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100句)

2023-05-03 01:26:29 0 59

一、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

1、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大概正在长安谋取功名。

2、前两句,可以说是艺术创作的“直接法”。几乎不经任何迂回,而是直插核心,迅即形成高潮,出现警句。但这种写法往往使后两句难以为继,造成后劲不足。这首诗的后两句,如果顺着“佳节倍思亲”作直线式的延伸,就不免蛇足;转出新意而再形成新的高潮,也很难办到。作者采取另一种方式:紧接着感情的激流,出现一泓微波荡漾的湖面,看似平静,实则更加深沉。

3、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学者蒙曼开玩笑说,这首“七言绝句”其实可以改成“五言绝句”,也就是每一句诗减去两个字,你们试试能不能改出来。

4、繁华的帝都对当时热中仕进的年轻士子虽有很大吸引力,但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毕竟是举目无亲的“异乡”;而且越是繁华热闹,在茫茫人海中的游子就越显得孤孑无亲。第一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分量下得很足。

5、独自远离家乡无法与家人团聚,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

6、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为重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

7、遥想今日重阳,兄弟又在登高,

8、离开从小长大的故乡到外地,会感到一切都陌生,总感到自己是漂浮在他乡的一叶浮萍。

9、《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的意思: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原文: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此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写下。王维当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华山东面,所以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

10、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诗经到乐府,再到唐诗宋词,其语言之美、音韵之妙、意境之远,滋养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古诗经典是中华民族文化之精髓,是华夏文明之核心,是中国古典文化之瑰宝。胸有文墨怀若谷,腹藏诗经气自华。小学生接受古诗文的熏陶,不仅可开阔视野,丰富阅历,还能提高修养,陶冶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来吧!让我们一起走进古典诗词的世界,吟诵千古诗篇,积累精妙文词,感受名流情怀,做一颗饱读“诗书”的“灵秀明珠”。

1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篇之一。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

12、遥知兄弟登高处⑷,遍插茱萸少一人⑸。

13、“每逢佳节倍思亲。”强调了只要是节日都会想念家人,其实就是强调经常想念家人。

14、茱萸(zhūyú)是一种香草,即草决明。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15、想到兄弟们也在思念自己,这让王维的想念又多了一分。独在异乡的孤独也得到一点安慰。

16、⑵异乡:他乡、外乡。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17、创作背景:这是诗人十七岁时在长安所作,王维当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华山东面,所以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中国有些地方有登高的习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

18、茱萸:一种植物,传说重阳节扎茱萸袋,登高饮菊花酒,可避灾。

19、《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该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

20、赏析:写游子思乡怀亲。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

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朗诵

1、⑷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2、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句子,凝练、精致,最重要的是,兼容跨越千年的形色人生,读诗的人,懂诗的人,自有一份品味涵养与气定神闲。让我们走进(每日一诗)栏目,让古诗净化我们的心灵,成为每个人生命的底色。瞧,古诗词正带着数千年的墨香穿越而来......今天让我们共同欣赏由一年级语文吕萌老师推荐的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 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

4、中秋节。中秋佳节,我们习惯一家团圆赏圆月,吃月饼。那天,如果恰好远在他乡,没有亲朋相伴,难免会感到孤独。

5、如果一家人在一起,就不可能思念,就不可能会有“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诗句。在这首诗里,能看出王维和家人处于分别的状态吗?

6、异乡:他乡,远离家乡。

7、三四两句,如果只是一般化地遥想兄弟如何在重阳日登高,佩带茱萸,而自己独在异乡,不能参与,虽然写出了佳节思亲之情,但会显得平直,缺乏新意与深情。

8、你看,17岁的王维用非常质朴的语言写出了思乡之情,这首诗征服了一代又一代读者,流传至今。其实王维还有一首思乡诗,也是语言极其质朴,但非常打动人,我们来读一读。

9、《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抒情小诗写法朴素,但对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的表达极具厚度和高度。

10、重阳节要登高(爬山)。

11、独自离家在外地为他乡客人,

12、每逢佳节来临格外思念亲人。

13、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茱萸可惜至少我一人。

14、(教师补充说明:重阳节在今天不算大节。但是古代,尤其唐以前重是一个重要的节日。重阳节有三大活动:登高宴饮,佩茱萸,赏菊花。这些活动都是为了消灾避难。)

15、独自离家在外地为他乡客人,每逢佳节来临格外思念亲人。

1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篇之一。

17、好,现在我们明白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王维因为要求取功名,一人远离家乡,因此有了思念。但你们认为这首写的是谁思念谁?

