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棹歌【唯美文案120句】

2023-11-12 10:31:35 0 59

一、兰溪棹歌

1、“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船继续前行,不觉意间已从平缓如镜的水面驶到滩头。听到滩声哗哗,诗人才联想到连日春雨,兰溪水涨,滩声听起来也变得更加急骤了。在滩声中,似乎时不时听到鱼儿逆水而行时发出的泼刺声,诗人又不禁想到,这该是撒欢的鲤鱼趁着春江涨水,在奔滩而上了。

2、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3、邮箱:1628799387@qq.com

4、以兰溪之夜作为背景,但它着重表现的并非夜的静谧朦胧,而是兰溪夜景的清新澄澈,生趣盎然。而这,正体现出这首诗独特的民歌气韵,渔家的欢乐之情

5、同时我发现另一个有趣现象,有群山环绕的村落,多带“源”字,如白坑源、棠源、溪里源、缪源、盛源、鲍源、新塘源、灵洞源、甘露源……

6、如今,髙眉人早已脱离农耕时代,高眉山村的数十户人家,97年开始逐步搬迁,高眉山逐渐恢复它的原生态,成了金兰古道旅游景点的中转站。村民定居在灵洞乡洞源村,老年人领着村里的分红或补贴,年轻人则开厂、开矿、当老板、做生意……正跨步迈向现代工商文明。如果汪启淑先生转世,他定会谱写新的《兰溪棹歌》,送给生活在山川秀美、人物俊良、民风淳朴、物质富裕的髙眉人。

7、(翻译: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了三天,溪水猛涨,鱼群争抢新水,夜半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

8、《兰溪棹歌》是唐代诗人戴叔伦创作的名篇,兰溪师生为其谱曲,唱出了文化自信。

9、戴叔伦于公元780年公元780年(公元780年)五月至次年春曾任东阳(今属浙江)令,兰溪(又称兰江,是富春江的上游支流)在东阳附近,这首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大约是在这一期间所作。

10、历史上,土生土长的兰溪人究竟有没有写过“兰溪棹歌”呢?不得而知。我品读明代胡应麟的这组作品:

11、兰溪棹歌(唐)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桃花雨写的是春天桃花盛开,连日下着春雨。

12、全诗四句。前两句是写月光下的月、树、河湾和倒映在水中的山,诗句写得纤丽、秀气;后两句给人的感觉则全然不同,像是引用了民间流传的物候语,朗朗上口,朴实无华。

13、《兰溪棹歌》和作者“戴叔伦”,在兰溪无人不知。去年,市文史文献研究会在印行徽州人汪启淑的100首《兰溪櫂歌》时,却意外发现汪启淑的本家、明初诗人汪广洋也曾写过与戴叔伦一样的《兰溪棹歌》。这个发现,在兰溪文史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与争议。汪启淑的100首《兰溪櫂歌》,对考证古代兰溪的风土人情、名胜古迹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兰溪诗路的研究和建设中不可多得的独特文化资源。

14、贞元五年,上表辞官归隐,客死返乡途中。他当时的诗名很大。他的诗,题材内容丰富,体裁形式多样。多写隐逸生活,表现出一种闲适情调。今存诗近三百首,《全唐诗》录其诗二卷。

15、在汪启淑的《兰溪櫂歌》里,马公滩红叶是兰城一大胜景:“马公滩外少人家,潦净波澄露白沙。秋晚东峰亭上望,一江红叶艳于花。”当时,马公滩还是一处沙洲,江水环绕,洲上多种乌桕,桕子雪白如珍珠,树叶红艳如春花,蔚为大观。

16、兰阴苍苍北固遥,中洲水面似金焦。

17、歌唱当地风光的民歌,除有特殊背景外(如刘禹锡《踏歌词》)取景多在日间。因为在丽日艳阳照映下,一切景物都显得生气蓬勃、鲜妍明媚,得以充分展示出它们的美。此篇却独出心裁,选取夜间作背景,歌咏江南山水胜地另一种人们不大注意的美。这是它在取材、构思上的一个显著特点。

18、☞盘它!兰溪留存的这六座塔,你知道多少?

