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日记(100句)

2023-05-15 18:48:29 0 59

一、安妮日记

1、“许多人都觉得大自然很美丽,许多人曾经在自由的天空下入眠,许多被关在监狱或者医院里的人,每天都在渴望着,重新自由自在地去享受大自然,可是很少有人会去锁住他们的渴望,去隔绝那些不论对穷人还是富人都平等的东西。”

2、在秘密小屋的生活中,每个人都变得十分敏感而且容易受到惊吓,一阵陌生的脚步声,一串奇怪的敲门声都使他们如惊弓之鸟,食物殆尽、互相的不容忍、争吵使原本就紧张的生活变得更加难熬。

3、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妮日记

4、记录片中当时的幸存者如是说:“在安妮日记中,安妮是如此的真实和形象,我觉得那日记每一个字都会磁铁般吸引着你”;“假如安妮知道自己出了名的话,她一定会很高兴的,我不知道她会不会用自己的生命来交换它”;“尽管她如此年轻她已经知道该怎样生活”……

5、两年以来不见天日的生活,让安妮极度渴望天空和自然。她也想有亲密的朋友可以相互倾诉,曾经希望vanDaan家有个同龄的女儿。后来和Peter接触,又有了青春期萌动的男女感情。

6、安妮·弗兰克是一位犹太少女,原居住在德国法兰克福,1942年6月12日,13岁的安妮收到一个日记本作为生日礼物,从此便开始写日记。

7、当她听到被送去集中营的犹太人被集体毒死时,她心生怜悯,觉得“心里好难过,忍不住热泪盈眶”。

8、安妮弗兰克、皮特、温达安先生、温达安太太、杜瑟尔(牙医)、艾蒂斯·弗兰克、玛格·弗兰克、奥托·弗兰克。书籍简介:安妮·弗兰克(AnneFrank)是德籍犹太人。她留下来的日记使她名闻遐迩。16岁死于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她的日记成为二次大战期间纳粹消灭犹太人的最佳见证,日记中展现了惊人的勇气与毅力。安妮出生于德国的法兰克福,是奥托·弗兰克(OttoFrank)一家的小女儿,家中还有母亲艾迪斯·弗兰克(EddisFrank)姐姐玛格特(MargotFrank)。由于当时纳粹德国排斥犹太人风气日盛。父亲奥托便放弃于德国的事业而将家庭移至荷兰阿姆斯特丹。一家过着较为平顺的

9、作为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她在日记中吐露了与母亲不断发生冲突的困惑以及对性的好奇。

10、《安妮日记》发行量超过三千万册,此书仅在中国就有多个译本。此外荷兰成立了安妮弗兰克基金会,把那间密室改造成“安妮弗兰克之家博物馆”,此地遂成为一重要旅游景点。

11、这本大开本的精装书拿在手里,相当地厚实,有质感。封面就既典雅又醒目,在书店闲逛时,会不自觉地就被它吸引。

12、“我的内心常常充满了忧伤,可是从来没有绝望过,我把我们藏匿的生活看作是一场有趣的冒险,充满了危险和浪漫,所有的穷苦都为我的日记添加了趣事,我决心要过一种与其他女孩完全不同的生活,我所经历的一切,都将是趣味人生的一个好的开端。”

13、她最大的愿望是做一名记者和作家,作为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她在日记中吐露了与母亲不断发生冲突的困惑以及对性的好奇。“二战后我想出版一本书,叫做《密室日记》……”“我经常心情沮丧,可是从来不绝望。我将我们躲藏在这里的生活看成一场有趣的探险,充满危险与浪漫情事,并且将每个艰辛匮乏当成使我日记更丰富的材料。”1944年4月5日安妮在日记里写道:“我希望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这便是安妮那强大的内心。

14、1942年,13岁的安妮和家人为逃离纳粹恐怖统治,躲藏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父亲公司后面的一处阁楼里,随后,安妮父亲的生意伙伴范丹一家三口、牙医杜赛尔也躲了进来。8人挤在狭小的密室,靠父亲公司几位乐于助人的员工每天偷偷送食物和物资生活。

