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业(100句)

2023-05-05 08:26:05 0 59

一、杨业

1、杨家将的冤案自然也就落到了潘仁美头上,然而当我们细查史料,才发现这个黑锅,潘仁美背了一千多年。

2、辽景宗一死,辽国内部人心不稳,当时刚刚即位的辽圣宗仅仅十二岁,年轻的萧太后初遇大变,对于辽国的未来和政权能否稳定,心中也是七上八下,甚至向大臣哭泣:

3、可见虽然皇帝仍旧信任于他,他却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军队内部的勾心斗角之中。这也为他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4、六郎杨景,字延昭,善使一杆素缨錾金枪;在铜台关追车救驾,官封保灵侯、殿前司左右金枪班都指挥使;七郎八虎中唯一在金沙滩一战中返国之人,三关兵马大元帅。后病死于关外。

5、杨无敌的大名传遍了整个北疆,传遍了整个天下。

6、后来的演义中,潘仁美也一直以坏人的形象出现,承受着人们的怒火。懂的人都懂,也只是当成一股风,听完就忘,而无知的人们,却把它当成真正的历史,并牢牢记住。潘仁美无辜地背了一千多年的黑锅,也因为当今的影视片在延续着。希望当今的影视片能标注一下,让潘仁美能脱下黑锅,喘口气,不要让改编成为事实。

7、只好下令让潘美杨业等将率军护送州县百姓南撤,宋军有不少将领劝说潘美让杨业与辽军一战,认为东路军虽败,但两路军马草草收场未免太窝囊。

8、杨业认为宋太宗只让自己护送百姓南撤,没有接到作战任务,杨业对潘美等人说:"现在辽兵兵力、士气很旺盛,不能和他们交战。

9、我们要知道,杨业可不是兵败投降的,也不是卖主求荣投降的,他是在故主刘继元的劝说下,这才投降了赵光义。

10、而是兵分三路,以曹彬为东路军攻取涿州,牵制辽军主力,而西路军潘美和东路的田重负责攻击辽军后方,此次战役按理来说宋太宗谋划充分,在大战开始时也是连战连捷,

11、西路军进展顺利,大将曹彬的东路军却遇到了麻烦,他按计划进展涿州之后,却被契丹南院大王耶律休哥派兵截了粮道,大军无粮,只能后撤,这是沙场老将曹彬犯下的最大错误。

12、众所周知,杨家将杨业是死于北伐战场上的。当时的背景是北宋初期,赵匡胤登位后想做出一番成就巩固自己的地位。雍熙三年,辽国正经历了换帝,此时辽国战力下降,赵匡胤抓住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命令手下大臣开始谋划进攻辽国的事宜。

13、宋太宗对于辽军的部署虽然一无所知,但是他听到宋军连战连胜的消息,不喜反忧,由于战线拉得过长,宋太宗生怕辽军会切断自己的补给线,然而果然如宋太宗所料,

14、杨业在指定的地点拼死奋战,努力争取时间,等待队友的支援。等到自己的力量一点点消耗,等到战场上自己队伍的一个个士兵倒下,等到敌方的力量一点点增强,杨业终于明白,自己被抛弃了。他心灰意冷地死在了辽国的监狱里。杨业死后,西线战场也就宣告失败了,北伐战争以北宋的失败而宣告结束。

15、他担心自己的风头不保,最后得不到皇帝的重用,于是他改变了自己原先的计划。曹彬为了夺取更多的功劳,不顾自己军队的当前情况。在曹彬的草率行动下,辽军找到了破绽,并切断了曹彬军队的粮草。

16、赵匡胤听闻东路军队已陷入困境,没有胜利的可能。于是,赵匡胤直接放弃了东路战场,将北伐的希望放置在战果最大的西路军队。他命令东路军牵制住辽军,为西线战场制造更多胜利的空间。

