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借代的古诗句(100句)

2023-05-07 02:23:26 0 59

一、含有借代的古诗句

1、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与我。

2、■□为了突出某种强烈的感情,作者有意识地赋予客观事物一些与自己的感情相一致,但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特性,这样的修辞手法叫做移情。

3、感觉互换,生动形象,启人联想,耐人寻味

4、说话、写文章时,为了强调自己的看法或结论,有时先提一个问题,以引起大家的注意和思考,然后由自己来回答所提出的问题。可以直白的说就是自问自答。

5、“朱门”代指富贵之家。

6、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7、连珠。是将前句句尾的字词作为后句句头,并依此连续下去。这多用在古体诗中。如汉乐府《平陵东》:“平陵东,松柏桐,不知何人劫义公?劫义公,在高堂下,交钱百万两走马。两走马,亦诚难,顾见追吏心中恻。心中恻,血出漉(lù,液体慢慢地渗下),归告我家卖黄犊。”南朝民歌《西洲曲》,全诗三十二句,有二十二句用了连珠。其中的“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干头。”是典型的连珠;诗中还有连得不太紧的,隔一字或几字,如“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巧妙的是《西洲曲》末句“吹梦到西洲”又与首句“忆梅下西洲”连起来。全诗不仅中间句相连,而且前后相连。

8、在古典诗歌领域中,“蹈袭”现象是极为常见的。皎然《诗式》所谓“偷语”“偷意”“偷势”,指三种不同的借鉴手法,本质上都是“蹈袭”,只不过有高明、拙劣之分罢了。高明的“蹈袭”是这样一种情况:诗人尽管借鉴了前人的诗句,但是他要在借鉴中展现自己的“创造性”。换言之,“蹈袭”不能变成彻头彻尾的“剽窃”,而是要加以熔铸变化。宋人所谓“夺胎换骨”“点石成金”都是在这一意义上发生。

9、(注)山枕,因枕形如凹,形似山形,故称山枕。

10、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的岁月有多少。好比晨露转瞬即逝,逝去的时光实在太多!宴会上歌声慷慨激昂,心中的忧愁却难以遗忘。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豪饮美酒。有学识的才子们啊,你们令我朝夕思慕。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

11、(1)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12、(3)布局谋篇。诗的开头、结尾怎么写,各部分之间如何组成有机的整体,需要认真考虑。这就要思索在这首诗中,我用什么把诗情串连起来一般抒情诗,总是以情绪(感情)的变化的层次来贯穿的。

13、高考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为两个层面:一是辨认修辞,二是说明修辞格的表达效果。此类题型所涉及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等。高考对于修辞的考查,一般要求结合诗(词)句具体分析,不能泛泛而谈。

14、而北宋词人晏殊的《破阵子•春景》中也写到“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描写了春天娇娆媚人的风光,以及词人的春游之乐,读了让人心向往之,也想来一场这样愉快的春游。写黄鹂的诗词还有很多,大家可以自己去了解,会发现凡是写到黄鹂的,一般都是比较轻快活泼的画面,黄鹂完全可以算是表示心情愉快的借代词。

15、王兆平,1982年扬州大学师范学院毕业,曾担任江苏省东台中学校长兼党委书记。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先后荣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为“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首批培养对象,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普通高中星级评估专家组成员,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学语文学科专家委员,江苏省教育学会理事,扬州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等。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近百篇,专著和参编有近20本教育教学用书,主持完成江苏省“十五”和“十一五”重点课题各一项。

16、重字的避免,只能说是一种技巧,而非一种规律。但律诗的中间两联因为对仗的缘故,限制较严,是不能重字的。

17、同样,蒋士铨《寒山寺泊舟怀金礀南及进与同年》“残夜登临双不借,故人兄弟小长芦”亦不乏可称之处。因为“双不借”(鞋)固然是用来承载人的身体重量的,“小长芦”(扁舟)同样如此;只不过一个是在陆地上(鞋),一个是在水中(舟)。这种水、陆并举,是很浑成自然的。又比如,陆心源《次韵继子端祠部四首》“野岸踏青双不借,春山觅句一扶留”一联可能还受了文徵明《和卢师召韵》“览胜平生双不借,穿林老去一扶留”的启发,但诗意的圆融上要更胜一筹。这里的“扶留”乃是拐杖。陆心源这联诗写一个拄着拐杖踏青觅句的老诗人,画面感很强。

18、每天8分钟,一年365个经典古诗文名句,让孩子利用碎片化时间、浸润式学习我国传统文化!