15、美国知名剧作家梅耶·莱文(Meyer Levin)曾以“有着媲美长篇小说的张力”来形容安妮的写作风格,并受到日记的启发和感动,在日记出版后不久便与奥托·弗兰克合作把日记内容改编为舞台剧。

16、毕业于以色列贝扎雷艺术与设计学院,波隆斯基担任了动画纪录片《与巴席尔跳华尔兹》的艺术导演和美工组长,该片入围了2008年戛纳电影节官方作品选。波隆斯基为多部儿童读物配图,并分别在2004年和2008年获得了以色列博物馆颁发的儿童图书插画奖。

17、安妮宝贝《告别薇安》,《七年》,《七月和安生》,《八月未央》,《彼岸花》,摄影集〈蔷薇岛屿〉,都市心情笔记〈清醒记〉,《二三事》

18、《安妮日记》记录了犹太女孩安妮·弗兰克1942年6月到1944年8月为时两年的避难生活。日记中不但有作为逃亡者的安妮对战时特殊生活的详细记录,也有作为少女的安妮对自身成长的点滴勾勒。

19、成长体验课:生命中的美好缺憾|点读

20、安妮的日记从1942年6月12日写到1944年8月1日。起初,她这日记是纯为自己而写。后来,荷兰流亡政府的成员杰瑞特·波克斯坦从伦敦广播电台宣布说,他希望在战争结束之后,能收集有关荷兰人民在德军占领之下苦难生活的目击报导,公诸大众。他特别以信件与日记做为例子。

二、安妮日记为什么是禁书

1、在此期间,安妮将自己的所见所感都写到日记里。

2、安妮也是一个懂得忍让的女孩,面对温达安太太无理地嘲讽与数落时,安妮虽然很生气,但她没有顶撞温达安太太,而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温达安太太的性格,面对迪塞儿的小气与自私时,安妮没有与他计较,她希望大家能和平共处。

3、安妮本出生在一个富有的德籍犹太人家里,为了躲避纳粹党的残害而移居荷兰,不久,纳粹党占领了荷兰,便开始四处搜捕居住在荷兰的犹太人,安妮的姐姐玛格收到了被拘捕的传票,因此安妮一家便提前开始了秘密小屋的生活。随即,温达安先生一家和牙医迪赛儿也先后搬进了秘密小屋。在秘密小屋里,他们有严格的作息时间,白天不能随意活动,以免被工厂的工作的人发现,只有在晚上所有人都离开后,他们才能放心的自由活动,也只有在这时安妮才能隔着窗帘看看外面的世界。在秘密小屋的生活中,每个人都变得十分敏感而且容易受到惊吓,一阵陌生的脚步声,一串奇怪的敲门声都使他们如惊弓之鸟,食物殆尽、互相的不容忍、争吵使原本就紧张的生活变得更加

4、同时,对于藏匿且充满恐怖的25个月的密室生活的记录,也使这本《安妮日记》成为德军占领下的人民苦难生活的目击报道。

5、通过安妮的日记我们也可以深刻的感受到国内和国外对于子女的教育观念的不同。国外似乎更重视与子女的沟通交流,而我们国内的某些教育方式还是存在错误的。但有些家长会把自己的观念行为做法强加给孩子。尊重和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根本就做不到。

6、作为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她在日记中吐露了与母亲不断发生冲突的困惑以及对性的好奇。同时,对于藏匿且充满恐怖的25个月的密室生活的记录,也使这本《安妮日记》成为德军占领下的人民苦难生活的目击报道。安妮日记的最后一则,所标的日期是1944年8月1日。

7、这种拥挤,我们在日常外出的时候经常会感受到这种勇气。尤其是公交、地铁或者电梯。我记得清华大学陈果老师在课中讲过这样一句话,拥挤会使人与人之间丧失敬意。的确是这样在拥挤中,我们可以听到更多的人在抱怨,甚至发生肢体冲突。