17、比和珅还聪明的清朝贪官,留下千亿资产,子孙至今都是大富翁

18、其实杨业大可不必抱怨,在北汉降将中,他所受的待遇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宋在不同时期,对待降将的政策不同。平定太原之前,降将一直都受重用,目的很简单,在于发挥他们的示范效应,吸引更多的将领投降。对于被擒获的将领,则大多不用甚至杀掉。杨业被闲置起来没有被杀掉,还是比较幸运的。如果不是边情紧急,杨业又对契丹情势了然于胸,估计宋太宗还不会想起杨业,他可能永远都会被闲置下去,毕竟他与北宋抗争了近30年,给了宋朝很大的威胁。

19、武将的地位一直不高,不仅在朝堂上备受猜忌,也不被皇帝所信任,所以宋朝成了武将冤案最多的朝代。北宋害死过杨家将,南宋害死过岳飞,宋朝于文人来说是天堂,

20、公元980年,辽军南下以后,杨业带着数千人马,绕道到了雁门关北边,向南突袭正在攻打雁门关的辽军。而北宋这边的大将潘美,也出城迎战,将大辽的人马杀了个片甲不留。

二、杨业历史人物简介

1、从此宋太宗就非常信任杨家的人,杨业的几个儿子全都得到了宋太宗的信任。可见忠义之人,是可以为后世子孙谋福报的。

2、杨业是哪里人,史传记载各不相同,大致可以归纳为三个地方:麟州新秦(今陕西神木县北)、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和保德火山(今山西河曲南)。一个人的籍贯怎么有三个地方,究竟哪里是杨业的故乡呢?清朝乾隆年间的《保德州志》上记载:“杨业,旧志(指以前修的《保德州志》)谓即本州人。”旧的《保德州志》虽然不是杨业时修撰的,但保德人记载本州的名人,总不能把不是本州的人硬当做保德州人来写。而且,民间传说杨业的父亲杨信是“火山王”“火山刺史”“火山节度使”。火山是个地名,属于唐朝岚州宜芳县,紧靠黄河东岸,宋朝时曾设火山军、火山县。五代时候,契丹进扰到保德州,杨信就在家乡聚众结堡,当了一支武装力量的首领。“火山王”大约就是杨信的自号或是乡人对他的称呼。

3、他儿子杨延玉在这场战争中战死了,杨业被俘虏后,选择绝食而死。不过杨业的死,为整个杨家带来了荣誉。

4、杨业奋力交战,从中午到傍晚,果然来到谷口。一看没有人,就拍着胸膛非常悲恸,继续率领部下士兵奋力作战,身上受了十多处伤,士兵都快死光了,杨业依然亲手杀了好几十上百的敌人。战马受了重伤不能前进,于是杨业被契丹人擒住,他的二子杨延玉也战死了。杨业叹息说:“皇上待我很丰厚,我期望征讨敌人保卫边境来报效他,反而被奸臣所胁迫,导致军队被打败,有什么脸面活着呢!”于是绝食三天而死。杨业英勇事迹被传为佳话,随即辽代就有人在密云古北口修建杨无敌庙,以祀奠杨业。

5、据记载杨延玉于辽国作战中阵亡;杨延昭官任防御使;杨延浦、杨延训官任供奉官;杨延瑰、杨延贵、杨延彬官任殿直。

6、可是就是这份功劳,让杨业惹上了大麻烦。一个归宋不到一年的降将,便迅速立功边关扬威朝野,受到宋太宗的重用,怎能不遭到周围旧将的嫉妒?

