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陋室铭【唯美文案138句】

2023-11-13 09:08:03 0 59

一、刘禹锡陋室铭

1、⒀之:语气助词,不译。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这句话里的“白丁”指的是?没有官职的平民

3、◎朗读/制作:刘老师(精英94群)

4、阅读《何陋轩记》(节选)

5、刘禹锡的《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能降福显灵。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苔藓给阶前铺上绿毯,芳草把帘内映得碧青。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的没有浅薄的人。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虽然是陋室,但只要君子住在里面)有什么简陋的呢?

6、晚年生活:会昌元年(841年),加检校礼部尚书衔。世称刘宾客、刘尚书。刘禹锡晚年到洛阳,与朋友白居易、裴度、韦庄等交游赋诗,唱和对吟,生活闲适,和白居易留有《刘白唱和集》、《刘白吴洛寄和卷》,与白居易,裴度留有《汝洛集》等对吟唱和佳作。

7、刘禹锡《陋室铭》一文中描写陋室自然环境优美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全文短短八十一字,作者借赞美陋室抒写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

8、刘禹锡并在那里度过了青少年时期。他很小就开始学习儒家经典和吟诗作赋,既聪明又勤奋,在诗方面,曾得当时著名诗僧皎然、灵澈的熏陶指点。贞元六年(790年)十九岁前后,刘禹锡游学洛阳、长安,在士林中获得很高声誉。

9、记得前些年我到石林、桂林游览时,遇到了一个个美丽自然的石洞,洞口都比平常人低,奇特的造型充满了神秘和诱惑,这就是需要我们低头的时候。假若不进去,就不知里面有什么风景和奇特的构造,有时还会留下遗憾;假如进洞口时不低头,就会被碰头甚而被碰得头破血流。这个时候,无论怎么显赫、富有的人物,都低下了昂贵的头,弯下了最贵的腰,去探寻石洞里的风景。(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10、让爱的更爱,让难忘的更难忘

11、会昌元年(841年),加检校礼部尚书衔。世称刘宾客、刘尚书。刘禹锡晚年到洛阳,与朋友白居易、裴度、韦应物等交游赋诗,唱和对吟,生活闲适,和白居易留有《刘白唱和集》、《刘白吴洛寄和卷》,与白居易,裴度留有《汝洛集》等对吟唱和佳作。

12、一代诗豪刘禹锡死后,被葬在了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荥阳市政府在刘禹锡墓的基础上,耗巨资建设了占地280多亩的大型文化主题公园——刘禹锡公园,并免费向市民开放。

1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14、唐代文学·贺知章《咏柳》丨中华经典

15、⒇何陋之有:即“有何之陋”,属于宾语前置。之,助词,表示强烈的反问,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全句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孔子说的这句话见于《论语·子罕》篇:“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里以孔子之言,亦喻自己为“君子”,点明全文,这句话也是点睛之笔,全文的文眼。

16、唐代文学·李白《望天门山》丨中华经典

17、欢迎喜欢的朋友转发、分享

18、⑹惟吾德馨(xīn):只因为(陋室铭)的铭文(就不感到简陋了)。惟:只。吾:我,这里是指(陋室铭)的铭文。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19、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20、唐代文学·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丨中华经典

二、刘禹锡陋室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和州知县见了,气就不打一处来,心说好小子,我不但没有制伏你,反倒为你办了个好事,如此这般我怎么向我的主子交代?于是,知县便心生一计,将刘禹锡从城南门搬到城北门,住房也由原来的三室减为一室半,看你怎么还“面对大江观白帆?”

