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讽刺男人处处留情的句子
1、如果要在世界范围内找一位最受作家们喜爱的作家,雷蒙德·钱德勒可能会高票当选前几名。欧美作家中,加缪、毛姆、艾略特、奥尼尔、奥登,是他的狂热粉丝。
2、这是一部读来回味无穷的奇书。据统计,《围城》全书25万字,其中使用比喻有600多个,幽默传神,生动有趣,钱钟书毫不留情地用比喻把当时中国部分知识分子所戴的各种假面具掀开,让人心领神会后不得不惊叹《围城》奇妙的语言。
3、服饰类:有的人穿着潮流,有的人只是披着布料。
4、薛蟠慌乱匆忙之中只瞥见林黛玉一眼,却觉风流婉转,已然酥倒在那里。
5、林姑娘进了贾府后的第一次眼泪是因为“惹出哥儿的狂病”而自责。从此打破了和尚的警告。
6、人们被殴打、抢劫、勒死、强奸和谋杀;人们饥饿、生病;人们感到无聊,因为孤独或悔恨或恐惧感到绝望、愤怒、残忍、狂热,哭得浑身发抖。
7、他甚至在创作中刻意模仿钱德勒——
8、“方鸿渐陪苏小姐在香港玩了两天,才明白女朋友跟情人事实上绝然不同。苏小姐是最理想的女朋友,有头脑,有身分,态度相貌算得上大家闺秀,和她同上饭馆戏院并不失自己的面子。他们俩虽然十分亲密,方鸿渐自信对她的情谊到此而止,好比两条平行的直线,无论彼此距离怎么近,拉得怎么长,终合不拢一起”。
9、你要听话,不是所有的鱼都会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10、杨绛曾说:“唐晓芙显然是作者偏爱的人物,不愿意把她嫁给方鸿渐。”
11、网购八折优惠(原价49,8元,八折40元):
12、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13、读过村上春树的朋友会感受到,他笔下的主人公,常常对整个世界展现出一种疏离感。
14、路易斯·布努埃尔《白日美人》
15、还有那耿耿秋灯秋夜长的雨夜,黛玉独自难过落泪,自感孤单凄凉,宝玉冒雨前来探望,她便把所有的悲伤都抛在一旁了,先是欣喜,又笑话宝玉像个渔翁,然后责怪他晚上出门不带灯,担心他跌倒,赶忙把自己精致的玻璃绣球灯拿给他......
16、我特意百度了一下,原来这个梗出自“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17、《远山淡影》:电影感极强,甚至能感受到日本家庭片的镜头调度,创造分身篡改回忆的情节也非常适合用电影来呈现;对话稍显冗余复沓,情感略显呆滞刻板,主题深度也未能撑起叙事技巧。对处女作先持保留态度,待读完后来的作品再做评判。
18、《康拉德的黑暗我的黑暗》:奈保尔的文学溯源,在崇拜写作的记者父亲和许许多多文学作品的熏陶下,就连记载于《幽暗国度》中被其大加鞭挞的那次多年后故地重访的故乡也变得温柔起来,他的lacrimaererum,对早期生活的热忱与激情、对写作持有的纯真与抱负如泪和雨一般交织纠缠浑然难分,奈保尔的文学之路从这片康拉德式的黑暗地带中诞生。
19、她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但却从没放弃过感知一切的能力,永远“情情”。
20、《永恒史》:博尔赫斯博闻强识的考据癖在短短篇幅内迸裂了超高密度的信息量,我小小的脑容量被轰炸得几乎瘫痪:《永恒史》似乎是反对柏拉图主义先验的无限延续的永恒,“在情感上,回忆属于非时间性限制的”与普鲁斯特再创性的“追忆”有些类似;《双词技巧》道破比喻公式的苍白无力,将众多诗文贬为滥俗的重复,《隐喻》亦是陷入愉悦惊奇之外再无阐释空间的困境;《轮回学说》《永恒时间》从数学、物理学、哲学等等多角度继续论述了种种关于时间和永恒的命题;《一千零一夜》用比较的视野对各方材料地毯式地搜寻、对不同版本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和老年辑录的那卷谈话录气质迥异,博尔赫斯真是既可艰深晦涩也可深入浅出。
二、形容男人处处留情的句子
1、《恋人絮语》:正如德勒兹的符号学在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里升腾,巴特的符号学则从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中迸裂,爱情不正是这样一种无法单单依靠理性的、结构性的理论来阐释的东西吗?