7、杨业,并州太原人。其父杨信,曾任后汉的麟州刺史。杨业从小洒脱有侠气,善于骑马射箭,喜欢打猎,所得猎物比别人多好几倍。曾经对他的随从说:“我将来当将军带兵,也要像用猎鹰、猎狗追逐野鸡、野兔一样。”成年后辅佐刘崇,为保卫指挥使,因为骁勇善战出名。多次升迁到建雄军节度使,多次立下战功,每次都能取胜,国人给他起了一个绰号叫做“无敌”。

8、《北宋志传》(《杨家将传》)和《飞龙全传》:渊平(延平)、延定、延辉、延朗、延德、延昭、延嗣。

9、宋朝的第二位皇帝宋太宗则是在“烛光斧影”中上台的,他对手下的猜忌之心更重,即使是亲弟、亲子也概莫能外。每次大战之前,他都给大将赐阵图,让他们“各遵成算”,不能有丝毫变动。对嫡系将领如此,对降将是什么态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10、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经过了数年筹备,发动了对北汉的灭国大战。大战数月之后,北汉国主刘继元投降。宋太宗久闻杨业大名,“尝购求之”,一度悬赏抓捕杨业。不过,宋太宗爱惜杨业是个人才,“欲生致之”,要求务必活捉杨业。毕竟“千金易得,一将难求”。不过,杨业对待北宋的太宗,却暧昧不清。史料中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记载。

11、杨业对剩下不足一百的士兵恸道:“汝等各有父母妻子,与我俱死无益也,可走还报天子。”可杨业往日与士卒同甘苦共患难,深受士卒的拥戴,如今面临生死关头,他们都不肯离去,杨业遂“再率帐下士力战,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犹手刃数十百人”。

12、可是,此时的陈家谷口却空空荡荡。哪里有半个援军?

13、杨延玉,北宋抗辽名将,杨业之子。杨延昭,本名杨延朗,后改为杨延昭,亦称杨六郎,北宋名将。杨延浦,官任供奉官。杨延训,官任供奉官。杨延瑰,官任殿直。杨延贵,官任殿直。杨延彬,官任殿直。

14、评价赵光义:“执干戈而卫社稷,闻鼓鼙而思将帅。尽力死敌,立节迈伦,不有追崇,曷彰义烈!故云州观察使杨业诚坚金石,气激风云。挺陇上之雄才,本山西之茂族。自委戎乘,式资战功。方提貔虎之师,以效边陲之用。而群帅败约,援兵不前。独以孤军,陷于沙漠;劲果猋厉,有死不回。求之古人,何以加此!是用特举徽典,以旌遗忠。魂而有灵,知我深意。”欧阳修:“父子皆名将,其智勇号称无敌,至今天下之士至于里儿野竖,皆能道之。”苏颂:“汉家飞将领熊罴,死战燕山护我师;威信仇方名不来,至今遗祠雁门关。”

15、是同一个人。杨继业(约932~986年)又名杨业。原籍麟川新秦(今陕西神木),因他长期在太原生活,故《宋史》称他为太原人,北宋名将。他从小就擅长骑射,爱好打猎。曾对同伴说:“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鹰犬逐雉兔尔”。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辽国驸马萧多罗率军十万进犯雁门,杨业派遣少数士兵固守关城,自己率军几百绕道辽军背后发起进攻。他刀斩萧多罗,生擒辽将领李重海,使辽军望之丧胆,“望见业旌旗即引去”。太平兴国七年,契丹三万骑兵分三路攻宋。中路袭击雁门,被杨业打得大败,杀死辽军三千人,俘虏一万多,牛马五万多,攻破堡垒三十六个,战果辉煌。由于杨业屡立战功,人们称他为“杨无敌”。

16、王侁讥讽杨业:“领数万精兵,而怯懦如此!”

