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生平(100句)

2023-05-06 01:43:53 0 59

一、苏轼生平

1、正月,自杭州内调为吏部尚书。二月,因苏辙为尚书右丞执政,避亲嫌改翰林学士承旨。三月离杭州,沿途具辞免状,至京后仍上章乞郡。

2、我们希望更多的人对苏东坡的认知,不仅仅停留在“唐宋八大家”、“豪放派代表”这一层面上。而是去认识他,了解他,喜欢他,进而从他的故事中汲取生活的力量。

3、1085年往登州;任登州太守;往京都;任中书舍人

4、苏轼在狱中,精神压力很大,他猜测御史台应该决意要置他于死地,于是跟儿子苏迈暗中约定,一旦有坏消息就送鱼。一次苏迈必须到远处去借钱,委托朋友送饭,忘了交代那个约定,这位朋友偏偏就送了鱼去,苏轼大吃一惊,以为必死无疑,绝望之中写下了两首绝命诗,都是写给弟弟的。其中一首是:

5、当时的苏轼一心为科举考试而发奋苦读。他读书的时候,王弗总是静静地陪着。有一天,苏轼背书卡住了,王弗小声地在旁边提示,苏轼当时大吃一惊,他这才发现王弗博览群书,且记忆力非常好,只不过性子安静,“是个内向版的黄蓉”,西岭雪点评。此后,两人情投意合,感情更好了。

6、在两宋词风转变过程中,苏轼是关键人物。王灼《碧鸡漫志》说:“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强化词的文学性,弱化词对音乐的依附性,是苏轼为后代词人所指出的“向上一路”。后来的南渡词人和辛派词人就是沿着此路而进一步开拓发展的。

7、皇祐五年(1053)癸巳十八岁

8、元祐四年(1089年)出知杭州,后改知颍州,知扬州、定州。

9、两人应酬文字很多,多为人所传诵。

10、新党施行新法的时候,他提意见,因为新法很多政策是误国误民。旧党全部废除新法的时候,他也提意见,因为他认为有些新法对老百姓还是有好处的,不能因人废事。

11、我本来要遵医嘱的,可嘴巴说:“我是你的嘴,它是你的眼,为什么待眼比待嘴好?眼睛生病了,嘴巴却不能吃肉,这可不行。”

12、苏轼自小就表现出了极高的天赋,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宋嘉佑二年与与弟弟苏辙、父亲苏洵同时进士及第,一时成为一方美谈,人说“一门三苏”。

13、苏轼散文著述宏富,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三家并称。文章风格平易流畅,豪放自如。苏轼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14、嘉祐六年(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四年后还朝,任判登闻鼓院。

15、这些,都与一个人有关。

16、骨间亦有微肉,熟煮热漉出,渍酒中,点薄盐炙微燋食之。终日抉剔……然此说行,则众狗不悦矣。

17、苏洵作《名二子说》,名轼及弟辙。

18、王朝云和苏轼相处相伴也有20多年,而且在1083年给苏轼生下了第四个儿子,当时取名苏遁。苏轼曾给这个小儿子作了一首自嘲诗: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但事与愿违,这个孩子没满周岁,死在苏轼的贬谪途中。这是王朝云生的唯一孩子,她的痛可想而知,苏东坡有诗云“我泪犹可拭,日远当日忘。母哭不可闻,欲与汝俱亡”,真是字字血泪,痛断肝肠。

19、苏轼画像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20、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此后心灰意冷,郁郁不发,只每日寄情于山水,寻求心灵上的解脱。在这个时间段里,苏轼作出《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

二、苏轼生平简介

1、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2、因为担心朝中大臣知道后会跑来海南跟他抢。

3、甚至不是万古流芳的名声,

4、元符三年(1100年),宋徽宗即位,向太后垂帘听政,下诏让苏轼北还。

5、在很远的海南,他写下《清欢》,也有了那句“人间有味是清欢。”

