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则(100句)

2023-05-07 02:35:16 0 59

一、论语十二则

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4、曰:“夫子何哂由也?”

5、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6、《论语》所选十二则,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

7、在《十二章》中,孔子认为要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的句子是:“”。

8、故: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知识

9、而:转折连词,却顺承连词,不译

10、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11、周任:上古时期的史官。陈力就列,不能者止:能施展自己才能,就接受职位;如若不能,就应辞去职务。陈:施展。就:担任。列:职位。止:不去。危:名词作动词,遇到危险(摇晃着要倒下)。持:扶持。颠:跌倒。扶:搀扶。相:搀扶盲人走路的人(辅助者)。兕:独角犀牛。柙:关猛兽的笼子。龟玉都是宝物。龟:龟版,用来占卜。玉,在:指玉瑞和玉器。玉瑞用来表示爵位,玉器用于祭祀。椟:匣子。

12、孔子在河岸上说:“逝去的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13、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做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1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15、④[愠(yùn)]生气,恼怒。

16、在《十二章》中,孔子对君子在吃饭、居住、做事和说话等方面提出了要求以后,还要求君子“,”,认为只有这样才是好学的表现。

17、鼓瑟希,铿(kēng)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zhuàn)。”

18、无乃尔是过与:恐怕该责备你吧?“无乃……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恐怕……吧”。尔是过,责备你,这里的意思是批评对方没尽到责任。是:结构助词,提宾标志。(在苏教版中,“是”复指“尔”,用作代词)过:责备。先王:指周之先王。东蒙主:指受封于东蒙。东蒙,山名,及蒙山,在今山东蒙阴南。主:主管祭祀的人。是社稷之臣也:是:代词,这,指颛臾。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社稷是祭祀谷神和土神的祭坛。有国者必立社稷。国亡,社稷被覆盖起来废掉,故社稷为国家的象征,这里指鲁国。社稷之臣意译为附属于大国的小国。何以伐为:为什么要攻打它呢?何以,以何,凭什么。为:表反问语气。

19、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20、(译)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二、论语十二则翻译及原文

1、(赏析)仁,是一个人的内在追求;礼乐,是一个人的外在表现。没有仁德,外在形式就失去意义。

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3、风水知识大全(收藏版)

4、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5、子在川上①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②。”(《子罕》)

6、孔于说:“各位小同学,怎么不学诗呢?诗可以激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王,还可以知道不少鸟兽草木的名称。”

7、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8、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9、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10、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11、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12、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1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14、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15、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16、原文∶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译文∶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论语·雍也第六》

1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18、子路、曾皙(xī)、冉(rǎn)有、公西华侍坐。

19、子曰:“知之①者②不如好③之者,好之者不如乐④之者。”(《雍也》)

20、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三、论语十二则原文

1、(我要投稿)(我要加群)(我要买书)(我要听网课)

2、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5、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6、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7、所选的十二章语录是孔子及其弟子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的经典论述,都是蕴含着精深哲理的名言警句。

8、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9、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0、兴观群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11、②[逝者如斯夫(fú),不舍昼夜]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逝,往,离去。斯,代词,这,指河水。夫,语气词,用于语末,表示感叹。

12、①[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13、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14、孔子说:“冉有!恐怕应该责备你们吧。那颛臾,先王曾把它的国君当作主管东蒙山祭祀的人,而且它地处鲁国境内,是鲁国的藩属国,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15、“难道冉有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

16、②[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17、曾子(曾参,孔子弟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18、温故而知新()()

19、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他们的缺(如果发现自己也有),就要改正。”

20、孔子说:“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多么贤德啊,颜回!”

四、论语十二则

1、子曰:“三军①可夺②帅也,匹夫③不可夺志也。”(《子罕》)

2、(赏析)喻,明白,通晓,这里可译为“懂得”。君子与小人价值指向不同:君子重义,小人重利;君子于事必辨其是非,小人于事必计其利害。

3、译文:孔子说:“在多个人的行列里,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4、在孔门弟子中,子夏并不像颜回、曾参辈那样恪守孔子之道。他是一位具有独创性因而颇具有异端倾向的思想家。他关注的问题已不是“克己复礼”(复兴周礼),而是与时俱进的当世之政。因此,子夏发展出一套偏离儒家正统政治观点的政治及历史理论。

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6、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要用礼来治理国家,可他说话却不知道谦虚。以:介词。靠,用。让:礼让,谦逊。

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8、文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

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孔子说):“治国要用礼,可是他(子路)的话毫不谦让,所以我笑他。”

11、子①曰:“学而时习②之,不亦说乎③?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④,不亦君子⑤乎?”(《学而⑥》)

1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意思是()

13、在《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反对季氏攻打颛臾的原因是,,。不能伐,也没必要伐。

14、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15、译文: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扩展资料:《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16、译文: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向却不可改变。”

17、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18、(讲解)(教学生)不到他苦思冥想怎么也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告诉他(四方形)的一个角,他不能由此推出另外三个角,就不再往下教他(新知识)了。

1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20、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五、笑话二则

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2、《论语》十二章,是指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新版)为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教材"部编版"教材,分为六三制七年级上册和五四制七年级上册,课本上的十二章论语,其中多为孔子的言行,一部分是孔子弟子的言行。《论语》是记载孔丘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的重要经典之选自《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

3、在《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实行仁德,在于自己,不在于别人的句子是:,?

4、在《十二章》中,“,”这两句最能体现孔子的道德价值观: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5、善者,古义:();今义:()

6、“怎么见得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

7、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8、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9、“安见方六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10、在《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做人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自己都不想做的,就不要希望别人也能做到的句子是:,。

1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2、(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4)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5)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6)杨花落尽子规啼

13、④[天命]上天的意旨。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命,命令。

14、在《十二章》中,孔子用“文”和“质”对“君子”下了定义的句子是:,。

15、上联:朝闻道夕死可矣;下联:今而后吾知免夫。上联语出《论语里仁》,意思是:早上明白知晓了真理,要我当晚死去也可以。下联语出《论语泰伯》,意思是:从今以后,我才晓得自己的身体会免于毁伤了。

16、季氏将伐颛(zhuān)臾(yú)。冉(rǎn)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17、译文:孔子在河边上说:“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18、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19、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什么,但愿意学习做这些。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及朝见天子的时候,我愿意穿戴好礼服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

20、文中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四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子路的性格直率,从“”可以看出;冉有比较谦虚,从他述志时说“,”可以看出;公西华更谦虚,从“,。,,,”的对话可以看出;曾晳从容洒脱而又谦恭,从“,,”的动作神态中可以看出。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