8、1942年,遥远欧洲大陆上的荷兰,一个名叫安妮弗兰克的犹太女孩收到父亲送她的13岁生日礼物——一本粉色的日记本。

9、这里面包含了她对战争的看法、对情感的好奇、对反犹太主义、父母关系、自然等问题的思考,使她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对生命有很深感悟的人。

10、这是一本装帧兼具简洁质朴和精致典雅,内容也丰盈厚重的好书。很适合摆在自家书柜做藏书。

11、打开书,一格格如插图般精美、赏心悦目的漫画格子,编织出引人入胜的故事。书籍内页纸张厚实,印刷也细腻柔美,再加上16开大开本,阅读体验很好。

12、《安妮日记》首度由安妮基金会授权漫画化,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导演阿里·福尔曼携手知名插画家大卫·波隆斯基倾心改编。

13、并发挥漫画最擅长的幽默,充分提升阅读的趣味性。

14、第三段梗概:盟军一步步登录的消息,这给了秘密小屋里的人无限的希望,他们渴望着自由,希望能再次拥有自由。然而由于他人告密,秘密小屋中的所有人均被关入集中营,日记被迫中断。

15、自信、信任、温暖、完美、尊严和坚强。

16、《安妮日记》是作者安妮·弗兰克遇难前两年藏身密室时的生活和情感的记载。战争结束,安妮的父亲奥托·弗兰克决定完成女儿的宿愿,将日记出版问世。

17、一九四二年七月,十三岁的安妮和家人为逃离纳粹恐怖统治,躲藏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一间仓库里,从此展开两年多的密室生活。“我经常心情沮丧,可是从来不绝望。我将我们躲藏在这里的生活看成一场有趣的探险,充满危险与浪漫情事,并且将每个艰辛匮乏当成使我日记更丰富的材料。”一九四四年四月五日安妮在日记里写道:“我希望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

18、一提到犹太人,很多人都会把这个民族和高智商联想起来,会思考为什么历史上从未超过2千万人口的犹太人却获得了全球23%的诺贝尔奖,为什么哈佛大学三分之一的学生都是犹太人,常春藤名校的教授中三分之一都是犹太人,为什么在世界百强企业中30%~40%的公司是犹太人掌控的。纵观历史犹太族名人耳熟能详,耶稣、爱因斯坦、马克思、毕加索、摩根、卓别林、基辛格、卡耐基、柴尔德、茨威格、洛克菲勒、巴菲特、戴尔、谢尔盖布林、扎克伯格…

19、安妮的日记从1942年6月14起,至1944年8月1日,1944年8月4日他们被秘密警察发现。安妮死于1945年3月初的集中营,再有几个月就是她十六岁的生日。

20、②另随机抽取1位幸运留言者

三、安妮日记最后安妮怎么了

1、和平与安详的确到来了,世界很精彩,可是这个女孩再也看不到了。冷酷无情的才是真正的生活。

2、美国第一夫人希拉里·克林顿于1994年接受埃利·维瑟尔人道主义奖时的演说中提到,安妮的日记“唤醒我们不要再作出愚蠢的岐视行为”(指当时于萨拉热窝、索马里和卢旺达的种族战争和屠杀)。

3、范·丹先生的妻子。她的真实姓名是奥古斯特·范·佩尔斯,但是安妮在她日记中称呼她为彼得罗妮拉·范·丹。安妮最初把范·丹太太描写为和善的、有意思的女人,但是后来却称呼她为挑事者。她是一个宿命论者,小心眼、以自我为中心、轻浮、吝啬、讨人厌。

4、“安妮日记图像小说,幽默跃然纸上。”

5、《安妮日记》全新未删节详注版中文译本,2019年1月四川文艺出版社、酷威文化出版图书,作家安妮弗兰克的作品,纳尔逊曼德拉推崇的勇气之书,约翰肯尼迪赞颂的人性之作,奥黛丽赫本认同的情感之籍,人类世界最重要的记忆之出自一个15岁少女之手。

6、安妮还是个敢爱敢恨的女孩,对于纳粹党迫害犹太人的行为,她深恶痛绝,而对于那些帮助过他们的人,她心存感激,在日记中写到“这些人的行为就像我们的救命思人,我觉得他们这种博爱的行为,绝不输给任何一位前线战士”。

