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浦歌白发三千丈【唯美文案134句】

2023-11-12 10:44:09 0 59

一、秋浦歌白发三千丈

1、前两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劈空而来,似大潮奔涌,似火山爆发,骇人心目。“三千丈”的白发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长。愁生白发,人所共晓,而长达三千丈,该有多少深重的愁思。

2、bùzhīmíngjìnglǐ,héchùdéqiūshuāng。

3、秋浦歌诗意:“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劈空而来,似大潮奔涌,似火山爆发,骇人心目。单看“白发三千丈”一句,真叫人无法理解:白发怎么能有“三千丈”呢?

4、这首诗写对镜悲白发的情景,运用夸张、比喻的手法,写得十分生动传神。

5、愁作秋浦之客,强看秋浦之花。

6、但念下句就有了答案,“缘愁似个长”,愁生白发很是常见(伍子胥一夜白头),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既然愁思无涯,白发当然也可以长到三千丈,这是艺术的夸张。

7、写这首诗时,他已经五十多岁了,壮志未酬,人已衰老,不能不倍加痛苦。所以揽镜自照,触目惊心,发生“白发三千丈”的孤吟,使天下后世识其悲愤,并以此奇想奇句流传千古,可谓善作不平鸣者了。

8、出自:《秋浦歌》其十五李白

9、天宝十三年是安史之乱的前一年,大唐王朝的上上下下丝毫没有预感到一场祸患马上就要降临。李白去安徽之前到过北方,他似乎已经预感到什么,于是把他的心事写到了《秋浦歌》中。

10、空吟白石烂,泪满黑貂裘。

11、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12、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的公开资料,如果我们的某些资料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13、bù zhī míng jìng lǐ , hé chù dé qiū shuāng 。

14、青溪虽非是陇水。但也发出像陇水一样的悲胭之声。

15、第八首和第九首,诗人描绘了秋浦的奇特景观:水车岭和江祖石。在艺术处理上,两首也很相似。

16、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秋浦歌》

17、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思想感情。(第十四首):炉火照天地,红星生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18、看到自己的白发已经长到三千丈了,也只因为愁绪是这样长。我对着明亮的铜镜百思不得其解,真不知道这些像秋日寒霜一样雪白的头发是从哪儿得来的。

19、首句“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似乎不近情理,一个人七尺身躯,而有三千丈的头发,根本不可能。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才豁然明白,因为愁思像这样长。“缘”,因为;“个长”,这么长。白发因愁而生,因愁而长。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诗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绪所替换,于是这三千丈的白发很自然地被理解为艺术的夸张。

20、四句是诗人的愤激之语,痛切之语。镜中秋霜,即头上白发是因愁苦之深而生,诗人明知故问,用一“得”字贯穿诗人半生中所受到的排挤压抑。诗人写这首诗时,已年逾半百,但壮心不已,志向不泯,可人已衰老,怎能不加倍痛苦!

二、秋浦歌白发三千丈解释

1、第二首诗与前一首一样,也是抒发客愁和对长安的思念,思归益切,愁绪愈来浓。“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

2、qiu(一声) fu(三声) ge(一声) bai(二声) fa(四声) san(一声) qian(一声) zhang(四声)

3、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4、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

5、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秋浦歌》

6、秋浦:古代地名,今安徽贵池县西南一浦,产银产铜。

7、“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8、开句“白发三千丈”字字千钧,劈空而来,似大潮奔涌,如火山爆发,令人惊心动魄,匪夷所思。夸张得似乎不近情理:即便是身高丈二的个子,也根本不可能头顶三千丈的头发。然而当我们读到“缘愁似个长”时,才会为诗人离谱的说法找到答案:白发因愁而生,因愁而长,愁有多长,白发就有多长。

9、此诗虽是描写暮年悲白发,但用笔流畅,如行云流水,仍见洒脱。诗中一夸张,一比喻,生动形象,给人以极深的印象。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孤独地坐在明镜前,木然看着自己满头白发的情景宛如就在眼前。

