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宋濂传(100句)

2023-05-04 09:20:11 0 59

一、明史宋濂传

1、阅读下文,完成11—15题(16分)

2、☞统编七下八下九下语文全册课文检测汇总

3、这篇碑文里,朱元璋追述了自己早年的穷苦经历,并认为“儒臣粉饰之文,恐不足为后世子孙戒”。宋濂的叙事口吻被一部分学者认为是受《皇陵碑文》的影响。

4、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5、阅读下文,完成16—19题(18分)

6、D.两次“闪光”是行文线索,推动情节发展。

7、欲为圣明除弊事,!(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8、默写与运用(12分)

9、宋濂(1310—1381年)明初散文家。字景谦,号潜溪,又号玄真子。浦江(今浙江金华)人,著作甚多,以散文闻名当世。其文典雅雍容,辞采丰富,从容简洁。所作传记善于塑造人物,《王冕传》、《秦士录》等为人称道。《送东阳马生序》传诵甚广。寓言体散文集《燕书》及《龙门子凝道记》风趣诙谐,启人深思。写景亦多佳作。

10、宋濂作为文臣之首自然也逃不过这种压迫。在明史当中曾有记载:有一次宋濂在家会客,皇帝派密使在暗地里监视他,等到第二天就问宋濂:“你昨天喝酒了吗?一起喝酒的有哪些人?喝了什么?”宋濂大惊,赶紧如实回答。朱元璋听罢,笑着说:“是的,你没骗我。”

11、康熙四年(1665年),重开明史馆,因纂修《清世祖实录》而停止。康熙十八年(1679年),以徐元文为监修,开始纂修明史。于乾隆四年(1739年)最后定稿,进呈刊刻。《明史》是我国历史上官修史书中纂修时间最长的一部。如果从清顺治二年(1645年)开设明史馆起,到乾隆四年(1739年)正式由史官向皇帝进呈,前后历时九十四年。假如从康熙十八年(1679年)正式组织班子编写起至呈稿止,为时也有整整六十年之久。

12、联系上下文,可以推知:“濂具以实对”中“具”与文中的“□”意思相近,“濂惟举其善者”中“善者”在文中对应的是“□”这一方面。(2分)

13、阅读文章,在横线上或方格中填写合适的内容。(4分)

14、①人在社会中生活工作,就必须交朋友。交朋友就不能不被朋友影响,这种影响有好有坏,好的影响可以使自己健康成长、人生幸福;坏的影响则可能导致自己身败名裂、人生凄惨。交友这件事关系重大,一定要严格交友的原则,慎交友,交好友。

15、宋濂是元末明初的大儒,明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其头衔很多,如他早年被称作“神童”,位列“浙东四先生”之与刘基、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与刘基并称散文“一代之宗”,被刘基颂为“一代名儒”和“当今文章第一”,被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和“五经师”,被四方学者称为“太史公”。一个个头衔,奠定了宋濂在政坛、文坛的地位。

16、综上所述,孟轲的配享起自宋朝。但当时,孟轲的配享地位并不是没有争议的。北宋神宗熙宁年间,诏封孟轲为邹国公。当时任晋州州学教授的陆长愈奏请于春秋释奠孟子应与颜子并配享之时,就曾引起不小的争议。“议者以谓凡配享从祀,皆孔子同时之人,今以孟轲并配,非是”,提出质疑。礼官们据理力争,说:“唐贞观以汉伏胜、高堂生、晋杜预、范宁之徒与颜子俱配享,至今从祀,岂必同时?孟子于孔门当在颜子之列。”一时争论激烈,只是由于宋神宗亲自下诏裁令“以孟子配食⋯⋯自国子监及天下学庙,皆塑邹国公像,冠服同兖国公”,才最终平息了这场争论(见《宋史·礼志八》)。

17、(2分)悉(1分)臧(1分)

18、锦衣卫历史悠久,办案经验丰富,但宦官只需凭借离皇帝近这么一点特权,就把锦衣卫的多年优势彻底打破。离皇帝近,既容易得到皇帝信任,又可以在皇帝跟前口头报告,这比锦衣卫靠写奏疏报告要省事,效率也高。皇帝还授权东厂监督锦衣卫人员。这样一来,东厂就逐渐变成了锦衣卫的上司,获取了自行设置监狱、审讯犯人的权力。到了魏忠贤时代,锦衣卫指挥使见了东厂厂公,都要下跪磕头。

19、完成下面表格。(8分)

20、(4分)要点:称呼1分,礼貌用语1分,理由2分

二、明史宋濂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1、☞统编七下八下九下语文知识点+图文解读+教学视频汇总