6、时欧阳修任翰林学士,荐苏洵于朝,洵文名大盛。

7、我们再看一看普通人身份的苏东坡。苏东坡作为文学家、艺术家,他固然有很多非常了不起的表现,值得我们后人学习,但是也许对我们启发意义更大的是作为一名普通人的苏东坡,他的生活态度,他的人生态度,更加了不起。

8、离开沉沉的官场,放下世俗的劳绩,大概也只有佛印这个方外之人,才能和苏轼相处地肆意洒脱,嬉笑怒骂,全无顾忌吧。

9、二月,至黄州,寓居定惠院,撰作《易传》、《论语解》。五月,苏辙送兄长家眷至黄,留伴十日后别去,赴筠州任。黄州士人多与苏轼交往。

10、1057年中进士,母丧,服孝(104~106)

11、此年大旱,流民多入京,郑侠上《流民图》,坐编管。王安石罢相,知江宁府,吕惠卿参知政事,继续施行“新法”。

12、北宋仁宗天圣元年——嘉祐八年(1023~1064)

13、朝云死后,苏东坡已年近在以后的岁月里,他在儿子的陪伴下继续被流放,到了海南,后来死于返京途中,享年六十四岁。

14、风风火火的苏统帅还不知道,此刻,京城里的大官们正聚在皇帝周围,谋划着如何加害于他呢。

15、与弟苏辙同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制策,苏轼入三等,除大理评事凤翔府签判,十二月赴任,苏辙送至郑州西门。

16、1068年娶王闰之(王弗之堂妹)

17、余欲听之,而口不可,曰:“我与子为口,彼与子为眼,彼何厚,我何薄?以彼患而废我食,不可。”

18、▋汪曾祺丨一定要,爱着点什么

19、他也不那么坚强,十年过去了,每逢妻子去世的日子,都要悲伤得肝肠寸断,有时候在夜里梦到,竟还要把自己哭醒。

20、本来,皇帝赏识、太后撑腰、百姓爱戴,可一手好牌,已经被他打烂了,那个口若悬河,光彩耀人的苏轼消失了。

三、苏轼生平事迹研究

1、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2、名字取自苏东坡的《遗爱亭记》

3、1069年,刚刚登上皇位的宋神宗起用王安石推行新法。

4、王弗陪伴苏东坡度过了他的青年时期,在这个阶段,苏东坡虽没有大的成就,但一直是上升趋势,他们的生活是充满希望和梦想的。王弗的撒手人寰冥冥中影响了苏东坡的命运,从此之后,苏东坡的仕途开始波澜起伏,再无宁日。所以,王弗早逝对她还说未必不是一种幸运,豪放豁达如苏东坡,在日后颠沛流离之时亦可如此安慰自己。

5、有一次国家忌日,众大臣到相国寺祷佛,程颐要求食素,苏轼责问说:“正叔(程颐表字),你不是不喜好佛教吗?为什么要吃素食?”

6、▋《围城》丨人人都爱唐晓芙,我独偏爱孙柔嘉

7、他在回京途中游历金山龙游寺,

8、林语堂、王水照等名家都曾撰写过苏东坡个人传记,希冀从他波澜曲折的一生里,寻得笑对人生的秘密。

9、博闻通识,知古鉴今。有品有趣有态度。

10、苏轼一生有三个女人,第一位妻子是王弗,王弗是他的贤内助,为人处世方面远胜东坡,在他的官途中帮了他很多忙。

11、所以他不敢跟当地权贵争抢好的羊肉,

12、一类为分集编订,号称东坡七集本,亦标东坡全集,即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奏议十五卷,内制集十卷,外制集三卷,和陶诗四卷,应诏集十卷,其出自苏轼原本原目,后人稍加增益,为之善本,风行海内;一类为分类合编,号称东坡大全集。

