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荀子(100句)

2023-05-09 08:09:21 0 59

一、劝学荀子

1、✦道:由,遵。✦礼宪:礼法。✦舂:把谷类的皮捣掉。黍:黍子,谷类。✦飡:即“餐”,吃。壶:古代盛食物的器皿,这里指饭。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

3、《劝学》作为《荀子》的开篇之作,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散文。文章以朴素的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旁征博引,娓娓说理,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也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

4、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解读)木料经过木工用墨线(木工用具)划直线加工以后,就变直了;金属物品在磨刀石上磨砺后,就能锋利。这两个比喻用来说明人经过学习磨练,自我反省,就会变得聪慧明智,不犯错误,也越来越坚强。砺(lì):磨刀石。

6、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7、也语气助词,用于句中表陈述或解释。《劝学》:“君子生非异~,善假于物~。”乎相当于“于”连词,表递进。《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己。”之(1)定语后置的标志。《劝学》:“蚓无爪牙~利。”

8、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9、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10、焉:(1)风雨兴焉(兼词,“于之”,意为在这里)(2)圣心备焉(语气词)

11、抓住材料的关键信息“蓬生麻中”“白沙在涅”出现的情况便可得出荀子重视的环境对人的成长的重要作用

12、✦受绳:用墨线量过。✦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等。✦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砺,磨刀石。就,动词,接近,靠近。

13、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14、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

15、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6、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

17、这样的排比句式在文中举不胜举,既富于论辩色彩,又富有文学韵味,甚或有一种音乐的节奏感流动在其中。同样,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劝学》也很有特色。

18、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19、✦须臾(yú):片刻,一会儿。✦跂(qǐ):踮起脚后跟。✦博见:看见的范围广,见得广。

20、学习究竟应从何入手又从何结束呢?答:按其途径而言,应该从诵读《诗》、《书》等经典入手到《礼记》结束;就其意义而言,则从做书生入手到成为圣人结束。真诚力行,这样长期积累,必能深入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学到死方能后已。所以学习的教程虽有尽头,但进取之愿望却不可以有片刻的懈怠。毕生好学才成其为人,反之又与禽兽何异?《尚书》是政事的记录;《诗经》是心声之归结;《礼记》是法制的前提、各种条例的总纲,所以要学到《礼经》才算结束,才算达到了道德之顶峰。《礼经》敬重礼仪,《乐经》讲述中和之声,《诗经》《尚书》博大广阔,《春秋》微言大义,它们已经将天地间的大学问都囊括其中了。

二、劝学荀子高中原文

1、无以至千里(固定句式,“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2、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

3、✦邪辟:品行不端的人。✦中正:正直之士。

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

6、✦疾:声音宏大。✦彰:明显,清楚。这里指听得更清楚。

7、因此,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多么高;不面临深涧,就不知道地多么厚;不懂得先代帝王的遗教,就不知道学问的博大。

8、其曲(qū)中(zhòng)规

9、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会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

10、这里“也”是表判断,“是用心专一的缘故”,这样翻译,还有,一般来说,如果新教材上解释成什么,最好也解释成什么,考试一般参照新教材,老教材上有的东西有争议,才会修改过来的

11、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12、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13、③第三部分(第三段):论述学习应持的态度。阐述学习应持的态度是:逐渐积累、坚持不懈、专一不躁。这一部分仍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共用了"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等10个比喻。

14、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

15、故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

16、长:文言翻译cháng长,与“短”相对。《劝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17、他列举了“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和“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和“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以及“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蚯蚓,能在地下来去自如,而“六跪而二螯”的螃蟹,却连一个容身的小洞也掘不好。这就表明,“积”与“不积”所产生的效果是截然相反的。在荀子哲学思想中,“积”字是一个重要观点。

18、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19、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得洪亮,可是听的人在远处也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20、有时作品集中了好些并列的比喻,从同一角度反复地说明问题。这种手法,在修辞上叫做“博喻”。

三、劝学荀子必背名句

1、战国时期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是孟子和荀子。孟子宣扬“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为统治阶级辩护的思想,而荀子却认为:人力能征服自然,应该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他的门人韩非、李斯成为战国末期的法家重要代表人物。

2、文言实词兴文言翻译xīng起;兴起。《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文言实词就文言翻译jiù接近;靠近;趋向。《劝学》:“木受绳则直,金~砺则利。”文言实词望文言翻译wàng远望;远看。《劝学》:“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文言实词长文言翻译cháng长,与“短”相对。《劝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3、✦跬(kuǐ):行走时两脚之间的距离,等于现在所说的一步、古人所说的半步。✦步:古人说一步,指左右脚都向前迈一次的距离,等于现在的两步。

4、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5、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然而却比蓝草的颜色更青;冰,水做的,然而却比水更寒冷。木材笔直,合乎墨线。

6、古义:金属制的刀剑。例:金就砺则利。今义:金子,黄金。

7、《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录了他的生平。荀(xún)子于五十岁始来游学于齐,至襄王时代“最为老师”,“三为祭酒”。

8、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9、博见:看见的范围广,见得广。

10、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11、课文一开头提出“学不可以已”这一论点后,接着从三个角度展开论述:在第二段中,学习可以使人“知明而行无过’,说明学习具有重大的意义,从而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

12、《尚书》是政事的记录;《诗经》是心声之归结;《礼经》是法制的前提、各种条例的总纲,

13、✦瓠(hù)巴:楚国人,善于弹瑟。✦沈:同“沉”。《集解》作“流”,据《大戴礼记·劝学》改。✦伯牙:古代善于弹琴的人。✦六马:古代天子之车驾用六匹马拉;此指拉车之马。✦仰秣:《淮南子·说山训》高诱注:“仰秣,仰头吹吐,谓马笑也。”一说“秣”通“末”,头。

