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则【唯美文案120句】

2023-11-11 09:23:42 0 59

一、论语十二则

1、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论语》:儒家经典之一。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 “语录体” 。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2、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3、文中的比喻句形象表达孔子的观点。“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用盲人搀扶者的失职来比喻冉有、季路作为季氏家臣而没有尽到责任。“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的比喻有双重喻义:一是将季氏比作虎兕,将颛臾比作龟玉。季氏攻打颛臾,好比虎兕跑出笼子伤人;颛臾如被攻灭,好比龟甲、玉石毁于盒中,二是将冉有、季路比作虎兕、龟玉的看守者,虎兕出柙伤人,龟玉毁于椟中,是看守者的失职。冉有、季路作为季氏家臣若不能劝谏季氏放弃武力,致使颛臾被灭,也是他们的失职。

4、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做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5、译文: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6、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7、兴观群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8、在《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

9、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够独立做事,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所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岁时能随心所欲,却不会逾越法度规矩。”

10、(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睡,乐趣也在这当中。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11、季氏将伐颛(zhuān)臾(yú)。冉(rǎn)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12、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3、固:指城郭坚固。近:靠近。费:季氏的私邑,及今山东费县。一说读fèi,当地人称费(fèi)县。

14、“安见方六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15、①[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饭,吃。疏食,粗粮。水,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

16、⑥[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17、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

18、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19、曾子介绍:曾子(公元前505年—公元前435年),名参(shēn),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人(山东嘉祥县)。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孔子的晚期弟子之与其父曾点同师孔子,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20、日,古义:每天;今义:一日。古义:泛指多数,今义:数词,三

二、论语十二则是几年级的课文

1、文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晳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着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的语句是:,,。

2、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3、孔子说:“不要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就不敢讲了。(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4、孔子说:“从温习学过的知识里进而能够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5、④[天命]上天的意旨。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命,命令。

6、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7、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8、风水知识大全(收藏版)

9、“难道公西华讲的不是诸侯的大事吗?”

10、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同曾皙的想法呀!”

11、文中对于子路的回答,孔子没有直接表态,而是用“”去暗示,这既是暗示性的批评,又不伤其自尊。

12、说文解字:神、佛、仙、鬼、魔、妖、精

13、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14、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

15、“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相,那么谁能做大相呢?”

16、在《十二章》中,孔子认为要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的句子是:“”。

17、子路、曾皙(xī)、冉(rǎn)有、公西华侍坐。

1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19、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0、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三、论语十二则原文注音版

1、(古义:();今义:()

2、古义:(),今义:()

3、曰:“夫子何哂由也?”

4、冉有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了。”

5、请星标“语文热”,多点在看

6、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7、⑧[传(chuán)]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8、(译)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9、(做事)好比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堆成了,如果停下来,那是我半途而废停下的;(做事)好比用土平地,即使才倒下一筐,如果能继续做下去,那是我坚持不懈做成的。

10、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11、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翻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12、在《十二章》中,“,”这两句最能体现孔子的道德价值观: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13、曰:“莫(mù)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yí),风乎舞雩(yú),咏而归。”

14、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他们的缺(如果发现自己也有),就要改正。”

15、译文: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1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18、(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便小有所成,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19、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0、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四、论语十二则翻译及原文

1、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3、在《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反对季氏攻打颛臾的原因是,,。不能伐,也没必要伐。

4、原文∶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译文∶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论语·雍也第六》

5、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6、曾皙说:“您为什么笑仲由呢?”

7、《大学》《中庸》《孟子》

8、习,古义:();今义:()

9、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10、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1、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12、故: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知识

13、喟然:叹息的样子。与:赞成。

14、《论语》十二章,是指"人教版"《语文》(新版)初中一年级课本上的十二章论语,其中多为孔子的言行,一部分是孔子弟子的言行。《论语》是记载孔丘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的重要经典之选自《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1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16、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17、在《十二章》中,孔子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其中功亏一篑是因为“”,而能够持之以恒是因为“”。

18、③[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

19、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jǐn);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20、《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用“,,”预示季氏之患不在于颛臾,而在于国内。

五、论语十则

1、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②[箪(dān)]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3、孔子说:“冉有!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无论是诸侯或者大夫,不担心财富不多,只是担心财富分配不均匀;不担忧人民太少,只担忧境内不安定。若是财富平均,便无所谓贫穷;境内和平团结,便不会觉得人少;境内平安,国家便不会倾危。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就再修仁义礼乐的政教来招待他们。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如今由与求两人辅佐季孙氏,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使他们来归顺;国家四分五裂却不能保持它的稳定统一;反而策划在境内兴起干戈。我恐怕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是在鲁国内部。”

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5、(孔子说):“治国要用礼,可是他(子路)的话毫不谦让,所以我笑他。”

6、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yù)之中矣,是社稷(jì)之臣也。何以伐为?”