2、提升中学生人文素养创新读本
3、《亚米拿达》:数度给手势以特写并强调人物动作姿势的含义,重新将肢体语言纳入丰富的表意体系当中,它们一面在同语言一样示说,一面又像古朴的指路标将托马步步引入那个绝对安静的空房间,他在等待与遗忘中进入灾异的永夜,成为黑暗托马,成为最后之人,成为没有名字的亚米拿达。布朗肖总能游刃有余地在各种严格分野的体裁之间来回转换,擅用小说的体裁表现其在文论或哲学中的论述与观念,似乎各类体裁只是他语言的武器的不同形式,被集火的则是他反复书写的同一个问题模型。
4、因为如果仅仅将他看作歌手,是不能理解他的文字写作水平的。
5、宝玉很爱她,却不曾真正地保护她,不能够减轻她的悲伤,不足以承载她灵魂的厚重,更没有能力读懂她丰富的心灵世界。
6、《恶时辰》:开头伴随着一场枪击命案接二连三的角色群像式出场,通过转换聚焦客体的多角度叙事营造交叉蒙太奇的视觉新鲜感,恍惚以为在读卡波特的《冷血》;早已出现马孔多小镇和格兰德大妈,包括接下来的《格兰德大妈的葬礼(礼拜二午睡时刻)》,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版图正在酝酿形成中。
7、《犯罪小说集》:罪犯们自深深处的告解,谷崎润一郎对精神扭曲的官能的极致描写与犯罪心理学相遇。《被诅咒的剧本》的剧本嵌套其实并不新鲜,倒是更喜欢《柳澡堂事件》对主人公天生喜爱滑黏事物的怪癖的描述,另外《对话》一篇里主人公对妻子流泪的所抱持的一系列态度都极其惊悚,犯罪理由往往不是摆在台面上的、粗暴直白的苦大仇深,更多地肇始于一些人性深处复杂缠绕的心理。
8、“如今且说林黛玉自在荣府以来,贾母万般怜爱,寝食起居,一如宝玉,迎春,探春,惜春三个亲孙女倒且靠后,便是宝玉和黛玉二人之亲密友爱处,亦自较别个不同,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真是言和意顺,略无参商。”
9、形容男生不正经的成语有什么
10、所谓人生,无非是一个不断丧失的过程。
11、生活原本是一杯水,贫乏与富足、权贵与卑微等等,都不过是人根据自己的心态和能力为生活添加的调味。有人喜欢苦中作乐,把它搅成咖啡。有人喜欢把生活泡成茶,细品其中的甘香。很多人不快乐,因为总觉得过去太美好,现在太糟糕,将来又太飘渺。
12、不会作诗的文案,不是好文案
13、她是多情的诗人,却也是活在诗里的女子。倘若用一首诗形容她,我以为,最合适的莫过于晏几道的:
14、她当然有幸福的时候,宝玉向凤姐毫不避讳地承认:“我有一个心,前儿已交给林妹妹了。他要过来,横竖给我带来,还放在我肚子里头。"这和往日的甜言蜜语海誓山盟更加不同,这是在对旁人霸道地表态:“她林黛玉就是我要娶的姑娘。”哪个女孩倘若知道自己的爱人如此提起自己,都会幸福得冒出粉红色的泡泡吧。更何况,要我用最恰当的四个字形容黛玉,不是闭月羞花,也不是风露清愁,而是“被宠坏的”。凡是宝玉能想到的最好的,最无微不至的,他会全部留给她。
15、但最科幻的是温伯格的《宇宙最初三分钟》和戴维斯的《宇宙的最后三分钟》,作者用诗一样的语言描述宇宙初生和垂死之际的极端状态,这时的世界离现实是那样的遥远,却可能是真实存在的。在我们无法经历的时间里带我们去永远无法到达的地方,这是科学与科幻的最大魅力,不得不承认,在这方面科学做得更好。
16、村上春树:钱德勒写的是灵魂交流
17、在叔看来,鲍勃浑身充满着矛盾,其诗歌当中也充满相悖的修辞、不断反对自身的反讽,能骂能笑,对于反战、自由、政府、爱情有着高屋建瓴的思考。
18、保罗·策兰《罂粟与记忆》:诚如策兰所言“我也许是最后一个步特拉克尔后尘的人”,我仿佛快被漫漶诗行的大片忧郁的蓝色所淹没,被为美烂漫而死的伤逝花刺所中伤,在凋亡/死亡的边缘兜转才能体会到这种无限接近诗意真实的极致快感,在直视美的同时行将陨灭,而后“相爱如罂粟与记忆”。
19、中国古代皇帝刘欣,一生没有什么大成就,却因好男宠而留名于世。一天午休,刘欣起床,要去上朝,自己的袖子被男宠压住了。皇帝舍不得叫醒他,于是,叫人拿了一把剪刀割了自己的袖子,就这么去上朝。
20、鲍勃·迪伦16岁时,就骑着他的摩托车在铁轨上拍照,17岁大胆恋爱,混迹学校的流行乐队,担任歌手和钢琴手。叔16岁时,还在认真读书,17岁时,执着读书,18岁时,拼命读书考大学!这一比较,人生轨迹太模糊啊,有木有!