13、因为懂了,所有自然就说了,随心所欲,随时随地。

14、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在当时的作家中间享有巨大的声誉,一时与之交游或接受他的指导者甚多,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都曾得到他的培养、奖掖和荐拔,故称苏门四学士。苏门四学士和陈师道、李廌六人并称苏门六君子。

15、但好在,还有美食相伴。

1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7、身为吃货的主观能动性。

18、为饱口福,东坡时常要找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歪理。有一次,他得了红眼病,医生说上火了,不能再吃肉啦!他这样反应:

19、▋张洁:我们这个时代肝肠寸断的表情

20、56岁那年,李一冰以为人生就此平稳,没想到遭昔日好友举报,被捕入狱。

四、苏轼生平思维导图

1、在杭州,他赈灾、浚湖、开河、引水,忙得连除夕之夜都顾不上回家;

2、那些“渐不为人识”的日子给了苏东坡思考人生的机会,当他与山河碰撞,把汗水撒进泥土,混迹在渔樵农夫间,听最本真的嬉笑怒骂;当他抛掉光环,卸下枷锁,在平凡的生活里奔波,算计着柴米油盐和衣食温饱,他才渐渐懂得生活的真谛。

3、完完全全点满了“吃”这个技能点。

4、1056年嘉佑元年,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

5、就连给弟弟苏辙的信中,

6、繁忙的生活,若能有此书陪伴身边,再难的关都能安然度过,逐渐豁达潇洒起来。

7、▋毕飞宇解读汪曾祺《受戒》(金句频出,干货满满)

8、人物名片:西岭雪,原名刘恺怡,作家、编剧。研究《红楼梦》多年,擅长古诗词创作,喜爱昆曲与茶道。著有长篇小说、散文、游记、红学专著、人物传记等70余部。代表作有“大清三部曲”、“西续红楼梦”系列、“西望张爱玲”系列等。

9、为后世吃货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财富。

10、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11、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

12、(20张切片拼成的《清明上河图》高清长卷)

13、有时他看得很开,他觉得世间没有什么能让他害怕;

14、苏东坡就为难了,按照法律你借钱到期要还的,但是按照人情他不是有意不还,他还不出来啊。苏东坡想来想去,他有办法了:你家里不是有很多扇子吗?把你的扇子拿过来20把,我帮你卖。那个人听到以后赶紧跑回家抱来了扇子。苏东坡把20把扇子在桌子上一字铺开,拿起笔来开始写字画画,他写得很快,一会儿就写好了,他把扇子给被告,一把扇子卖一贯钱。大家一看是苏东坡亲自画的扇子拿出来卖,蜂拥而上,抢购一空,这个人就把钱还上了。苏东坡作为一个地方官,利用自己这方面的本领帮老百姓解了难。

15、▲改革开放李一冰夫妻重游西湖。

16、程颐说:“礼法:守丧不可饮酒吃肉;忌日,是丧事的延续。”苏轼唱反调:“支持刘家的人露出左臂来罢!”(用史记典故,苏轼自比为汉朝的太尉周勃,把程颐比为吕氏乱党,要求大家支持他。)范淳夫等人吃素食,而秦观、黄庭坚等则吃肉。

17、“多情自古伤离别”虽不是出自苏东坡之手,但也道出文人的的软肋——伤离别。苏东坡的一生充满着离别,他热爱的师父、抱负、家弟、爱妻,他都未能留在他们身边,而是被迫地一次一次出走。被人们所品尝、乐道的这道东坡肉,真的是他的快乐吗?还是他的苦中作乐呢?一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虽犹壮阔,但也透出一丝悲凉。

18、苏辙使契丹归,为御史中丞。宰相吕大防、中书侍郎刘挚欲引用新党人士以为调停,因苏辙激烈反对而罢。

19、不用鱼肉五味,有自然之甘!

