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观潮这篇课文的古诗(100句)

2023-02-15 08:01:12 0 59

一、关于观潮这篇课文的古诗

1、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就被称为“天下奇观”,那一定壮丽、雄奇、令人神往的。遗憾的是老师没见过,你们见过吗?想不想去看看?”好,那我们就做好准备。(接下来我以快速的动作放好投影片,用语言渲染气氛。)学生兴趣勃勃地,迫不及待地观看录像。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

2、作者在这篇课文中描写了一只白公鹅的所作所为,表现了鹅的海军上将派头。课文是从白公鹅走路的姿态和平时的活动两方面写的。

3、译文:别人都说横江好,我却说横江恶。一连三日的大风能吹倒山,江中的白浪比瓦官阁的屋顶还要高。海潮向南而去,远至寻阳,牛渚山历来比马当山还要险峻。欲渡横江又嫌风高浪险,愁似长江之水,长流万里。

4、到那一刻,爸爸妈妈便可以直接把先前就准备好的诗句再一次让孩子诵读玩味几遍,这样便可以借助古诗句来引发孩子们想象和创造的兴趣啦!

5、课文写的是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体现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传统美德)

6、获huò(获得、荣获、收获)

7、2《扁鹊治病》写扁鹊拜见蔡桓公,几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处,劝他赶快治疗。蔡桓公坚信自己没有病,因而对扁鹊的态度由不相信,到不理睬,到最后的不高兴,致使延误了病情,小病酿成了大病,病入膏肓,无药可医。故事以蔡桓公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8、译文:钱塘江潮水涌来时就像银光闪闪的城墙一般,又像钱塘江系了一条白练腰带一样。吴地软语中只说这是个游戏项目,我却落得到老都能年年观潮自得。

9、《浪淘沙》有好多,要是与《观潮》这篇文章相关,就是刘禹锡的《浪淘沙》中的“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10、欢迎关注朗读课文从小开始

11、指蟋蟀的巢穴或洞穴。

12、2《四时田园杂兴》描写了乡村农人耕织以及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耕种田地的情景。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热烈的劳动场面,塑造了农村儿童天真、勤劳、可爱的形象。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流露出诗人对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的赞扬。全诗语言平白、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生活气息。

13、童轩 (1425—1498) 明江西鄱阳人,字士昂。工书能诗。景泰二年进士。授南京吏科给事中。成化时,以户科都给事中入川镇压赵铎起事,还言欲息盗贼必先去贪官、均科差。累进右副都御史提督松潘军务。弘治中官至南京礼部尚书。有《清风亭稿》、《枕肱集》、《梦征录》。

14、呼风唤雨:使刮风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或左右某种局面。

15、发现: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

16、那作者写了哪些内容呢?同学们预习过课文了,再读全文,在你感兴趣的内容旁做上记号。

17、唤huàn(唤醒、叫唤、呼唤)

18、视频:四年级上册课文16《麻雀》生字学习

19、改观──改善依赖──依靠探索──探究

20、故事以“尊严”为题,含义深刻。一方面概括了哈默的品格,说明人是要有精神的,要自爱、自强、自尊;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杰克逊尊重他人,看重人品的长者风范。

二、写一首与观潮内容相关的古诗

1、《十七日观潮》年代:宋作者:陈师道漫漫平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

2、视频:四年级上册课文14《普罗米修斯》课文讲解

3、品读:一条倾斜的隧道这隧道的特点是(倾斜)倾斜,到底是向上倾斜还是向下倾斜?我也不知道,接下去把这句话读完。(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

4、请小朋友再造几个句子加深一下印象。

5、海神东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浙江八月何如此,涛如连山喷雪来。──李白《横江词》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七绝·观潮》初闻万马声,渐觉似长城。远自三山起,高连两岸平。凌风添怒势,映日作虚明。若是吴胥魄,如何渡越兵。——释文珦《钱塘江潮》

6、在我们课文后的资料袋中介绍了钱塘江潮的壮观和当地的特殊地形有关,而这只是形成涌潮的原因之一。钱塘江潮是一种潮汐现象。潮汐是海水周期性的有规律涨落运动,它是由月亮和太阳对地球表面海水的吸引力造成的(天体之间存在着万有引力)。月亮离地球近,太阳离地球远,故月亮的引潮力大于太阳的引潮力。当月亮、太阳、地球处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月亮和太阳的引潮力加在一起,使潮水涨得更高。每月的农历初十五以后两三天,月亮、太阳、地球排列在一条直线上,所以这几天世界各地的潮水普遍比平时高涨。特别是中秋后的两三天,是一年中地球离太阳最近的时候,因此这时候的秋潮是全年中最大的一次。