19、渡口狂风掀白苹,惊波猛浪不愁人。

20、关于盛姓搬迁髙眉的时间,有两记载:民国二年(1914)P民国二年(1913)P民国年号来由: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人于武昌起义,推翻清朝帝制。各省代表推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次年(1912年)元旦正式就职,通电各省,颁订国号为中华民国,1912年1月1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正确应该是P14的记载。

二、兰溪棹歌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色

1、听到滩声哗哗,诗人才联想到连日春雨,兰溪水涨,滩声听起来也变得更加急骤了。

2、在滩声中,似乎时不时听到鱼儿逆水而行时发出的泼刺声,诗人又不禁想到,这该是撒欢的鲤鱼趁着春江涨水,在奔滩而上了。

3、兰溪人对“兰溪棹歌”有一种割舍不掉的情感,只要一提这诗,很多人便能朗朗上口:

4、兰溪棹歌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通观全诗可以发现,这首船歌以兰溪之夜作为背景,但它着重表现的并非夜的静谧朦胧,而是兰溪夜景的清新澄澈,生趣盎然。而这正体现出

5、欲把湖头比溪上,若个三山在六桥。

6、歌唱当地风光的民歌,除有特殊背景外(如刘禹锡《踏歌词》)取景多在日间。

7、蘭溪市文史与文献研究会

8、三百阑干浮碧空,笙歌缭绕暮云中。

9、“回家好。”女人们回答。

10、启箧搴蕑编,燕语时剪烛。

11、句内“中”字复迭,既增添了民歌的咏叹风味啊,又传递出夜间行舟时于水中一边观赏景色,一边即景歌唱的怡然自得的情趣。

12、《兰溪棹歌》的作者究竟是谁?

13、忆昨仙人乘紫霞,寻真又到上清家,

14、兰溪市融媒体中心《大美兰溪》电视栏目给你讲述:《兰溪棹歌》中的诗与远方……

15、又令人置信地叙述一个事实:春雨一下,兰溪江的鱼就多起来了。前后诗句文笔虽然不同,却协调地组合了一幅春江月夜图。

16、兰溪棹歌①戴叔伦(唐)凉月如眉挂柳湾②,越中山色镜中看③。兰溪三日桃花雨④,半夜鲤鱼来上滩。注释①兰溪:兰溪江,也称兰江,浙江富春江上游一支流。在今浙江省兰溪县西南。棹歌:渔民的歌,船家摇橹时唱的歌。②柳湾:种着柳树的河湾。③越中:古代东南沿海一带称为越。④桃花雨:江南春天桃花开时下的雨。翻译一弯娥眉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平如镜的溪面上,煞是好看。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了三天,溪水猛涨,鱼群争抢新水,夜半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赏析http://baike.baidu.com/view/5909htm

17、古诗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励着人们为实现理想而努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兰城也在不断地增添诗意和美景,传递着一张张富有人文底蕴的文化名片。或许,《兰溪棹歌》并没有离我们远去,它带给我们的,依旧是诗和远方……

18、柳枝婀娜橘枝秋,才拨湘絃便解愁。

19、附二:童老伯还讲了一个”灭天下“的老故事,髙眉原住民盛培新先生留言提到”打汤瓶“老故事,今天终于补充完整。

20、打造蘭溪文史愛好者共同的家園

三、兰溪棹歌

1、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2、这首诗以清新灵妙的笔触写出了兰溪的山水之美及渔家的欢乐之情。

3、“越中山色镜中看”,此句转写水色山影。浙江一带古为越国之地,故称“越中”。

4、“凉月如眉挂柳湾”,首句写舟行所见岸边景色:一弯如眉的新月,映射着清冷的黑暗,正低挂在水湾的柳梢上。

5、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兰溪市教育局将陆续组织全市师生将蕴含兰溪地方文化的诗词谱曲并进行广泛传唱。

6、兰溪棹歌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诗文解释一弯娥眉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平如镜的溪面上,煞是好看。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了三天,溪水猛涨,鱼群争抢新水,夜半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

7、“越中山色镜中看”,此句转写水色山影。浙江一带古为越国之地,故称“越中”。“镜”,是比喻溪水,并且暗示出月光的明洁,溪面的平静,水色的清澈。它启发读者去想象那幽雅的兰溪山色,在溪水的倒影中,摇曳生姿,朦胧而飘渺,使人如坠入仙境一般。淡淡的笔墨,描绘出一个多么美妙的艺术境界。

8、☞兰溪也有“马术”冠军!这么帅气的运动来了解一下!

