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古诗的意思及赏析(100句)

2023-02-16 07:54:25 0 59

一、出塞古诗的意思及赏析

1、在这时如果不是追忆秦汉时的艰难,写唐的胡马南下,简直是杞人忧天。所以,很大程度上,没有人认识到盛世中的危险因素。

2、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

3、王昌龄是盛唐时享有盛誉的一位诗人。殷璠《河岳英灵集》把他举为体现“风骨”的代表,誉其诗为“中兴高作”,选入的数量也为全集之冠。王昌龄的诗以三类题材居多,即边塞、闺情宫怨和送别。《全唐诗》对昌龄诗的评价是“绪密而思清”,他的七绝诗尤为出色,故被冠之以“七绝圣手”的名号。尤其是他的边塞诗,流畅通脱,高昂向上,深受后人推崇。

4、出处:唐代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5、责任编辑:曾建华刘佳静

6、zuò zhě:wánɡ chānɡ línɡ

7、听诗、读诗、背诗的本质,其实是一种爱的教育,也是我们华夏民族流传千年的教育方式。给孩子早期的诗歌启蒙,不仅可以让他们领略中国文字和古诗词的音节之美,更可以锻炼孩子的吐字、用气,提升他们的语音语感,对这个时期孩子语言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8、与多数边塞诗尽力描写战争生活的艰苦险恶不同,这首诗着重表现的是对敌人的蔑视、对国家的忠诚,是一种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英雄主义气概。

9、①出塞:以“出塞”为题的诗歌内容大多是描写边疆军旅生活的。塞,可作屏障的险要的地方。

10、作者在这首诗中抓住战斗刚刚结束的场面加以描写,塑造了一个英姿飒爽、勇猛善战的将军形象,热情地歌颂了将士们为国杀敌立功的勇敢精神。

11、出塞清徐锡古诗:《出塞》清·徐锡麟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赏析)前两句“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颇具气势情绪慷慨激昂说出征的战士应高唱着战歌挥举大刀誓把清朝统治者杀到关外。“环”与“还”同音因此有胜利还乡的意味。

12、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汉代北方边防的天然屏障。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让人们在对往事的对比中,得出必要的结论。

13、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古诗译文:1)依旧是秦汉时的明月和边关,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倘若攻袭龙城的卫青和飞将军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2)秦汉以来,明月还是那样照着关塞,离家万里远征,将士至今没有回还。如果攻袭龙城的卫青和飞将军李广还在,就不会让敌人军队越过阴山。3)还是秦朝的明月和汉朝的边关,到如今多少战士万里出征不见回还。如果英勇善战的将军们依然健在,绝不会让匈奴的兵马越过阴山。

14、秦时的边关跨越千年,如今已是一派国泰民安的祥和盛景。这里已换成一批新时代的戍边军人在默默坚守,其中不乏有八一学院的士官学员。他们手握钢枪,用责任与奉献卫国戍边。无论是面对高海拔造成的缺氧、高强度紫外线带来的灼伤,还是遭受噬血蚂蝗的叮咬、沙尘暴的侵袭……所有的艰苦,在抵达界碑的那一刻,都化作一声声震惊九霄的呐喊:“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国!”有他们在,就不会有“胡马”越过“阴山”的困扰,他们就是新时代的“飞将军”。那一轮高悬的冷月,是戍边人夜行的灯盏,照亮了他们无悔的军旅。

15、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

16、骅骝骏马,是再好不过的马了,还要给它配上再美不过的白玉鞍桥,可以想见这马上骑手的威风。这英武的骑士是手持"金刀"(即金错刀)奋战沙场的。这骑士披一身月色,顶凛冽寒风,鏖战而归。但他全副精神仍沉浸在烟尘滚滚的沙场,那咚咚的进击鼓声还响彻耳畔。这风度轩昂、勇武不凡、充满自信的骑士,就是诗人心目中唐军将官的形象,也是诗人矢志抗敌、无时无刻不意欲拼搏战场的心灵写照。"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这实在是一个坚定的爱国者从耿耿赤心发出的雄壮的呐喊,也分明寄寓着诗人的殷切希望。