17、在《宋史·杨业》中曾有记载:“主将戍边者多忌之,有潜上谤书斥言其短,帝览之皆不问,封其奏以付业。”

18、杨业死后,赵光义非常痛心。给监军王侁以“除名,隶金州”的处罚,另一名监军刘文裕同样是“除名,隶登州”。这是把他们开除官籍者为废官,永远不得叙用,并且发配,已经是相当重的处理。

19、曹彬大军十几天后就吃完了军粮,于是便退到了雄州等到救援,宋太宗听说后,大骂曹彬:哪有不顾敌军退军等待军粮的道理,虽然曹彬的做法并没有什么问题,

20、一败可怜非战罪,大刚嗟独畏人言。

三、杨业的七个儿子叫什么名字

1、宋太宗本以为此次北伐时机正好,辽国军队必定望风而逃,为洗刷高粱河的耻辱,宋太宗吸取前战教训,并没有直接攻打幽州,

2、混战中,六郎杨延昭认为辽兵剧增不能挡,便派七郎延嗣冲出重围,找主帅潘仁美搬请救兵。但奸臣潘仁美不但不救,反而将杨延嗣乱箭射死。杨业且战且退到午时到了两狼山,手下将士只剩百余人。此时救兵不到,望子不归,辽兵又再次发起进攻,最后宋军全军覆没。杨令公不想被俘受辱,撞死在李陵墓前。

3、随后,他发起突袭、大败辽军,从此威震边境,更获得了“杨无敌”的美称。树大招风,杨业也成为了契丹人的眼中钉,肉中刺。2年后,契丹帝国的皇帝辽景宗去世,继位的是12岁的小皇帝辽圣宗尔。

4、打这儿开始,杨业在辽军心目中,那就是战神的代表。有些嫉妒杨业的将领,常常捏造杨业的罪名,赵光义丝毫不顾这些,甚至将这些奏章全部交给杨业,以此展现自己对杨业的信任。

5、杨业少时倜傥任侠,善于骑射,喜好打猎,而收获往往多于常人。他虽读书不多,却也忠烈武勇,甚有智谋。弱冠之年,杨业即跟随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名北汉。由于屡立战功,所向披靡,不久便迁升建雄军节度使,被众人称为“杨无敌”。

6、事情还得从986年的雍熙北伐说起。宋太宗赵光义为收复燕云十六州,调集20万大军,兵分四路北上。当时,西路军的主将是潘美,副将是杨业,监军是王侁。交战之初,西路军势如破竹,先后攻下寰州、朔州、应州、云州。可就在这时候,北伐的主力东路军遭到惨败,导致宋军被迫全线撤退。

7、杨家将的正史、戏曲与小说,分裂许多不同的版本,杨业七子的名字和结局都有不同。按照作品年份,人物由大到小的排列为:

8、很显然,杨业之死,主要原因在于王侁,这是宋朝重文轻武,对武将不信任的恶果,要说潘美的责任,当然也有,不过主要也就是没有对王侁提出反驳,没有阻止杨业的一意孤行,要说故意陷害杨业,那是不存在的事。

9、再者,以杨业在北汉军中的地位论,他也很难再受重用。他与北宋征战多年,积怨应该不浅。他在抗宋过程中获得了很高的声誉,现在又转过来依宋抗辽,难免会受到歧视或嘲弄。这一招算得上高明,但并不是宋太宗原创,而是向唐太宗取的经。当年唐太宗曾用类似的手法处理过类似的事情。

10、杨业坚决反对王侁的建议,“此必败之势也”,却遭到了王侁的讥讽,“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杨业非常生气,为表明自己的忠心,主动请缨。

11、临行前,杨业请求主将潘美在陈家谷口设伏兵接应。可是最后,杨业却没有看到接应部队,因为这些人被王侁带走了。

12、历史上只有一个儿子。那就是杨延昭(历史上的杨景,历史上杨业的儿子只有这个人物是真有的,杨业和潘美也有,但潘美不是奸臣。历史上,杨景的儿子就是杨文广,没有杨宗保这个人,杨景的儿媳妇姓慕容,不是姓穆的穆桂英)

13、这就是国力的差距。早在后周时代,武守琦就曾经在两淮争夺战中建立功勋。北宋代周后,武守琦驻守晋州多年,北汉根本不能越雷池一步。从综合实力来说,在宋初诸将中,武守琦只能算一个二三流的将领。可是,在军队士气高涨装备精良、国运上升的时期,武守琦这个二三流将领,照样可以击败杨业这样的北汉第一流名将。