7、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王在晋《望江台》

8、依然──仍然回顾──回忆愿望──希望

9、现在我来当其它的昆虫,全班同学自然就是蟋蟀啦!(师引读,师生对读)

10、惊波一起三山动,公无渡河归去来。

11、这篇课文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在文中,法布尔介绍了自己观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建筑住宅的才能。

12、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山前日半衔。好是满江涵返照,水仙齐著淡红衫。——《忆钱塘江》宋代:李觏

13、因为作者能抓住蟋蟀“住宅”的特征进行细致的观察,并把观察和思考结合起来。启示:要把事物写得生动,必须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并把观察和思考结合起来。

14、钱塘江发生这样壮观的潮涌,与入海的杭州湾的形状,以及它特殊的地形有关。起潮时,宽深的湾口一下子吞进大量海水,由于江面迅速收缩变窄变浅,夺路上涌的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便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到大夹山附近,又遇水下巨大拦门沙坝,潮水一拥而上,掀起高耸惊人的巨涛,变成陡立的水墙,形成初起的潮峰。

15、如果让你写这篇文章,你会写哪些内容呢?

16、我国自古以来,钱塘观潮之风盛行,著名诗人对之吟咏不绝。孟浩然、白居易、刘禹锡、范仲淹、苏东坡、辛弃疾、陆游等都有观潮佳作。观潮最盛之期,莫过于宋朝。那时观潮,农历八月十二日始二十日止,而以十八日为高潮。苏东坡诗云:“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相传这一天称“潮诞”,又是朝廷检阅水师的日子。因此这一天倾城观潮,士女云集,江岸搭彩棚看台,十余里间,人山人海,地无寸隙。先是水师操演,战船在江上趋浪腾空,演出各种阵势变化,并且鸣放烟炮。等到炮息烟散,战船隐藏得无影无踪,然后有数百名凫水健儿跃入水中,迎潮而上,有的手擎大幅彩旗,踏波踩浪,出没于波峰浪谷之中,面旗尾一点儿也不沾湿,显出了“弄潮儿”的英雄本色。

17、的dí(的确)dì(目的)dī(的士)de(我的)

18、赖lài(依赖、无赖、抵赖)

19、宁非天吐纳,长逐月亏盈。

20、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三、观潮这篇课文的词语

1、洞察──明察探索──探究舒适──舒服

2、译文:我常常想起钱塘江观潮的情景,满城的人争着向江上望去。潮水涌来时,仿佛大海都空了,潮声像一万面鼓齐发,声势震人。

3、学习生字词,学写“宅‘穴”。

4、海神东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浙江八月何如此,涛如连山喷雪来。──唐.李白《横江词》

5、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

6、原文:八月奔涛,千尺崔嵬,砉然欲惊。

7、潮汐秋来壮,雷霆水上多。

8、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

9、译文:浩浩荡荡的浙江水是绿色的,惊悚的波涛日夜翻转。钱塘城里看弄潮人,只能看到白头发看不到脚。

10、点击上方↑朗读课文可关注☜

11、舶bó(船舶、巨舶、舶来品)

12、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13、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介绍了一栋实验性综合电脑住宅的有关情况。它位于日本东京市中心,建筑面积370多平方米,内部安装有100多台电脑,设计师是东京大学教授坂村健。全文是按照空间转换的顺序来介绍的。

14、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15、所有作品的著作权均归原作者享有,请您和我们一样尊重他人的著作权等合法权益。如果您对作品感到满意,请购买正版。

16、这篇课文是法国着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作者在文章中大量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蟋蟀比作人,把它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把它的活动比作人的活动。

17、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18、索suǒ(探索、收索、思索)

19、视频:四年级上册课文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课文讲解

20、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读后使我们也产生了探究的愿望,激起我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

四、观潮课文古文

1、这些课文虽然都是描写自然景观,但描写的方法却不一样,各有特色。每篇课文都是经典之作。

2、年代: 宋 作者: 范仲淹

3、写到这里,牛老师要告诉每一个孩子和爸爸妈妈们,想象不是凭空而来的,一定是建立在对眼前景物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和边观察边联想的基础之上的。

