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借代手法的诗句
1、(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
2、 “樯橹”,樯,挂帆的桅杆。橹,一种摇船的桨。樯橹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
3、想当年,金戈铁马——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
5、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6、2)借喻是靠“相似点”把本体和喻体联系起来的(运用借代手法的诗句)。
7、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过零丁洋》)
8、“汉家”、“汉将”、“汉皇”中的“汉”都是代指唐。
9、其缺点是见树木不见森林,拣了芝麻绿豆却丢了西瓜。
10、借代修辞是不直接说出或写出事物的本名,而是借用和它密切相关的事物名称来代替的修辞手法。其中,用来代替的事物叫做借体,被代替的事物叫做本体。
11、(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12、恰当地运用借代可以引人联想,使语句拥有形象突出、特点鲜明、文笔精炼、具体生动的效果。
13、(3)以事物的作者或产地代替事物如:「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相传杜康是善于造酒之人,故以「杜康」代酒。
14、“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在此处,是一种含蓄的传情方式。
15、B也是排比句,“开我”、“坐我”、“脱我”、“著我”四个内容前后相承、语气一致、结构相同的句子排列在一起,对这些生活细节的描写,从内心深处表现了木兰对和平生活的热爱,渲染了归来时的喜悦之情。
16、(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行。 (刘禹锡《陋室铭》)
17、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和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统一。
18、(6)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19、(5)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20、在语法上和甲事物搭配的词语,本来不能和乙事物搭配,搭配之后,虽然不合事理,但依靠上下文语境,往往能产生独特的修辞效果。
21、(2)以事物的所在或所属代替事物如:每次写到全台北都睡着,而李贺自唐朝醒来。(余光中逍遥游后记)台北为台北人之所在,以此借之。
22、释义:厚厚的一层雪压在松枝上,仔细看一看,这青松又高又直。采用暗喻的手法,借物咏怀,表面写松,其实写人。
23、D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白居易《昆琶行》)
24、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25、借代是不直接说出或写出事物的本名,而是借用和它密切相关的事物名称来代替的修辞手法。恰当地运用借代手法,既可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又可以避免用词的重复,使文章语言富于变化和有幽默感。借代在古诗词中运用十分广泛,在解读时,要注意领略诗词运用此手法的妙处。下面列举几种古诗词中常见的借代手法加以分析。
26、赏析:笙歌,此处借代昔日歌舞不断、富庶升平的景象,今昔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国土沦陷的痛惜之情。
27、借喻是比喻的一种。是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借喻由于只有喻体出现,所以能产生更加深厚、含蓄的表达效果,同时也使语言更加简洁。关于借喻的句子例如:
28、“这轮晓日从我们民族历史的地平线上一跃而出,闪射着万道红光,照临到这个世界上。”(杨朔《泰山极顶》)
29、释义:做官的人能够不改变自己志节的,中国之大,能有几个人呢?
30、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
3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32、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33、将士(将军和战士)们从军十年,经过千百次战斗,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归来。
34、“南冠”:戴着楚冠的楚国俘虏。后代指囚徒或战俘。
35、7)住在这白鴒笼内,又怎会舒适自在!白鴒笼
36、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念奴娇·赤壁怀古》)
37、“吴门”:原指春秋吴都阊门,这里泛指家乡。“长安”:汉唐时都城,这里借指北宋都城汴京(开封)。
38、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用“朱门”借代显贵之家)
39、(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40、正确的运用设问,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
41、“朱门”贵族邸第的代称,这里代指富贵人家。
42、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43、(3)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4、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45、(1)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高适《燕歌行》)
46、特征代本体。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47、(6)特定和普通相代A.三折肱而成良医。(春秋定公十三年)以三代多B.在于王所者,长幼尊卑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尊卑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孟子藤文公下)以薛居州代善士(7)具体和抽象相代A.披坚执锐,义不如公。
48、3)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有很多,学生应选择适合自己的来用。钥匙
49、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50、(2)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杜甫《兵车行》)
51、(2)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晏殊《蝶恋花》)
52、乐声清脆动听得就像昆仑山美玉击碎,凤凰鸣叫;时而使芙蓉在露水中饮泣,时而使香兰开怀欢笑。清脆的乐声,融和了长安城十二门前的清冷光气。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打动了高高在上的天帝。
53、洞天石扇,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54、悬想式示现:即把想象中的情景,说得如同真情实景一般。
55、解析:A项,没有用到借代修辞。B项,缟素:丧服,红颜:美女,这里代指陈圆圆。C项,烽烟:战争 。D项,丝竹:音乐
56、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57、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
58、赏析:烽火,借代安史之乱以及边境大大小小的战争;家书,借代来自故乡的各种消息和问候。颈联对仗工整,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
59、引用,暗用了刘勰的诗句“秋叶泫露如泣,春葩含日似笑”;通感,化音乐之声为鲜花的娇美形象。
60、(5))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杨炯《从军行》)
61、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这首诗,运用了借代、双关的修辞手法,诗中的“折柳”,是由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前人《网师园唐诗笺》一书中对此诗的评价为:“‘折柳’二字为通首关键。”“折柳”原来是指“折取柳枝”。相传,长安东有一桥名为灞桥,汉人送客到此折柳赠别或送别之词。而李诗中“此夜曲中闻折柳”,是一首“折杨柳”曲的省称,这首曲子往往用来用来表示惜别怀远之情。本诗描写的是:春宵人静之时,诗人忽然听到了一阵悠扬的笛声,附耳聆听,这笛声乃“折柳”曲。作者不由得触景生情,浮想联翩,此时正是折柳的季节了,春天已到,而自己却漂泊在外,不禁引起思乡之情。
62、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以帆船的突出部分“帆”借代整个船)——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63、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64、(1)故人具鸡黍……把酒话桑麻。 (孟浩然《过故人庄》)
65、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以「厚障壁」来比喻感情距离。)
66、对偶句语言凝练,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加强语言的感人效果。
67、D.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68、空相忆,无计得传消息。天上嫦娥人不识,寄书何处觅?新睡觉来无力,不忍把伊书迹。满院落花春寂寂,断肠芳草碧。--谒金门,韦庄
69、(9)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 (姜夔《鬲溪梅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