三、暗讽男人滥情的句子
1、有朝一日权在手 , 杀尽天下负我狗 。
2、村上春树一开始读到《漫长的告别》时非常震惊,他从未想到世上还有这样的作品,如此个人化,极具独创性,任何人都无法模仿。
3、自是春心撩乱,非干春梦无凭。——《清平乐·春来街砌》唐代:欧阳炯
4、得与失不是敌人,而是兄弟,如影随形;得与失不是对立,而是统彼此依存。
5、蓝忘机,受他受过的伤,喝他喝过的酒,爱他爱过的兔子,种他种过的阿苑。
6、南宋刘克庄《玉楼春》年年跃马长安市,客舍似家家似寄。青钱换酒日无何,红烛呼卢宵不寐。易挑锦妇机中字;难得玉人心下事。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
7、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最大的特点就是冷,比冷静更冷的冷,不动声色地揭示了生命的本质,尽管这种结论不一定正确,却告诉了我们一种可能:生命和人生以及世界与文明的最终目的,可能是我们根本想不到的东西。而辛格的《动物解放》则相反,把平等和爱撒向人类之外的芸芸众生,同样使我们从一个以前没有过的高度审视人类文明。不管怎么说,这两本书都很“科幻”。
8、《春》:觉慧走后,以蕙和淑英的两次婚嫁为主线展开,更多地着墨于女性群像的刻画,因而更接近《红楼梦》的气质,蕙被强嫁给郑家犹如迎春误嫁中山狼,由于觉新的软弱绥靖和父亲与郑家的愚昧与专制,蕙终究没能逃过封建礼教摧残的厄运而惨死病榻,而淑英则彻底觉醒步上觉慧后尘出逃,等来了属于自己的春天,但我仍对其颇有些娜拉出走后怎样的怀疑。私以为,女性觉醒必然以人性觉醒为前提,女权主义必然需要先争取人权,否则便是没有基建的空中楼阁。
9、《会饮篇》:曲水流觞,着实有趣!在苏格拉底看来,生殖其实是肇始于人类对永恒的本能渴望的一种手段,爱是一种通向不朽的欲望,在美的对象中传播种子,然而此种美只是美的相(类型,μουοειδηζ)的影子(柏拉图的洞穴火光),而通向美的真实即是柏拉图式的爱。
10、《批评与真实》:第一部分试图通过将以亚里士多德以降建立的拟真为原则的旧批评传统层层剥开的手段来为新批评正名,前者陷入对客观、品味与明晰的畸胎学戒律与重言反复的说示无能当中,因而前者对后者的围剿是完全站不住脚的;第二部分从评论的危机始,逐步建立一套文学的编码解码即文学的科学,它不赋予或发现意义而只是对作品在可理解性上的述说和接受,因此直接的阅读是视觉与所指而通过语言中介的批评则是书写与能指,遥隔鸿沟从前者向后者的跨越也即欲求从作品本身的言语到其外的言语的转移。
11、《密林中》:前半部分滥俗得令我几近要放弃,后半部分好歹是力挽狂澜,终于跳脱了大部分青春文学无病呻吟的立意关隘,无比精准地击中了属于年轻人在时代翻云覆雨之下无力和忧伤的状态。
12、即使如此,一个女孩是否真的欢喜,绝对不取决于一个男人有多爱她,她所有的真正的欢喜,其实全部来自自己。
13、译文:恼人烦乱的不是春光,而是自己的一颗春心。
14、可她说分手的时候就像个小姑娘。
15、钱德勒的这些气质在他笔下的马洛得到了升华,他在马洛身上倾注了无限心血与爱,马洛就像他自己的理想化身。
16、她做爱的时候像个女人,她渴望的时候像个女人
17、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长恨歌》唐代:白居易
18、“我也出卖了你,”他说。
19、最后,两人齐心协力屠戮玄武。
20、最容易犯错误的,是那些仅仅根据自己的想法去行动的人。
四、讽刺男人感情的句子
1、在喜马拉雅,听张震大神一人分饰所有角色,把鬼故事讲得栩栩如生。
2、从文学角度看,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与赫尔曼·沃克的《战争风云》系列不是一个档次的作品,但我所关注的是它们共有的鸟瞰全局的视角,两者都是全景式描写人类战争的小说,与那些以个人感觉为线索的小桥流水的精致文学相比,这样的巨著更能使人体会到人类作为一个种族的整体存在,这也恰恰是科幻文学的视角。
3、反乌托邦三部曲。奥威尔的《一九八四》、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和扎米亚京的《我们》只被划定为科幻的边缘,但我从中看到了科幻文学的另一种能力,就是从传统现实主义文学所不可能具备的角度反映和干预现实的能力。