2、也正是刘禹锡如此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高雅志趣和不与世事沉浮的独立人格,才会让《陋室铭》成为古诗的高地。

3、方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指导

4、山不在于多高,有仙人居住才扬名;水不在于多深,有蛟龙栖息才显灵气。

5、刘禹锡在元和十三年(818年)曾自编其著述为“四十通”,又删取四分之一为“集略”。这是最早的刘禹锡集和选本,今都不传。载《刘禹锡集》40卷。宋初亡佚10卷,仅剩余30卷。

6、文章巧妙地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首先,成功地运用了比兴手法。“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以山高、水深引出陋室,以仙人、神龙比喻室主的德馨。

7、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8、似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如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9、田英章亲传弟子孔德文书法《陋室铭》(作品来源:易从网)

10、本文作为托物言志的名篇,通过写室外环境的清幽宁静和室内生活的情趣高雅,在陋与不陋的思索中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值得关注的是本文的文外之志:刘禹锡写作此文的时候,唐王朝正一天天衰落下去,政治统治黑暗,宦官专权。作者对此深感忧虑,却无力回天,只能采取消极的办法,独善其身,避而不与那些庸俗的官僚来往。文中他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把自己的陋室写的跟与世隔绝的幽居一样,又用“无丝竹之乱耳”表示了他对那些人生活的鄙弃,是他的这种消极情绪的写照。

11、唐代文学·李白《蜀道难》丨中华经典

1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13、吉林省长春市人,现上海一家外企工作。一个文学与诗词及朗读爱好者。喜欢书画艺术,喜欢一切带有文化底蕴与生命力的东西,具有内在的层次与灵魂的高度;声音绝不仅仅是发声,用自己独特的理解去感悟声音的灵魂。

14、《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全文短短八十一字,作者借赞美陋室抒写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文章层次明晰,先以山水起兴,点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接着从室外景、室内人、室中事方面着笔,渲染陋室不陋的高雅境界,并引古代俊彦之居,古代圣人之言强化文意,以反问作结,余韵悠长。

15、次年三月(816年),刘禹锡创作了《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一诗,得罪执政,被贬谪到更远的播州去当刺史,幸有裴度、柳宗元诸人帮助,改为连州(今广东连州市)刺史。

16、诗人刘禹锡在遭贬期间虽身居陋室,但高尚的品德依然,他和朋友谈经诵佛,抚琴吟诗。来往的仍然是品高雅士,富学鸿儒,他们高谈阔论,论国、论证、论道、论人间不平。虽粗茶淡,虽草履布衣,依然心平气和,不忧不愁。

17、《陋室铭》一文中借陋室喻志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铭》,唐代诗人刘禹锡著,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陋室铭》聚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高洁隐逸的情怀。文章运用了对比,白描,隐寓,用典等手法,而且压韵,韵律感极强,读来金石掷地又自然流畅,一曲既终,犹余音绕梁,让人回味无穷。

18、(解读)元稹:《一字至七字诗·茶》

19、此后,刘禹锡在朗州近十年。期间,刘禹锡创作了大量寓言诗,表达了对当朝权贵的极大不满,又写了许多赋来表达自己不甘沉沦的雄心。由于接触当地民间歌谣,从中吸取了营养,他的诗歌创作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20、唐代文学·贾岛《寻隐者不遇》丨中华经典

三、刘禹锡陋室铭中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的句子是

1、次年三月(816年),刘禹锡创作了《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一诗,得罪执政,被外放为连州刺史。元和十四年(819年),刘禹锡因母丧才得以离开连州。

2、刘禹锡因为革新,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为何州通判。按规定,他该住衙门的三间大屋,可何州的策知县是趋炎附势小人,三次令其搬家,地方愈差,房子愈小。刘想此狗欺人太甚,便写下了《陋室铭》。

3、之前读《陋室铭》,只是粗浅地认为刘禹锡是一位开朗豁达的诗人,陋室不陋。反复听了郑老师的公开课才对这篇八十一个字的古文和诗人刘禹锡有了深入全面的认知。一位本来的朝廷肱股之臣,虎落平阳被犬欺,最后不屈不挠写就这篇充满了乐观豁达的《陋室铭》,读来辛酸,却又非常励志。这篇作品尤其要送给那些暂时遭遇人生蹉跎的年轻人,要时刻拥有坚强的信念,古人早就用自己的人生为我们写就光明。

4、⑴陋室: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骈句,句式较为整齐,朗朗上口。

5、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6、本文由(苏语堂)原创,配图及配乐来源于网络

7、《陋室铭》是一篇托物言志的铭文。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它单纯、简练、清新像一首精粹的诗,充满了哲理和情韵。

8、唐朝,刘禹锡的《陋室铭》流传后世,于是,对于原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一句中的“陋室”一词的释义,众说纷纭,聚讼不已.无论是从语源学的角度,还是文字学的范畴,或者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这一词语,都应当有严格的,符合原文的意思的解释.笔者从语源学、文字学和文本的角度加以分析研究,得出“陋”在《陋室铭》中的真实含义是:隐僻、边远.