2、⑦有一回,在居住附近的集市上碰到卖花人,这卖花人特别,竟只卖一种植物,是薄荷!天太热,他把一盆盆青郁郁的薄荷小心放在刚下过雨的浅水沟里。水沟虽不太干净,可那薄荷却越发的青茂。我站在一旁看得痴,那一盆盆薄荷,在记忆里绵延开来,延展为一条明亮的乡路,通往那无忧无虑简单清寂的乡村岁月。

3、宋濂相貌健壮魁梧,满脸美髯,眼睛近视却明亮,能在一粒黍子上面写几个字。从少到老,没有一天离开过书籍,对学问无所不通。宋濂文风淳厚而飘逸,可与古代作者媲美。在朝时,凡郊社宗庙、山川百神之典,朝会宴享、律历衣冠之制,四裔贡赋、赏劳之仪,旁及元勋巨卿碑记刻石之辞,都委托给宋濂负责。宋濂屡次被推为开国文臣之首。士大夫登门索要诗文者,接踵而至。外国前来进贡的使者都知道宋濂的名声,多次问起宋先生日常起居及身体安康否。高丽、安南、日本甚至出双倍价收购宋濂文集。四方学者都称宋濂为“太史公”,而不称其姓氏。宋濂虽以白发老者随侍朱元璋,其功业、爵位却比不上刘基,而一代礼乐制作,宋濂裁定的居多。

4、明朝开国之后,朱元璋不仅在政治上建立了君主独裁的体制,对士大夫也十分严酷和猜忌。

5、C.“行路难”、“弃置身”和“处江湖之远”都表现了人生境遇的艰难。

6、安徽省滁州市的大明御制皇陵碑

7、“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

8、《明史》是二十四史中的最后一部,共三百三十二卷,包括本纪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列传二百二十卷,表十三卷。它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自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明思宗朱由检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百七十六年的历史。

9、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扩展资料: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浦江(今浙江浦江)人,明初文学家。他家境贫寒,但自幼好学,曾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等。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元朝末年,元顺帝曾召他为翰林院编修,他以奉养父母为由,辞不应召,修道著书。

10、下列对以上诗文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

11、☞初中语文常见病句类型归纳

12、朱元璋又问:“你都请了哪些客人?吃了什么菜?喝了什么酒?”宋濂都据实回答。朱元璋听罢,很高兴地说:“嗯,爱卿答得都对,没欺骗我。”只见宋濂此时,已经汗如雨下。或许此刻他正心有余悸地庆幸自己没有欺君。

13、D.丙文表达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情怀,境界高于甲乙两诗。

14、大臣的家事,皇帝当然不可能趴在墙头偷听,蹲在窗前窥视,这些工作都交给了一个特别的机构——锦衣卫。

15、全句译为:‘没有景濂,(我)几乎要错误地怪罪谏诤的人

16、朱元璋因为看一万七千多字的文章而发怒

17、⑬我一愣,还真是如此,光阴流转,往时光深处,心却小了,不再渴慕外面广阔的热闹天地,只想清清静静、简简单单、素素朴朴地过日子,像从前的故乡。也像字句简单的一首诗,像木心的《从前慢》。

18、②乡下孩子虽没见过世面,但对植物有一种天然的熟识感,且这薄荷在乡下实在太普遍,甚至到了令人漠视的程度。去学校的路上,有一段马路,马路两边有深深的沟,一丛丛的,都是浓青青的薄荷,落满了尘。每天来来回回好几趟,几乎不会多看薄荷一眼。

19、《明史· 宋濂传》中,“濂具以实对”说明了宋濂实事求是,对人坦诚相待,说实话,敢于直言,不人云亦云的可贵品质。

20、A.元米至正年间,宋濂曾被推荐为翰林院编修,但他借故推辞,明朝建立后才出任。

三、明史宋濂传宋濂是什么样的人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这句话不知道激励了多少穷困学子,为他们点亮梦想的火炬。

2、海量教学资源,免费领取

3、☞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常考知识点+答题模板

4、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5、☞寒假预习|2020年春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汇总(全)

6、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7、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作者(6)

8、A.对年轻人提出了正确交友的期望B.提醒年轻人关注自己的前途命运

9、宋濂有一个很有份量的称号,就是明代的“开国文臣之首”,它的背后有着宋濂艰辛的难言之隐。

10、(译文)宋濂曾经与客人饮酒,皇帝暗中(秘密)派人去侦探察看。第二天,皇帝问宋濂昨天饮酒没有?座中的来客是谁?饭菜是什么东西?宋濂全部拿事实回答。皇帝笑着说:“确实如此,你不欺骗我。”皇帝间或问起大臣们的好坏,宋濂只举岀那些好的大臣说说。

11、A.甲乙两诗和丙文都是作者被贬后所作。

12、栏目主编:毕光荫/栏目副主编:周敏璐

13、宋廉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正是因为宋濂的诚信,书的主人才愿意一次又一次把书借给他,宋濂的诚信,使他学到了许多知识,从而成为了一个出名的文豪。说明了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人之为人的最重要的品德,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市场经济呼唤诚信,商家需要诚信,只有讲诚信才是商家的立身之本。拥有诚信品质的人才能立足于这个社会上。

