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喻的句子(100句)

2023-05-07 02:21:49 0 59

一、借喻的句子

1、暗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说甲(本体)是(喻词)乙(喻体)。

2、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4)运用比喻能让文章文采飞扬。

4、例1以“喧腾的大海”比作热闹的“东西长安街”,有相似点;例2把“青蛙”模拟成“歌手”来描述,两者融为一体。所以,例1是比喻,例2是比拟。

5、拟人:赋予物以人的情态、感情或言行。如,小溪一路欢歌,向着大海奔跑。

6、③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7、“念爱情慊慊,倾倒无所惜。重帘持自鄣,谁知许厚薄。”

8、用事物特征代替本体事物:如,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可是没有料到他竟会那么穷,榨不出一点油水,已经气破肚皮了。(鲁迅《药》)“红眼睛”指代牢头阿义。

9、对偶的效果: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表意凝练,概括力强。

10、①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

11、“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

12、拈连是利用上下文语义的关联,把适用于彼事物的词语顺势拈来巧妙地连用到此事物上的一种修辞方法。

13、▐标签:高中语文预习修辞手法

14、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15、最先笑醒的是那一绺鹅黄接着嫩芽一样的民谣就拱出地面温润的鸟鸣开始融化冰雪鸭掌一划一划撩开河的心思柳丝儿一点一点给春天抹着淡妆

16、比拟:就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法。

17、比如小说中的许多人物姓名,利用同音异字或词谐音双关,来表达不同的含义。清人洪秋藩在《红楼梦抉隐》中说:“《红楼梦》一姓一名皆具精意”,张新之也说:“是书名姓,无大无小,无巨无细,皆有寓意”。

18、构成特点: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短语或句子的排列,排列的短语或句子三个或三个以上。

19、顶真的效果: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20、排比给人以气势畅达,节奏鲜明,情感炽热之感。

二、借喻的句子简短10个字

1、例雷锋说:“大嫂,别问了,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

2、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樯”是船的桅杆,“橹”是划船的用具,类似于桨。用“樯橹”指代战船。

3、慊慊(qiè):诚恳,爱心专诚;

4、不能让这些充满暴力的漫画毒害我们的幼苗。(幼苗=儿童)

5、他的眼睛像雪堆上戳出来的两个窟窿。

6、女子剥弄莲子,看到莲子青如水,就像自己对男子的爱情,清澈纯洁。又正因莲子青如水,象征爱情的纯洁,她才会对莲子也产生爱怜之意,珍重的放置在怀袖中,因为穿得是杏红的单衫,所以“莲心彻底红”,“红”赤城也。

7、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8、风把地上的落叶吹起来,像是补充了一句话。

9、这是我第一次喜欢一个异性,像封闭的山谷猛然敞开,大风无休无止地刮进来。

10、①一百五十里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11、例如:旌旗十万斩阎罗。(《梅岭三章》)是标志代本体,借“旌旗”代替军队或武装力量。

12、最先苏醒的是那一江春水融化了谁冰封的誓言

13、借代与借喻有相近的地方,都是用一事物代另一事物,但它们的性质却完全不同:(1)借喻是喻中有代,借代是代而不喻;(2)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3)借喻可以改为明喻,借代则不能。(4)借代的本体与借体之间有实在的关系,一般地说,这种关系还是相当密切的;(5)借喻的本体与喻体是本质不同的事物,人们不过根据它们之间具有的相似点,通过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

14、因为同音不同字更为常见,所以我们先讲第一种情况。

15、①沙沙沙,沙沙沙。春雨姑娘在绿色的叶丛弹奏着乐曲。

16、爱人,从今天开始让我们重新相爱所有的过去都冰释前嫌

17、(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学生修辞运用、仿写句式等、语言表达连贯、准确、鲜明、得体的能力。主义所选名人、文人应为古代的,同时结合其思想和作品来写。

18、这两种意思在诗中,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9、同音同字,就是字音字词皆同,但含有双重意思。在魏晋南北朝民歌中,此类双关也大量运用,如《子夜歌》:

20、我满有夏天的感情。像一个果子渍透了蜜酒。这一种昏晕是醉。我如一只苍蝇在熟透的葡萄上,半天,我不动。

三、借喻的句子5个简短的

1、明喻是比喻的一种,明显地用另外的事物来比拟某事物,表示两者之间的相似关系。

2、苔,好像大自然的一种忧郁。

3、但我们要真正理解这句诗的意思,须结合温庭筠的第一首词,把前后调换顺序:郎君远行时,我曾像井底点灯那样深深嘱咐过你,别违背了约定的归期。如今就像骰子镶嵌红豆,入骨的思念你到底知不知道?

