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译文【唯美文案62句】

2023-11-12 10:13:37 0 59

一、桃花源记译文

1、(2)文章开端,先以美好闲静、“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林作为铺垫,引出一个质朴自然化的世界。在那里,一切都是那么单纯,那么美好,没有税赋,没有战乱,没有沽名钓誉,也没有勾心斗角。甚至连一点吵吵嚷嚷的声音都听不到。

2、成语典故:豁然:形容开阔;开朗:开阔明亮。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3、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4、这些不能不激起陶渊明思想的波澜。他从固有的儒家观念出发,产生了对刘裕政权的不满,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恨。

5、(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6、Thefragrantgrasswasbeautifultolookat,allpatternedwithfallenblossoms.Thefishermanwasextremelysurprisedandwentonfurther,determinedtogettotheendofthiswood.Attheendofthewoodhefoundthesourceofthestreamand,atthefootofacliff,therewasasmallcaveinwhichthereseemedtobeafaintlight.Helefthisboatandwentintothemouthofthecave.

7、Theyaskedwhatdynastyitwasnow.TheHantheyhadneverheardof,letalonetheWeiandtheJin.Pointbypointthefishermanexplainedallhecouldoftheworldthatheknew,andtheyallsighedindeepsorrow.

8、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其诗自然质朴,意味隽永。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本文写于公元421年,当时政治黑暗,军阀割据,战乱频繁,生灵涂炭。当时陶渊明已归隐多年,对于战乱造成的苦难,有着深切的感受,但他深知无法改变现状,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9、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

10、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紧接着就看见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里面好像有光亮。渔人就丢下小船,从洞口进去。开始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那里面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

11、未果:没有实现。果,实现。

12、南阳人刘子骥,是志向高洁的隐士,听说了这件事,高兴地计划前往。没有实现,不久就病死了。此后就再也没有人访求桃花源了。

13、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4、“不足为外人道也”及渔人返寻所志,迷不得路,使读者从这朦胧飘忽的化外世界退回到现实世界,心中依旧充满了对它的依恋。文末南阳刘子骥规往不果一笔,又使全文有余意不穷之趣。

15、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suì)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wèi)具言所闻,皆叹惋(wǎn)。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

16、②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7、同时,东晋王朝承袭旧制,实行门阀制度,保护高门士族贵族官僚的特权,致使中小地主出身的知识分子没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像陶渊明这样一个祖辈父辈仅做过一任太守一类官职,家境早已败落的寒门之士,当然就“壮志难酬”了。

18、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炼,具有独特风格。陶渊明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诗文重在抒情和言志。抒情、写景、议论紧密结合,情景交融,从中反映了作者的个性,他的清高自赏和不与世俗同习。

19、诗歌|邓云:倘若可以,这样的日子真好

20、渔人离开桃花源以后,找到了他的船,顺着从前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到了郡城,拜见了太守,说了自己的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随他前往,寻找以前做的标记,竟然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二、桃花源记译文抄写作业图片

1、(5)当然,这种理想的境界在当时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作者通过对大同社会的构想,艺术地展现了大同社会的风貌,是不满黑暗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憧憬以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2、古文名篇|贾谊《过秦论(中)》全文翻译及解析

3、 (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处处标上记号。

4、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一天),他们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遍地,鲜艳美丽,落花纷纷。渔人对见到的景象感到诧异。(他)又向前划行,想走到(这片)桃林的尽头。

5、原文桃花源记(作者)陶渊明(朝代)东晋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6、世外桃源;无人问津;落英缤纷;豁然开朗;怡然自乐;不足为外人道;鸡犬相闻。

7、问津:问路,这里引申为访求、探求的意思。津,渡口。

8、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9、Thefishermanexitedthroughtheopening,foundhisboat,andretracedhisroutewhileleavingmarkerstofindthisplaceagain.Uponhisarrivalattheprefecturetownhewenttotheprefectandtoldhimwhathadhappened.Theprefectimmediatelysentapersontofollowthefishermanandlookforthetrailmarkers,buttheygotlostandneverfoundtheway.

10、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

11、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

12、(1)本文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13、志(处处志之):名词作动词,做标记。

14、便扶向路:就顺着旧的路(回去)。扶,沿、顺着。向,从前的、旧的。

15、(渔人)细致详尽地回答了他们,人们就把渔人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款待他。

16、焉:兼语词,从这里。相当于“于之”“于此”。

17、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桃花源记

18、志:用符号做标记,动词。

19、成语例句:宝玉豁然开朗笑道:“很是,很是。(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一回)

20、黄发(黄发垂髫):借代手法,代指所有的老人

三、桃花源记译文对比

1、成语典故:问津:询问渡口。比喻没有人来探问、尝试或购买。

2、不足:不值得。今指不充分、不满足。属于古今异义词。

3、(根据网络资源和教材整理,用作教学,不做商用,侵删)

4、武陵:郡名,现在湖南常德一带。

5、桃源中人看见渔人,于是很惊奇,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他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菜。村子里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前代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候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写出人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再从这里出去过,于是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隔绝了。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这渔人一件件为他们详细说出自己知道的情况,那些人听罢都感叹惊讶。其他的人各自又邀请渔人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和饭菜来招待。渔人住了几天,告辞离去。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说啊。”

6、Oneitherbankforseveralhundredyardstherewerenootherkindsoftree.

7、穷:穷尽,这里是“走到……的尽头”的意思。词类活用,形容词作动词。

8、到了郡城,到太守那里去说,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终于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9、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0、豁然开朗: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11、焉(不复出焉):兼词,“于之”,即“从这里”。

12、InthereignofTaiyuanofJinDynasty,therewasamanofWulingwhowasafishermanbytrade.Onedayhewasfishingupastreaminhisboat,heedlessofhowfarhehadgone,whensuddenlyhecameuponaforestofpeachtrees.

13、具答之:详细地回答了村子里问话的人。具,同“俱”,详细地。之,代词,这里指村子里问话的人。

14、LiuZiji,ascholarofhighreputationfromNanyang,heardofthisandenthusiasticallyofferedtogooutwiththefishermantotryagain.Buthefellillanddiedbeforerealizinghisplan.Afterthatononewentanymoretolookfortheway.

15、刘子骥:名驎之,《晋书·隐逸传》里说他“好游山泽”。

16、古今异义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17、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18、这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觉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都一一作了回答。这里的人便邀请他到家中做客,摆了酒、杀了鸡用来款待他。村里面的其他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全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先祖是为了躲避秦朝时期的战乱,率领妻儿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此他们再没有人出去了,所以和外面的人隔绝了一切往来。村里的人问渔人现如今是什么世道,他们居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事都一一说了出来,村民们听了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自己的美酒佳肴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日后,就向村里的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19、(4)这个幻想中的桃源世界,对生活在虚伪黑暗、战乱频繁、流血不断的现实世界中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令人神往的。作者的简净笔触,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桃花源的气氛,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

20、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四、桃花源记译文手写

1、陶诗还善于将兴寄和自然美融为一体。他笔下的景物既是有象征意义的意中之景,又是生活中的实有之景。如《拟古》其七“日暮天无云”中所写“云间月”、“叶中华”,便既是月夜春景,又是对人生最美好酣畅的短暂时光的比喻。

2、成语出处:晋•陶潜《桃花源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