9、陶渊明:饮酒(之五)|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汉乐府:白头吟|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韩愈:师说|诗经:蒹葭|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0、在语言表达上,多用四字句、五字句,有对偶句,有排比句,只有最后一句是散文句式,句式整齐而又富于变化,文字精练而又清丽,音调和谐,音节铿锵。

11、刘禹锡被后人尊称为"诗豪"。

12、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13、这是“郑话社群群友之声”的投稿作品,还未加入社群的朋友请点击“入群交流”加入我们。这是由郑老师语言表达交流群精英94群的群友刘老师为我们带来的朗读作品。一起传承古文经典,请结合《《陋室铭》朗读技巧分析|音频公开课》一同收听!

14、小事也是这样,高高的堂叔到我家串门的时候,总会开着玩笑说:“长的太高了也别扭,到了谁家里都得低着头才能进去。”说着就低着头迈进了门槛,往往我母亲就会接上一句:“是因为你长的高了,俺这门容不下你。”不知是表扬,还是批评,总会引来一阵阵笑声。假如堂叔到我家进门时不低头,必然就会碰着头,自己造成了小痛苦,别人也跟着不自在,哪还有低着头走进去换来的那种欢笑?

15、陋室铭刘禹锡〔唐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其中最为著名的句子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两句。

16、论据相同:"君子居之,何陋之有?";①刘禹锡的陋室铭,含而不露地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高雅志趣和不随世事沉浮的独立人格;它向人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尽管居室简陋,物质匮乏,但只要居室主人品德高尚,生活充实,那就会满屋生辉,处处可见雅趣逸志,自有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力量;②王守仁的何陋轩记,以亲身经历,赞扬了苗族,仡佬族(獠)人民质朴真诚,乐于助人的品格,批驳了人们称之为"陋"的说法;认为跟中原的那些"狡匿谲诈,无所不至"的人比起来,倒是"未琢之璞,未绳之木",非常淳朴可爱,文章剖析精微,很有说服力。

17、于是,他便又题作一联:“杨柳青青河水平,人在历阳(和州秦代称历阳)心在京。”和州知县见刘禹锡实在是无可救药,便让他住进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凳的小屋。

18、⑻鸿儒(hóngrú):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鸿:同“洪”,大。儒,旧指读书人。

19、⑷灵(líng):神奇;灵异。

20、读书人的精神不仅仅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我以为更难的是在“穷”和“达”之间找到那种平衡,以及这种平衡后面的最佳的心理状态,只有这样才能既尊“王”又循“道”,入则修身齐家,出则治国平天下。我觉得难得的就是这种平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自觉的行动,把千百年深厚的文化内涵散化为日常的生活发现,并在这些发现中提炼出更儒家的思想精粹,用这些思想去丰富自己贫乏的物质生活,让精神超然物外。

四、刘禹锡陋室铭全文翻译

1、山不在于高,只要有仙人居住就会出名;水不在于深,只要有蛟龙栖留住就显神灵。这是一间简陋的居室,因我的美德使它芳名远扬。苔藓爬上台阶染出一片碧绿,草色映入竹帘映得漫屋青色。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多识的人,来往的没有不学无术之徒。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富哦经。没有繁杂的音乐搅扰听觉,没有文牍公务劳累身心。似南阳诸葛亮的草庐,如西蜀扬子云的草屋。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

2、文章层次明晰,先以山水起兴,点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接着从室外景、室内人、室中事方面着笔,渲染陋室不陋的高雅境界,并引古代俊彦之居,古代圣人之言强化文意,以反问作结,余韵悠长。

3、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4、郦波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5、《陋室铭》的体裁是铭文,全篇使用骈句,句式整齐。铭文指的是古人在各类器物上铸成或刻成的文辞记录,这类文字一般用于称颂或是警戒自己。《陋室铭》就是篆刻于作者陋室前的石碑上的铭文,以陋室之名来歌颂德行,警戒自己要坚守节操。