4、部分代整体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5、同时,双关不仅在诗词、对联、古典小说中运用,在现代诗歌和小说中也有运用的。

6、例但见那——满树繁花,一街灯光,四海长风……

7、诗中的“柳”谐音“留”,在古代,有折柳相送之习俗,因“折柳”有相留之意。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有《折杨柳》之曲,以吹奏表达惜别之情。

8、借代的本体和客体之间有相关性,借代用法就是借用和本体相关的事物来代指这个本体。古代军队在行军和作战时都举着自己特有的旗帜,旗帜既用来区分敌我,又用来指明军队前进的方向。因此可以用旌旗来代指军队。“旌旗十万”即“十万旌旗”。“旌旗”不能发出“斩”的动作,能发出“斩”的动作的肯定是人,所以“十万旌旗”指“十万军队”。同理,古代一遇敌人侵犯,边境就燃狼烟报警,所以“烽烟”“狼烟”俨然成了战争的代名词。“南国烽烟正十年”就是“南国战争正十年”。

9、而“梅”与“媒”谐音,同时以落梅比喻年华衰谢,以落梅的多少暗喻时光流逝,将谐音双关和比喻结合运用,表达出女子内心对婚姻的强烈渴望。

10、“借代”侧重于相关性,“借喻”侧重于相似性。

11、尤其是四大名著的《红楼梦》,以“双关“手法暗藏了无数的玄机。

12、借喻的句子可以改为明喻或者暗喻的句子,如“千树万树梨花开”可以改为“雪覆于千树万树上如盛开之梨花”(明喻)或“雪覆于千树万树上变成了盛开之梨花”(暗喻)。

13、③我把那个女孩说的话写给他:“鱼游到你的纸上来啦!”他笑了,笑得那么甜,他接过笔在纸上又加了一句:“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14、诗中的“薄”暗含情感之“薄”,用帘幕的厚薄来比喻情感的厚薄。

15、——灵感来自寺山修司的诗《名词》

16、“旌旗十万斩阎罗”一句如果是借喻用法,“旌旗”是喻体,“军队”是本体,转换成明喻就成了“军队像十万旌旗一样斩掉了阎罗”,显然不成句子。同理,假设“南国烽烟正十年”运用的是借喻手法,那么“烽烟”是喻体,“战争”是本体,转换成明喻就成了“南国的战争像烽烟一样整整十年”,显然不成句子。因此可以断定以上两句不是借喻用法。

17、③这样越垦越穷,越穷越垦,黄河中的泥沙也就越来越多,因而黄河决口、改道的次数也就越来越频繁。

18、雨是关在天上却又越狱的云。

19、(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以及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修辞作用。解答这两字,要立足诗歌,从修辞角度以及表达效果上回答。

20、这是汉语特有的修辞手法,利用汉语音同、音近或词语多义的特点,使语句产生明暗双重意义,暗含的意思往往是作者真正要表达的意思。范仲淹曾曰:“兼明二物者,谓之双关。”

四、借喻的句子5个

1、反问是一种无疑而问,明知故问;用疑问的形式表示明确的意思,问而不答,答案寓于反问之中的一种修辞方法。

2、借喻是比喻的一种。是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借喻由于只有喻体出现,所以能产生更加深厚、含蓄的表达效果,同时也使语言更加简洁。

3、小学语文古诗常考的13类知识点!

4、如“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鲁迅《故乡》)以“厚障壁”来比喻“我”和闰土之间形成的感情距离。再如:“这轮晓日从我们民族历史的地平线上一跃而出,闪射着万道红光,照临到这个世界上。”(杨朔《泰山极顶》)用“这轮晓日”来比喻“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

5、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一旦把它们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欧仁·鲍狄埃《国际歌》)

6、长期认识并不会日积月累地成为恋爱,好比冬季每天的气候罢,你没法把今天的温度加在昨天的上面,好等明天积成个和暖的春日。

7、●47个搞笑脑筋急转弯,你能答对多少?