14、“卿不朕欺”是宾语前置。可译为:实这样,你没有骗我。

15、学校“光盘行动宣讲组”走出校园进行宣讲,走进餐厅,服务员正好在推荐“小份菜”“半份菜”,但顾客陈先生拒绝。对此,作为宣讲组一员的你,你将如何劝说呢?(不超过60个字)(4分)

16、D.讲毕因曰/汉武溺方技谬悠之学/改文景恭俭之风/民力既敝/然后严刑/督之人主/诚以礼义治心/则邪说不入

17、这句话是倒装句式。不朕欺的原意是不欺朕,意思是不欺满作为皇帝的我的意思。像这样的倒装句式在古文中很常见,苏轼的《赤壁怀古》“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里实际意思是应笑我多情,就是倒装的例子。

18、相信大家都对《送东阳马生序》这篇课文不陌生吧,它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19、小伙伴们,你们对这篇文章有没有新的理解和感悟?欢迎在下方留言和讨论

20、下列最适合此研究报告题目的一项是()(3分)

四、明史宋濂传原文

1、将古诗词用现代音乐重新演绎,一方面是对古典佳作现代版的诠释,是当代音乐人对经典的致敬,另一方面是对经典的创新,赋予其全新的音乐生命。最耳熟能详的例子就是苏轼的《水调歌头》,经由王菲优美的歌声进行别样的演绎。

2、(3):要结交□□□□的朋友

3、三代做官,三代同时做官,这样的家族屡见不鲜,但祖孙三代同在内廷,同朝为官,这样的家族极其罕见。明初的宋濂家族就有此荣光。

4、D.追谥:古人为追念死去的文人,根据其生前行迹给予某种称号,带有褒扬与纪念的意义。如范仲淹被追谥为“文正”。

5、☞初中语文重点文体知识梳理(含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分析与总结)

6、表明了作者的写作目的,还有对马生的赞美和期望。

7、B.两次“闪光”都表达了小姨对薄荷的喜爱。

8、官员茹太素因为上书字数太多,让朱元璋看得烦了,就被当众廷杖。

9、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12分)

10、选择B,用词新颖,对仗工整,同学喜闻乐见,易懂易记,突出“光盘行动”的本质是提倡节约。

11、洪武十四年,宋濂在夔州病逝,终年七十二岁。知事叶以从将其葬于莲花山下,蜀献王仰慕宋濂大名,又将宋濂之墓移至华阳城东。弘治九年,四川巡抚马俊上奏说:“宋濂是了不起的大学者,述作可师,又辅佐帝业,功昭绩著,死在远戍之地,时间已久,坟墓都已败落,乞请皇上体恤审察。”孝宗便将此事下到礼部商议,恢复宋濂原官职,每年春秋两季在其所葬之地举行祭祀。正德年间,追封谥号文宪。

12、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13、明史宋濂传原文: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明史宋濂传翻译:宋濂曾经与客人饮酒,皇帝暗中(秘密)派人去侦探察看。第二天,皇帝问宋濂昨天饮酒没有?座中的来客是谁?饭菜是什么东西?宋濂全部拿事实回答。皇帝笑着说:“确实如此,你没欺骗我。”皇帝秘密地召见(宋濂)询问起大臣们的好坏,宋濂只举岀那些好的大臣说说。皇帝问他原因,宋濂回答道:“我只和好的大臣交朋友,所以我了解他们;那些不好的,(我不和他们交往,所以)不了解他们。”

14、(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15、肯将衰朽惜残年(2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4分)

16、然而,忠诚的表现各有不同。纪纲是一类,为表忠心,荼毒无辜;袁彬是另一类,清心寡欲,刚正不阿。在明英宗塞外被俘、身陷囹圄的困境中,只有他侍奉左右,悉心护卫;在明宪宗成化年间官场贪腐成风的背景下,他能一改锦衣卫招权纳贿、欺压官民的形象,殊属不易。然而,这样的“另类特务”,在明朝并非多数。

17、当时,宋濂已经六十七岁,年老体衰,“行步艰,帝必命璲、慎扶掖之”,每天由儿子、孙子扶着上朝。对于宋濂家族,朱元璋很关爱,也很上心,“帝数试璲与慎,并教诫之。笑语濂曰:卿为朕教太子诸王,朕亦教卿子孙矣”(《明史·宋濂传》)。你教我的儿子,我也教你的儿孙,君臣关系非常融洽。

