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离原上草全诗的诗名【唯美文案80句】

2023-11-23 09:28:29 0 59

一、离离原上草全诗的诗名

1、《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

2、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3、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4、全诗措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虽是命题作诗,却能融入深切的生活感受,故字字含真情,语语有余味,不但得体,而且别具一格,故能在“赋得体”中称为绝唱。

5、全诗雄浑豁达,气势流畅,一气呵成。诗人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

6、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7、白居易,字“乐天”,取自《周易》里的“乐天知命故不忧”。

8、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9、《赋得古原草送别》作于贞元三年(787),作者时年十六。诗是应考的习作。按科场考试规矩,凡指定、限定的诗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相类,须缴清题意,起承转合要分明,对仗要精工,全篇要空灵浑成,方称得体。束缚如此之严,故此体向少佳作。

10、最后呢,不得不提一下白居易那首著名的《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首特别单纯的咏物诗。

11、离离原上草全诗名字为《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白居易。

12、李白杜甫王维苏轼陶渊明,他们的传记,比诗词更好看!

13、作者并非为写“古原”而写古原,同时又安排一个送别的典型环境:大地春回,芳草芊芊的古原景象如此迷人,而送别在这样的背景上发生,该是多么令人惆怅,同时又是多么富于诗意呵。“王孙”二字借自楚辞成句,泛指行者。“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说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怀思行游未归的人。而这里却变其意而用之,写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增送别的愁情,似乎每一片草叶都饱含别情,那真是:“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这是多么意味深长的结尾啊!诗到此点明“送别”,结清题意,关合全篇,“古原”、“草”、“送别”打成一片,意境极浑成。

14、《登鹳雀楼》是盛唐诗人王之涣的一首五言绝句,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开笔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写意,写的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成为鹳雀楼上一首不朽的绝唱。

15、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6、江南,遍布着多少如诗如画的美景?江南,留存着多少文人的解药?

17、唐朝时,送别诗是被创作最多的内容形式(之一),你随手翻开任意一本诗集,送别的内容都不会少。

18、人人都说白居易的诗浅近,可这首《花非花》却是特例。

19、中国人很少读,外国人抢着读:老祖宗的好东西,别丢了

20、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年年岁岁枯萎了又苍翠。原野上的大火无法烧尽,春风一吹它又生机勃发。

二、离离原上草全诗的诗名意思

1、这世间有三种相遇,如同久别重逢:一种是遇见了一个很像故人的陌生人,一种是遇见了知己,一种是遇见了自己。

2、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3、作者并非为写“古原”而写古原,同时又安排一个送别的典型环境:大地春回,芳草芊芊的古原景象如此迷人,而送别在这样的背景上发生,该是多么令人惆怅,同时又是多么富于诗意呵。“王孙”二字借自楚辞成句,泛指行者。

4、出自《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

5、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6、《将进酒》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它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

7、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8、译文:长安街上细密的春雨润滑如酥,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一年之中最美的就是这早春的景色,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春末。注释:呈:恭敬地送给。水部张十八员外:指张籍(766—830年)唐代诗人。在同族兄弟中排行第曾任水部员外郎。天街:京城街道。润如酥:细腻如酥。酥,动物的油,这里形容春雨的细腻。最是:正是。处:时。绝胜:远远胜过。皇都:帝都,这里指长安。

9、更出名的《灞陵行送别》也有:“古道连绵走西京,紫阙落日浮云生”;

10、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11、相传这首诗是白居易十六岁时作。诗的前四句侧重表现野草生命的历时之美,后四句侧重表现其共时之美。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在“赋得体”中堪称绝唱。

12、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13、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14、此诗虽然只有二十字,却以千均巨椽,绘下北国河山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令人襟怀豪放。诗人受大自然震撼的心灵,悟出的是朴素而深刻的哲理,能够催人抛弃固步自封的浅见陋识,登高放眼,不断拓出愈益美好的崭新境界。清代诗评家也认为:“王诗短短二十字,前十字大意已尽,后十字有尺幅千里之势。”这首诗是唐代五言诗的压卷之作,王之涣因这首五言绝句而名垂千古,鹳雀楼也因此诗而名扬中华。

15、盛唐的边塞诗,有一种慷慨之气。

16、唐诗三百首不够爽?这里有怪咖金圣叹选批的唐诗六百首

17、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18、诗友们,看完了这几首巅峰之作,有没有感受到唐诗的魅力呢?快分享给朋友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19、只是在流传的过程中,不知道被哪些离离原上谱的家伙把诗题和内容都给删减了,只留下一个“草”和前四句,把一首送别诗硬生生改成了咏物诗。这还算比较有节操的。

20、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

三、离离原上草全诗

1、这是一首应考习作,相传白居易十六岁时作。按科举考试规定,凡指定的试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相类似。《赋得古原草送别》即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的诗名是《赋得古原草送别》,由唐朝诗人白居易所作。这首诗是白居易16岁时的习作,也是广为传诵的名篇。凡按事先规定、限定的诗题作诗,照例要在诗题前加“赋得”二字。此诗指定的题目是“古原草”,所以冠以“赋得”,“送别”是此诗的副题,《古原草送别》即所拟诗题。

3、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4、后来,因为白居易的母亲看花坠井而死,白居易就写了不少关于赏花和井的诗,被诽谤为有碍名教。

