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游峰的扫路人主要内容概括
1、因此,我们要研究儿童在第一次接触文本时他到底想看什么?想获取什么?我们换位思考,我们拿到一篇文章,第一想看的当然是故事情节,矛盾冲突,人物特点和事件结局等等,可我们的第一课时却在生字新词上大做文章,却置文本内容和意义于不顾,这是不是有违人的阅读期待呢?
2、生:老人给海鸥取名字。
3、生:因为第一次作者是无意中听见“哗哗”的扫路声被吸引过去的,他对老人只是初识,并不了解,也不太在意。所以这时候只能从衣服等方面对老人有一个大体的了解,能看出老人的身份就可以了。(掌声响起。)
4、生:第一行都是讲月亮、月光的。
5、生:(学生齐读)“在为老人举行的葬礼上,我们抬着那幅遗像缓缓向灵堂走去。老人背着那个蓝布包,撮着嘴,好像还在呼唤着海鸥们。他的心里,一定是飞翔的鸥群。”
6、生:没有。游人半途而返,望而却步。
7、师:好!顶天立地!这个词用得好!在书中这个词是写——
8、积累与运用(44分)
9、语言是花。这种花是由一个个汉字组成的,一眼望去,形状是那么“抽象”,静得是那么“沉闷”,色彩是那么单调,的确不够吸引人,甚至学生会觉得很无趣。“语言花”是要用“心灵”去品味的,是要抓住“花魂”去欣赏的,陈老师深谙此道,并且技艺精湛。那么,花魂藏在哪里呢?
10、问题提问串联式,欠缺针对性
11、《鹬蚌相争》这篇课文我用“猜成语”加深学生对成语寓言的印象,让孩子们从抓动词等关键词来概括,由此梳理故事内容。最精彩的部分是“争”,我让学生抓住“威胁”和“不甘示弱”“得意洋洋”这些提示语中的关键词,直接出示,让学生从字面上尝试联系生活实际,初步来理解词意,为朗读、表演铺垫。在充分阅读、表演之后,我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鹬蚌傻不傻?傻在那里?由此引出寓言故事的另一结构特点——使用短句。
12、生:也不是。(学生面露难色,一时说不清楚。)
13、生: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驻地。“一直伴随”表示时间很长很久,说明扫路人对“我”的影响太深了,一辈子都忘不了。
14、朱敏月:一节成功的阅读课,琅琅的书声总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15、这三个问题,能够吸引儿童的是什么呢?
16、生:我认为不能换。虽然意思是一样,都是说作者很惊讶,但直接说出来了,反而没有“倒抽了一口气”给人的印象深。
17、师:如果我把后面(指破折号)的去掉,你们再看看,体会体会——
18、助力生成“主成果”
19、关于“主问题”的设计,本篇课文的“习题”安排也有:你觉得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20、学习“谋篇布局”,《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文章的结构很明了,开头一段是总起,说的是小兴安岭是一片绿色的海洋;中间四段分春夏秋冬描写一年四季的小兴安岭;最后一段是总结,强调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这是典型的“头尾大肚子”、总分总结构的课文。让学生分段,写写段落大意,是掌握结构的最佳方法,合情合理,更合“科学”。《钓鱼的启示》,采用的是“事例+启发”的结构方式;《十六年前的回忆》运用了倒叙的写作顺序;《凡卡》采用的是插叙的方式……
二、天游峰的扫路人阅读理解
1、于泉:吴老师紧紧围绕“三”这一关键词,抓的准,扎的深。
2、师:我们一起带着我们的感情把如此美丽的月光,把阿炳坎坷的身世读出来。
3、要抓住眼前机遇、不要错失良机的人生道理。
4、依据课程标准,让可教之处与必教之处契合。
5、有的关键词是“自由”,有的是“快乐”,有的是“开心”,有的是“童真”,有的是“无拘无束”,有的是“亲情”,有的是“爱”。
6、同理,学生第一次学习新教材,第一课时教学如果趣味寡然,索然无味;如果千课一面,涛声依旧;如果毫无新意,面目可憎;如果松松垮垮,虚浮肿胀,那学生哪有兴致继续学好第二课时,第三课时呢?