18、⑩我坚定地买了两盆薄荷抱回家,养在客厅亮亮的窗台上。而此时,这明亮的窗台俨然已是薄荷环绕的一个清新简素的世界,没有姹紫嫣红,只有一片令人心清心宁的青碧。

19、原载于《炎黄春秋》2008年第6期,作者陈虎系中华书局编审

20、回答说:“他只是对陛下尽忠罢了,陛下正广开言路,怎么能够重责(他)呢?”不久皇帝看茹太素的奏章,有值得采纳的内容。把朝臣都招来斥责,于是口呼宋濂的字说:“(如果)没有景濂,(我)几乎错误地怪罪进谏的人。”

五、明史宋濂传翻译原文宋濂字景濂

1、大臣们噤若寒蝉,可朱棣看在眼里,全明白了。跟朱元璋一样,朱棣对一切威胁皇帝权威的言行,都是不可容忍的。既然大臣们不敢说话,那他就授意宦官们出面,揭发纪纲的种种不轨行径。谁都知道,这些都只是前戏和借口。在这个“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年代,皇帝对付一个特务头子,还是有足够的资源和手段的。

2、A.“小姨眼中的光”是指对味觉享受的追求。

3、宋濂曾经与客人饮酒,皇帝暗中(秘密)派人去侦探察看。第二天,皇帝问宋濂昨天饮酒没有?座中的来客是谁?吃了什么东西?宋濂全部拿事实回答。皇帝笑着说:“确实如此,你没欺骗我。”皇帝秘密地召见(宋濂)询问起大臣们的好坏,宋濂只举岀那些好的大臣说说。皇帝问他原因,宋濂回答道:“我只和好的大臣交朋友,所以我了解他们;那些不好的,(我不和他们交往,所以)不了解他们。”

4、⑯如今,我也早已爱上了那薄荷味,那清新,那凉,那寂,甚至那辣。周末,摘几片薄荷叶,清洗干净,泡一杯薄荷茶,坐在窗边,翻几页书,发一会儿呆,看几朵云。

5、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6、宋濂)从少年时代直到老年,没有一天离开书本,对于学问没有不精通的。写的文章淳厚精深,气势流转绵长,与古代作者并驾齐驱。在朝廷上,有关祭祀天地、宗庙、山川、诸神的典章,朝见天子、饮宴国宾群臣、乐律历法、衣冠服饰的制度,对于四方边远地区前来朝见纳贡(使者)的奖赏犒劳仪式,以及有关元勋、大臣碑记、刻石的文辞,全都委托宋濂(起草、拟定),(他)屡次被推举为开国文臣之首。士大夫登门求写文章的人,前后相继,接连不断。外国进贡的使者也知道他的名字,屡次问候宋先生起居正常、身体健康不。高丽、安南、日本甚至出重金购买宋濂的文集。四方学者都称他为“太史公”,不以姓氏称呼。

7、文言观止|集英咀华——《韩诗外传·伯牙鼓琴》

8、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由此看来宋濂是个诚实的人。间召问郡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他的朋友都是正直的人,可见他也是个正直的人。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正直敢言,忠实于君。

9、(注释)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②翼日:第二天。“翼”同“翌”。③馔(zhuàn)食物,多指美食。④主事:官职名,茹太素是人名。⑤恶(wū):疑问代词,加强反问语气。类似于“怎么,哪里”。

10、学校在餐厅内张贴了以下三句宣传标语,你最喜欢哪一句?请说明理由。(4分)

11、文中宋濂的求学经历和“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的信念曾令不少同学动容。

12、(4分)(1)交友一定要严格交友的原则,慎交友,交好友。(2分)

13、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引用论证,其作用是。(2分)

14、《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写于晚年的一篇劝学之作。本文通过作者自叙青年时代求学的困难和刻苦学习的经历,并与今天大学生求学之易进行对比,得出业有不精,德有不成,主要是因为用心不专,不知勤苦求学之理的结论,并劝勉马生及大学生在优越的学习环境中更应勤奋,专心致志地学习。

15、(5分)(1)漠视(1分)厌烦(烦腻)(1分)(2)年少时极度渴望去外面的世界闯荡(1分),长大后看够了热闹和喧嚣又怀念宁静乡土(2分)

16、语文课上,老师在讲解古诗词时提到:传统经典古诗词的韵味是现代流行歌曲不能企及的。小明却表示不同意见:流行歌曲不比古诗词差。同学们对此议论纷纷。老师提议:与小明观点相同的同学就“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孰优孰劣”这一主题,进行资料收集、研究,撰写报告,若能得到半数以上同学的认可,便可获得一次奖励的机会。小明欣然接受任务开展研究。以下为研究报告中的一张表格:

17、文言观止丨经亦求精——宋濂《送天台陈庭学序》

18、宋濂劝阻皇帝不要加醉于进谏者

19、第②段加点字“同类相感”的意思是。(2分)

20、☞2020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专题汇总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