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要说说袁隆平的事迹
1、明确:作者说:“事实告诉我:用最能代表一般的典型例子,来说明本质的东西,给人的印象是清楚明白的,也会是突出的。”“松骨峰战斗”表现战士坚韧刚强的意志,“马玉祥火中救小孩”表现战士纯洁高尚的品质,“防空洞谈话”则表现战士淳朴谦逊的气质、美丽宽广的胸怀,这三个例子是最能表现出战士的可爱的典型例子,这体现了选材的典型性。
2、系列动词写出了战士们和敌人同归于尽的情态,表达了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3、曾记否,到中流击水——工作态度、方法
4、杂交稻还被推广到了全世界,中国人不但能养活自己了,而且还能为世界上更多发展中国家解决粮食问题作出贡献。
5、学习志愿军,继承、发扬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6、B.我国学生近视比例的数据表明我国学历由低到高的学生近视率呈现了由低到高的态势,这说明了随着学业的增加学生的近视率也在增加。
7、起因:去切断敌人逃路,与敌人遭遇;
8、2000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9、报道的角度(与文对话)
10、要点一:小标题的结构,体现布局谋篇的精细、巧妙
11、塞苹果(sāi)隅(yú)
12、生:使用小标题,其实我们连着看四个小标题,故事的核心就出来了。
13、袁隆平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聘请为国际上发展杂交水稻的首席顾问。30次赴国际水稻所开展合作研究和技术交流,10多次赴印度、越南、缅甸、菲律宾、孟加拉等国指导发展杂交水稻。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在境内外举办了50余期杂交水稻国际培训班,培训了来自40多个发展中国家约2000名政府官员和农技专家。
14、诗词鉴赏(9分)
15、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敢在班门弄大斧,领异标新二月花;事实胜于雄辩,真理自在人心;“绿色革命”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6、钱学森(左一)和邓稼先(左二)
17、如果要为这样一位获得了如此多的殊荣,做出了如此大的贡献的优秀科学家撰写通讯,该从何下笔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18、生:因为我们了解的袁隆平事迹不如作者多。
19、“愁”字是贯穿全词的线索,词中“愁”在上片、下片中的寓意分别是什么?这首词表现
20、(2)请选一篇你最喜欢的演讲词,简要说说该演讲词以这些方式开头的好处。
二、袁隆平的简单事迹
1、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参加会见并在表彰大会上讲话。她说,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广大教师为人师表、潜心育人,为国家发展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希望广大教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围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德施教、立德树人,刻苦钻研、教学相长,尊重宽容、严爱相济,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教师待遇,增强教师职业吸引力,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2、研读三篇新闻通讯,了解人物通讯的文体特点,根据两首诗写一段新闻消息稿,选择一个角度对人物通讯进行评论,推荐、评选报纸或网站上的优秀新闻作品,明确评选标准,尝试写新闻通讯和评论,完成对新闻/通讯进行评论的核心学习任务。
3、师:同样都写袁隆平,为什么我们和作者明显不同呢?
4、“第一流……第一流……”“……之花……之花”的反复,像连续敲击的重音符,激发着读者为志愿军战士而自豪的情怀。
5、演讲活动的过程评价
6、教学重点分析探究袁隆平的创新精神和高尚品质。
7、回顾初中所学的新闻知识,了解常见的新闻体裁,知晓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为学习新闻通讯和新闻评论做知识准备。
8、活动一:拟写工匠精神评选标准
9、C.为了防止新冠病毒不再蔓延,社区正在招募志愿者。
10、①演讲是以“讲”为主,“演”为辅的一种表达方式。学生从四篇演讲词中任选一段,模拟演讲并录制视频。
11、师:要知道袁隆平这时已经71岁了。
12、观看演讲视频,比较演讲和日常交谈的异同。
13、袁隆平,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农业科学家,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14、“中国杂交水稻之花在世界各地结出丰硕之果,产量最高的比当地品种增产百分之一般增产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
15、“接盘”一般指某事物产生不良趋势被人放弃的时候有人接受的情况。本文中指钟扬对没有找到导师的研究生或少数民族学生都能无条件接收、积极担当、耐心教导的无私奉献、广博大爱。
16、他注重培养杂交水稻科研人才,将团结协作看作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他捐出奖金,设立了科研基金和农业科技奖励基金;他将实验材料“野败”毫无保留地分送给全国18个研究单位,加速了“三系”杂交稻研究的步伐。
17、(2)活动二:主题班会《崇尚英雄》(2分)
18、将朱光潜在《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所表达的观点和傅雷在《傅雷家书》中类似话题的观点,进行对照阅读。选择一个话题,谈谈你对它的辩证思考以及多角度、全方位的理解。
19、生:作者通过特定时间、特定环境下人物的动作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如:“2001年春节过后的第二天,湖南长沙马坡岭笼罩在薄雾之中,空中不时飘下雨点。袁隆平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着这片几百亩大的试验田,然后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他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春节过后的第二天”“空中不时飘下雨点”可见袁隆平为了工作,顾不上休息也不在乎困难;“眯”“打量”“跨过”“走进”“蹲下”“翻看”,表现袁隆平深入科研现场,工作细心,作风扎实。
20、现在我国杂交水稻的优良品种已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50%,平均增产20%。从推广种植杂交水稻以来,已累计增产稻谷3500亿公斤,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简单叙述袁隆平的事迹
1、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为“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人文主题是“青春的价值”,除选编了毛泽东等五位中外诗人的诗作外,还选入了茹志鹃、铁凝的两篇短篇小说。这两篇小说分别讲述了战争年代和改革开放初期两个不同年代的青春故事,从“学习任务”角度建议学生“欣赏小说的描写艺术”,学写“点评小说片段”。
2、人物通讯的写作特点
3、理由阐释:工匠精神不仅是传统手工业者应该具备的劳动品质,更该表着新时代劳动精神的至高境界。
4、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和意义,明确新闻评论的观点和立场,分析新闻评论评述论证的思路和方法,掌握新闻评论的写法,发展逻辑思维。
5、他们,才是值得我们认识、尊敬并缅怀的,最崇高而伟大的人!