4、在玄武洞,魏无羡替绵绵受了一烙铁,肉都焦了,还嬉皮笑脸的说,“这小姑娘一辈子都不会忘了我了。”
5、姜育恒的“再回首,往事依旧”是正向伤感,“如今才是风华正茂”是逆向勇气。正因为是逆向才有了这般的深刻印象。这里是时空和人物变化的双重转折,应用起来难度较大,一般的事物难以具有这样的双重性。
6、退一步说,就算金玉良缘占了上风,掉包计的设计简直是漏洞百出。贾宝玉会因为一个盖头认不出自己要娶的姑娘?宝黛二人朝夕相处那么久,一举一动都应该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况且宝钗和黛玉身材体态并不相似,认不出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
7、这句话又是钱钟书毒舌的代表作,太精妙了,方鸿渐与苏文纨之间,无论多近,都不会合为一体,就像平行线!
8、清晨提帕萨废墟上的露珠。世间最古老的事物上走着最稚嫩的清新。这就是我的信仰,也是我认定的艺术和生命之原理。
9、这时候的魏无羡,其实是动嘴不动心。
10、《游荡者》:把作为个体的人类汲汲以求的人生意义具象化为一位女性,你能想象出她的轮廓却抓不住她虚无缥缈的实在,而正如贝克特让那两个行为乖张的流浪汉苦苦等待戈多却不得,被动的、漫无目的的等待换做有主观能动性的追寻也依然无果(最终还是在公交车上错过了她),且同样无法被理解(主人公最终放弃了多余的解释)。
11、深圳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12、在村上春树看来,这是灵魂与灵魂交流的故事,是人与人之间自发地相互理解的故事,也是人类抱有的美好幻想和它不可避免地引发的深深幻灭的故事。
13、洛朗丝·柯赛《你们再也不写了?》:与其说是写作的难度,毋宁说是生活的难度,巴托比症候群患者(“以活人为养料的肉食者”)以写作对抗生活的难度,“写作算是一把蹩脚的冲锋枪,不足以采取行动,也不具备真正的同情心”,“他们要是正常,才不写呢”。
14、黛玉很真实。她深知贾府可以是美好的人间四月天,也可以是是个布满潜规则的大熔炉。宝钗可以在熔炉里游刃有余,随分从时地生活,所以大得人心。有人说她虚伪,为了讨好王夫人把金钏儿的死说得如此轻巧,我觉得错怪了她,她并没有卖力想方设法地讨好别人,对她来说,处处周全,面面俱到,把万事思索得天衣无缝已是习惯使然,所以倒可怜了,她完全被封建社会同化了。但黛玉不会将就,或许她的刀子嘴得罪人,或许她常常做事欠考虑,但她不甘心为环境或为他人改变自己原本亭亭茎直的样子,骨子里的清高、有趣、可爱无论是淤泥还是清涟都带不走。
15、他在不同场合谈到《漫长的告别》,说这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书之一。
16、加文·弗朗西斯《认识身体》:别样的生理学医学科普,融入了文学、神话、宗教、人文、生活、美学等等诸多元素,变得有点不那么纯粹了,也都浅尝辄止,没能像《植物的欲望》那样深入;《结直肠》一章我深有体会,灌肠的尴尬与苦闷仍令我心有余悸,另外还对X光片化用罗丹的艺术和美学理念,认为医学既然可以反映生活真谛便无区分美丑的必要(“骨骼影像不再是人生殊途同归的结局,而是生命周而复始的标志”);最爱《眼睛》一章,无论是失明的博尔赫斯将地球譬喻为球形动物,还是约翰·伯格所绘漫布眼球的《星空》,无不将眼睛视作把人类与生命、宇宙联结起来的窗口,通过视觉开启众妙之门,感知万物本性,穷极无限世界。
17、不准情绪化,不准偷偷想念,不准回头看。
18、《亨利四世(上、下)》:以福斯塔夫为代表的市井生活野蛮而鲜活得横亘于这么一出严肃悲壮的金戈铁马与王朝更迭的历史剧中,既是作为将历史描摹得更为真实的一种手段,也是对历史只能由大人物书写的传统的质疑。
19、《李尔王》:可能是戏剧性最强的一部,颠宕起伏、错综复杂,在李尔父女的主线之外还有一条葛罗斯特父子的重要线索,不同于以往的反衬对比,这两条线索因几乎同样的发展过程和核心悲剧形成罕见的平行对比,难怪黑泽明在改编《乱》的时候砍掉了后者。
20、以后的一次次“偶遇”,无论是在莲花坞还是夷陵,其实都是蓝忘机的处心积虑,但,没有一次不是不欢而散。
五、形容男人四处留情的句子
1、这一句话乍一看,说是写一百年后的上海也不为过,只是今天的上海更拥挤、更加对外地的人不友好。
2、无关性别,灵魂相惜而已!
