读诗词
7、——唐/李端:《听筝》
8、出自唐代王昌龄的《青楼怨》
9、听筝(柳中庸)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精。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作者运用通感的艺术手法来描写听到的音乐的美,将抽象的筝乐具体化,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追逐乐声的过程比做“逐春风知柳态,随啼鸟识花精”的过程,形象生动使读者切身感受到音乐的悲切和变化莫测的情思伤感。柳中庸的诗着重描写诗人听筝的感受,并以此抒写自己的离情别恨;白居易的诗则主要表现诗中主人公“别有深情一万重”。
10、次句写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这是由地面望到天边,由近望到远,由西望到东。这两句诗合起来,就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全都容纳进诗笔之下,使画面显得特别宽广,特别辽远。
11、《唐诗三百首》:秦中感秋寄远上人·孟浩然
12、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13、至于筝这种乐器的他的原创者,汉代的《风俗通》(《风俗通义》,汉唐人多引作《风俗通》,东汉泰山太守应劭著。汉代民俗著作。原书三十卷、附录一卷,今仅存十卷。该书考论典礼类《白虎通》,纠正流俗类《论衡》,记录了大量的神话异闻,但作者加上了自己的评议,从而成为研究汉代风俗和鬼神崇拜的重要文献。后人卢文弨《群书拾补》中辑有《风俗通逸文》多条,系十一卷补之所逸,中有“女娲造人”、“李冰斗蛟”等神话,皆为首见于记录者。)里头把它归于蒙恬,说:“谨按《礼乐记》,说筝五弦,筑身也。今并、凉二州筝形如瑟,不知谁所改作也。或曰蒙恬所造。”后来象傅玄的《筝赋序》里,也明确地说是“以为蒙恬所造”,所以在古代蒙恬造筝的这个说法也非常有名。
14、《唐诗三百首》: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
15、《唐诗三百首》:长相思·李白·其一: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唐诗三百首》:长相思·李白·其二
16、古体诗的押韵,可以把邻近韵部的韵,比如一东和二冬、四支和五微,混在一起通用,称为通韵。但是近体诗的押韵,原则上必须严格地只用同一韵部的字,即使这个韵部的字数很少(称为窄韵),也不应参杂其他韵部的字,否则叫做出韵。但是如果是首句押韵,可以借用邻韵。因为首句本来可押可不押,所以可以通融一下。比如《军中醉饮寄沈八刘叟》:
17、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18、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19、五言绝句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五绝,是指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小诗,属于近体诗范畴。此体源于汉代乐府小诗,深受六朝民歌影响,成熟定型于唐代。五绝每首仅二十字,便能展现出一幅幅清新的图画,传达一种种真切的意境。因小见大,以少总多,在短章中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是其最大特色。五绝有仄起、平起二格。代表作品有王维的《鸟鸣涧》、李白的《静夜思》、杜甫的《八阵图》、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等。
20、鲁迅有《赠人》(其二)诗:“秦女端容理玉筝,梁尘踊跃夜风轻,须臾响急冰弦绝,但见奔星劲有声。”3古筝诗词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岳飞《小重山》鸣筝金栗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李端《听筝》弹筝北窗下,夜响清音愁。张高弦易断,心伤曲不道。萧纲《弹筝》多景楼上弹神曲,欲断哀弦再三促。江妃出听雾雨愁,白浪翻空动浮玉。唤取吾家双凤槽,遣作三峡孤猿号。与君合奏芳春调,啄木飞来霜树杪。苏轼《甘露寺弹筝》
五、李端听筝的做节
1、律句的平仄粘对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即所谓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就是说第五(仅指七言)字的平仄可以灵活处理,而第六以及最后一字的平仄则必须严格遵守。但前提是不能犯孤平和三平调。
2、唐诗第3句是不押韵的,这首诗的韵脚应该是an,柱这个字估计现代和古代的读音不同了,在古代应该是以an为韵母!
3、李端(约743~约782),唐代诗人。字正己,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
4、《唐诗三百首》: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王维
5、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6、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7、深宫的高楼高耸入云,宫殿中的大柱子上盘着金龙。
8、相传三国时代的周瑜,别人奏曲有误,他就回头一看,此诗显然受到了这个故事的启发。“时时”说明这并非偶尔失手,也并非技艺低下,因为这失误明显地属于有意为之。
9、酒渴爱江清,余甘漱晚汀。软沙倚坐稳,冷石醉眠醒。野膳随行帐,华音发从伶。数杯君不见,都已遣沈冥。这一首押的“汀、醒、伶、冥”属下平声九青,但首句借用了八庚的“清”。这叫做借邻韵发端,在晚唐开始流行,到了宋代,甚至形成了一种风气。
10、花明绮陌春,柳拂御沟新。为报辽阳客,流芳不待人。
1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12、《唐诗三百首》:送人东游·温庭筠
13、徒闻音绕梁,宁知颜如玉。
14、《唐诗三百首》:题大庾岭北驿·宋之问
15、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16、《唐诗三百首》:蜀先主庙·刘禹锡
17、是的。据《三国志》记载,周瑜年少时精通音律,即使在喝了三盅酒以后,弹奏者只要有些微的差错,他都能觉察到,并立即会扭头去看那个出错者。由于周郎相貌英俊,酒酣后更是别有一番风姿。弹奏者多为女子,为了博得他多看一眼,往往故意将曲谱弹错自魏晋时代之后,“周郎顾曲”常作为典故被各大文豪所引用,常常出现在各类诗歌、戏曲等文学作品中。唐人李端有《听筝》诗赞道:“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18、《唐诗三百首》:送灵澈上人·刘长卿
19、▶百家讲坛《钱文忠解读三字经》合集(共43集)
20、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