7、《安妮日记》是作者安妮·弗兰克遇难前两年藏身密室时的生活和情感的记载。作为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她在日记中吐露了与母亲不断发生冲突的困惑以及对性的好奇。同时,对于藏匿且充满恐怖的25个月的密室生活的记录,也使这本《安妮日记》成为德军占领下的人民苦难生活的目击报道。安妮日记的最后一则,所标的日期是1944年8月1日。战争结束,安妮的父亲奥托·弗兰克决定完成女儿的宿愿,将日记出版问世。

8、 艾莉和米普后来在密室中发现了安妮的日记,战后交给了唯一得以生还的安妮的父亲奥托·弗兰克。

9、安妮·弗兰克是一位犹太少女,原居住在德国法兰克福,1942年6月12日,13岁的安妮收到一个日记本作为生日礼物,从此便开始写日记。13岁的安妮和家人为逃离纳粹恐怖统治,躲藏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一间仓库里,从此展开两年多的密室生活。充满危险与浪漫情事,并且将每个艰辛匮乏当成使日记更丰富的材料。”1944年4月5日安妮在日记里写道:“我希望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

10、这书里有一个鲜活的生命。

11、这个镜头是从安妮开始不断拉高的,当时觉得很震撼,这也是她在影片中的最后一个镜头。第二个是纳粹战败以后,安妮的父亲回到故居,从幸存者口中得知妻子和两个女儿已经死在集中营,他拿着安妮生前写得日记爬上阁楼,伴随着他软倒在墙上,日记在昏黄的空气中飞舞,很凄美也很绝望。

12、➊漫画版由奥斯卡提名导演和他多年的老搭档操刀,艺术品质实属上乘。

13、(截止至8月30日上午10:00)

14、没有人会因为施与而变得贫穷。

15、安妮.弗兰克是个活泼,可爱的犹太女孩.由于德国法西斯残暴地屠杀,她不得不和父母,姐姐以及邻居们躲进了“后屋”.在后屋的生活必定是艰苦而又难熬的。他们白天不能开窗,晚上不能开灯,天天说话只能低声细语,一个月都不能洗澡,食物又日渐短缺,在这样的环境中她仍然随时一丝不苟地检查自己的言行举止,努力纠正错误,每天仔细记日记。在那样的年代,这样的行为是少见的。就这样,这个少女用自己的日记,在众人之中,脱颖而出了

16、安妮弗兰克、皮特、温达安先生、温达安太太、杜瑟尔(牙医)、艾蒂斯·弗兰克、玛格·弗兰克、奥托·弗兰克。

17、1960年,安妮一家原来的藏身地点也被改建成一个博物馆,即“安妮之家博物馆”。父亲奥托直至1980年去世前一直都紧密参与“安妮弗兰克基金会”和博物馆的事务。

18、《安妮日记》是作者安妮·弗兰克遇难前两年藏身密室时的生活和情感的记载。作为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她在日记中吐露了与母亲不断发生冲突的困惑以及对性的好奇。同时,对于藏匿且充满恐怖的25个月的密室生活的记录,也使这本《安妮日记》成为德军占领下的人民苦难生活的目击报道。安妮日记的最后一则,所标的日期是1944年8月1日。战争结束,安妮的父亲奥托·弗兰克决定完成女儿的宿愿,将日记出版问世。在1947年,日记初版,1950年再版。美国的初版在1952年,书名称为《安妮·法兰克:一个少女的日记》。在法国、德国、美国,日记的发行都大受欢迎;但英国却是个例外,在1953年便已停印。

19、《安妮日记》中所描述的事情早已成了一段历史,但却仍然能给我们带来启迪。那就是:即使遇到了困难,我们也应该静下心来,不要因为困难而乱了脚步。

20、这些文字出自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之手,给人们以更大的鼓舞。

四、安妮日记是真实的吗

1、《安妮日记》之所以成为传世之作,是因为安妮在战争中,人性经历最严峻考验的时刻仍能坚守信仰,她以14岁少女初长成的智慧,向世人证明:“工作,爱,勇气和希望”能够救助困境中的心灵,人们可以不用选择颓废、堕落来应对逆境。