17、诗人并没有对边塞风光进行细致的描绘,他是在历史的角度找到坚实的立足点,衬托出当时的好大喜功不合理、不能持久。汉关秦月,无不是融情入景,浸透了人物的感情色彩。把复杂的内容熔铸在四行诗里,深沉含蓄,耐人寻味。这首诗意境雄浑,格调昂扬,语言凝炼明快。

18、王昌龄,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

19、同时又以大局为重,认识到战争的正义性,因而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安全的需要,发出了“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誓言,洋溢着爱国激情。

20、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

二、出塞这首古诗的解释

1、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内容请转发朋友圈,让更多的小伙伴一起学习吧。

2、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倘若攻袭龙城的卫青和飞将军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3、“今古河山无定据”,是说从古至今,政权更迭,江山轮回,兴替衰亡,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而该句将词人的“出塞”放在这样广阔的历史空间中来写,自会给读者留下不一般的感受。“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颇具动感,既是写实,突出边塞风物的卓异,给人身临其境之感;又像虚写,如同历史上无数纷争的一个缩影,让人想象塞外仍是战争频仍。该句为词人下面的叙事创设特殊的背景,并借此揭示事件的悲剧意蕴。

4、qín shí mínɡ yuè hàn shí ɡuān,

5、无定据:没有一定。宋代毛开《渔家傲·次丹阳忆故人》词:“可忍归期无定据,天涯已听边鸿度。”画角:古管乐器,传自西羌。因表面有彩绘,故称。发声哀厉高亢,形如竹筒,本细末大,以竹木或皮革等制成,古时军中多用以警昏晓,振士气,肃军容。帝王出巡,亦用以报警戒严。牧马:指古代作战用的战马。谁可语:有谁来和我一起谈谈。从前幽怨:过去各民族、各部族间的战事。铁马金戈:形容威武雄壮的士兵和战马。代指战事,兵事。青冢:长遍荒草的坟墓。这里指王昭君墓,相传冢上草色常青,故名。杜甫《咏怀古迹》诗:“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一往情深深几许:化用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句意。几许:多少。

6、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

7、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8、城头上的战鼓还在旷野里震荡回响,将军刀匣里的宝刀上的血迹仍然没干。

9、希望树2021级全年制幼小衔接招生

10、“从前幽怨应无数”,当年昭君出塞时一定是“幽怨无数”吧!但从后来的情形推想,这“幽怨”则是横无际涯,深不见底。“铁马金戈”,让人想到的是英雄建功立业的豪情,但又有谁知晓与这豪情并置的竟是昭君无尽的“幽怨”啊!“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两种景致,两种风格,反差之大,让善良的心灵何其痛哉!这不正是“谁可语?”的原因吗?若把历史比为一部长卷的话,那“铁马金戈”的场景只是其中的插页,而“青冢黄昏路”的悲凉却浸透着整个书卷。而词人的这种感受又是如何传达的呢?

11、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

12、词的下片抒情,写自己出塞的感触。

13、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4、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说的是此地

15、这样一来,“万里长征人未还”,就不只是当代的人们,而是自秦汉以来世世代代的人们共同的悲剧;希望边境有“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龙城飞将”,也不只是汉代的人们,而是世世代代人们共同的愿望。

16、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17、《出塞》这首诗描写了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叹息。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配合意愿,期望有“龙城飞将”呈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魄力流通,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

18、王昌龄出塞古诗赏析

19、面对这样的景象,边人触景生情,自然联想起秦汉以来无数献身边疆、至死未归的人们。"万里长征人未还",又从空间角度点明边塞的遥远。这里的"人",既是指已经战死的士卒,也指还在戍守不能回归的士卒。"人未还",一是说明边防不巩固,二是对士卒表示同情。这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前者是因,后者是果。这是从秦到汉乃至于唐代,都没有解决的大问题。于是在第四两句,诗人给出了回答。