3、所有的错都怪自己最爱的人。这是什么毛病?我曾想,倘若黛玉和晴雯、宝钗、湘云等吵架,都是女儿家的,不一定看黛玉身子瘦弱就会饶了她刻薄的舌头,或许大吵起来,或者干脆走开不和小心眼的林妹妹一般见识。宝玉不在,她的脾气又给谁看呢?所以只有仗着宝玉在乎她而只好和他怄气。后来才发现,黛玉并不曾记得其他参与其中的人。因为她不在乎。他们不了解她,误解她,他们的无心之过,得罪了她,与她何干呢?她与众姑娘的相处还是照旧,一样客气,一样陌生,一样不敢交心,唯独对宝玉“不依不饶,耿耿于怀”。
4、抓取人物特征或事物细节、甚至一种抽象的感觉,他也只需寥寥几笔,就让人有种目睹现场素描的感觉。
5、布鲁诺·舒尔茨《鳄鱼街》:像是普鲁斯特(极高密度的语言连缀、探微入密的细节复现、记忆与时空的非线性流动)在用穆齐尔的词语(流光绮丽的隐喻、缤纷热闹与冷郁暗沉互为表里的野蛮疏离形态)写卡夫卡(荒诞的迷惘、空洞的寄生、悲凉的绝望、悬空的姿态),偶尔混入几分乔伊斯的味道(尤其是那段父亲的演讲,颇肖《尤利西斯》教义问答部分),在这种震荡的诗意回响中,诞生的是独一无二的舒尔茨,他同那些优秀作家一样精通此道:“不断地破坏已经合法化的叙述,然后在其废墟上重建新的叙述逻辑。”在漂浮着“懒洋洋与放荡的罪恶气息”的鳄鱼街上,父亲就是被罢黜的鸟国之王,是试图带领人们前往流淌着奶与蜜之地迦南的摩西。
6、在自传《我的职业是小说家》中,村上总结了文字的独创性,我们很容易从中找到钱德勒作品的特色:
7、相比之下,村上春树也许更懂,他在文章中写道:
8、多少风情,千言万语,都汇成一句“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9、钱钟书只用简单的一句话,就写出外地人想留在上海的难处和悲哀,真可谓是大师!
10、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提出:“我的语言的边界就是我的世界的边界。”我们思考时,大脑里是使用语言来思考,如果我们对外界表达思想,也需要用语言来表达。每当有新事物出现,我们都会给它“安排”一个新的词汇,所以,语言一般都是随着使用人群的发展而发展。
11、克拉克的《与拉玛相会》则体现了科幻小说创造想象世界的能力,整部作品就像一套宏伟的造物主设计图,展现了一个想象中的外星世界,其中的每一块砖都砌得很精致。
12、《围城》是钱钟书先生一生中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堪称中国现当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
13、《小夜曲》:失败者之歌,落单的叙事主人公“我”在看似幸福美满的眷侣之间承担起不同的功能:《伤心情歌手》《大提琴手》乃旁观者,仅仅起到作为视角以切入故事的作用;《不论下雨或晴天》《莫尔文山》乃闯入者,不仅催化了故事的发展,也作为化学方程式左边的反应物之一参与了整个作用过程;《小夜曲》则成为绝对的主角。
14、《辛白林》:“假死”在这里没有像《罗密欧与朱丽叶》那样通过给人物情感带来摧毁性的打击来使得剧作往悲剧结局发展,而仅仅点到为止,只是给剧情添些波折,可能这就是传奇剧与悲剧的区别之一?