10、天宝十三年的正月,安禄山入朝拜见天子。杨国忠曾经密奏,安禄山有谋反之心,皇帝可以试探他一下,宣召让他进京,看看他是否敢来。如果他不敢进京,那一定就是要造反了。

11、《秋浦歌》是李白的组诗,白发三千丈出自第十五首。创作于唐天宝十三载(754)第二次游秋浦时期(一说为天宝十二载)。李白出生于701年,所以是53岁时所写。

12、头上白发有三千丈长,因为愁绪满怀而来。照着镜子也不明白自己的头发怎么会变得像秋霜一样白。

13、后两句“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是说:照着清亮的铜镜,看到自己萧萧白发,简直没法知道自己的头发怎么会变得这样的白。通过向自己的提问,进一步加强对“愁”字的刻画,抒写了诗人愁肠百结难以自解的苦衷。“秋霜”代指白发,具有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

14、《秋浦歌》是李白在秋浦时作的组诗,共十七首,这是第十五首。在这首诗里,李白采用极度浪漫夸张的手法,抒发自己内心的愁苦。

15、李白的独辟蹊径,以“白发三千丈”之长,来比喻愁苦之深重,尤为新奇。读之,仿佛看到那位壮志未酬的爱国诗人,白发似霜,愁容满面地站在我们的面前,他的长叹疾呼是那样震撼着我们的心灵,不免为他的拳拳报国之心深感同情和敬畏。

16、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17、他的妻子在竹林深处张结鸟网,捕捉林中的白鹇。

1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李白怎样的思想感情?

19、人看到自己头上生了白发以及白发的长短,是因为照镜而知。首二句暗藏照镜,三四句就明白写出:“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霜色白,以代指白发,似重复又非重复,它并具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不是白发的“白”字所能兼带。

20、译文:苍苍白发似乎有三千丈那样长,细想一下原来是愁绪有这么长导致的。不知道镜子里,头上是在哪里染的秋霜啊。

三、秋浦歌白发三千丈赏析

1、第十首诗,李白以轻快的笔调描写山乡的自然风光:嘉木成林,满山葱翠,白鹭横飞,白猿长鸣。

2、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

3、秋浦水像秋一样的长,景色萧条令我心愁。客愁像秋浦水一样不可量度,我乐行至大楼山以散心忧。站在山顶西望伏安,直见长江之水正滚滚东流。我问江水:你还记得我李白吗?请你将我一掬泪水,遥寄给扬州的朋友去吧!

4、深奥莫测,古人观测天象,总结出来的纪年方法

5、这首《秋浦歌·白发三千丈》是组诗中的第15首,整首诗中充满愁容愁绪,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愁到极致是什么样子。“白发三千丈”很明显是夸张的表现手法。

6、●孩子突然有这些举动,多半有抑郁倾向...

7、秋霜:形容头发白如秋霜。

8、请你将我一掬泪水,遥寄给扬州的朋友去吧!

9、秋浦歌 (唐)李 白 白 发 三 千 丈, 缘 愁 似 个 (个)长。 不 知 明 镜 里, 何 处 得 秋 霜?

10、白发长达三千丈出自唐代李白《秋浦歌其十五》。

11、古典诗歌里写愁的取譬很多。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说:“诗家有以山喻愁者,杜少陵云:‘忧端如山来(按:当作“齐终南”),澒洞不可掇’;有以水喻愁者,李颀云:‘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

12、在山顶西望伏安,直见长江之水正滚滚东流。

13、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出自唐·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意思:白发三千丈,因为心中愁苦才会有这么长。不知明镜里,从何处染上了这一头白发?缘:因为。个:这样,这般。秋霜:指白发。把一头白发连接起来,长度就有三千丈;满怀的离愁,就像白发一样长。原诗是在极力描写离愁的深长。“白发三千丈”除了用来形容深长的离愁以外,当人为情所苦,或为事业烦心时,也常用这句诗来形容内心深深的痛苦。“白发三千丈”是李白的一种夸张手笔,千百年来被人们引用,作为夸张笔法的典范。三千丈的白发是不可能发生的事,但在艺术上是可以为人接受的,因为它指的是诗人心中的忧愁,而且,它的涵意,也比一般的意象,显得具体而富于形象。