6、⑽调(tiáo)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7、唐代文学·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丨中华经典

8、国家一级美术师刘光霞新作《陋室铭》(作品来源:易从网

9、室铭朝代:唐代作者:刘禹锡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10、《人文之窗》人文综艺掌上微刊

11、唐代文学·贺知章《回乡偶书》丨中华经典

12、刘禹锡自是心知肚明,不但不生气埋怨,反而十分高兴,并顺手撰写对联一副贴于门上。上联为:“面对大江观白帆”下联是:“身在和州思争辩”。

13、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上:长到;入:映入。

14、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5、刘禹锡纪念馆坐落在连州中学燕喜山,飞檐斗拱,采用朱红色的支柱,无不透露出中国古典式宫廷建筑风格,显得古色古香。古朴雄伟的纪念馆经精心布展后显得魅力四射:灯光、壁画、诗词、铜像等场景的搭配,烘托出一种丰富多彩的历史厚重感。

16、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17、以士人精神之高尚去濯洗世人鄙俗之不堪,我会在悟后的惭愧中找回一点真我,尽管深圳的房子真的不算太便宜。

18、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赠户部尚书。扩展资料:早年生活:刘禹锡,其祖先为汉景帝贾夫人之子刘胜,七代祖刘亮,事北朝为冀州刺史散骑常侍,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父亲刘绪,为避安史之乱,迁居苏州。刘禹锡生于大历七年(772年),其父、祖均为小官僚,父刘绪曾在江南为官,刘禹锡并在那里度过了青少年时期。

19、而后宋敏求搜集遗佚,辑为《外集》100卷,但仍有遗漏。《刘禹锡集》三十卷,《外集》十卷,集中卷二十七收乐府两卷。

20、这间简陋的屋子,因我的美德芳名远扬。苔藓上阶染出新绿,草色入竹帘映得满屋青色。

五、刘禹锡陋室铭赏析

1、刘禹锡《陋室铭》一文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答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铭》,唐代诗人刘禹锡著,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2、刘禹锡的《陋室铭》与他高洁洒脱的脱俗,包含着中国文人传承而来的脱俗气质,为“文人之居”的精神气质列下种种标杆,为后世人所仰慕、跟随……

3、答:刘禹锡在陋室铭中以动写静描写陋室清新幽静环境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台阶上已经长满了绿苔——可见房子常年失修,极为简陋;窗前门旁长满青草——居住的环境荒凉冷落。这是写陋室的环境。“上、入”采用拟人的方法以动写静,渲染了环境的幽雅,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4、这段时间里,刘禹锡政治热情极为高涨,和柳宗元一道成为革新集团的核心人物。“二王刘柳”集团在短短的执政期间采取了不少具有进步意义的措施,但由于改革触犯了藩镇、宦官和大官僚们的利益,在保守势力的联合反扑下,很快宣告失败。

5、从明代大家到近现代,看看文人们眼中“友居”为何?“深山、茅亭、茂林修竹、清溪……”乍看,怎么都是一副极美的风景图,“人”却如蝼蚁一般点缀在其间。然而这深山、陋室,正是有了这样的“大德”、“智友”,方才不是些山石乱木,那人,那人的高尚品德,便是那点睛之笔。

6、《陋室铭》选自《全唐文》卷六百零八集,为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陋室铭》聚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两袖清风的情怀。文章运用了对比,白描,隐寓,用典等手法,而且压韵,韵律感极强,读来金石掷地又自然流畅,一曲既终,犹余音绕梁,让人回味无穷。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7、可和州知县见作者被贬,故意刁难之。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作者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作者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8、唐顺宗被迫让位于太子李纯,王叔文赐死,王丕被贬后病亡,刘禹锡与柳宗元等八人先被贬为远州刺史,随即加贬为远州司马。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八司马事件”(同时贬为远州司马的共八人,史称“八司马”)。

9、杨明臣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10、此后,他历任集贤殿学士、礼部郎中、苏州刺史、汝州刺吏、同州刺史,最后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会昌二年(842年),刘禹锡病卒于洛阳,享年七十一岁。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葬在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