8、我回到我的城市,熟悉如眼泪,如静脉,如童年的腮腺炎。

9、③借喻可以改为明喻或暗喻,借代则不能。

10、综上,当难以辨别二者时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

11、(答案)与屈子上下求索,与李商隐灵犀一点

12、(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从诗句描写上看诗人的性格,从诗歌的氛围上品读诗人的心境和情怀,诗人陶醉于东山晴后山上雪景,面对如此美丽的大自然,诗人怎能不陶醉,怎能不忘怀!

13、②在朦胧的寂静中,玉立着这棵白桦,在灿灿的金辉里,闪着晶亮的雪花。

14、例3是借喻,“害人虫”是喻体,这一句子可改为明喻:要扫除一切像害虫一样的敌人。例4是借代,以“解放军”代“解放军中的一位战士”,这是借全体代部分。

15、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16、中国人民中间,实在有成千上万的“诸葛亮”,每个乡村,每个市镇,都有那里的“诸葛亮”。“诸葛亮”是三国时代人物的名字,他在中国人民心中已成了智慧的代称。这里用来代替有智慧的人。

17、“老栓,你有些不舒服么?——你生病么?”一个花白胡子的人说。

18、反衬:即陪衬事物和主要事物朝着相反的方向变化。如,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以乐景衬哀情。

19、年龄一大,相信的东西就越来越少。和牙齿磨损一个样。既非玩世不恭,又不是疑神疑鬼,只是磨损而已。

20、借喻经常和借代搞混,比如诗词中用“刘郎”代指“桃”,有些人就认为这是借喻,其实不是,因为两者没有相似性,这是借代。

五、借喻的句子50个

1、③它们翻滚着,缠绕着,拥挤着,厮咬着,昂首甩尾,腾空而起,一路挟雷裹电,咆哮而来。

2、骤雨过,珍珠乱撒,打遍新荷。

3、例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4、比喻是以甲喻乙,两者有相似点,是相似关系;比拟是以甲拟乙,两者融为一体,是交融关系。

5、句中用“好像”表示作者由鸡的“咯咯叫”“啄木板”,联想到它在对小主人说话。

6、我仿佛是你口袋里的怀表,绷紧着发条,而你却感觉不到。

7、反问明确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而设问则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

8、别小看这种树的“胡子”,它使榕树成为地球上”树木家族“中的巨无霸。(胡子=榕树的根)

9、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0、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双关的重要性,如果不用谐音相关,那么要在下片两句的篇幅内,把男子情意的捉摸不定,把女子内心的忐忑猜疑给描述出来,是很难的。

11、当然,这并非最巧妙的。众所周知,在《红楼梦》中,有许多诗词,这些诗词都或明或暗的反映了书中各人物的性格和命运。

12、(例2)谁是最可爱的人?我们的战士,我感觉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13、恋爱摇头晃脑地钻进你的怀里,像猫咪一样温暖。

14、柳烟直,烟里丝丝弄碧。

15、对偶里的“反对”,就形式说是对偶,就意义说是对比,这是修辞手法兼格现象。

16、(例1)但见那——满树繁花,一街灯光,四海长风……

17、一粒鸟鸣播进大地它要借春色一声接一声织遍人间

18、以汉代唐。例这是一种特殊的借代形式,主要出现在唐代。唐代的一些文人为了躲避文祸,常常喜欢用汉代皇帝来隐指唐代皇帝。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杜甫《兵车行》)这里的“武皇”本来指汉武帝,但在此句中是暗指唐玄宗。这就是采用了“以汉代唐”的方式。(译)边疆将士们血流成海,但唐玄宗用武力扩张领土的想法(还是)没有停止。

19、比喻与比拟的句式结构不同:比喻句由本体、喻体和喻词三部分组成。借喻虽然不出现喻词和本体,但可以变换为有喻词和本体的明喻、暗喻。不管是哪一种比喻,始终都有喻体;比拟句主要是借助想象,将本体模拟为人或物的某种行为、动作或情态,不论是拟人,还是拟物,始终都无拟体。

20、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高尔基《海燕》)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