9、天上明珠抛作雨,珠声一串是歌喉。

10、banyeliyulaishangtan。

11、兰溪三日桃花雨,夜半鲤鱼来上滩。

12、《列朝诗集》收录汪广洋的“兰溪棹歌”中的第一首几乎与《全唐诗》署名戴叔伦的“兰溪棹歌”完全相同,除去“半夜”与“夜半”之外。

13、“凉月如眉挂柳湾”,首句写舟行所见岸边景色:一弯如眉的新月,映射着清冷的黑暗,正低挂在水湾的柳梢上。雨后的春夜,月色显得更加清澄;时值三月(从下文“桃花雨”可知),柳条已经垂缕披拂。眉月新柳,相映成趣,富于清新之感。

14、木落高眉见远青,重阳早菊弄聘婷。

15、http://baike.baidu.com/link?url=Nes37ZSHk51QN9mO9U6KzLggitPM4VeBvYvyOP2qUSkFsFZeInT1UHpeBy3pRd0A6jNmkGDTuQOaHKADLf31cq

16、相邀女伴到梁下,一时同唱采菱歌。

17、前两句着重整体描画,写静景;后两句着重个体(雨、鱼),写动态。解析:可以从动静(前两句是静景,后两句是动景)的角度回答。注意比较异同要找准比较点。

18、汪启淑住在南门塔岭背,帮助修兰溪县志。他去采访、考察,在这个过程当中就写了100首诗,当时兰溪的风土人情、古迹风景土特产等,都写进去了。可以说这100首诗是当时兰溪一本小小的百科全书。

19、戴叔伦,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又作名融,字叔伦,润州金坛人。贞元年间进士。出生在一个隐士家庭。年少时师从萧颖士,博闻强记,聪慧过人。

20、回答:兰溪棹歌的读音是lan xi zhao ge,兰是二声,溪是一声,棹是四声,歌是一声。

四、兰溪棹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我认为戴叔伦曾经在金华东阳当过四年的县令,他肯定会从兰溪路过,在他诗集里面很多关于兰溪的诗歌。《兰溪棹歌》在《全唐诗》里面,是曹寅编的。曹寅是江南织造大臣,他编《全唐诗》的时候收到过很多很多各种各样的原版书,曹寅必定看到过戴叔伦的集子。

2、通观全诗,可以发现,这首船歌虽然以兰溪之夜作为背景,但它着重表现的并非夜的静谧朦胧,而是兰溪夜景的清新澄澈,生趣盎然。而这,正体现出这首诗独特的民歌气韵,渔家的欢乐之情。

3、一弯蛾眉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平如镜的溪面上,煞是好看。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了三天,溪水猛涨,鱼群争抢新水,夜半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

4、☞一段城墙、一段历史,唐代建县的兰溪,到底有多大?☞走上国际的兰溪儿子,一片初心从笔尖流淌!

5、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6、中流不用棹,直渡浦江阳。

7、这首署名“戴叔伦”的《兰溪棹歌》,出自成书于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的《全唐诗》,由曹寅编纂。

8、戴叔伦于唐德宗建中元年五月至次年春曾任东阳令,兰溪在东阳附近,这首诗大约是他在这段期间所创作的。

9、天香夜半广寒落,错认银桥在月宫。

10、《兰溪櫂歌》有诗云:“城南江畔尽岩阿,户户高楼俯碧波。怪道香云飞不散,锁窗春早启多罗。”诗中的“城南江畔”即老城婺江路自老酒厂至费垅口一带。这里背山临江,风景优美,视野开阔,在乾隆初年已被视作风水宝地,富人纷纷在此买山造楼,穴墙开窗,可凭窗远眺,俨然为一豪华别墅区。

11、诗文解释一弯娥眉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平如镜的溪面上,煞是好看。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了三天,溪水猛涨,鱼群争抢新水,夜半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诗文赏析兰溪,在今浙江兰溪县西南。棹歌,渔民的歌。清爽的凉月,雨后的山色,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跃然纸上。全诗空灵明快,情景交融,加之民歌的韵致,读后给人以身临其境的美感,宛若一幅佳画,一支妙曲。结句最为生动传神,是画龙点睛的精彩之笔。