11、《陋室铭》中的点题句是斯是陋室,唯吾独馨。陋室铭》选自《全唐文》卷六百零八集,为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陋室铭》聚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两袖清风的情怀。文章运用了对比,白描,隐寓,用典等手法,而且压韵,韵律感极强,读来金石掷地又自然流畅,一曲既终,犹余音绕梁,让人回味无穷。

12、(中篇连载)严歌苓:谁家有女初长成(第九节)

13、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4、刘禹锡从城南门搬到城北门,慧眼独识,他发现此房虽小,也不临江,却位于德胜河边,岸边还有一排老柳树,风景十分秀丽。

15、有人说当下的人们特别是富庶阶层的人士,喜欢在阔大的居室内挂出刘禹锡的陋室铭,是附庸风雅的庸俗。其实,我觉得,那真是一种潜意识里的自我批判。当精神的步伐追不上物质的变化,那就必须要找寻到一个升华的方式,以期让自己的灵魂变得高尚而坦然。读书是最好(但有人会觉得辛苦)的方式,挂一幅像样的书法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尽管名家的字,润笔之资不低),最简洁的方式也许就是选择对经典的再次聆听。无论如何,我觉得只要能在物欲的洪流中能以陋室铭来反观自照,至少可以证明自己还是不会那么快沉下去的。

16、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著名了。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灵异了。这虽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简陋了)。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与我谈笑的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17、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18、唐代文学·杜甫《望岳》丨中华经典

19、⒂案牍(dú):(官府的)公文,文书。

20、《陋室铭》选自《全唐文》卷六百零八集,为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两袖清风的情怀。

六、刘禹锡陋室铭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所以是“云”

2、⑼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3、刘禹锡永贞革新失败后,受“株连”被贬为安徽和州(今和县)通判。按规定,他在和州衙门里应享有一套三室三厅的住房,但因和州知县是个势利小人,见刘禹锡是个被贬的下台干部,为讨好他的主子,便对刘禹锡百般刁难,先是让其搬出衙门,在城南门外面江而居。

4、说起刘禹锡不得不提起他的诗词名篇《陋室铭》

5、大和元年,刘禹锡任东都尚书。次年回朝任主客郎中写了《再游玄都观绝句》,表现了屡遭打击而始终不屈的意志。以后历官苏州、汝州、同州刺史。从开成元年(836年)开始,改任太子宾客、秘书监分司东都的闲职。

6、你是一个太重感情的女人吗?每晚9点半,我都会在这里陪伴着你。喜欢夜叔,就把(睡前伴你夜听)分享给身边的朋友一起关注吧,晚安!

7、(雅诵)专栏|请点击标题回顾

8、长庆元年(821年)冬,刘禹锡被任为夔州(今重庆奉节县)刺史。长庆四年(824年)夏,调任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奉调回洛阳,任职于东都尚书省。从初次被贬到此时,前后共历二十三年。

9、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10、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

11、《陋室铭》不足百字,篇幅极短,格局甚大。陋室以矮山、浅水相衬,与诸葛庐、子云亭并提,居住其中,有古之贤人、今之鸿儒相伴,真是陋室不“陋”。全文想象广阔,蕴含深厚,有咫尺藏万里之势。

12、唐代文学·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丨中华经典

13、刘禹锡永贞革新失败后,受“株连”被贬为安徽和州(今和县)通判。按规定,他在和州衙门里应享有一套三室三厅的住房,但因和州知县是个势利小人,见刘禹锡是个被贬的下台干部,为讨好他的主子,便对刘禹锡百般刁难,先是让其搬出衙门,在城南门外面江而居。

14、《陋室铭》和明朝王守仁的《何陋轩记》做了对比,分析王守仁和刘禹锡他们的相同点:他们都都身居陋室,并不觉得简陋;他们都有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都喜欢与饱学之士交游;都喜欢清幽的居住环境;都志趣高雅。群文的概念让同学们充分体会陋室会因居住人品德高尚、情趣高雅而流传千古。

15、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述的是一个不存在的和谐社会,表达了他由于政治上的不得意从而有了遁世的念头,他想选择出世来逃避一切.刘禹锡的《陋室铭》描述的是现实中刘禹锡的家以及与他来往的文人雅士,表达了他想积极入世为官的想法,有一点像孔子“待价而沽”的感觉.