14、历史上杨业的妻子是折太君,为名将折德扆之女。《宋史》卷二五二《折德扆传》也记载说,折德扆,世居云中折家也是将门世家,折德扆折从阮,自晋汉以来独据府州。折家满门皆名将,折太君的曾祖父折嗣伦、祖父折从阮、父亲折德扆、弟折御勋和后世的折克行、折可适等,皆为名将。归附后周之后,父子俱领节镇,时人荣之。折家祖孙数代东抗契丹,西御西夏,号称折家军,控扼西北,中国赖之。折家与杨家都是山西人,而且都是地方上的豪强,所居之地也临近。两家又都是武将世家,家门相像,所以两家结为亲家。

15、历史上北宋末年,西军有将领杨志,曾随童贯伐辽,隶属种师道麾下,统领选锋军。据说是招安的贼寇出身,这便是小说里杨志的原型了。

16、《杨家府演义》:渊平、延广、延庆、延朗、延德、延昭(因犯武功郡王赵德昭之名讳,改名杨景)、延嗣。

17、对杨业之死的惨剧内因,宋太宗其实是心知肚明的。所以,论处战败责任时,潘美只是被贬官三级,而王侁和刘文裕则被除名发配。不过很快,身为皇帝亲信的王侁便被赦免回京了,杨业白白搭送了性命。

18、所以说,连一起的武将们都看不起他,杨业又如何能够融入到北宋朝廷,又如何能够创功立业呢?而所谓的杨家将的故事只是戏说而已,当不得真。

19、公元980年三月,辽景宗发兵十万攻雁门,杨业领数千骑兵从西陉而出,绕到雁门关以北,往南突袭辽军,与潘美前后夹击,大败辽兵,杀死辽国驸马侍中萧咄李,活捉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海。自此杨业在辽军中声威大震,契丹人但凡见到杨业旗号,即刻逃遁。

20、开元八年(975年),北宋调集精锐,在主帅曹彬的率领下攻打南唐。北汉皇帝刘继元以为宋朝北疆防御必然松懈,命杨业率领大军进攻晋州(约今河北石家庄)。不料晋州守将武守琦在洪洞地区大败杨业。(是月,北汉主命刘继业、马峰攻晋州,武守琦败之洪洞。)

四、杨业几个儿子真正历史

1、谁的责任,还看不出来吗?

2、演义中,把杨业之死归咎于奸臣潘仁美,殊不知,这是一口大黑锅!潘仁美的人物原型是宋朝开国功勋潘美,根正苗红的一位大将军,他在宋太宗赵匡胤还是个都督的时候,就已经为他效力,绝对算得上是嫡系,两人私教也很好。

3、有人可能会有疑问:北汉一直臣事辽国,杨业怎会与辽国交锋呢?原因是,当时处于强势的辽国经常侵掠北汉的边境,北汉只得请杨业驱除骚扰。

4、此后杨业深受赵光义信任,成为了北宋的一名骁勇善战的猛将。当时北方的军务,宋太宗基本上都交给了杨业,毕竟人家这方面业务成熟。

5、不过,辽国的实际掌握统治权的却是小皇帝的母亲,也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萧太后萧绰。日趋稳定的宋朝蠢蠢欲动,公元986年,宋太宗便派出曹彬、田重进、潘美率领三路大军四路兵马北伐,史称“雍熙北伐”。

