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一词多义(100句)

2023-05-07 02:28:09 0 59

一、荆轲刺秦王一词多义

1、樊将军偏袒扼腕而进(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

2、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连词,表承接)

3、感谢您关注孙东霞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生命,因您而精彩!

4、②图穷而匕首见(连词,表顺承)

5、“准备信物”、“准备利刃”、“配备助手”、“怒斥太子”和“易水送别”五个场面。

6、(5)将军岂有意乎表反问,是否……呢。

7、①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介词,表被动,被)

8、发图,图穷匕首见(发:打开。穷:全部打开。)

9、乃为装遣荆轲(准备)

10、2、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动词,指身子向上起)

11、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惧怕。)

12、①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动词,举起)

13、乃遂私见樊於期(连词,于是)

14、不及召下兵(士兵、武士,名词)──《荆轲刺秦王》

1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双手捧着)──《荆轲刺秦王》

16、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连词,并且,表递进)

17、刺之备:(“荆轲知太子不忍──终已不顾”)——发展(矛盾发展)。

18、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表被动)

19、为之奈何(动词,对付,处理)

20、(7)见燕使者(于)咸阳宫(省略介词)

二、荆轲刺秦王一词多义引

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有以”,意为:有用来……的办法)

2、(9)室拔剑,剑长,操其室名词,剑梢。

3、卒卒起不意(通“猝”,突然)

4、①燕王拜送于庭(状语后置句,应为“燕王于庭拜送”)

5、(振)诚振怖大王之威(动词,通“震”,惧怕)──《荆轲刺秦王》

6、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

7、不如因善遇之(对待,)──《鸿门宴》

8、③乃令秦武阳为副(动词,做)

9、(3)将奈何/为之奈何/既已,无可奈何表疑问,怎么……。

10、②乃朝服,设九宾(穿朝服)

11、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困厄,走投无路,动词)

12、微、谒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没有)(拜会,前往)

13、然而在出发前,太子丹还怀疑荆轲的赤胆忠心,说他再犹豫不决,就将派遣13岁就杀过人的鲁莽小子秦舞阳先行上路

14、④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连词,表转折)

15、①顾计不知所出耳(副词,表轻微的转折,不过、只是)

16、秦兵旦暮渡易水(军队,名词)──《荆轲刺秦王》

17、土崩瓦解(动词,分裂,涣散)

18、1、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代词,他,指秦王)

19、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周围侍从。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20、⑥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省略句兼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应为“秦王以千斤金、万家邑购之”)

三、荆轲刺秦王一词多义乃

1、秦王复击轲,被八创(动词,遭受)──《荆轲刺秦王》

2、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购:重金征求,悬赏。邑:封地。)

3、引赵使者蔺相如(动词,延请)──《廉颇蔺相如列传》

4、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连词,因而,表因果)

5、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动词,举起)──《荆轲刺秦王》

6、②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词,军队)

7、(5)敢人不敢与忤视动词,有勇气做,敢于。

8、②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动词,陈列)

9、善秦王必喜而善见臣(好好地)

10、这时,随从的医官夏无且用他捧着的药袋投击荆轲。秦王正绕柱跑,仓猝间恐惧慌忙不知所措。两旁的人就喊:“大王快把剑推到背后!推到背后!”于是(秦王)拔出剑来击杀荆轲,砍断了荆轲的左腿。荆轲伤残倒地,就举起他的匕首投击秦王,没有投中,投在柱上。秦王又击杀荆轲,(荆轲)受了八处伤。

11、(故)1故遣将守关者特意

12、(12)而(按)秦法……(根据文意省略)

13、(2)殿下:古代对仅次于天子的侯王,或皇太子的尊称。

14、使人遗赵王书(动词,送给)──《廉颇蔺相如列传》

15、秦国大将王翦打败了赵国,俘虏了赵王,全部占领了赵国的领土,向北进军侵占土地,直到燕国的南部边界。

16、微太子,臣愿谒之(微:假如没有。谒:请。)

17、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动词,推辞)──《烛之武退秦师》

18、(2)寡人:君主侯王的谦称。

19、家祭勿忘告乃翁(代词,你的)

20、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四、荆轲刺秦王一词多义而的意思

1、一词多义见见陵之耻:被(表被动)图穷而匕首见通"现",看到秦王必喜而善见臣:召见诚诚能得樊将军首:如果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实在顾顾计不知所出:不过,只是顾笑武阳:回头将军宜枉驾顾之:回来为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为表被动)乃为装遣荆轲:准备为变徵之声:发出

2、(10)诏非有诏得不上名词,皇帝下的命令,诏书。

3、以故荆轲逐秦王(连词,因此)──《荆轲刺秦王》

4、③为之奈何(奈何:表疑问,如何,怎样)

5、③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助词,的)

6、秦兵旦暮渡易水(军队,名词)──《荆轲刺秦王》

7、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动词,亲近,接近)──《荆轲刺秦王》

8、十三教汝织(动词,传授知识技能,jiāo)──《孔雀东南飞》

9、(1)亲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动词,亲近,接近。

10、文言句式(来源:Z.xx.k.Com)

1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日夜:在白天在晚上)

12、兵的三个意思解释:(bīng)武器:~器。~刃。~不血刃(兵器上面没有沾血,指不经过战斗而取得胜利)。战士,军队:~士。~卒。~丁。~戎相见(指武装冲突)。与军事或战争有关事物的统称:~法。~家。~机。~衅(战争的争端)。~书。~谏(进谏时以武力要挟,迫使必从)。~荒马乱。~贵神速。希望帮到你望采纳谢谢加油

13、以次进(介词,按照)──《荆轲刺秦王》

14、群臣怪之(怪:认为……怪,以……为怪)

15、(4)复为慷慨羽声古义:声调激愤今义:不吝惜

16、乃欲以生劫之(判断动词,是)──《荆轲刺秦王》

17、3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却,表转折

18、2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因而,表因果

19、将军岂有意乎(副词,是否,是不是)──《荆轲刺秦王》

20、希望我的回答对你的问题有帮助哦?

五、荆轲刺秦王一词多义整理发

1、②使毕使于前(状语后置句,应“使于前毕使”)

2、(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3、绝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断)

4、秦王方还柱走(古义:跑。今义:步行。)

5、1、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动词,回头看)

6、可里解燕国之患(动词,解除,解救)──《荆轲刺秦王》

7、(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8、北宋苏洵非议荆轲之行曰:“始速祸焉”。南宋鲍彪为《战国策》作注说:“轲不足道也。”朱熹认为“轲匹夫之勇,其事无足言”。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结尾说:“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左思的《咏荆轲》称颂他“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陶潜说他“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近代龚自珍赞扬他“江湖侠骨”。刘伯承将军挽叶挺诗“勒马黄河悲壮士,挥戈易水哭将军”,未尝不含褒荆轲之意。

9、“士皆垂泪涕泣”“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生离死别变为同仇敌忾。这慷慨悲歌的场面,千百年来激励了多少仁人志士去赴汤蹈火、义无反顾!

10、使工以药淬之(介词,让)

11、诸郎中持兵,皆陈殿下 ( 陈列,动词 ) ──《荆轲刺秦王》

12、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副词,于是,就)──《荆轲刺秦王》

13、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副词,表示访问语气,难道)──《荆轲刺秦王》

14、图穷而匕首(见通"现",显露)

15、3、言必信,行必果(动词,讲信用)

16、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17、秦兵旦暮渡易水(旦暮:马上)

18、(4)图穷匕首见:比喻事情发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

19、丹不忍以一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私事)──《荆轲刺秦王》

20、3、秦兵旦暮渡易水(军队,名词)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