6、师:大家分析得很好。我们再看开头部分,这个新闻事实的选择妙在何处?如果按照新闻“导语”部分的写法,作者完全可以从国家最高科技奖的颁奖典礼写起,可作者写的却是袁隆平走进试验田。“2001年春节过后的第二天”,说明还在春节假期。
7、1960年罕见的天灾人祸,带来了严重的粮食饥荒,袁隆平目睹了严酷的现实,他辗转反侧不能安睡。他想起旧社会,人民受统治阶级的剥削压迫,受战争的痛苦,缺衣少食,流离失所。今天,人民当家作主,但仍未摆脱饥饿对人们的威胁。
8、袁隆平写给母亲的一封信
9、义无反顾: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绝对不能退缩回顾。
10、①《喜看稻菽千重浪》以正面描写人物为主,《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则采用了正侧面结合的手法描写人物。
11、(2)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停留在一蔸形态特异、鹤立鸡群的水稻植株上。他屏气静神地伸出双手,欣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激动得几乎要喊出声来”!
12、阅读下文,完成练习。
13、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道德操守、准则
14、人物:一支志愿军部队的先头连;
15、第一部分(1~3):指出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歌颂他们崇高的精神境界,抒发对志愿军战士无比的热爱和崇敬。
16、名著及单元所涉及的主要知识点
17、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学术精神、品格
18、C.和欧美国家家长相比,我国家长更倾向于把孩子安置在相对安全的家里,于是电子产品就成了孩子的玩伴,使近视的几率大幅增加。
19、每天早上5点钟准时起床,先烧两壶开水,晾成温水,再灌到暖壶里,留着给奶奶白天喝。然后照顾奶奶穿衣服、洗漱、打针、吃药,接着做饭,不仅要做出早上的饭,还要把奶奶中午的饭菜做好,收拾好碗筷后才去上学……你能相信吗?这是一个14岁孩子的每日“晨曲”,六年如一日。家里的一日三餐他要心中有谱,每日的开销他得精打细算,市场的菜价、粮油价、肉价……所有当家大人该做的该知的他都一清二楚,虽然只有14岁,可他却已经当了九年的家。奶奶住院他喂药、喂水、喂饭。
20、能紧扣教材内容进行教学,先理清文章结构线索,再细究具体写作手法,循序渐进。由课文内容出发,巧妙设置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本意识。
四、袁隆平介绍和事迹
1、袁隆平解决了两系法中的一些关键技术难题。
2、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卢老师分管研究生的培养工作,目睹了钟扬在收学生时的不少“奇葩”事儿。
3、杂交水稻对我国乃至全世界粮食产量的提高作出了重大贡献。
4、(写作指导)人物通讯写作
5、2010年,他在面向全国中小学生的央视节目《开学第一课》讲过。他说,希望杂交水稻能够走向全世界,希望自己90岁时争取杂交水稻亩产能够达到1000公斤。
6、2001年2月22日,《科技日报》发表了这篇人物通讯。
7、我想写他培育杂交水稻的艰难历程。他曾背着足够吃几个月的腊肉,坐好几天火车,前往云南、海南和广东等地辗转研究,只为寻找合适的日照条件。表现了他心忧百姓、坚忍不拔的品质。当他培育杂交水稻成功后,有人告诉他身价千亿时,他不屑地说:“用财富衡量科学家的价值,太低级、太庸俗。”表现了他淡泊名利、大公无私的品质。
8、1975年和协作组成员一起攻克了制种技术关,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他不仅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也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的总设计师和最主要的学术带头人。1986年他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由三系法到两系法到一系法和从品种间到亚种间到远缘杂种优势利用三个发展阶段的战略设想,这一设想已成为国内外公认杂交水稻育种的指导思想。
9、生:选取的事实包括两个方面:①坚持不懈地培育杂交水稻并取得卓越成就;②放弃巨额专利。表现的精神风貌是:热爱科研事业,无私奉献,淡泊名利。
10、而是实现你的理想去奋斗
11、曾记否,到中流击水——(实践是他发现真理的途径)
12、师:学习人物通讯,我们还应思考“我可不可以这样写”。课后,请大家运用本文学到的写作技巧,尝试写一篇校园人物通讯。可以写名校长、名教师,可以写学习标兵、校园达人,也可以写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普通教职工。
13、(1)学生交流分享《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的思想观点,并将其分门别类。
14、本单元学习的流程是:首先,了解新闻通讯和评论的文体特点,通过新闻评论的课文示例,了解新闻评论的一般写法;其次,学习三篇人物通讯和两首古代劳动诗歌,尝试选择一个角度对新闻通讯进行评论,从报纸、网站中推荐优秀新闻作品,明确评选标准;最后,学习用典型事例反映人物精神的记叙文,尝试写作新闻通讯和新闻评论。本专题学习分为复习导入、课文引领、尝试评论、巩固提升四个课段,共需9课时。
15、那是因为,我们有着袁爷爷这样的科学家!