2、再次翻开这本书是今年疫情的时候,回想两年前武汉疫情封城宅家三个月的家人朋友的状态,再对比安妮的2年密室生活状态,由衷地佩服这位13岁犹太少女的思想境界。

3、安妮和他的父亲被关押在不同的集中营,安妮在苏军解放前便不幸死去,她父亲则熬到了集中营解放的一天,成功从集中营中生还。

4、《安妮日记》是犹太少女安妮·弗兰克在二战中遗留下来的一本个人日记,它真实地记述了她与家人以及另两个犹太家庭为逃避纳粹迫害而度过的长达两年的隐蔽生活.安妮从13岁生日(1942年6月12日)写起,一直写到1944年8月4日。扩展资料创作背景

5、纳粹党占领荷兰后,开始疯狂搜捕荷兰城里的犹太人,为了逃避逮捕,安妮一家住进了秘密小屋,安妮的生活因为敏感和争吵使得每个人的身体和心理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凄苦的逃亡生活,只能从口语表达、窗外的情景和收音机了解外面的世界,纳粹党对犹太人的疯狂杀戮以及盟军的步步登陆,每个人都渴望着自由,但由于他人的告密,小屋的人都被关入了集中营,安妮的日记也由此中断。

6、《安妮的日记》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真实地再现了安妮等8人在秘密小屋2年多的生活。安妮的日记不仅真实再现了秘密小屋里的人的日常生活,也揭露了德国纳粹党的罪恶,是指控他们残害犹太人罪行的见证。

7、➌漫画图像特有的艺术特色。

8、▲颇具视觉冲击力的大跨页

9、《安妮日记》(TheDiaryofaYoungGirl),是安妮·弗兰克所著作品,是安妮·弗兰克遇难前两年藏身密室时的生活和情感的记载。作为1名成长中的少女,安妮在日记中吐露了与母亲不断产生冲突的困惑和对性的好奇。同时,对藏匿且充满恐怖的25个月的密室生活的记录,也使这本《安妮日记》成为德军占据下的人民苦难生活的目击报导。安妮日记的最后1则,所标的日期是1944年8月1日。战争结束,安妮的父亲奥托·弗兰克决定完成女儿的夙愿,将日记出版问世。

10、“当我思考我们在这儿的生活时,一般会得出结论,和那些没有躲藏的犹太人相比,我们生活在天堂里。然而,以后一切恢复正常了,我很可能会奇怪,我们怎会如此落魄,而我们一直生活得很优裕。我对于生活方式而言。”

11、我看过《安妮日记》取材于二战时的真实事件。小女孩安妮与她的家人和邻居为了躲藏纳粹的搜捕,藏在一间库房大楼的顶层中。这一藏就是2年多。在这暗无天日的生活中,10来岁的女孩安妮却在耐心而快乐地写着她的日记。安妮的日记,传达了生活在绝境中的一群人的生活状态,展现了一个成长中的少女虽在绝境也不放弃的乐观,以及在艰苦的环境也阻挡不住的情感的萌发。人们在二战结束后发现了这本日记,依据这本日记编写了《安妮日记》。在《安妮日记》里生活的人,他们没有自由,生命随时都会因为一次偶然的暴露而丧失;他们没有起码的生活保障,连饱暖都成为奢求……。

12、他们失去了自由,只能躲在狭小的房间里,这一切,都反映了躲避起来的犹太人紧张不安的心理与他们凄苦的逃亡生活。他们也从朋友的叙述、收音机、窗外的情景中了解到了许多外面世界的消息,有喜有悲,悲的是德国纳粹不断地搜捕犹太人。

13、安妮最大的愿望是做一名记者和作家,在密室生活期间,白天他们不能说话,不能穿鞋,不能有任何动静,严禁上洗手间,只有到了晚上才能打破部分禁忌,依靠父亲朋友的帮助,获得食品、生活用品以及外界的信息,在漫长的25个月里,安妮唯有用她的笔,用她想成为一名作家的梦想,支撑她记录下密室内每一天的生活和自己的成长。