12、抒发了诗人热爱兰溪独特的民歌气韵,钟情于渔家欢乐的情感。《兰溪棹歌》是唐代诗人戴叔伦创作的名篇。此诗描写了春夜兰溪江边的山水美景和渔民的欢乐心情。全诗四句。前两句是写月光下的月、树、河湾和倒映在水中的山,诗句写得纤丽、秀气;后两句给人的感觉则全然不同,像是引用了民间流传的物候语,朗朗上口,朴实无华,又令人置信地叙述一个事实:春雨一下,兰溪江的鱼就多起来了。前后诗句文笔虽然不同,却协调地组合了一幅春江月夜图。

13、前些年我和几位户外爱好者一起,几次登顶高眉山,从没有想到它竟然出现在汪启淑先生编著的《兰溪棹歌》中。感谢汪启淑先生,他让默默无闻的高眉山在地方文学史上留下了永恒的纪念。

14、章适甘露源访赵郭诸友即事诗

15、慌塚有情添客泪,石泉无主锁寒烟。

16、☞兰溪这个益智玩具又双叒叕获奖了!

17、寻源既回环,陟经亦迂曲。

18、“那就这样,我们村里重新修一条更加方便回家的道路,不要从原来的老路进出。”

19、高眉山西北又有湛里源(今称大里源):

20、每周一至周五晚7:50

五、兰溪棹歌翻译

1、野凫睛踏浪梯平,

2、清献前身为时出,萧然琴鹤在蓬莱。

3、戴叔伦于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五月至次年春曾任东阳(今属浙江)令,兰溪(又称兰江,是富春江的上游支流)在东阳附近,这首诗大约是他在这段期间所创作的。《兰溪棹歌》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4、乍宵西崦踏青罢,明到兰阴赛水神。

5、饮水白虹千丈强,来来去去罢褰裳。

6、载寻相对洞门宅,一塌野苔人已田。

7、越:古代东南沿海一带称为越,今浙江省中部。

8、棹(zhào)兰溪棹歌(作者)戴叔伦(朝代)唐代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9、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译文一弯蛾眉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平如镜的溪面上,煞是好看。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了三天,溪水猛涨,鱼群争抢新水,夜半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赏析这是一首富于民歌风味的船歌。全诗以清新灵妙的笔触写出了兰溪的山水之美及渔家的欢乐之情。

10、(翻译:一弯蛾眉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平如镜的溪面上,煞是好看)。

11、这两句是诗人的视觉感受。首句是仰望天空。次句写俯察,一俯一仰,景象清新。“凉月如眉”,“山色镜中”,都是比喻一明喻山色之形,一暗喻溪水明净。挂字比拟,看字更点明人在景色之中。闪光水色有了人的活动,则更显得灵动,跟显生机,使兰溪有胜似仙境之感。

12、当年板筑遁荒野,今日舟梁济大川。

13、南方二三月间桃花开时,每有绵绵春雨。这种持续不断的细雨,能使江水上涨,却不会使水色变浑,所以次句有水清如镜的描写,如果是北方的桃花汛,则自无“山色镜中看”的清澈之景。

14、选自,《兰溪棹歌》是唐代诗人戴叔伦创作的名篇。此诗描写了春夜兰溪江边的山水美景和渔民的欢乐心情。全诗四句。前两句是写月光下的月、树、河湾和倒映在水中的山,诗句写得纤丽、秀气;后两句给人的感觉则全然不同,像是引用了民间流传的物候语,朗朗上口,朴实无华,又令人置信地叙述一个事实:春雨一下,兰溪江的鱼就多起来了。前后诗句文笔虽然不同,却协调地组合了一幅春江月夜图。

15、译义:一弯蛾眉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平如镜的溪面上,煞是好看。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了三天,溪水猛涨,鱼群争抢新水,夜半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

16、☞明朝“狮子王”穿越而来,守护中洲公园!