20、苏东坡写好了这首诗,自己反覆吟诵,觉得非常满意。诗中在赞佛的同时又暗自赞叹东坡自己有“八风吹不动”的超然境界。

五、苏轼生平简介1000字

1、嘉佑元年(1056年),虚岁二十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在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高中进士。

2、曾巩被召为史馆修撰,专典国史。

3、▋最全鲁迅先生年谱,留一份收藏!丨许寿裳作

4、“大江东去,浪淘尽”,

5、以“东坡”命名的菜肴,还有“东坡肘子、东坡腿、东坡狗肉、东坡蒸猪头、东坡豆腐、东坡茄子、东坡羹、东坡甜藕、东坡墨鱼、东坡鳊鱼、东坡五柳鱼、东坡生蚝、东坡饼、东坡酥、东坡烧麦、东坡泡菜、东坡黄鸡粥”等,显而易见,就些都是苏东坡发明的菜肴。生蚝是苏东坡在被贬到海南儋州的时时最喜欢的食物,入乡随俗的他挖掘出生蚝的美味,甚至还给他的儿子说,海南这边的生蚝特别好吃,你不要告诉朝中的官员们,省着他们过来跟我抢!

6、“是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

7、口感软而不烂,肥而不腻,十分好吃。

8、等待骨肉微焦,便可食用。”

9、文|浅水鱼(读史专栏作者)

10、在京师,三月除中书舍人,四月差同详定役法。时司马光主持政事,尽废“新法”,史称“元祐更化”。

11、他奔走呼吁,创办了中国最早的孤儿院,那些原本生下来就要被溺死的婴儿,从此可以在“雪堂救儿会”的资助下长大成人;

12、右侧留白,供你写下自己读书或者读诗的所思所想,跨越千年,与苏轼的思想和情感产生共鸣。

13、“不识庐山真面目”和“雪泥鸿爪”一问世即流行为成语,说明苏轼的理趣诗受到普遍喜爱。苏诗中类似的作品还有很多,如《泗州僧伽塔》、《饮湖上初晴后雨》、《慈湖夹阻风》等。苏轼极具灵心慧眼,所以到处都能发现妙理新意。

14、当时的主考官是文坛领袖欧阳修,小试官是诗坛宿将梅尧臣。二人正锐意于诗文革新,苏轼清新洒脱的文风,一下子把他们震动了。策论的题目是《刑赏忠厚之至论》,苏轼的《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苏轼在文中写道:“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尧曰宥之三。”欧、梅二公既叹赏其文,却不知这几句话的出处。及苏轼谒谢,即以此问轼,苏轼答道:“何必知道出处!”欧阳修听后,不禁对苏轼的豪迈、敢于创新极为欣赏,而且预见了苏轼的将来:“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

15、除此之外,《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等几千首诗文他也留下不少,号称“唐宋八大家之一”,还发明了“胸有成竹”“河东狮吼”等成语,是中国文坛当之无愧的大家。

16、王闰之的聪明不仅表现在她善于管家,还表现在她对于丈夫的清醒认识。那时,苏东坡跟一些歌妓走的很近,为她们题诗,带她们出游。换作一般的妻子,大概很难有好颜色吧。闰之却深信丈夫对于那些职业性的女艺人绝对不会迷恋,她知道这个男人是妻子管不住的,连皇帝都管不了,所以,她做的最漂亮——信任他。

17、我曾路过眉山,特意去拜访三苏祠,也曾骑行数百里,去瞻仰东坡的墓园,无论是在东坡故里四川眉山,还是在他的埋骨处河南郏县,人们对苏东坡的热情都远远低于我的预期。

18、苏轼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也同样是文坛上了不起的人物。

19、多读读苏东坡的作品,从中汲取营养,学习他的人生态度,那么尽管我们是芸芸众生,也会过得更加精彩,走得更加坚定,也许这正是苏东坡留给我们最大的精神遗产。

20、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散文家。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刺新法下御史狱,遭贬。卒后追谥文忠。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