20、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三、出塞古诗的意思

1、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诗人从写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表现了诗人希望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

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两句,融抒情与议论为一体,直接杆发戍边战士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洋溢着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写得气势豪迈,铿锵有力。同时,这两句又语带讽刺,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用人不当和将帅腐败无能的不满。有弦外之音,使人寻味无穷。

3、这首诗描写了一惊心动魄的战斗刚刚结束的情景。枣红马刚刚装上白玉装饰的马鞍,战士就骑着它出发了。战斗结束的时候天已经很晚,战场上只留下寒冷的月光。城头上催战的鼓声仍在旷野上回荡,刀鞘里的钢刀血迹未干。诗人用寥寥数笔,就把将士们的英武气概,胜利者的神态生动地描绘出来。

4、依旧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边关,将士们万里征战还没有返回家乡。如果卢龙城的名将李广而今健在,就一定不会让胡人的战马度过阴山。

5、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6、龙城飞将:《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载,元光六年(前129年),卫青为车骑将军,出上谷,至笼城,斩首虏数百。笼城,颜师古注曰:“笼”与“龙”同。龙城飞将指的是卫青奇袭龙城的事情。其中,有人认为龙城飞将中飞将指的是汉飞将军李广,龙城是唐代的卢龙城(卢龙城就是汉代的李广练兵之地,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带,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纵观李广一生主要的时间都在抗击匈奴,防止匈奴掠边,其中每次匈奴重点进攻的汉地天子几乎都是派遣李广为太守,所以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

7、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

8、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让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9、秦汉以来,明月就是这样照耀着边塞,但是离家万里的士卒却没能回还。如果有像李广这样骁勇善战的将军立马阵前,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

10、不教:不叫,不让。教,让。

11、⑥阴山:阴山山脉。汉时匈奴常由此入侵中原

12、wàn lǐ chánɡ zhēnɡ rén wèi huán。

13、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

14、儿童背诵、学习古诗,可以丰富语言积累,提高感悟能力、提高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使孩子终生受益,好处数不胜数。

15、汉元帝时,昭君奉旨出塞和番,在她的沟通和调和下,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了六十年。她死后就葬在胡地,因其墓依大青山,傍黄河水,所以昭君墓又被称为“青冢”,杜甫有诗“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纳兰由青冢想到王昭君,问她说:“曾经的一往情深能有多深,是否深似这山中的夕阳与深秋的苦雨呢。”作为康熙帝的贴身侍卫,作者经常要随圣驾出巡,所以他的心中也充满了报国之心,但他显然不想通过“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方式来成就自己的理想抱负,所以在尾句中作者又恢复了多情的本色,他以景语结束,将自己的无限深情都融人到无言的景物之中,在这其中,既包含了豪放,又充满了柔情,甚至我们还会体味到些许的凄凉与无奈。

16、出塞古诗意思是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让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17、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明人李攀龙曾推奖它是唐代七绝压卷之作,实不过分。

18、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到如今多少战士万里出征不见回还。

19、纵观全诗,雄浑大气,气势宏大,语气一气呵成。诗人以苍劲有力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并且,融写景、叙事、抒情和议论于一体,让诗人的情感融合于诗歌的字里行间,因而,使诗的意境深远壮阔,让人读来振奋人心,而又觉回味无穷。

20、《出塞》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行,但是表现的内容是厚重和复杂的。既有对远征士卒的浓厚同情,对朝廷好大喜功和不能选贤任能的不满,同时又以大局为重,认识到家国的荣誉和战争的正义性,发出了“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誓言,洋溢着爱国激情。