18、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唐代〕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译文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

19、茱萸:一种香草,即草决明。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20、“独在异乡为异客”是一个人独自在外的意思,“异客”就是现在常说的“游子”“外地人”。

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配画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原文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原文(作者:王维):

3、QQ:3414326780

4、改后的五言绝句意思似乎也表达清楚了,但思念之情总觉得没有王维的七绝表达得更充分,为什么会这样呢?比较阅读,小组讨论。

5、(点击上方音频即可收听侯侯老师读的古诗)

6、翻译:独自离家在外地为他乡客人,每逢佳节来临格外思念亲人。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菜萸可惜至少我一人。

7、“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流传千古的思乡的佳句。王维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八。这是诗人十七岁时在长安所作,少年之作而能戒除浮泛的雕琢,直指真情实感,确实是深知作诗的窍门。诗人的家乡蒲州(今山西永济)在华山之东,所以题为“忆山东兄弟”。古人以九为阳数,九月九日也就是重阳节。写节日的诗,最忌落入俗套,这首诗高明就高明在避开俗套,把握住真性情。首句就用了两个“异”字,似乎脱口而出,却别有滋味地渲染出在异乡作客的生疏不适的孤独感。

8、原文: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翻译: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王维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八。下面是唐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刘学锴先生对此诗的赏析。王维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时期就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诗篇。这首诗就是他十七岁时的作品。和他后来那些富于画意、构图设色非常讲究的山水诗不同,这首抒情小诗写得非常朴素。但千百年来,人们在作客他乡的情况下读这首诗,却都强烈地感受到了它的力量。这种力量,首先来自它的朴质、深厚和高度的概括。

9、山东省包括济南、青岛、淄博、枣庄、东营、烟台、潍坊、济宁、泰安、威海、日照、滨州、德州、聊城、临沂、菏泽等16个地级市。

10、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11、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株儒少一人。

12、讲解人:首图视听馆员姜闿钰

1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古诗里的“山东”:指华山以东作者家乡蒲州。原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代: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译文:独自远离家乡无法与家人团聚,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赏析: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大概正在长安谋取功名。繁华的帝都对当时热中仕进的年轻士子虽有很大吸引力,但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毕竟是举目无亲的“异乡”;而且越是繁华热闹,在茫茫人海中的游子就越显得孤孑无亲,分量下得很足。对亲人的思念,对自己孤孑处境的感受,都凝聚在里面。

14、山东:王维迁居于蒲县(今山西永济市),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

15、诗中的山东喻指诗人的故乡,现在我们所说的山东是山东省,是华东地区的最北端省份,以其位于太行山东部的住所而得名。西部为黄淮海平原,连接中原、西北与河北、西南与河南,南部与东南部分别与安徽、江苏两省相对。中部是山东省的中部,泰山是全国的最高点。东部是山东半岛,东南部是黄海。

16、指的是他的的亲弟弟。王维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时期就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诗篇。这首诗就是他十七岁时的作品。和他后来那些富于画意、构图设色非常讲究的山水诗不同,这首抒情小诗写得非常朴素。但千百年来,人们在作客他乡的情况下读这首诗,却都强烈地感受到了它的艺术力量。这种艺术力量,首先来自它的朴质、深厚和高度的艺术概括。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今山西永济),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

17、《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抒发身在异乡的游子适逢佳节对故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反映出人们的心声,引起人们的共鸣。全诗朴素无华,蕴藉深厚,用词精练,曲折有致,堪称千古绝唱。

18、“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少的人就是“王维”。这两句诗写的是这样一个场景:王维的兄弟在重阳节这一天说说笑笑,打打闹闹,去爬山,相互插着辟邪的茱萸,忽然有个兄弟说了一句:可惜摩诘不在啊。于是大家沉默了,大家伤感了。这不是在写兄弟想念王维吗?一般诗歌后两句才是重点,这首诗应该主要写兄弟想念王维吧?请你们讨论。

19、《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因身在异乡,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写下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以直抒思乡之情起笔,而后笔峰一转,将思绪拉向故乡的亲人,遥想亲人按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想念诗人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诗中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名句,打动了无数游子离人的思乡之心。原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译文:独自流落他乡,长做异地之客,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眷亲。遥想今日重阳,兄弟又在登高,他们佩带茱萸,发觉少我一人。

20、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篇之一。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七岁时在长安所作,少年之作而能戒除浮泛的雕琢,直指真情实感,确实是深知作诗的窍门。诗人的家乡蒲州(今山西永济)在华山之东,所以题为“忆山东兄弟”。古人以九为阳数,九月九日也就是重阳节。

四、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带拼音

1、“遍插”两个字写出了兄弟们相互插茱萸的热闹、欢乐,与后面的突然想起王维不在身边的难过形成强烈的反差。

2、(充分让学生讨论,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引导学生联系“遥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来体会。)

3、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

4、从“遥知”这两个字可以看出这个场景是王维的想象,这还是说明这是王维在思念兄弟。

5、(教师补充说明:王维为什么会和他的家人分离呢?王维是山西蒲州人,蒲州在华山的东面,17岁的时候,王维跑到华山西面的长安去了,长安可是大城市,是京城,是当时的“首都”,王维到长安去学习、考试,求取功名。第一次一个人出远门,他算是尝到想念的滋味了,他非常想念在华山东面的他的家人,他的兄弟。诗中的“山东”不是指现在的山东省,而是“华山以东”。)