6、杨家将的故事在我国民间流传久远,深入人心。杨业就是杨家将故事中最主要的真实人物。

7、性格特点杨业不知书,忠烈勇猛,有智谋。练习打仗,和士卒同甘共苦。代州北部艰苦寒冷,人人都穿毛毡衣服,只有杨业露天坐着谋划军事,身傍不生火,侍卫几乎都冻僵了,而杨业很从容,没有怕冷的表情。他处理政事简单明了,对部下宽容,所以士卒都乐于为他效力。朔州兵败的时候,他的部下还有一百多人,杨业对他们说:“你们都有父母妻子儿女,和我一起死在这里,没有什么好处,赶快跑回去,报告给皇上。”众人都感动哭泣不肯离去。淄州刺史王贵杀了几十个敌人,弓箭用光了才死,其余的人也都死了,没有一个生还的。听说的人都痛苦流涕。

8、后屡立战功,迁升建雄军节度使,国人号为"无敌"。宋太宗素闻杨业之名,于北汉灭亡后,遣使召见杨业,授右领军卫大将军。累迁代州刺史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

9、杨信去世之后,杨业的弟弟杨重勋继承了麟州刺史的职位,因为杨业效命北汉与后周为敌,当然不可能返回后周继承父业。麟州地处北汉与后周边境,杨氏的武装力量有限,没有强大到足够自保或自立,为了保全自己、保存实力,杨重勋在北汉与后周之间不停地摇摆,他以麟州刺史的身份几次投降北汉又数次回归后周。有这样的家世背景,杨业投降北宋之后,难免让人觉得不够放心,而他自己也会先虚上几分。这也就是为什么后来当监军责问他是否有异志时,他显得格外敏感。

10、那么给潘美的处罚呢,仅仅是削秩三级,责授为检校太保,也就是降职了事。

11、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在雁门关之战中大破辽军,威震契丹。雍熙三年(986年),随军北伐,为监军王侁威逼,毅然带兵出征,在陈家谷口力战而死。 追赠太尉、中书令、大同军节度使。

12、潘仁美其实是虚构的人物,要说人物原型,那应该是宋初的名将潘美。

13、潘美为大宋南征北战20多年,几乎没有败绩,在官场上也是平步青云,被封为韩国公。这么一个“上马治军,下马安民”的全能型人才,在民间文学《杨家将》中,却成了一个背锅侠!

14、赵光义爱惜人才,可惜多次劝降没有效果。于是赵光义就让刘继元前去劝降杨业。杨业是哭得稀里哗啦,终于选择了投降。

15、作战经验丰富的杨业建议主将潘美,几个州的百姓交替撤退,这样有利于掩护,同时“遣强弩千人列于谷口,以骑士援于中路,则三州之众,保万全矣”但监军王侁却不以为然,他认为宋军有好几万精兵却如此畏惧怯懦,只需直奔雁门北川,大张旗鼓的前进。王侁讥讽道:“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

16、其孙子:杨宗显、杨传永、杨德政、杨宗广、杨充广、杨宗魁、杨宗宪、杨宗孝、杨宗峰、杨宗原、杨宗槐、杨宗保、杨宗勉、杨宗政、杨宗奎、杨宗英、杨宗连、杨宗飖、杨宗土、杨宗唐、杨宗童、杨宗齐、武伯候杨琪。杨继业(约932~986年)又名杨业。原籍麟川新秦(今陕西神木),因他长期在太原生活,故《宋史》称他为太原人,北宋名将。他从小就擅长骑射,爱好打猎。曾对同伴说:“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鹰犬逐雉兔尔”。

17、说杨家是麟州新秦人,见于欧阳修的《杨琪墓志》。墓志中说:“杨君琪,字宝臣,麟州新秦人也。”杨琪是杨信的重孙,杨业的侄孙。所以,后人根据这个墓志,就说杨家是麟州新秦人。还有,北宋曾巩著的《隆平集·杨业传》以及《资治通鉴》上也都说杨业是麟州人,那是因为杨信在后汉时担任过麟州刺史,当时全家迁居麟州。杨信后来死于麟州,由于长子杨业不在身边,麟州刺史一职就由次子杨崇训继承。杨琪是杨崇训的孙子,欧阳修称杨琪为麟州新秦人,也有一定道理,因为杨琪的曾祖父就已移居麟州了。当然如果论原籍,杨琪还应当说是保德人。