19、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20、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长安”借代朝廷.(“浮云”和“日”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分别指奸佞小人和君王.)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以船的一部分“帆”借代船.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吴钩”借代武器,“带吴钩”借代从军出征一事.

二、借代的古诗词

1、踏破虗无双不借,坐忘空阔一秋豪。(蒋士铨《除夕梦偕袁子才前辈登一高峰各成四语而寤》,《忠雅堂文集》卷十五)

2、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3、■□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

4、在中国古诗的诗词中,由于固定的格式所限,使诗的语言必需经过提纯与磨炼,有时间为了达到格式的要求,就不得不将一些词实破其本来词性活用。词的活用在古诗词中很常见,最有名的句子当属“春风又绿江南岸”句中的“绿”字了。本来,词的活用是为了适应诗的节奏与格式,但是,做为一种写诗的技巧,它并不仅是为了补救,而更具有积极的意义。适当的词性活用,会抓住事物的关键,实事所写之事物的特征,使基产生鲜明,饱满的效果。

5、谷口游行双不借,溪头汲引一军持。(徐州牧《山斋写怀一白韵》,陈弘绪纂《康熙南昌郡乘》卷五十三)

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落红”为借代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黄”,指代黄狗;“苍”,指代苍鹰。

7、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通过“争渡,争渡”的反复,表现了主人公快速划桨的急切神态,写出了少女们的热情活泼,无拘无束,顽皮好胜的天然情态。

8、杜牧的《赤壁》:“折戟沉砂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文中的“东风”指的是赤壁“火攻”的事;“二乔”指的是大乔、小乔。大乔是东吴之主孙权之兄孙策的妻子,小乔是东吴主帅周瑜的妻子,此二人的命运代表了东吴国家的命运。文中的“锁二乔”指的是大乔、小乔被曹操虏去,意味着东吴的败亡。以“锁二乔”借代东吴的败亡,既显得委婉,又显得深沉,同时又能给人联想与思考。

9、干货收藏!外国文学常识汇编(1)>>

10、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11、不言而喻,陆游《巢山》诗“穿林双不借,取水一军持”一联颇受到了后世诗人的“蹈袭”,从而形成了数不清的互文性文本。但这些互文本并不是一味地“拷贝”,诗人在有限的空间中不断地去创造、去变化。这些创造与变化,有大、有小,有高明、有拙劣。但正是这一机制的存在,才促成了古典诗歌文本在“蹈袭”中的不断“新生”。

12、——(文章作者:王兆平、胥照方)

13、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像海边上的浪花吗?()

14、这里写的并不仅仅是一匹可怜的老马,而主要是写三十年代北方农民忍辱负重、坚韧不拔的精神素质。“老马”是个有象征意义的形象。

15、戴双蓬累青山曲,汲一军持野水滨。(袁昶《遇海光寺僧戏作》,《安般簃集》诗续乙卷)

16、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诗眼”精妙

17、(江苏高考序列研究专题)

18、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9、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②送青来。

20、写诗要用形象思维。所谓用形象思维,首先指的是深入生活时,要对生活进行形象的感受,形象地体验生活、观察生活、分析生活。

三、古诗中借代的句子

1、如何写诗,一首诗,就是一段情,这段情,留于短短几句,写诗看似难,但不难,只要有情的人就必定会写诗,还有,诗来源于灵感,当有灵感处动心灵的时候勇敢地拿起手中的笔就会有一首诗浮现于眼前。

2、对偶句语言凝练,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可以加强语言的感人效果。

3、引用现成的话(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明引和暗引两种。

4、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遥想当年,他指挥着强劲精良的兵马,气吞骄虏一如猛虎!