14、⑥形容词作使动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

15、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16、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公告

17、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位于今山东兰陵县)令。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说’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18、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积累善行而养成品德,达到很高的境界,通明的思想(也就)具备了。得,获得。而,表因果关系。

19、(5)锲而舍之(表假设或承接)

20、木直中(zhòng)绳

四、劝学荀子注音版原文

1、虽有槁暴: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有,通“又”。槁,枯。暴,同“曝”,晒干。槁暴,枯干。

2、年始游学于齐国,曾在齐国首都临淄(今山东淄博市)的稷下学宫任祭酒。因遭谗而适楚国,任兰陵(今山东省兰陵县)令。

3、古义:达到(而致千里)今义:赠送,给予

4、✦君子: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学不可以已(yǐ):学习不能停止。

5、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6、因此,君子不可浮躁,也不可怠慢,更不可盲目,要谨慎地对待每位前来求教的人。

7、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8、即使又晒干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用火萃取使它成为这样的。因此木材经墨线比量过就变得笔直,金属制的刀剑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理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9、互联网时代的粗鄙文化与我们的选择

10、而:(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递进关系,并且)(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并列关系,而且)(3)终日而思矣(表修饰)(4)而见者远(表转折)(5)锲而舍之(表假设或承接)(6)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表承接)(7)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连词,表转折关系,却)(8)锲而不舍(表假设,如果)(9)蟹六跪而二螯(连词,表并列)

11、因此,君子不可浮躁、也不可怠慢、更不可盲目,要谨慎地对待每位前来求教的人。《诗经》说:“不浮躁不怠慢,才是天子所赞许的。”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射出的百支箭中有一支不中靶,就不能算是善射;驾驭车马行千里的路程,只差半步而没能走完,这也不能算是善驾。

12、小人学习是从耳听从嘴出,相距不过四寸而已,怎么能够完美他的七尺之躯呢?

13、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14、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5、君子知道学得不全不精就不算是完美,所以诵读群书以求融会贯通,用思考和探索去理解,效仿良师益友来实践,去掉自己错误的习惯性情来保持养护。

16、古义:达到(而致千里)

17、如果不究礼法,仅凭《诗经》《尚书》去立身行事,就如同用手指测量河水,用戈舂黍米,用锥子到饭壶里取东西吃一样,是办不到的。

18、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可以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

19、古义:因为用心。例如:用心一也。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20、因此没有刻苦钻研的心志,学习上就不会有显著成绩;没有埋头苦干的实践,事业上就不会有巨大成就。

五、劝学荀子经典名句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古人学习是自身道德修养的需求,现在的人学习则只是为了炫耀于人。君子学习,是为了完善自我;小人学习,是为了卖弄和哗众取宠。所以,没人求教你而去教导别人叫做浮躁;问一答二的叫啰嗦;浮躁,是不对的,啰嗦。

3、(4)在论述学习的作用时,“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这个比喻是论述什么观点的?这个比喻是论述“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这个观点的,强调了学习的作用。

4、所以说:学习没有比亲近良师更便捷的了。崇敬良师是最便捷的学习途径,其次就是崇尚礼仪了。若上不崇师,下不尚礼,仅读些杂书,解释一下《诗经》《尚书》之类,那么尽其一生也不过是一介浅陋的书生而已。

5、射出的百支箭中有一支不中靶,就不能算是善射;驾驭车马行千里的路程,只差半步而没能走完,这也不能算是善驾;对伦理规范不能融会贯通、对仁义之道不能坚守如当然也不能算是善学。

6、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从这里兴起;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从这儿产生;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

7、✦傲:浮躁。✦囋:形容言语繁碎。✦向:通“响”,回音。

8、使眼不是正确的就不想看、耳不是正确的就不想听,嘴不是正确的就不想说,心不是正确的就不愿去思虑。

9、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

10、(2)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假装)

11、古义:墨线。例:木受绳则直今义:绳子,绳索。

12、(3)在论述学习的意义时,用“青”“冰”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用“轮”“木”“金”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

13、✦螣(téng)蛇: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能飞的神蛇。✦鼫(shí)鼠:原作“梧鼠”,据《大戴礼记·劝学》改。鼫鼠能飞但不能飞上屋面,能爬树但不能爬到树梢,能游泳但不能渡过山谷,能挖洞但不能藏身,能奔跑但不能追过人,所以说它“五技而穷”。✦穷:窘困。

14、至此,第二段结束。这一段说明学习必须善于利用外物。然而,在从外界实际事物中学习的时候,还有需要注意的地方,所以,第三段作了进一步的说明。文章先设两喻引出论点:“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这说明学习要注意积累。荀子根本不承认“天生圣人”的说法,他指出人只要努力学习,“积善积德”,就可以具备圣人的思想。圣人也是不断学习而成的,正如他在《性恶》篇中所说的:“积善不息”,“涂之人可以为禹”。他充分强调“积善”的作用,这与开头提出的“学不可以已”也是一脉相承、遥相呼应的。

15、文章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个中心论点,从学习的意义、作用、态度等方面,有条理、有层次地加以阐述。大量运用比喻来说明道理。

16、荀子早年游学于齐,学问博大,曾三次担任当时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学宫之长)。约公元前264年,应秦昭王聘,西游入秦。

17、古义:凭借,借助。例:假舆马者。

18、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

19、(1)金就砺则利(形容词作动词,变锋利)

20、古人学习是自身道德修养的需求,今人学习则只是为了炫耀于人。君子学习是为了完善自我,小人学习是为了卖弄和哗众取宠,将学问当作家禽、小牛之类的礼物去讨人好评。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