14、安妮在日记里写,“我看见世界正在被变成一片荒野,我听见雷声正在接近。可是,我仰视天空,冥冥中觉得世界还能好转,这场残酷也会告终,和平与安详会重新来临。”

15、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妮日记

16、安妮也被认为是一个有高度写作水平的作家和人道主义者,同时也被广泛视为纳粹对犹太人进行大屠杀以及迫害主义的象征。

17、"只要我还活着,能看到这阳光,这无云的天空,我就不可能不幸福!"《安妮日记》是犹太少女安妮·弗兰克在二战中遗留下来的一本个人日记,它真实地记述了她与家人以及另两个犹太家庭为逃避纳粹迫害而度过的长达两年的隐蔽生活。安妮从13岁生日(1942年6月12日)写起,一直写到1944年8月4日他们的隐居地被德国党卫军查抄前不久。这个不到16岁就被纳粹夺去了生命的孩子的日记在战后成为人们对那场人类梦魇进行深刻反思的珍贵教材。

18、弗兰克先生是安妮的爸爸,是一个谦虚、隐忍、随和的人。他从不主动与人争吵,喜欢孩子并十分愿意教他们功课,即使是在秘密小屋最艰难的日子里,也坚持让孩子们继续学习。他待人和善,心地善良,曾对安妮等人说过“救人第其他的事情第二”,也是秘密小屋中最后唯一的生还者。在他的后半生,一直致力于出版和推广女儿的日记。

19、《安妮日记》是德国德籍作者安妮·弗兰克遇难前两年藏身密室时的生活和情感的记载。作为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她在日记中吐露了与母亲不断发生冲突的困惑以及对性的好奇。同时,对于藏匿且充满恐怖的25个月的密室生活的记录,也使这本《安妮日记》成为德军占领下的人民苦难生活的目击报道。安妮日记的最后一则,所标的日期是1944年8月1日。战争结束,安妮的父亲奥托·弗兰克决定完成女儿的宿愿,将日记出版问世。

20、第五段梗概:安妮尝试着在心理方面走向成熟。在避难的日子里,安妮惊讶地发现自己的日记中竟然有这么多埋怨妈妈的句子,她终于意识到自己必须学会与她们相处。她试着和妈妈、姐姐交谈,与姐姐交换各自的日记,学习沟通与了解。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五、安妮日记电影

1、《安妮日记》是德国德籍作者安妮·弗兰克遇难前两年藏身密室时的生活和情感的记载。作为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她在日记中吐露了与母亲不断发生冲突的困惑以及对性的好奇。同时,对于藏匿且充满恐怖的25个月的密室生活的记录,也使这本《安妮日记》成为德军占领下的人民苦难生活的目击报道。安妮日记的最后一则,所标的日期是1944年8月1日。战争结束,安妮的父亲奥托·弗兰克决定完成女儿的宿愿,将日记出版问世。所以不属于小说。

2、「Thanksforwatching」

3、安妮的日记由于公司女职员的保存而留了下来,之后公司的女职员又转交给生存下来的奥托·弗兰克,1947年安妮的日记便出版,成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4、《安妮日记》的诞生,是安妮父亲——当时唯一幸存的人为了女儿的梦想而整理出版的一本传记,一经出版风靡全世界,六十年代,美国百老汇、好莱坞都以戏剧、电影的形式介绍了安妮和她的《安妮日记》。该剧当年获得普利策奖,纽约评议家奖,戏剧舞台奖等,在全世界范围内广受欢迎,使不同国度的不同阶层的人为之动容,是她所表现出的令人不可思议的在精神、情感、理想等方面的巨大丰富与真实。今天,我们再次触碰她,是因为她正好契合了我们现在生活所要面临的心理需求,时代是变了,但生活依然重现着历史。

5、“不管是谁,只要他幸福,他也能令别人幸福。拥有勇气和真诚的信念的人是永远不会在不幸中消亡的。”