5、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裨万户侯。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空尽海西头。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一身能臂两雕弧,虏骑千群只似无。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关山正飞雪,烽戍断无烟。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6、总之,谐音双关这种巧妙运用语言的艺术手段具有悠久的历史性与广泛的群众性,恰当地运用它可以增强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7、这里的“夫须”,应该就是斗笠、蓑笠一类的东西。《诗·小雅·南山有台》“南山有台”,三国吴陆玑疏云:“旧说夫须,莎草也,可为蓑笠。”可以为证。“不借”是指草鞋,“夫须”是指斗笠,从而“万壑千岩双不借,轻风细浪一夫须”便呈现出一个极其鲜明的意象。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隐士、一个渔夫,或者一个朝暮出入于山中的遗世高人。因此,杨万里这一联从意境上说还是颇为洒脱的。“万壑千岩”“轻风细浪”作为“不借”“夫须”的陪衬或背景,亦比陆游五言律只能限定在“穿林”“取水”上要更为出色,意象上也更加饱满。

8、到了唐朝初年,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写过一首长诗《长安古意》,其中有四句“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描写了一对情侣之间的深情厚意,这首诗写得非常精彩,为世人所称道,渐渐地,人们就此把鸳鸯作为情侣爱人的借代词了,一直流传到了现在,本来借代为兄弟的意思反倒很少有人知道了。

9、(暗考型)该词上阕中的“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句历来被称为“易安奇句”,请谈谈这两句“奇”在何处。(6分)

10、顶真“顶真”也叫“顶针”、“联珠”,就是用前文的结尾(一个词或一个句子)做下文的起头,使语句互相衔接,紧凑流畅,生动活泼。

11、江苏卷如此,全国卷等亦然。古诗词鉴赏如此,其他阅读分析鉴赏类的题目也是这样。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应当把阅读的视野开阔,把各类体裁的阅读打通。如学生们甚感痛苦的现代文阅读,表面上很难,究其实也只考了上述三个方面,即“写的什么”、“怎么写的”和“写得怎么样”,掌握了这三个大的方面的解题方法,一切的难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12、干货收藏!文学常识名词解释>>

13、古诗文中的借代词

14、谓语的前置,是古代诗词的一个突出的语法特点。本笔记的“句子成分的顺序变换”中提到刘长卿《逢雪》中的“风雪夜归人”,“归人”实为“人归”,谓语前置在主语前。在有的诗词中,谓语前置并未置于主语前,而仅仅同状语变换了一下顺序。如贾岛《题李凝幽居》中的“僧敲月下门”,是“僧在月下敲门”的意思。谓语动词倒置在状语前面了。

15、环环紧扣,引人入胜。议事说理,准确、谨严、周密。抒情写意,格调清新。状物叙事,条理清晰

16、(1)(3分)①自然环境;②居住特点:③历史渊源。评分建议: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古诗词鉴赏盖少府新除江南尉问风俗阅读答案(2)(4分)①运用借代手法,以“衣冠”代士庶。②运用“避地江南”典故,既写出当时政局的动荡,又间接写江南风景的美好。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3)(4)①表达了对江南风景的喜爱、赞美之情;②表达了思乡望国的痛苦之情。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时即可

17、明考型,就是直接要求答出表达技巧,题干中明确含有“表达技巧”“修辞手法”“抒情手法”“表现手法”等信息。

18、除了上面所说的须眉和巾帼可以用来借代为男子和妇女,还有一些词语可以用来借代各种身份的人。

19、有关人的名称的借代。某阶级、阶层、集团的人,都各有其特征。有的诗词,便以特征代称某人。如杜甫《赠韦左丞》中的“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纨绔”是贵少爷穿的,此处借代作“贵少爷”;“儒冠”是读书人戴的,此处借代作“读书人”。再如李商隐《隋宫》中的“玉玺不缘归日角”,“日角”指的是唐高祖李渊,因他的额角隆起如日,故用“日角”借代,这就比较费解。又如王昌龄《从军行》第五首中的“已报生擒吐谷浑”,“吐谷浑”本是西域国名,这里借代作人名(指敌军首领)。