4、《观潮》这篇课文描写了农历八月十八观潮日钱塘江观潮的壮观场面。

5、(学生交流并板书:选择住宅、住宅工具、搜索住宅、住宅样子、修建住宅)

6、幻想:以社会或个人的理想和愿望为依据,对还没有实现的事物有所想象。

7、角色扮演,品味关键词句

8、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

9、(咋们说话些文章不仅要有条理有顺序,也要有详有略。)

10、月晕天风雾不开,海鲸东蹙百川回。

11、钱塘江位于我国浙江省,最终注入东海,在它入海口的海潮即为钱塘潮,天下闻名,每年都有不少游客前来观看这一奇景。海潮到来前,远处先呈现出一个细小的白点,转眼间变成了一缕银线,并伴随着一阵阵闷雷般的潮声,白线翻滚而至。几乎不给人们反应的时间,汹涌澎湃的潮水已呼啸而来,潮峰高达3—5米,后浪赶前浪,一层叠一层,宛如一条长长的白色带子,大有排山倒海之势。

12、住宅的重要部分快完成了。洞已经挖了有两寸深,够宽敞的了。余下的是长时间的整修,今天做一点儿,明天做一点儿。这个洞可以随天气的变冷和它身体的增长而加深加阔。即使在冬天,只要天气温和,太阳晒到它住宅的门口,还可以看见蟋蟀从里面不断地抛出泥土来。

13、“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咏赞钱塘秋潮的千古名句。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本文记叙的就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14、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15、你看,读书就要关注这样的关键词,(板书:抓住关键)才能捕捉重要的信息,才是真正读懂课文。大家在这些关键词下面做上记号了吗?

16、天边忽地起轻雷,日耀银戈战阵开。二十万人争一瞬,群龙腾跃怒潮来。——《钱塘江观潮》赵朴初

17、这篇课文可以分成四个部分。

18、“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

19、“随遇而安”是指适应周围环境,不论环境如何都能满足。对于一般的昆虫来说,只要能找个临时隐蔽的藏身之地就满足了,而蟋蟀却不同,它不愿利用现成的洞穴,而是慎重地选择住址,自己一点一点的挖掘。

20、(出示图:蟋蟀的洞穴)这是什么地方?(板书课题)明明是洞穴,可作者为什么说成是人住的住宅呢?

五、观潮的课文赏析

1、视频:四年级上册课文2《走月亮》课文讲解

2、原文:望飞来半空鸥鹭,须臾动地鼙鼓。

3、听说蟋蟀选择住宅非常有名,写在哪个自然段?好,现在请大家轻声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思考:①蟋蟀和别的昆虫选择住宅有什么不同?②用序号标出蟋蟀选择住宅的条件。

4、晕yūn(摔晕)yùn(晕船)

5、一风三日吹倒山,白浪高于瓦官阁。

6、伍胥神不泯,凭此发威名。

7、课文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8、按节波神逆水来,鱼龙掀舞斗崔嵬。

9、飒飒攒陵树,悲风日夜过。

10、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

11、诗起笔就描摹了一派极其雄壮的场面。首句写潮水方起,仅如银线,被江岸约束,渐渐隆起,中高边低的情况。形容潮头似白虹,形象地道出了外观、颜色与气势,已道人所未道;又用了“走”字,描绘远处潮水逼近的情况,不是身临其境,感受不出它的妙处。

12、第3部分是第4自然段,描写了潮来时,像白线、像水墙、像战马的壮丽景象。

13、寄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14、四句诗,分潮前潮后两层。前两句用夸张笔法,结合浪漫的想象,把潮水的气势写足,运笔也如江潮,一泻而下,令人心动神摇;后两句用铺张手法,写实景,雄壮中带有几分绮丽。

15、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恰当的比喻,再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秀丽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

16、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李廊《忆钱塘》

17、视频:四年级上册课文13《精卫填海》生字学习

18、这篇课文围绕“奇观”这个词语展开,从潮来前,潮来中,潮来后突出体现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特。

19、这篇课文是19世纪法国着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在文中,法布尔介绍了自己观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建筑住宅的才能。

20、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这些关键语句那么准确,同时让我们看到怎样的蟋蟀?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