15、一样接着一样,一人接着一人,从你身旁悄然消逝。
16、阿瑟·克拉克的《200太空奥德赛》则是另一种类型的科幻小说,同为技术型科幻,它与凡尔纳的大机器小说却处于这一类型的两端,后者描写从现实向前一步的技术,前者则描写在时间和空间上都趋于终极的空灵世界。
17、鲍小姐被塑造为当时女性解放即为“性解放”的代表,一个有着西方文化而又即时行乐、自由放荡、不守妇道的女性形象。
18、今天的社会“围城”消失了吗?当今社会更加多元化、更复杂,然而我们对于一百年前的围城局面,有没有改善呢?这是值得今天人们去思考的。
19、感动,辛酸,无奈,再有,一声叹息。
20、《幽暗国度》:解剖印度病灶如外科医生的手术刀一般快、准、狠,刀刀见血,于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在下方几乎全面溃烂的、毫无保留的印度被扒光了躺在手术台上任人分析;当然更令我佩服的是奈保尔战士般的勇气,他在写下这些文字时应该早已料想到会触怒众生并背负骂名,但他仍义无反顾,既是爱之深责之切,也因表达与被误解是文学家的宿命。
六、讽刺男人处处留情的句子
1、思想警察知道温斯顿非常害怕老鼠,于是引一头又脏又臭的大老鼠去咬温斯顿的脸。最后关头,温斯顿终于支持不住了:“他疯狂地大叫起来,一遍又一遍:“咬朱莉亚!咬朱莉亚!别咬我!朱莉亚!我不在乎你们对她做什么。咬她的脸,啃她的骨头。别咬我!朱莉亚!别咬我!”他向后倒去,跌进了深渊,远离老鼠。”
2、例如他对凶案组警监格里戈里厄斯的描写:
3、科斯托拉尼·德若《夜神科尔内尔》:非常高级的创作,每一章单拎出来都是可以独立成篇的优秀短篇,在科斯托拉尼强大的连缀能力下变成了一曲犹如《神曲》《浮士德》的精神跋涉的颂歌与史诗,科尔内尔大抵也是一种形如贝雅特丽齐或靡菲斯特的寄生形象,只会写的“我”和不会写的科尔内尔结成盟友,两面双生,最勤奋、最虔诚、最忠诚的与最不忠、最懒散、最不负责任的媾和,荒诞不经的故事被巧夺天工般写就,“我”在书写中随着科尔内尔一道游历四方,叙事人称常常隐匿于各种缠绕错节的陈言迷宫背后,“我”从白天蔓延到科尔内尔的黑夜中,在语言的高速变形中被揉碎、被拼贴,继而完成共生的成长,“艾希蒂·科尔内尔——就是我”。
4、菲茨杰拉德《夜色温柔》:如果说《了不起的盖茨比》是把美国梦粉碎给人看的荣光不再之幻灭,那么《夜色温柔》则是碎成一地鸡毛后的平淡生活里隐隐作痛的刺。"Tenderisthenightlyingbyyourside."只是长夜漫漫,温柔不再,躺在你身边的人与你同床异梦。
5、延续去年刚开了两卷头的《莎士比亚全集》,读完了剩下几卷。喜剧部分由于落后的价值观问题让我数度觉得厌烦,读完这部分后终于读到历史剧和悲剧,终于再次被莎翁征服,甚至在读《冬天的故事》和《李尔王》的时候一边回想起侯麦和黑泽明的电影,不禁泫然。
6、一杯酒,一个承诺,一场男人之间的友谊。
7、得与失不是敌人,而是兄弟,如影随形;得与失不是对立,而是统彼此依存。我们生命中的每一天都是在得失中度过,所以不必为自己得到的东西而沾沾自喜,更不必为自己失去的东西而黯然神伤。
8、“迎合”搜索引擎的喜好,才能做好SEO优化
9、译文:呵,我这颗心不再与春花一同萌发;免得使我寸寸相思,都化成了烟灰。
10、书店类:部分人翻阅世界,部分人只是翻开书本。
11、最经典的,莫过于臧克家先生的《有的人》:
12、击中村上春树的《漫长的告别》,以最为优美和激进的形式惊艳地展示出了这种独创性:
13、12“英社”核心党员、外围党员、无产者,阶级分明且稳定;
14、总结还是和去年一样按体裁分为:非虚构、戏剧、诗歌、小说。
15、拈花惹草 ( niān huā rě cǎo ) :拈:捏;惹:招惹;草、花:比喻女子。比喻到处留情,多指男女间的挑逗引诱。