14、●“妈妈,我去天堂了,这里太累了”

15、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

16、秋浦歌:《秋浦歌十七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这组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作者再游秋浦(今安徽贵池西)时。今天这首是其中的第十五首。

17、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

18、逻人石之高踱,上只有飞鸟才能飞过。江祖石上有渔人筑起了捕鱼的小堤坝。

19、李白有“奋其志能,愿为辅弼”的雄心,有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理想(均见《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尽管屡遭挫折,未能实现,但他的志向绐终不泯。写这首诗时,他已经五十多岁了,壮志未酬,人已衰老,怎能不倍加痛苦!所以揽镜自照,触目惊心,发生“白发三千丈”的孤吟,使天下后世识其悲愤,并以此奇想奇句流传千古,可谓善作不平鸣者了。

20、从表面上看,诗中的后两句是李白为自己的前途命运而犯愁。再想一下就会发现,李白头发斑白的原因是担忧大唐王朝的安危,他不是担忧一个人的命运,而是担忧整个王朝的命运。

四、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拼音

1、何年何月才能回家乡啊,想至此不觉在孤舟上潜然泪流。

2、báifàsānqiānzhàng,yuánchóusìgècháng。

3、《秋浦歌》(十七首之十五)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这是一首抒愤诗。诗人以奔放的激情,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塑造了“自我”的形象,把积蕴极深的怨愤和抑郁宣泄出来,发挥了强烈感人的艺术力量。意思;为什么白头发几千丈长,只因愁思无穷无尽也像这样长。不知道在明亮的镜子里的我,从什么地方得来这满头苍苍白发?。

4、那凄切的猿声,叫得将我满头的白发郡成了纷乱的素丝。

5、李白的人生理想是为国为民,做出一番丰功伟绩,延续大唐的荣耀。他知道了这些消息,他当然要发愁,他的愁绪就像白发一样。

6、巨石江祖耸立在清溪河畔,就像是直扫青天的一幅天然画屏。上面古人的题诗千年犹在,其在绿字之上长满了美丽的苔藓。

7、♬点上方绿标收听主播朗读音频

8、第七首诗可以说是这十七首诗的纲领,它真挚深切地抒发了诗人畅游秋浦时的心境。诗中以山简、宁戚、苏秦自况,抒发了自己抱负、境遇和不平。

9、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

10、(6)何处:哪里,什么地方。

11、入了秋浦之境,一个早晨就愁白了我的双鬓。

12、第六首诗开篇以“愁”字领起,展现出诗人面对残酷现实和即将爆发的战乱一筹莫展的苦闷心情和深广忧愤。”

13、辽代特有的官员制度,北面官制和南面官制

14、bù zhī míng jìng lǐ , hé chù dé qiū shuāng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15、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16、透明的绿水中映着一轮素净的明月,一行白鹭在日光下飞行。

17、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

18、妻子张白鹇,结罝映深竹。

19、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20、空吟着《牛歌》而无人知遇,便只有像苏秦那样泪落黑罗裘了。

五、秋浦歌白发三千丈

1、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2、“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不知道明镜里面,那里来了这一抹秋霜。这一句明知故问的比喻更令人感伤,明知镜中“秋霜”即是自己的白发,却又不敢承认不愿承认。这此中感觉正如辛弃疾词中“却道天凉好个秋”一样,不明说愁却更见愁深如海。

3、第十二首诗,写的是平天湖的夜景和诗人观赏夜景时的感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想象丰富,韵味无穷。

4、逻人横鸟道,江祖出鱼梁。

5、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

6、第十五首诗,是组诗中流传最广的一首。“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劈空而来,似大潮奔涌,似火山爆发,骇人心目。单看“白发三千丈”一句,真叫人无法理解:白发怎么能有“三千丈”呢?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豁然明白,原来“三千丈”的白发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长。