16、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①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②之外。人皆以予自上国③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夷之人其好言恶詈,直情率遂。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④也;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予尝圃于丛棘之右,民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⑤之以卉药,琴编⑥图史,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⑦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之曰“何陋”,以信孔子之言。

17、实习编辑|陈春羽责任编辑|袁小敏

18、⒆孔子云:孔子说,云在文言文中一般都指说。选自《论语·子罕》篇:“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在此去掉君子居之,体现他谦虚的品格。

19、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20、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正月,唐德宗卒,李诵即位,是为唐顺宗。原太子侍读王叔文、王伾素有改革弊政之志,这时受到唐顺宗信任进入中枢。刘禹锡与王叔文相善,其才华志向尤受叔文器重,遂被任为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参与对国家财政的管理。

1、谁知刘禹锡因祸得福,他住进小屋,灵感突至,遂写下了流芳百代的传世佳作《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并请人刻碑立于门前,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高风峻节高尚的情操,及其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高贵品德。扩展资料《陋室铭》全文短短八十一字,作者借赞美陋室抒写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文章层次明晰,先以山水起兴,点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

2、⒃劳形:使身体劳累(“使”动用法)。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形体、身体。

3、就诗人刘禹锡所作的《陋室铭》一文的体裁来说,既不属于是诗,也不属于是词,它属于骈文这一类别。从《陋室铭》全文可以看出,它不仅存在着以四字句两两相对的形式,全文整体对仗工整,韵律朗朗上口十分和谐,这正是骈文的特征。

4、“中华经典资源库”是由教育部、国家语委启动的一项展现、阐释和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型公益视频资源建设项目。资源库通过诵读、书写、讲解三种形式,从思想、情感和艺术等多个角度展现经典的独特魅力,发掘经典的时代意义。

5、贵州省教育厅政务新媒体“贵州教育发布”

6、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名篇。作者借“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但因为主人有美好的德行就不感到它的简陋了。)这句话表明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

7、(注释)①守仁,指王阳明。②蔡:周时国名,在今河南南部。③上国:国都,④郁:阻滞。⑤莳(shì):载种。⑥琴编:琴书。⑦通都:四通八达的都市。

8、《陋室铭》整篇讲的是刘禹锡被政敌安排在破败之地居住后,乐观向上,初心不改的崇高品质。他被贬数年,经历七代君王,“二十三年弃置身”,岁月几乎让他身边的一切物是人非,但他仍倔强地与命运相抗。

9、白落梅:徐志摩,多情深情亦薄情

10、⑶名(míng):出名,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11、⑾金经:现今学术界仍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是指佛经(《金刚经》),也有人认为是装饰精美的经典(《四书五经》),但就江苏教育出版社的语文书则指的是佛经(《金刚经》)而安徽考察则是后者。金:珍贵的。金者贵义,是珍贵的意思,儒释道的经典都可以说是金经。

12、如果我说面对陋室铭我竟无言以对,也许人们会觉得我矫情。可如果我说我再读陋室铭是对士人的赞颂以及对自己的批判,也许还是会有人赞同的。

13、⑵在(zài):在于,动词。

14、刘炳森弟子于国光隶书《陋室铭》(作品来源:易从网)

15、这里谈笑的都是文人雅士。奏古琴,阅经卷。没有繁杂搅扰,没有文牍劳身心,似南阳诸葛亮的草庐,如西蜀扬子云的草屋。

16、(解读)马致远:《天净沙·古道、西风、瘦马》

17、贞元九年(793年),与柳宗元同榜进士及第,同年登博学鸿词科。两年后再登吏部取士科,释褐为太子校书,不久丁忧居家。贞元十六年(800年),杜佑以淮南节度使兼任徐泗濠节度,辟刘禹锡为掌书记。后随杜佑回扬州,居幕期间代杜佑撰表状甚多。

18、贞元十八年(802年),调任京兆府渭南县主簿,不久迁监察御史。当时,韩愈、柳宗元均在御史台任职,三人结为好友,过从甚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