16、《地球上最后的夜晚》:比伪装成严肃人物传记的《美洲纳粹文学》更好,哪有什么严格意义上的传记,所有的传记都可以是小说(尽管我对着那个硕大的“B”忍不住想脱口而出他的名字“波”),不再于虚实之间摇摆晃荡不断地耍些文学的欺诈把戏(不妨大致观察到底有多少读者曾被《美洲》蒙骗),宣告自身的虚构性,更自由随性散发智性的光,更具再现第四种时间的创造力,反而使得读者不必被拦截在对表面的虚实的无价值探讨上,因而更能深入到里层感受到在场的真实。
17、故事发生在一个虚构的时代:在1984年,世界融合为三大国家,三个国家都处于极权控制之下。
18、脑袋秃得厉害,像大部分结实的中年男人那样,腰间一团滚肉。眼睛呈鱼肚灰色,大鼻子上破裂的毛细血管纵横交错。他正喝着咖啡,弄出很大的声响。粗糙厚实的手背上汗毛浓密,一撮灰毛从他耳朵里支棱出来。
19、有活泼自在的小个子金发女郎,她是你的好伙伴,喜欢自己付账单,浑身都是阳光和理性,精通柔道,能一边过肩摔撂倒一个卡车司机,一边读《星期六评论》社论版还顶多只看漏一个句子。
20、明年的目标之一:企鹅小黑书
1、今年去保利剧院看了黄璐主演的话剧《三姊妹·等待戈多》,原著刚好也是今年读的:
2、《皆大欢喜》:尽管也有多条线索,到最后要么隐退(兄弟阋墙)要么草率收尾(政治斗争),却只有爱情主线仍然坚挺,有层次分明、条理清晰、情绪到位的起承转合,并通过女扮男装的经典错位着重突出了罗瑟琳的形象。
3、2017年度观影总结404
4、《奥瑟罗》:伊阿古把众人当傻子一样耍,透露出这样一种古老的偏见:聪明总是近乎邪恶的,它意味着心机与算计,而善良单纯的人却没一个眼明心亮的。
5、因为在小说《漫长的告别》的最后,马洛发现自己拼命坚持并替对方维护的事情,最后似乎是一个连对方本人都不在乎的骗局。
6、《威尼斯商人》:较前两卷的单线结构而言更加复杂精巧,鲍西娅选亲、杰西卡私奔、夏洛克放贷三条线索各具戏剧张力,合力塑造了女主人公鲍西娅的饱满立体的人物形象,另外,细节上也可见对《错误的喜剧》中主仆配对模式的延续。
7、但曾与钱德勒畅谈过的作家毛姆却说:“从来没有见过(钱德勒)这么让人愉快的人。他如果不立志当作家,当个相声演员一定也能成名。”
8、迈克尔·波伦《植物的欲望》:去人类中心化的植物纪传史,从植物的角度切入,不同学科或分野或融合,上溯希腊神话民间传说,钩沉历史与文学典籍,又往往落脚于哲学问题,旁征博引、融会贯通,各种妙趣在科普的枯燥外皮下图穷匕见。苹果之甘甜、郁金香之美丽、大麻之陶醉、马铃薯之控制,植物如此暗度陈仓,巧妙利用人类的欲望得以生存而人类却仍浑然不觉。
9、萨曼·鲁西迪《摩尔人最后的叹息》:从午夜之子到摩尔人,鲁西迪可能在讲同一个东西,即那些倒霉的、否决的从世界的缝隙跌落的人、一种堕落于放荡与犯罪之间的阴影、半寓言性致的杂交理念、波德莱尔腐朽的恶之花,他们被踩成尘埃又弥散,“既要成为他们的时代的主人又要成为其牺牲品”;同样是杂糅印度民族与宗教、指涉政治战乱和殖民历史的魔幻史诗,在叙事上依然我行我素极不友好,时空线索几近沙盘散落般稀碎无厘头,史诗浑厚磅礴的气质在这种割裂中式微,或许鲁西迪本无意再造史诗,破碎的故事可能更逼肖现实本身土生土长的魔幻与神秘。
10、去年读完契诃夫的《樱桃园》,今年读了《三姊妹》:数十次借人物之口质询了生活的意义,当下的苦难一定能换来后世的幸福吗?“生活像莠草似的窒息着我们”,究竟是怀着热切的渴望,去生活、去奋斗、去工作、去爱,把两三百年或一千年以后的无福消受的新的幸福生活当做是生存的目的,还是认清生活永恒地充溢着艰难、神秘,只懂得吃、喝、睡然后去死,用卑鄙的诽谤、谎言来麻醉自己,直到神圣的火花都熄灭?昏暗、绝望的天边会出现亮光和希望吗?