7、支蓓奕:学生喜欢、积极投入、课堂容量大。令我受益匪浅!
8、再如《祖父的园子》中的一个语段:“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这个语段的形式结构是“愿意……就……”,而这种形式结构具有表达“自由自在”的功能。如果我们引导学生提炼出语言形式内在的结构,学生就可以领会其独特的表达功能。
9、于老师在课堂上为使学生习得《纪昌学射》中的特色表达,总共花时16分钟,从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到归类积累,再到恰当运用,充分展示了学生语言习得的过程,这样的过程也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
10、第二课时,我让学生出金点子,把20多个问题归纳为两个大问题:即老人每天扫上扫下到底累不累?老人能活到100岁吗,为什么作者说30年后再来看您?聚焦两个关键问题,牵一发动全身解决其它问题,达到了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11、师:月光似水,把月光比作水说明月光怎么样?水怎么样?
12、(1)劝君更尽一杯酒,。
13、破折号有多种用法:①用于话题突然转换;②用于文中解释说明的部分;③用于声音延长的拟声词后面。课文中(a)处是第2用法,(b)处是第3用法。反义词:静寂(热闹)望而却步(知难而进)半途而返(至始自终)文中打比方的句子:。这句把天游峰比作一条银丝,突出天游峰的高,险。请你也写一个这样的句子长城宛如一条巨龙穿梭于崇山峻岭之间。心里好不得意”与“我不禁倒抽了口气”,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理状态,分别说说产生这样心理的原因:天游峰的高。文中括号里的句子,再次描写天游峰,联系下面的内容,说说作者这样写的目的突出天游峰的高险,衬托老人工作的辛苦,和老人乐观积极的心态。
14、筛选提炼“主问题”
15、那么到底扫路人哪些地方让“我”如此敬佩呢?
16、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在获得文本所传播的信息的基础上,获得“如何传播信息”的“言语智慧”,才是“更为本质的行为”。因此,语文教学应该将培育学生的言语智慧作为一种自觉的追求。譬如,培育阅读的智慧:让学生喜欢阅读,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有搜集处理信息、概括提炼、默读、浏览、捕捉中心、阅读理解和鉴赏的能力。培育表达的智慧;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表达能力;能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地与老师对话,和同伴分享;能用不同的语调来朗读不同文体等。培育思考的智慧:勤于思考、乐于思考、独立思考;思维有一定的准确性和灵活性。一句话,言语智慧是一种综合能力,在长期的言语学习和探究磨砺中不断丰富、生成、发展学生的言语智慧,才是语文教学的本质行为。
17、写作视角下重构表达练笔
18、有句俗话叫“先睹为快”,它十分准确地说出了大众的阅读期待。拿到一本新书,一般人都会迫不及待地阅读感兴趣的内容。大众阅读心理,也是儿童阅读心理。第一课时等同于“先睹”,那么我们的老师如何让学生在第一课时中得到阅读的快乐呢?
19、它表现在我们教师低估学生的认知水平,低估学生的经验积累,低估学生的思维发展。
20、接着引导学会僧在赏析有关词句的过程中,真正地体验到了作者对老人的敬意之后。此刻,“扫路人哪些地方让‘我’如此敬佩呢?”已经呼之欲出了。
三、天游峰的扫路人的主要内容
1、语言,在文本语境中发展!
2、崩kuì()liáo()绕养精蓄ruì()报choú()解释下列词在文中的含义
3、生:我要补充:只有水清澈了,才能衬托出月光的清纯。
4、生:“倒抽了一口气”,就是说作者看到扫路人这样不怕危险,不顾劳累地扫石阶,感到很惊讶!很佩服!