16、1964年7月5日,他在试验稻田中找到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经人工授粉,结出了数百粒第一代雄性不育株种子。
17、每位组员将演讲词文本、脚本设计、视频打包发送到项目小组钉钉群。组员打印纸质评价量规,按照下图所示安排互评分工,对其他组员的演讲词和演讲视频分别做出评价。在评价时,注意肯定他人演讲中的优点,并有依据地提出修改建议。
18、(任务三:搜集材料,丰富演讲内容)
19、(2)劳动是我们永恒的话题,也是人类有别于其他动物的根本原因。
20、(3)他头顶烈日脚踩淤泥弯腰驼背去寻找这种天然雄性不育株,已是第14天了。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一棵雄花花药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上,这正是退化了的雄蕊。他马上把这株洞庭早籼天然雄性不育株用布条标记。袁隆平欣喜异常,水稻雄性不育植株,终于找到了。
五、袁隆平的事迹简短的
1、②关照抱小孩排队的顾客,让她先吃一块糖。
2、发表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刊登在中国科学院主编的《科学通报》半月刊第17卷第4期上。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袁隆平遭受冲击,水稻雄性不育试验被迫中断。
3、(2)《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以“义”贯穿全篇,但“义”的具体表现不尽相同,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义”;晁盖等人江州劫法场,是兄弟情深肝胆相照的“情义”;晁盖、吴用智取生辰纲是劫取不义之财的“正义”。(填写故事情节)(每空2分,计4分)
4、1985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5、(3)写作准备。学习人物通讯的一般写法
6、生:新闻类文章,要在第一时间传达出消息中最重要、最吸引人的信息,文章的主标题“喜看稻菽千重浪”作为文章的“眼睛”,很能吸引人的眼球。修辞上是引用,引用了毛泽东《七律·到韶山》中的诗句。内容上暗合袁隆平的水稻研究,表达了作者对袁隆平研究成果和突出贡献的赞叹。四个小标题也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使全文脉络清晰。
7、坚韧:牢固,有韧性。这里是坚强不屈的意思。
8、体会、学习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9、人民论坛:①大国担当背后是大国正确义利观;②公共文明,“筷”
10、最可爱的人需要具备哪些特点?
11、教师指出: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2、截至2017年,杂交水稻在我国已累计推广超90亿亩,共增产稻谷6000多亿公斤。多次赴印度,越南等国,传授杂交水稻技术以帮助克服粮食短缺和饥饿问题。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和世界粮食供给做出了卓越贡献。
13、生:我们这个不算是新的改写,只是把他们的改写进行了整合,把人物精神和典型事例都放在标题中。分别是“坚定信念,发现天然杂交稻”“大胆创新,培育人工杂交稻”“尊重事实,捍卫人工杂交稻”“追求梦想,再育超级杂交稻”。
14、①业务水平高。他动作迅速,有着“一抓准”和“一口清”的过硬本领。
15、(2)全班逐项讨论,共同修订,形成最终的评价量规。
16、生:这篇新闻通讯在结构上分成了四个部分,每个部分有一个小标题。
17、1987年任863计划两系杂交稻专题的责任专家。
18、课文结尾两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起什么作用?
19、她含着泪,抬头,“爸爸,对不起!让你担心了。”含泪的她内心发生了变化,请简要分析其变化过程。(3分)
20、袁隆平提出了杂交水稻的育种发展战略,即方法上由三系到两系再到一系,程序越来越简单而效率越来越高;杂种优势水平上由品种间到亚种间再到远缘杂种优势利用,优势越来越强,促使杂交水稻一步一步向新的台阶迈进。这一思路已被国内外同行采用,并成为杂交水稻育种发展的指导思想。教学成果袁隆平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聘请为国际上发展杂交水稻的首席顾问。袁隆平30次赴国际水稻所开展合作研究和技术交流,10多次赴印度、越南、缅甸、菲律宾、孟加拉等国指导发展杂交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