11、这是怎样的一份懂得呀!是生命对生命最大的慈悲。
12、《安迪·沃霍尔的公路旅行》:某种意义上,安迪·沃霍尔或许可以比肩沃尔特·惠特曼,巧合般地属于相同的少数性向,一前一后成为了代表美国文化的标杆性人物。惠特曼以一己之力成为美国经典的核心,“走在所有诗人的前头去探索生命未开的蛮荒”(劳伦斯),而沃霍尔一路旅行,“从古版的、昏昏欲睡的50年代跨越到摇摆的60年代”,像个时代的弄潮儿,永远走在美国的前面。
13、他写过长长一段话,专门分析马洛这个角色:
14、理查德·布劳提根《在美国钓鳟鱼》:可能“在美国钓鳟鱼”是类似科塔萨尔的“克罗诺皮奥”和“法玛”这类文法游戏上的语词单元,但更可能是某个象征叛逆事物的符号隐喻;颇多文体实验,可早已疲倦了这类灵光一闪的插科打诨式调侃讽刺,而趣味性也远不及科塔萨尔或其他把文学玩成了游戏的文学实验家,不过放在垮掉派里看倒又是别具一格的一位。
15、在马洛出现之后,文学、影视中所有硬汉形象身上都有他的影子:
16、而科学之美一旦展现在人们面前,其对灵魂的震撼和净化的力量是巨大的,某些方面是传统文学之美难以达到的。科幻小说,正是通向科学之美的一座桥梁,它把这种美从方程式中释放出来,以文学形式展现在大众面前。
17、我知道今天会是一个疯狂的日子。每个人都有这种日子。碰到这种日子,会冲进来的只有松了皮带的轮轴、把脑子连口香糖一起吐掉了的疯狗、找不到坚果藏在哪儿了的松鼠、总是漏装一个齿轮的机械师。
18、苏文纨漂亮、家世好,女博士,却对方鸿渐情有独钟。为了爱情,她不断主动,就像飞蛾扑火,甚至不惜利用赵辛楣这个“情敌”角色作为砝码。
19、文案很棒,转化不行?给你解决办法!
20、终于等到魏无羡的重生。
1、有些人能感受雨,而其他人则只是被淋湿。
2、亨利·拉西莫夫《亲爱的普鲁斯特今夜将要离开》:倒不像是传记,更像是攫取普鲁斯特生命最后阶段的言行思想,四两拨千斤,着重将其整个业已经历过的人生都附丽于最后的衰微的时刻。亲爱的普鲁斯特今夜将要离开,但《追忆似水年华》却永远没有尽头,前者行将就木之际,在以写作抗衡死亡的这场注定败北收场的战斗中,仍要竭力将自己生命的每分每秒、生与死的错综悉数浇灌于后者的行文当中,“撰写着自己死亡篇章的作家会比死亡要更加崇高”,“一天天地越来越走进死亡的篇章里”,人生太短,普鲁斯特太长,长到永无止境。
3、所以有人说,蓝湛是温暖一个人的,而羡羡是温暖全世界的。
4、戏剧性的是,出狱后,这对苦命鸳鸯在公园里偶遇了。
5、14“英社”党员需要具有“双重思想”,即要同时接受两种相违背、相矛盾的信念,比如:虽然2+2=4是真理,但如果统治者说2+2=那么两种情况都是对的,而且要打心底里认同这矛盾的概念。
6、《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被敌人杀死不是悲剧,悲剧的是,错把敌人当成朋友,听信其如魔鬼言之凿凿的谗言,误勘亲信的逆耳忠言为诅咒,手刃血亲骨肉,就连复仇也毫无大快人心的圆满,却满是被厄运之手拨弄的无力与徒然。
7、也正因如此,村上春树在40多年间反复阅读仍然找得到新的趣味,而小说中的每个细节,他也记得非常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