17、兰溪的美,自古以来就是诗人的爱,他们留下的千古绝句,对后世研究兰溪的文化历史大有帮助。《兰溪棹歌》可以说是代表兰溪地域特色的“精神棹歌”。去年,兰溪市文史文献研究会众筹再版兰溪首部“文化诗典”、清代汪启淑的奇作《兰溪櫂歌》。在重印这部诗集的过程中,细心的文史研究者在书中找到了一个惊人发现:汪启淑认为,《兰溪棹歌》就是他自己本家汪广洋写的。

18、松云满地石门古,开遍碧桃无限花。

19、☞24小时的守候,日复一日!这个小伙子为什么能坚持?

20、“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船继续前行,不觉意间已从平缓如镜的水面驶到滩头。

六、兰溪棹歌

1、掉郎歌到竹枝词,

2、liáng yuè rú méi guà liǔ wān , yuè zhōng shān sè jìng zhōng kàn 。

3、古老的兰江,从《水经注》的瀫水奔来,过姑蔑,绕石壁,流到这充满兰香的兰阴山下。她在徐霞客的笔墨里停留过,在杨万里的诗句中吟咏过,在萨都剌见到的秋色里活泼泼地流过,在戴叔伦看到的渔火中脆生生地响过;章枫山曾经枕着她的涛声修过县志,王阳明曾经看着她的水色写过诗篇……

4、棹郎歌到竹枝词,一寸心肠一寸丝。

5、您看此文用分秒,转发只需1秒哦~

6、唐朝的戴叔伦的集子,在宋元的时候已经遗失掉了;汪广洋的作品在明朝中后期的时候也已经丢失了。只相差两个字的前后秩序,两个人要创作同一首诗几乎是不可能的。

7、高眉山为什么叫高眉?童老伯说是因为这座山相对周边地势最高,就像人的眉毛在身体很高的部位。

8、无论是戴叔伦还是汪广洋,《兰溪棹歌》留给我们的,是一道永恒的风景。

9、这是一首富于民歌风味的船歌。全诗以清新灵妙的笔触写出了兰溪的山水之美及渔家的欢乐之情。

10、☞从兰溪出发的他,走向中国美术馆!传统的、更是世界的……

11、这组题为“兰江竹枝词”,共有十二首诗。细细品味,总能咀嚼出一些“兰溪棹歌”般的乡土滋味来。

12、《兰溪棹歌》是唐代诗人戴叔伦创作的名篇。(1)全诗四句。前两句是写月光下的月、树、河湾和倒映在水中的山,诗句写得纤丽、秀气;后两句给人的感觉则全然不同,像是引用了民间流传的物候语,朗朗上口,朴实无华,又令人置信地叙述一个事实:春雨一下,兰溪江的鱼就多起来了。前后诗句文笔虽然不同,却协调地组合了一幅春江月夜图,描写了春夜兰溪江边的山水美景和渔民的欢乐心情。

13、桃花雨:江南春天桃花盛开时下的雨。

14、高眉山最近的源则是灵洞源。

15、《兰溪棹歌》是唐代中期著名的诗人戴叔伦创作的一首富于民歌风味的船歌。

16、这首诗,从头至尾没有写到“人”,也没有写到“情”,而读来却使人感到景中有人,景中有情。诗人将山水的明丽动人,月色的清爽皎洁,渔民的欣快欢畅,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明澈秀丽的画卷中,读后给人以如临其境的美感。

17、《兰溪棹歌》是唐代诗人戴叔伦创作的名篇。诗歌描写了春夜兰溪江边的山水景色和渔民捕鱼的心态。抒发了诗人热爱兰溪独特的民歌气韵,钟情于渔家欢乐的情感。

18、这是一首富于民歌风味的船歌。全诗以清新灵妙的笔触写出了兰溪的山水之美及渔家的欢乐之情。歌唱当地风光的民歌,除有特殊背景外(如刘禹锡《踏歌词》)取景多在日间。

19、体裁形式多样:五言七言,五律七律,古体近体,皆有佳作。题材内容也丰富:有反映战乱中社会现实的,有揭露昏暗丑恶世道的,有同情民生疾苦的,有慨叹羁旅离愁的,也有描绘田园风光的。

20、译文:一弯蛾眉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平如镜的溪面上,煞是好看。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了三天,溪水猛涨,鱼群争抢新水,夜半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