5、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这篇课文,一般老师都会引导学生反复咀嚼课文中描写扫路老人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等词句,来体悟发现出扫路老人的质朴、自信、自强不息、开朗、豁达等形象。我对此课教学做了如下调整:[2]
6、有的问:“‘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笑声是短暂的,为什么说‘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呢?”
7、施道兵:“粮草”先行,走在课堂前端!
8、生:“瞻仰”的“瞻”。
9、生:(美美地)静影沉璧。
10、所以,针对此“类”共有的教学价值,在不同学段究竟应该“教什么”“怎么教”,教师应对教学目标与内容有整体定位思考,再做年段分段处理,既体现“类”的一致性,又体现“段”的渐进性。
11、生:他的心灵太美好了,虽然年事已高,本该退休了,却还在这样为人们付出自己的辛劳。所以看着他,就像面对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一样。(热烈的掌声。)
12、板块推进“主活动”
13、(3)品“一担水”,初悟语言精妙
14、多而杂乱讥笑
15、师:交情好像一般,感情还不够深。哪个词语最能体现“我”对扫路人的敬重之情?
16、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17、凌欢:透过吴老师如此精彩的文本解读和设计,我能想象到她对语文教学的真爱,佩服!!
18、(关键词)写作视角转型特点教什么怎么教
19、(1)用恰当的关联词把下列句子合并成一句话。
20、一。瘦削游览清爽武夷山颇有节奏二。四声扫一声棱三声黝四声兴三。用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部分.用于声音延长的拟声词后面.四。循褪帚一声削二声量衣着神态朴素\精神开始以为这只是一个普通的扫路人,后来看到了他的开朗豁达,对他生出了一些敬佩.阅读。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AB。
四、有什么的天游峰的扫路人
1、倪玉芳:“巧”!巧抓课题,巧学字词,巧设朗读,巧解内容,巧悟寓意!
2、A.《山谷中的谜底》通过对加拿大的魁北克省的山谷中一个奇异的自然现象叙述,告诉我们要敢于抗争,又要学会退让。
3、生:我认为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的,一开始写了老人与海鸥的深厚感情。
4、由不得自己做主,自己控制不住自己。
5、静影沉璧经历坎坷步步高昂
6、结果,这一切答案全都不对,世界上力气最大的是植物的种子。一粒种子可以显现出来的力,简直超越一切。
7、以江苏省第十届名师观摩课中徐莉老师执教的《半截蜡烛》为例,这是她的板书设计:
8、拥有幸福的教育实践。能在生活中积极运用新教育相关理念与课程,进而设计相关课程,成为勇于探索、乐于践行的新教育实验者。
9、师:月亮的影子倒映在平静的水面里,看上去象一块光洁圆润的月亮,这景色美吗?我们来读。
10、言语智慧不是“教”会的,而是学生亲历期间,在充分实践、体验、历练和自主建构的过程中慢慢形成的。正如奥苏泊尔所说的,教育心理学要研究的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了解学生到底已经知道了什么,教学内容相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是新的知识、新的感悟。
11、从写作的视角重构阅读教学
12、guòlǜnuòyánwúgōngtuìsè
13、穆莹莹老师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到了如何进行识字教学中的学法指导,今天是罗婷婷老师基于阅读教学的教法意识的分享。当初给罗老师选题的时候,希望她能做到不上网先写出自己的认识,然后再去求证和丰富。
14、作为教师,要掌握评价的分寸,不能只是回应,也不能任意夸大学生的优点、缺点。这一环节,看似平常,其实里面包含着丰富的教育智慧。
15、[2]宋运来:天游峰一道独特的风景——《天游峰的扫路人》课前思考与课堂实录,小学语文教学,2016
16、李爱梅:程老师运用课件给孩子们展示了一个圆,学生一下被吸引了
17、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毕业考试语文模拟试卷
18、(改为不用冒号、引号的句子,意思不变。)
19、既想就题质疑,又想就词质疑;既想指导朗读,又想讲读课文;既想重点突破,又想课外拓展,整个一堂课就像一锅大杂烩。毛泽东主席早就说过:“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教育界也流行“一课一得”之说,可青年教师贪多求全,不会舍弃,不懂得“少则得,多则惑”的人生智慧,于是乎第一课时搞得人眼花缭乱,花里胡哨,其结果是什么都想要,什么要都要不到,仅仅走走过场了之。
20、(2)从课文的中心句入手设计问题
五、天游峰的扫路人表达了什么
1、(1)梳理脉络,提炼三个场景
2、文章是写于抗日战争时期的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仔细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3、zhànzhèzīxìndiāomào
4、[1]肯•古德曼著,李连珠译:全语言的全在哪里,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
5、生:因为他70岁了,还每天早上扫上去,晚上又扫下来,扫了一千八百多级。(掌声起)
6、师:分析得很有道理!那为什么说是“顶天立地的扫路人呢?”