7、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

8、“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白发长达三千丈,因为忧愁才变得这样长。夸张白发之长是为了形容忧愁之深。起句突兀,落笔惊人,却又切合人的心理,恰如其分。请问有谁面对明镜梳理自己白发时不会感到长无边际,因为抚弄那缕缕“白丝”之时,心潮涌动,多少陈年往事会涌向心头,童年的无忧快乐,少年的燥动探求,青年的洒脱无羁,中年的年富力强,而今的垂垂老矣,多少事值得追忆,多少事值得惋惜,一边梳理长发,一边也是在梳理一生的坎坷,一生的转折,人生短暂,好比是自朝至暮,最终还是剪不断理还乱,这一切岂一个“愁”字了得,豪放如李白者,到此时也只能长叹“缘愁似个长”,其实胸中惆怅何止“三千丈”,简直是无边无涯,永难诉清。

9、李白为什么发愁,因为当时朝廷和南诏之间进行着一场“天宝战争”。南诏联合吐蕃攻打大唐边境,朝廷派节度使李宓发兵南诏。

10、第五首诗前两句“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雪”说明了地点和描写的对象,并塑造出白猿欢乐嬉戏的群像;后两句“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则是对白猿母子戏月的特写,把白猿的动态写得活灵活现。

11、bái fà sān qiān zhàng , yuán chóu sì gè cháng 。

12、首句“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似乎不近情理,一个人七尺身躯,而有三千丈的头发,根本不可能。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才豁然明白,因为愁思像这样长。“缘”,因为;“个长”,这么长。白发因愁而生,因愁而长。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诗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绪所替换,于是这三千丈的白发很自然地被理解为艺术的夸张。后两句“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是说:照着清亮的铜镜,看到自己萧萧白发,简直没法知道自己的头发怎么会变得这样的白。通过向自己的提问,进一步加强对“愁”字的刻画,抒写了诗人愁肠百结难以自解的苦衷。“秋霜”代指白发,具有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

13、秋涌河畔的树丛中多产白猿,其跳跃飞腾如一团白雪。它们在树枝上牵引着儿女,在玩水中厉月的游戏。

14、写这首诗的时候,李白已经五十多岁了,他对当时唐王朝的政治腐败现象极为不满,对社会的整个局势深感忧虑,而自己衷心报国的理想又不能实现,还遭到奸臣的打压和排挤。一切残酷的现实,怎能不使他愁生白发,鬓染秋霜呢?

15、这首诗是李白客居秋浦(在今安徽贵池县西南的水乡地区)时所写。他这时已经临近晚年,有感于自己的日益衰老而写下此诗。

16、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17、以美丽著称的山鸡,见了它也羞得不敢走近水边映照自己的华美的羽毛。

18、明亮的镜子里,我的白发就像秋霜一样,不知怎么的会变成这个模样。

19、李白独辟蹊径,以“白发三千丈”之长喻愁之深之重。人们不但不会因“三千丈”的无理而见怪诗人,相反会由衷赞赏这出乎常情而又入于人心的奇句,而且感到诗人的长叹疾呼实堪同情。

20、我头上的白发长达三千丈,只因心中的愁绪也这样长。明亮的镜子中,我的头发白得像秋霜,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变成这般模样?