四、出塞这篇古诗的意思

1、下期你最想看到哪位诗人的作品赏析,

2、“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

3、诗人并没有对边塞风光进行细致地描绘,他是在历史的角度找到坚实的立足点,衬托出当时的好大喜功不合理、不能持久。汉关秦月,无不是融情入景,浸透了人物的感情色彩。把复杂的内容熔铸在四行诗里,深沉含蓄,耐人寻味。这首诗意境雄浑,格调昂扬,语言凝练明快。

4、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5、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驻守边疆的战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的爱国之情。

6、《出塞》写于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王昌龄处于盛唐时代,但当时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全诗虽然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但也表现了诗人渴望和平的心愿。

7、"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两句,融抒情与议论为一体,直接杆发戍边战士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洋溢着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写得气势豪迈,铿锵有力。同时,这两句又语带讽刺,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用人不当和将帅腐败无能的不满。有弦外之音,使人寻味无穷。

8、《出塞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组边塞诗。第一首诗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慨叹边战不断以及国无良将,反映出人民要求平息边患享受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第二首诗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刚刚结束时的情景,生动描绘了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充分表现了胜利者的骄傲神态。全诗意境雄浑,格调昂扬,语言凝炼明快。

9、投稿邮箱:bayixueyuan@1com

10、“龙城飞将”是指汉武帝的镇守卢龙城的名将李广,他英勇善战,多次把匈奴打败。“不教”,不允许,“教”字读平声;“胡马”,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度阴山”,跨过阴山。

11、译文: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12、《出塞》是唐朝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内容主要是慨叹远征之苦,良将之苦,体现出了诗人对家国的爱重和维护、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与期盼以及对良将的信心。

13、这首诗的起调一开始就已经很高很险,可是还能在第三句上就势一转,这就需要很高的艺术技巧。如果写了“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还可以接着把征人未还的思想写一番,但诗人不落俗套,而是另辟蹊径,开辟出一层新意,“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从另一个角度,或者说是从相反的一个角度,把诗的内容深化了。这样一来,诗的主题也就深化了,使全诗达到了一个更高的思想境界和艺术境界。

14、我们这代人是经历过战争的——“对越自卫反击战”

15、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16、“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二句仍用描写,放眼望去,整个塞北,平沙万里,荒漠凄凉,连个说话的人也很难找到。西风飒飒,只有那几株枫树,又一次被吹红了叶子。使人联想起为争夺这块土地鏖战厮杀时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的惨象。这些红叶,又一次把人带进了对历史的回忆,加深了作品的纵深的历史感。

17、译文: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夫未回还。只要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

18、这句出自唐代边塞诗人王昌龄的诗《出塞》。原诗内容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19、诗人并没有对边塞风光进行细致的描绘,他只是选取了征戍生活中的一个典型画面来揭示士卒的内心世界。景物描写只是用来刻划人物思想感情的一种手段,汉关秦月,无不是融情入景,浸透了人物的感情色彩。把复杂的内容熔铸在四行诗里,深沉含蓄,耐人寻味。

20、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远征万里的大军仍然没有回还。

五、出塞的古诗解析

1、王昌龄(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人。王昌龄是盛唐时享有盛誉的一位诗人。其诗以三类题材居多,即边塞、闺情宫怨和送别。

2、“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一问一答,看似漫不经心,实则沉痛至极。“深山夕照”已经让人感觉悲凉,而“深秋暮雨”则程度更重。意象递进叠加,既深化昭君“幽怨”的表达,也让读者感受词人渐趋悲凉以至不堪悲凉之苦。如此以景结情,含蓄隽永。

3、这是一首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这首诗也被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悲壮而不凄凉,慷慨而不浅露。

4、作者:张籍秋塞雪初下,将军远出师。分营长记火,放马不收旗。月冷边帐湿,沙昏夜探迟。征人皆白首,谁见灭胡时。

5、译文: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原文: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处:唐·王昌龄《出塞》扩展资料:赏析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行,但是通过对边疆景物和征人心理的描绘,表现的内容是复杂的。既有对久戍士卒的浓厚同情和结束这种边防不顾局面的愿望;又流露了对朝廷不能选贤任能的不满,同时又以大局为重,认识到战争的正义性,因而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安全的需要,发出了“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誓言,洋溢着爱国激情。