18、杨业20岁就被派给刘崇,这很可能是一种家族谋略。杨业年少英雄,很有才干,所以很快被刘崇赏识。但是,951年刘崇在晋阳自立为帝时,杨业的父亲已经归降后周了。这就出现了一个非常复杂难解的现象,杨业在北汉听差,他的父兄却在后周为臣,父子三人效力于互相敌对的两个国家。这样一种局面的形成,当然有事出偶然的不可控因素,但也不排除杨业父亲的预先设计。在那个时代,脚踩两只船,谁先到岸就靠谁的现象并不鲜见。按今天的话说,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也许更为安全。

19、雁门之捷过后,辽人对于杨业的恐惧则更上一层。史载“契丹畏之,每望见业旗即引去”。

20、古北口当时属辽国,不属宋朝,而宋将杨业为抗辽而死,在辽国境内倒建立起杨业的祠庙来,岂不是怪事一桩?

五、杨业

1、所以杨业身上的忠义依旧存在,这正如当年刘禅投降了邓艾以后,下旨让姜维投降,手握重兵的姜维,也不得不投降钟会一样。

2、既然军权已经到了自己的手中,那面对来自外来强敌的侵犯应该如何面对?最好的选择便是帝王亲征。但即使久经沙场的宋太祖和宋太宗,渐渐地也都不愿意深入前线直面战场,更不愿意久居前线。

3、杨业本就是一个热血男儿。他的字典中从来没有“后退”这个词。杨业下令副将坚守城池,自己率领数千部队从西山小道绕道雁门关北口埋伏下来。同时,杨业派人传信给北疆主帅潘美,相约合击契丹。三月十五日,契丹大军进入雁门关北口。杨业和潘美从两边山道上合力攻下,契丹军队大败,死伤数万人。契丹主帅萧咄李被杀,副帅李重诲被抓。(杨业领麾下数百骑自西陉出,由小陉至雁门北口南向与美合击之,敌众大败,杀其节度使、驸马、侍中萧咄李,生擒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诲。)

4、一想老成持重的曹彬竟然真的被耶律休哥断了粮道。曹彬大军有十万人,集结了当时宋军中最优秀的精英将领,然而正是由于诸将居功自傲,最终导致曹彬指挥失灵。

5、显然杨业是北宋非常著名的猛将,可是鲜为人知的是,杨业最初还不是北宋人。他最初是给北汉打工的,宋太宗赵光义灭了北汉以后,杨业这才投奔了北宋。

6、最终,杨业为流矢所中坠马,马亦被射中受重伤,他成为辽军俘虏,其子杨延玉亦战死。杨业则在被押赴辽朝的途中,绝食三天而亡。

7、杨业不知书,忠烈勇猛,有智谋。练习打仗,和士卒同甘共苦。代州北部艰苦寒冷,人人都穿毛毡衣服,只有杨业露天坐着谋划军事,身傍不生火,侍卫几乎都冻僵了,而杨业很从容,没有怕冷的表情。他处理政事简单明了,对部下宽容,所以士卒都乐于为他效力。朔州兵败的时候,他的部下还有一百多人,杨业对他们说:“你们都有父母妻子儿女,和我一起死在这里,没有什么好处,赶快跑回去,报告给皇上。”众人都感动哭泣不肯离去。淄州刺史王贵杀了几十个敌人,弓箭用光了才死,其余的人也都死了,没有一个生还的。听说的人都痛苦流涕。

8、黄巢虽然残暴,但他却为我国拔掉了一个,危害近600年的“毒瘤”