六、秋浦歌白发三千丈

1、第三首诗是一首具有寓意的咏物诗。此诗正面赞美秋浦的锦驼鸟,而以山鸡作为陪衬,但对后者并无贬意。

2、愁容不展的李白拿起来一面镜子,他发现镜中的自己已经两鬓斑白。写这首诗的时候李白已经50多岁了。

3、táng dài:lǐ bái

4、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

5、安禄山这个人老奸巨猾,他知道唐玄宗有意试探他,于是做好万全准备进京面圣。安禄山到了长安之后就摆出两幅面孔,面对朝臣大肆贿赂,面对皇帝装傻充愣。

6、秋浦是唐代池州郡属县,因境内有秋浦水而得名,是唐代银和铜的产地之一。李白一生三次游秋浦,留下七十余篇佳作。这十七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三载(754)第二次游秋浦时期。

7、安禄山说杨国忠嫉妒他、陷害他。就这样,安禄山平安地离开了长安。这样的行为无异于放虎归山。

8、桃波离这里只有一步地之遥,那里的人说话这里都听得清清楚楚。我在这里暗与山僧告别,遥向白云作揖而去。

9、熊熊的炉火映红天空和大地,红星在升腾的紫烟中飞溅,脸膛红彤彤的冶铁工人在月光皎洁的夜晚,一边劳动一边歌唱,嘹亮的歌声使冰冷的河水都荡漾起来了.

10、《秋浦歌》这首诗的意思是,“我头上的白发长到三千丈!只因我心中的愁绪也这样长。对着明亮的镜子,我的头发白得像秋霜。我真不知道哪里弄来这模样!”。

11、(2)白发:白头发。亦指老年。

12、李白(701年—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13、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似乎不近情理,一个人七尺身躯,而有三千丈的头发,根本不可能。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才豁然明白,因为愁思像这样长。“缘”,因为;“个长”,这么长。白发因愁而生,因愁而长。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诗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绪所替换,于是这三千丈的白发很自然地被理解为艺术的夸张。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宝末年,这时候唐王朝政治腐败,诗人对整个局势深感忧虑。此时,李白已经五十多岁了,理想不能实现,反而受到压抑和排挤。这怎不使诗人愁生白发,鬓染秋霜呢?

14、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15、意思:白发长达三千丈,是因为愁才长得这样长。不知在明镜之中,是何处的秋霜落在了我的头上。

16、在这十年中,李白云游天下,四海为家,北上燕、赵,南下江、淮;其中不乏痛快欢畅的时候,特别是曾和杜甫两人携手同游梁、宋,把酒论诗,快意非常。

17、忧愁啊。李白相当政治家,也就是当官,但是郁郁不得志。最后当乐一辈子的才子,白发三千丈,还是没能如愿。

18、炼铜工人在明月之夜,一边唱歌一边劳动,他们的歌声响彻了寒峭的山谷。

19、秋浦锦驼鸟,人间天上稀。

20、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1、秋浦河岸的两旁,长着千千万万棵石楠树和女贞林。各个山头上都落满了白鬓,各个山涧里都有白猿在哀吟。

2、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

3、人们常说,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但是你可曾想到,在浪漫的背后,李白还有一颗赤诚忠贞的红心。

4、这个历史故事让我们知道,忧愁、焦虑肯定会促使白发迅速生长的。然而李白却用洒脱张扬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低沉无奈和愁苦,让我们感受到的完全是带有明显诗仙色彩的浪漫格调。

5、●夫妻卖掉房产全球旅游,8年后竟赚2亿...

6、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

7、我像晋朝的山简一样大醉骑马而归;我像春秋时的宁戚一样倚牛角而歌。

8、qiūpǔgē秋浦歌tángdài:lǐbái唐代:李白báifàsānqiānzhàng,yuánchóusìgècháng。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bùzhīmíngjìnglǐ,héchùdéqiūshuāng。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译文满头白发有三千丈那么长,只因为我的忧愁有那么长。明亮的镜子里,我的白发就像秋霜一样,不知怎么的会变成这个模样。

9、出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秋浦歌》。

10、(4)个:如此,这般。

11、这三千丈的白发,完全是内心愁苦的象征。“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通过对镜自问,进一步加强对“愁”的刻画,酣畅淋漓地表现自己的忧伤憔悴,表达愁肠百结难以自解的苦衷。

12、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明亮的镜子里,我的白发就像秋霜一样,不知怎么的会变成这个模样。

13、秋浦的山川就如剡县一样优美,而其风光却像长沙一带的潇湘之景。

14、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