20、绿叶阴浓,遍池亭水阁,偏趁凉多。海榴初绽,朵朵簇红罗。如乳燕雏莺弄语,有高柳鸣蝉相和。骤雨过,珍珠乱撒,打遍新荷。人生百年有几?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穷通前定,何用苦张罗。命友邀宾玩赏,对芳樽浅酌低歌。且酩酊,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梭。

四、关于借代的古诗

1、除了我提到过的这些鸟类,其实还有不少鸟类也在很多古诗词中占有一席之地。比如:鹧鸪,它的叫声凄切、清长,常被诗人用来表达孤独的情感或对故国的思念;而乌鸦的叫声很难听,又因为全身黑色,被古人看作是一种不吉利的鸟,在古诗词中常用来描写荒凉衰败的景象;杜鹃,又叫子规,俗称布谷鸟,常用来表达悲哀沉郁的心情;鹤是比较自由散脱的,常用来表示出色的人物或者高洁的情怀,鸡鸭鹅呢,一听就比较接地气,所以就用来描写闲适悠然的田园生活,而高贵的凤凰当然是用来表示身份尊贵的女子或者杰出的人物。

2、除了以上这些心情,燕子还可以表达诗人对于世事变迁的感慨,最经典的就是唐代刘禹锡在《乌衣巷》中所写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他把燕子作为时代变迁的见证者,表达了对世事沧海桑田般变化的深沉感慨。

3、风尘双草屦,云水一军持。(尤珍《送城南老人往南涧礼塔度岁次韵》,《沧湄诗钞》卷五)

4、出自宋代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干货收藏!中国现代作家及作品汇编>>

6、对于一首诗来说,灵感是因;对于客观世界而言,灵感是果。由客观世界获得灵感,由灵感开始创作。这是诗人写诗的过程。在“灵感”爆发之后,创作就进入具体的构思。

7、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烦冗为简洁

8、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试问谪仙何处?青山外,远烟碧。

9、以柳叶如眼、梅色如腮,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万物复苏的春光,烘托出萌动的“春心”,使离情更加浓重。

10、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11、傍晚在楼台小坐,看到天上的飞鸟还巢,他会想家;秋风萧瑟,看到树木落叶归根,他会想家;每逢鱼汛,看到大海里的群鱼回游,他还会想家。()

12、桐树不结花,何由得梧子。(《懊侬曲》)句中“梧子”双关“吾子”。

13、乘星冒风流,还侬扬州去。(《襄阳乐》)句中“乘星”表面说乘着星光,实际是说“称心”。

14、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景物形象

15、那么笏板是什么呢?笏板就是我们在影视剧中经常看到的,大臣上朝的时候,手里拿着的那块长条形的板,它是用竹片或者玉或者象牙做成的,可以在上面写字,记录一些事情,免得见到皇帝的时候忘了要说什么,它的作用相当于一个简单的记事本。手里拿着这么一块笏板的,当然是做官的人了。所以缙绅就是做官的人的借代词。

16、写诗应该重视诗歌构思的技巧。郭小川主张:“没有新的构思,没有新的创造,就不要动笔”。因此,构思必须做到:新、奇、巧。总结前人的经验,有一些技法是可以借鉴的。

17、信息类阅读——理解分析题解题方法

18、(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19、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20、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以“开府”代庾信,以“参军”代鲍照)

五、采用借代的古诗句

1、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明代张溥《五人墓碑记》

2、什么花儿秋天阵阵香?什么鸟儿秋天排成行?桂花秋天阵阵香,大雁秋天排成行。()

3、运用修辞手法的技巧

4、霜天晓角·题采石蛾眉亭

5、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6、即时消息关注“语文月刊”微博,多转发、分享给朋友!