6、“对于每个孤独的或者不幸的、忧心忡忡的人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走到外面去,一个人待在那儿,和蓝天,和大自然,和上帝在一起只有在那你才能感一切都是它应有的模样,上帝愿意人们在他那淳朴、美好的大自然中得到幸福。只要是这样——多永远都会这样——我就知道,在任何情况下任何苦闷都会得到一种安慰,而且我坚信,大自然就是这样减轻着许多痛苦。”

7、真实故事往往比虚构的更加震撼人心,这也是为什么《安妮日记》在几十年间广为流传,感动了世界各地数千万读者,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书籍之一。

8、一本女孩儿的日记,也是二战期间欧洲社会样貌最真切详实的写照。

9、安妮的故事,就像是一个自然而成功的电影剧本,它拥有正能量的完美关键词——

10、乐观、信念、感恩、勇气和爱。

11、如果我们说thechurchliesinruinstoday,意思就是教堂如今是一片废墟。

12、在日记的美国发行版中,埃莉诺·罗斯福(即前美国总统罗斯福夫人)在序中写道:“在我曾阅读过的书籍中,这是其中一个对战争影响的描述最为现实和聪慧的记载之一”。

13、但是安妮对童年所经历的日常生活却感到很满足。这里虽然拥挤,但是大家为了共同的目标,为了躲避德国军队的种族屠杀不得已在这里委曲求全。和那些无处藏身的犹太人相比,他们却感觉到非常的幸福。战争限制了人们的自由。

14、弗兰克先生是安妮的爸爸,是一个谦虚、隐忍、随和的人。他从不主动与人争吵,喜欢孩子并十分愿意教他们功课,即使是在秘密小屋最艰难的日子里,也坚持让孩子们继续学习。

15、但这株小苗却夭折在了集中营里。

16、1942年,13岁的安妮随家人来到密室避难,度过了25个月的“昏暗”生活。当年,安妮与父母、姐姐以及另外4个犹太人就躲在这里度过了两年零一个月的时间,她用日记详细描述了“密室”生活。1944年9月3日,安妮一家等80多个犹太人被押上“死亡列车”。到达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当天,就有50多人被赶进毒气室惨遭杀害。安妮一家幸免于难,但被强行分开,安妮和姐姐被押到贝尔森集中营。1945年春,集中营爆发斑疹伤寒,安妮和姐姐相继患病死去,安妮死时只有15岁。躲在密室的8个人中惟一的幸存者——安妮的父亲回到阿姆斯特丹,从弥普·基斯那里拿到女儿的日记,于1947年6月25日出版了书名为《密室》的安妮日记。

17、Noonehaseverbecomepoorbygiving.

18、13岁的安妮和家人为逃离纳粹恐怖统治,躲藏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一间仓库里,从此展开两年多的密室生活。“我经常心情沮丧,可是从来不绝望。我将我们躲藏在这里的生活看成一场有趣的探险,充满危险与浪漫情事,并且将每个艰辛匮乏当成使我日记更丰富的材料。

19、这一切,都反映了躲避起来的犹太人紧张不安的心理与他们凄苦的逃亡生活。他们也从朋友的叙述、收音机、窗外的情景中了解到了许多外面世界的消息,有喜有悲,悲的是德国纳粹不断地搜捕犹太人,将他们赶往集中营,妇女、小孩、老人、病人无一能幸免。

20、安妮的日记从一九四二年六月十二日写到一九四四年八月一日。起初,她这日记是纯为自己而写。后来,荷兰流亡政府的成员杰瑞特·波克斯坦从伦敦广播电台宣布说,他希望在战争结束之后,能蒐集有关荷兰人民在德军占领之下苦难生活的目击报导,公诸大众。他特别以信件与日记做为例子。安妮收听到这段话,为之动心,于是决定在战争结束之后,要依据她的日记出版一本书。她开始将她的日记加以改写、编辑、润饰,删去她认为不够有趣的部分,并且靠回忆增加一些内容。同时,安妮也保留了原始的日记。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