9、那么,哪一种情况才是事实呢?南宋人李焘编订的《续资治通鉴长编》认为《九国志》更可信。首先,《九国志》的为宋太宗时期路振所撰。路振乃是宋朝著名史学家,在宋真宗朝参与编修《太祖实录》和《太宗实录》。路振和杨业同处一个时代,《宋史》则为南宋史学家编订。相比之下,《九国志》的可信度更高。在太宗朝编订的《旧五代史》中,记载劝说刘继元投降的,只有其岳父马峰一人。马峰劝说的理由也不是保全百姓,而是投降可以保全性命,保全富贵。

10、在山西省代县城,有一座古老的钟鼓楼上悬挂著“威震三关”、“声闻四达”两块巨大的题匾。传说这是人们为纪念杨家将不朽功勋,流传至今的一处珍贵遗迹。

11、于是,这场夺走杨业生命的北伐战争开始了。这次北伐规模宏大,主要有三个方向,有北宋名将曹彬带领的东路军队,有正统帅潘仁美、副统帅杨业镇守的西线战场,还有田重进等人出征的飞狐战场。

12、太平兴国五年(980年),杨业在雁门关大破辽军,威震契丹。雍熙三年(986年),随军北伐,因监军王侁威逼,毅然要求带兵出征。

13、可惜,杨业在历史上的第一次亮相很难堪。并非杨业不骁勇,实在是国主刘继元太坑爹。刘继元刚刚登基,对时任侍卫都虞侯的杨业不大放心,就让自己的老丈人马峰出任监军。马峰本是小小的将作监(负责修建工程建造),哪里懂得带兵。可是,马峰仗着自己是国丈,对杨业呼来喝去,还擅自带领军队离开城寨,想要埋伏宋军。结果在铜锅河附近,马峰遭遇宋军大将李继勋。两军交战,北汉军大败,马峰侥幸逃脱。杨业又派遣侍卫长率领几百骑兵巡查,一旦有情况,不必交战,即刻回报。不料那个侍卫长又遭遇宋军李继勋主力。几百北汉军弃械投降。

14、潘仁美就是历史上的潘美,潘美是北宋开国元勋,曾和赵匡胤一起在后周同朝为官,二人私交甚好,赵匡胤陈桥兵变时得到了潘美的大力支持,因此北宋开国后,

15、将要出发,杨业哭着对潘美说:“这次行动一定对我们不利。我是太原的降将,按理应当处死。皇上没有杀我,恩宠我让我做了将帅,交给我兵权。不是我放过敌人不去攻击,只是想等时机,准备立点军功来报效国家。现在大家责怪我躲避敌人,我应当率先死命杀敌。”并指着陈家谷口说:“各路军马在这里摆开步兵、弓箭,支援左右翼的兵力,等我转战到这里,就用步兵夹击敌人救援你们,否则,都会被敌人所杀。”潘美于是和王侁率领部下的兵马在谷口布阵。从寅时到巳时,王侁派人登上托逻台眺望,以为契丹军队被打败撤走,都打算争功,立即率兵离开谷口。潘美不能控制,于是沿着交河向西南行军二十里。不久听说杨业战败,立即带兵后退。

16、杨业同折德扆的女儿折太君结婚,折太君就是民间传说的“杨门女将”的主帅佘太君。

17、杨业被激怒了,在根正苗红的大宋军界大佬们眼里,他本就是降将,在出身上低人一等。如今又被无端怀疑,唯有死战以明心志。

18、降将的日子是最为难过的,在正统方看来,你既然可以弃城降我,在危急关头也可以降他。实际上,杨业并没有可值得怀疑的前科,与他的兄弟不同,杨业自跟随刘崇之后,30多年间,不管北汉发生什么样的变动,他一直忠心耿耿,从无二志。

19、四是宋军援兵不至,以致杨业全军覆没

20、刘继元继承北汉皇位以后,杨业也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了北汉的核心猛将。我们必须要搞清楚一点,北汉是后人对汉的一种称呼,是为了跟历史上其他的汉朝区分开。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