5、在表现手法上,作者采用相互对比,前后映衬的方法,不仅给人以鲜明强烈的印象,而且发人深省,将问题留给读者自己去思考,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6、远处芬芳的野草遮没了古道,阳光照耀下碧绿连荒城。

7、总有人会抱着一种乐观的心态来看世界,哪怕寒风彻骨,哪怕大雪将至。

8、他,写诗力求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

9、释义: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扩展资料诗的首句“离离原上草”,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并用叠字“离离”描写春草的茂盛。第二句“一岁一枯荣”,进而写出原上野草秋枯春荣,岁岁循环,生生不已的规律。第四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写“枯”,一句写“荣”,是“枯荣”二字意思的发挥。

10、后面四句落笔离别,跟“离离原上草”四句相比,意境有所不及。

11、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12、祖父病死长安任上,祖母也随即病故。

13、这首诗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法,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

14、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15、如果说这两句是承“古原草”而重在写“草”,那么六句则继续写“古原草”而将重点落到“古原”,以引出“送别”题意,故是一转。

16、江南是隐隐青山,是迢迢碧水;是烟雨迷蒙的诗意,是小桥流水的精致;是文人气的园林,是青石板的老巷……

17、注释:大林寺:在庐山大林峰,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中国佛教胜地之一。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尽:指花凋谢了。

18、如果说这两句是承“古原草”而重在写“草”,那么六句则继续写“古原草”而将重点落到“古原”,以引出“送别”题意,故是一转。上一联用流水对,妙在自然;而此联为的对,妙在精工,颇觉变化有致。“远芳”、“睛翠”都写草,而比“原上草”意象更具体、生动。

19、绝美的诗文中,藏着最深的哀伤。

20、致各位诗友的一封信: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和厚爱。

四、离离原上草全诗的诗名作者

1、第六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用“侵”和“接”刻画春草蔓延,绿野广阔的景象,“古道”“荒城”又点出友人即将经历的处所。最后两句“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点明送别的本意。用绵绵不尽的萋萋春草比喻充塞胸臆、弥漫原野的惜别之情,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韵味无穷。

2、白居易跟琵琶女的相遇显然是最后两种。两个不相识,但是也不必相识的天涯沦落人,用音乐和诗歌搭起了沟通的桥梁,互诉悲苦人生。

3、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扩展资料创作背景:

4、注释:渔歌子:词牌名。此调原为唐教坊名曲。分单调、双调二体。单调二十七字,平韵,以张氏此调最为著名。双调,五十字,仄韵。鳜(guì)鱼:淡水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

5、这是一首富有理趣的诗。

6、《静夜思》是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表达的是思乡之情。这首诗虽然只有区区二十个字,但流传非常广泛,它几乎是全世界华人耳熟能详的一首名篇。这首诗明白如话,读起来琅琅上口,表达的是人们普遍共鸣的思乡之情,所以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了炎黄子孙最熟悉的古典诗歌。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丰富深曲的内容。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绎。无怪乎有人赞它是“妙绝古今”。

7、最后两句“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点明送别的本意。用绵绵不尽的萋萋春草比喻充塞胸臆、弥漫原野的惜别之情,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韵味无穷。

8、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一岁一枯荣:枯,枯萎。荣,茂盛。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远芳:草香远播。侵,侵占,长满。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晴翠:草原明丽翠绿;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9、这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与友人聊天得来的灵感。

10、最暖心的诗:《问刘十九》

11、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2、送别诗,顾名思义嘛,就是送人远行时所作的诗,表达一种对他人不舍的情感,在这个基础上,又会有相互鼓励、互道珍重等情绪,因此,送别诗又可以细分为壮别、阔别、惜别等等形式。

13、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14、离离原上草是唐代诗人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中诗句。《赋得古原草送别》是一首应考习作,相传白居易十六岁时作。白居易,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15、这首诗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也宛如一首饱含着自然融合之趣的优美诗歌。

16、唐诗宋词悦读读唐诗宋词赏经典诗文

17、因首联已对仗工稳,为了避免板滞,故次联以散调承之,文情跌宕。“与君离别意”承首联写惜别之感,欲吐还吞。翻译一下,那就是:“跟你离别的意绪啊!……”那意绪怎么样,没有说;立刻改口,来了个转折,用“同是宦游人”一句加以宽解。意思是:我和你同样远离故土,宦游他乡;这次离别,只不过是客中之别,又何必感伤!

18、一千多年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诗人一生也只留下了两首诗,因此被誉为孤篇横绝全唐。

19、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多么茂盛(“离离”)的原上草,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不着迹,为后文开出很好的思路。就“古原草”而言,何尝不可开作“秋来深径里”(僧古怀《原是秋草》),那通篇也就将是另一种气象了。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荣秋枯,岁岁循环不已。“一岁一枯荣”意思似不过如此。然而写作“枯──荣”,与作“荣──枯”就大不一样。如作后者,便是秋草,便不能生发出四的好句来。两个“一”字复叠,形成咏叹,又先状出一种生生不已的情味,四句就水到渠成了。(4)

20、离离原上草全诗的诗名为《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是白居易。这是一首送别友人的诗篇,作者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借草取喻,以草木之茂盛显示友人之间依依惜别时的绵绵情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