6、该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

7、《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因身在异乡,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写下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以直抒思乡之情起笔,而后笔峰一转,将思绪拉向故乡的亲人,遥想亲人按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想念诗人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诗中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名句,打动了无数游子离人的思乡之心。原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译文:独自流落他乡,长做异地之客,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眷亲。遥想今日重阳,兄弟又在登高,他们佩带茱萸,发觉少我一人。

8、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登高时佩带茱萸囊,据说可以避灾。茱萸,又名越椒,一种有香气的植物。

9、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

10、这首诗表达了身居外地的诗人,适逢重阳佳节,更加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11、须体贴。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而这种出乎常情之处,正是它的深厚处、新警处。

12、遥想今日重阳,兄弟又在登高,他们佩带茱萸,发觉少我一人。

13、“异乡”“异客”,正是朴质而真切地道出了这种感受。作客他乡者的思乡怀亲之情,在平日自然也是存在的,不过有时不一定是显露的,但一旦遇到某种触媒──最常见的是“佳节”──就很容易爆发出来,甚至一发而不可抑止。这就是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

14、诗人遥想的却是:“遍插茱萸少一人。”意思是说,远在故乡的兄弟们今天登高时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却发现少了一位兄弟──自己不在内。好像遗憾的不是自己未能和故乡的兄弟共度佳节,反倒是兄弟们佳节未能完全团聚;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的缺憾更须体贴。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而这种出乎常情之处,正是它的深厚处、新警处。杜甫的《月夜》:“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和这两句异曲同工,而王诗似乎更不着力。

15、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茱萸可惜只少我一人。

16、王维少年时就与胞弟王缙离开家乡蒲州到西京长安和东都洛阳客游。在诗歌创作方面的久负盛名,使他成为王公、驸马、达官贵人的座上清客,这使他有机会大量接触上层社会的生活,对世态炎凉和统治阶级的贪腐生活有了深刻认识,并且产生了深深的厌倦。

17、此诗原注:“时年十七。”说明这是王维十七时的作品。王维当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华山东面,所以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中国有些地方有登高的习俗。《太平御览》卷三十二引《风土记》云:“俗于此日,以茱萸气烈成熟,尚此日,折萸房以插头,言辟热气而御初寒。”

18、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人皆携带茱萸是否发觉少我一人。

19、在此,向离开家乡的游子们致敬!家乡永远是根!常回家看看!

20、(出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代:王维

五、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注释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古诗的意思是:独自流落漂泊在异乡的自己只能是作为他乡的客人,一到重阳佳节就会格外思念家乡亲人,遥想家乡的弟兄们登高,插戴茱萸的时候,就唯独少了我一个人。

2、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741年)进士。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

3、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4、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眷亲。

5、独在异乡为异客⑵,每逢佳节倍思亲⑶。

6、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中国有些地方有登高的习俗。

7、赏析:“异乡”“异客”,正是朴质而真切地道出了这种感受。作客他乡者的思乡怀亲之情,在平日自然也是存在的,不过有时不一定是显露的,但一旦遇到某种触媒──最常见的是“佳节”──就很容易爆发出来,甚至一发而不可抑止。这就是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

8、(老师可引导回忆望月思乡的诗句,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9、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

10、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民间很器重这个节日,在这一天有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等习俗,传说能以此避灾。忆:想念。山东:指华山以东(今山西),王维的家乡就在这一带。

11、点击上"蓝字"关注我们

12、倍:加倍,更加。

1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的意思: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原文: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

1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全诗的意思是:

15、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这是一首抒发思乡之情的千古绝唱。诗中开篇点题。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16、王维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时期就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诗篇。这首诗就是他十七岁时的作品。和他后来那些富于画意、构图设色非常讲究的山水诗不同,这首抒情小诗写得非常朴素。但千百年来,人们在作客他乡的情况下读这首诗,却都强烈地感受到了它的力量。

17、译文:独自在他乡做他乡的客人,每到欢庆佳节时,就更加思念家中的亲人。我在遥远的异乡想象着,今天兄弟们登高的时候,大家插戴茱萸,就少了我一个人。

18、“独在异乡为异客”,开篇一句写出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之感。诗人在这短短的一句话中用了一个“独”、两个“异”字,可见诗人在外强烈的异地作客之感,在外越是孤独,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就越强烈。在当时封建社会里,交通闭塞,人们都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地域之间的往来较少,所以不同地方的人们在风土人情、生活习惯、语言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所以,诗人离开生活多年的家乡到异地生活,自然感到陌生而孤单。诗人平淡地叙述自己身在异乡,但是其中却包含着诗人质朴的思想感情。

19、佳节,本应全家团圆,不能回家过节的游子们,这一天尤其思念家乡与亲人,而故乡的亲人们也会在这一天格外想念自己!

20、这首诗是唐朝诗人王维写的思乡怀亲之情的诗。王维当时写诗时候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华山东面,所以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

上一篇:关雎原文(100句)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