6、词的上片写景,描写塞外古战场的荒凉景象。

7、这样从千年以前、万里之外下笔,自然形成了一种雄浑苍茫的独特的意境,借用前代评诗惯用的词语来说,就是“发兴高远”,使读者把眼前明月下的边关同秦代筑关备胡,汉代在关内外与胡人发生一系列战争的悠久历史自然联系起来。

8、诗人描写胜利,不在于字面,而在于构成一种气氛。把战士的飒爽英姿,激昂振奋的风貌写了出来。

9、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长安是东方文明的千年古都,世界的中心,唐天子是天可汗,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

10、4、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是我国北方的屏障。‍

11、诗人并没有对边塞风光进行细致的描绘,他只是选取了征戍生活中的一个典型画面来揭示士卒的内心世界。景物描写只是用来刻画人物思想感情的一种手段,汉关秦月,无不是融情入景,浸透了人物的感*彩。把复杂的内容熔铸在四行诗里,深沉含蓄,耐人寻味。这首诗意境雄浑,格调昂扬,语言凝炼明快。

12、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13、后两句点明题旨。希望有像卫青那样的将军防守边关。“龙城”,卢龙县,为唐北平郡治所,此处泛指边关。“飞将军”指卫青,(又一说指汉朝北平郡太守李广,他也勇敢善战,威震龙城,被匈奴人称为“飞将军”,匈奴人闻他远避而不敢入塞)。因此,下句说“不教胡马度阴山”。“阴山”昆仑山北支,起于河套西北,绕亘于内蒙古自治区,东与兴安岭相接,为古代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屏障。王昌龄在这里流露出殷切的希望,希望唐朝也有一个像李广那样的将领,抵御入侵的敌人,其爱国热情溢于言表。

14、谢章铤在《赌棋山庄词话》中曾说过:“长短调并工者,难矣哉。国朝其惟竹垞、迦陵、容若乎。竹垞以学胜,迦陵以才胜,容若以情胜。”而读完作者这首词风苍凉慷慨的词作,可以得知谢氏此言不虚。

15、出塞的诗意是慨叹远征之苦,良将之苦,体现出了诗人对家国的爱重和维护、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与期盼以及对良将的信心。出塞的诗意是慨叹远征之苦,良将之苦,体现出了诗人对家国的爱重和维护、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与期盼以及对良将的信心。赏析:这是王昌龄在所处的`时代,在这时如果不是追忆秦汉时的艰难,写唐的胡马南下,简直是杞人忧天。但是却没有人认识到盛世中的危险因素。诗人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

16、bù jiào hú mǎ dù yīn shān。

17、王昌龄唐七言乐府:《出塞》原文: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塞》参考注释:①龙城飞将:指汉武帝时的镇关大将李广。②胡马:指敌人的军队。③度:越过。④阴山: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山脉。王昌龄唐七言乐府:《出塞》赏析:明月下的边关,总容易与秦代筑关卫胡、汉代的汉胡战争等历史事件联想起来,因此当诗人看到明月边关时,胸中感慨万千:在边关发生的战争不计其数,然而生还的将士却有几人?希望这样的历史悲剧不要再重演了吧!诗人一语道出了千万人的愿望与心声。强烈的现实感,深远的历史感,使全诗显得分外凝重而深沉。诗人将诗歌置于深广的时空背景中,意境雄浑苍茫、感情丰厚深广,被称为唐人七绝之压卷之作。

18、但使:只要。龙城:是匈奴人祭祀祖先、天地和鬼神的神圣场所。卫青第一次出塞便直捣龙城,将其付之一炬,在心理上,给敌人以沉重打击。飞将:指汉朝的飞将军李广,资治通鉴和史记均有记载。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是我国北方的屏障。

19、一起来pick你的爱豆诗人!

20、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