7、日,古义:();今义:()

8、文中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四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子路的性格直率,从“”可以看出;冉有比较谦虚,从他述志时说“,”可以看出;公西华更谦虚,从“,。,,,”的对话可以看出;曾晳从容洒脱而又谦恭,从“,,”的动作神态中可以看出。

9、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还要礼仪做什么?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还要奏乐做什么?”

10、季氏:季康子,春秋鲁国大夫,把持朝政,名肥。冉有:名求,字子有。季路,姓仲,名由,字子路。两人都为孔子弟子。见:谒见。有事:这里指军事行动。古代把祭祀和战争称为国家大事。

11、《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12、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3、说同“悦”,愉快。

14、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15、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16、⑤[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认为是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17、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18、在《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做人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自己都不想做的,就不要希望别人也能做到的句子是:,。

19、(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20、(讲解)(教学生)不到他苦思冥想怎么也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告诉他(四方形)的一个角,他不能由此推出另外三个角,就不再往下教他(新知识)了。

六、论语十二则

1、(赏析)仁,是一个人的内在追求;礼乐,是一个人的外在表现。没有仁德,外在形式就失去意义。

2、《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3、又有基本上是重复只是详略不同的,如“君子不重”章,《学而篇第一》多出十一字,《子罕篇第九》只载“主忠信”以下的十四个字;“父在观其志”章,《学而篇第一》多出十字,《里仁篇第四》只载“三年”以下的十二字。

4、山东省巨野县有其嫡系后裔。性格阴郁,勇武,为人“好与贤己者处”。以“文学”著称,曾为莒父宰。提出过“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思想,还主张做官要先取信于民,然后才能使其效劳。后来孔子丧,孔门乱,子夏到魏国西河教学。李悝、吴起都是他的弟子,魏文侯尊以为师。宋人疑之,《诗》、《春秋》等书,均是由他所授。

5、如果加上《学而篇第一》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便是重复四次。这种现象只能作一个合理的推论:孔子的言论,当时弟子各有记载,后来才汇集成书。所以《论语》一书绝不能看成某一个人的著作。

6、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7、全错的学生,明显不怎么认真学习,罚写是应该的。因为从数量来看十二首古诗,十二则论语确实不多。那我们小时候来讲,都是发一本专门的古诗课本的,上面几十首古诗都是需要背的。再者,这是期末考试,考试过不了难道没有点处罚么?再说了,这处罚也不过分,只是为了让学生补上自己欠下的功课。但是不能罚写的过重,要是单纯的为了惩罚而惩罚,比如抄写100遍(打个比方),那就过分了。所以,我认为罚写不为过,但是一定要合理。要避免孩子产生得过且过,考好考不好一个样的观念。但是也要避免孩子因为处罚过重产生厌学心理。这个度需要把握好。

8、(赏析)进退成败都在自己,不要把进退成败的原因归于外因,而要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9、时,古义:按一定时间;今义:时间。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

10、①[十有五]十五岁。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11、见到有才华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和他看齐;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内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12、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13、其中有字句完全相同的,如“巧言令色鲜矣仁”一章,先见于《学而篇第一》,又重出于《阳货篇第十七》;“博学于文”一章,先见于《雍也篇第六》,又重出于《颜渊篇第十二》。

14、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1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6、文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之事,他说“,。”

17、《季氏将伐颛臾》一文中,孔子认为“均”“和”“安”才是衡量一个国家强大与否的标准,这是因为他认为,,。

18、《论语》与()、()、()并称“四书”。

19、侍:侍奉,本指侍立于尊者之旁。侍坐:此处指执弟子之礼,侍奉老师而坐。

20、夫子:季康子。春秋时,对长者,老师以及贵族卿大夫等都可以尊称为夫子。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