7、文章讲述了武夷山的扫路老人年过7旬,却还不畏艰难劳累的扫着一节节台阶,在作者和他交谈时他饿回答亲切而又慈更令人吃惊的是来回1800多级的台阶竟是他的工作量,可他却说“不累”面对着样一个老人我心中不竟一震
8、(3)讨论:假如作家巴金不写榕树部分或不写鸟活动的部分,文章表达的效果会是如何?
9、(5)学以致用,动情书写“一捧水”
10、师:正因为老人有这种豁达开朗的心胸,他才会在这武夷山的第一险峰上风里来,雨里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辛勤劳作。正是这种平凡而又伟大的品质深深地打动了作者的心,也让我们接受了一次难忘的心灵洗礼。我想到了这样几句话:知足者常乐!(板书。)还有一句是一个工厂的宣传语: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我想,大家肯定也有很多的想法,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好吗?
11、生:我最佩服运动员桑兰,她战胜病魔,为国争光,真是巾帼英雄!
12、师:守老人(板书:守)有一点接近了,还能用什么词?
13、生:我最钦佩的人是航天英雄杨利伟。他驾驶着“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又能安全返回地面,他最伟大了!
14、生:我钦佩的人是“飞人”刘翔,他在雅典奥运会上获得了百米跨栏的世界冠军,为中国人争了光,让外国人不敢小看我们。
15、这三个目标,紧贴文章内容,从浅层次的读,到深层次的品,利用文章补白进行说写训练。既透过语言文字贴近林肯这个人物,又让学生在读中得到情感深化。这样细化的教学目标适合很多写人类型的文章。如六年级下册《天游峰的扫路人》《莫泊桑拜师》《理想的风筝》五年级的《少年王冕》《姥姥的剪纸》《林冲棒打洪教头》等等。
16、陈老师假设一种常见的人物外貌描写手法,与课文中这一“特殊安排的外貌描写”作一对比探究,作者如此独到的安排自然引起重视与好奇,继而其合理与巧妙之处也逐渐“浮出水面”,这一切应该归功于这一引导方式——对比。
17、在阅读对话中准确选用术语开展对话,才能形成阅读对话的话语规范。而学生应答的话语转为自觉的论“理”话语,还要引入相关的言语句式,如,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通过……归纳出……;……说明……;(某观点)……具体表现在……等等。
18、一。瘦削游览清爽武夷山颇有节奏二。四声扫一声棱三声黝四声兴三。用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部分.用于声音延长的拟声词后面.四。循褪帚一声削二声量衣着神态朴素\精神开始以为这只是一个普通的扫路人,后来看到了他的开朗豁达,对他生出了一些敬佩.阅读。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AB。
19、周宁:教学语言幽默风趣,妙语连珠,教学过程发人深思,余味绵长。
20、生:我最佩服我爸爸。他在外贸公司做翻译,能说三国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