7、句子倒装。有的句子倒装很明显,将后来的事置前,而将前事置后。如温庭筠《苏武庙》中的“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先说苏武从匈奴回来,后说苏武去匈奴。有的倒装,只有经过具体分析才能辨别出来。如杨万里的《过石磨岭》:“翠带千鐶(环)束翠峦,青梯万级搭青天。长淮见说田生棘,此地都将岭作田。”前两句描述的是山上梯田的情况,最后一句作为概括。但此句在诗中却倒装了,应将此句前置,与前两句相接。又第三句还有词语倒装,应是“见说长淮田生棘”(听人说淮河一带的田都生荆棘了)。

8、隔句互文,就是是指两句互文之间,有其它句子相隔的互文句式。例如:“十日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王勃《滕王阁序》)。这里的“十日休假”和“千里逢迎”是隔句,“胜友如云”和“高朋满座”是互文。“胜友”“高朋”“如云”“满座”相互交错,补充说明。应解释为:胜友如云,胜友满座;高朋满座,高朋如云。

9、孩子写作业太慢,原因有这几种,趁早改正!

10、我们熟知的诗圣杜甫,他写了许多忧国忧民的诗句,好像他的心情一直很沉重,其实他当然也有愉快的时候,就像他写了那首著名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在安史之乱平定后的第二年,回到了他在成都的草堂,当时正好是春天,万物复苏,生机盎然,诗人看到两只黄鹂在翠柳间婉转歌唱,一行白鹭飞上了青天。这画面有声有色,赏心悦目,诗人的心中当然会非常愉快。

11、使事物特征鲜明突出,表达强烈的感情

12、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13、河东人刘白堕善能酿酒。季夏六月,时暑赫晞,以罂贮酒,暴于日中。经一旬,其酒不动,饮之香美而醉,经月不醒。京师朝贵多山郡登藩,远相饷馈,逾于千里;以其远至,号曰“鹤觞”,亦名“骑驴酒”。永熙年中,南青州刺史毛鸿宾赍酒之蕃,逢路贼,盗饮之即醉,皆被擒获,因复名“擒奸酒”。游侠语曰:“不畏张弓拔刀,唯畏白堕春醪。”

14、干货收藏!现当代文学常识汇编>>

15、词语倒装。词语倒装的原因,除了迁就韵和平仄外,还决定于强调什么。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因强调“城阙”、“风烟”将其前置,而“三秦”、“五津”后置了,形成词语倒装。再如王维《山居秋螟》中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因强调先闻(听到)、见(看见)的“竹喧”和“莲动”而将其前置。又如杜甫《秋兴八首(其八)》中的“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中的“香稻”、“碧梧”贴合诗题《秋兴》而将其前置。如此倒装,虽在修辞方面有不足之处,但也要了解。因为古代诗人很欣赏这些,并写了不少类似的诗句,若不了解,就不能理解诗意甚至可能产生误会。

16、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与魏国大都督司马懿交战,司马懿自知不是诸葛亮的对手,就在营寨里坚守不出,跟诸葛亮打持久战。诸葛亮使用激将法,派人给司马懿送去了一套巾帼和女人的衣服,羞辱司马懿像个女人一样躲起来不敢和他交战。可是司马懿并不上当,当着使者的面把巾帼戴上,把衣服穿上,还款待了使者,使诸葛亮无可奈何,直到被司马懿耗尽了精力,病逝在五丈原。

17、江苏高考诗歌鉴赏类命题的三大方向

18、“双减”政策的落地,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19、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兴,具有一定的格式,就是言他与所咏在上下句中形成鲜明的对照,从自然的引出感觉的,从表像的引出内在的,诗人通过对那些自然的表像的事物进行观察,而引出对所咏事物的表达。在<<诗经>>中大量地运用了兴的手法,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句,就是用了比兴的手法。

20、李贺《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钩,是一种弯刀,从明亮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含有渴望参加战斗之意,此诗运用比喻使画面更形象生动,更易于彰显诗歌的主题。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