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翻译(100句)

2023-05-04 09:19:45 0 59

一、石壕吏翻译

1、名篇名诵|鲍国安咏诵苏轼词《定风波·一蓑烟雨任平生》

2、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3、⑧[已]停止,这里指生命结束。

4、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5、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6、名篇名诵|鲍国安咏诵苏轼《前赤壁赋》

7、(19)存:活着,生存着。

8、戍(shù):防守,这里指服役。

9、名篇名诵|濮存昕咏诵辛弃疾《贺新郎·把酒长亭说》

10、名篇名诵|薛飞咏诵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1、yǒu sūn mǔ wèi qù ,chū rù wú wán qún 。

12、名篇名诵|薛飞濮存昕咏诵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3、译文 傍晚我投宿于石壕村,有官吏在夜里来捉人。老爷爷翻墙逃走了,老妇走出去查看。 官吏吼叫得是多么的愤怒,老妇啼哭得是多么的凄苦。 我听到老妇上前对官吏说道:“我三个儿子都去防守邺城。一个儿子捎了信回来,两个儿子最近在战争中战死了。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的人永远完结了。家中再也没有其他人了,只剩下还在吃奶的小孙子。因为有孙子还在,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开,进进出出没有一套完整的衣服。老妇我虽然身体衰弱,请允许我跟从您夜里回兵营去走。 赶紧去应征河阳去服役,还能够为军队准备明天的早饭。”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没有了,好像听到有人低声哭泣抽咽。 (诗人)天亮就登上了前面的路,我只能独自同那个老头告别了(老妇已经被抓去服役了)。

14、乳下孙:正在吃奶的小孙子。老妪:老太婆。请从吏夜归:请允许我跟你去。

15、(40)如:好像,仿佛。

16、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到村子里抓人。

17、名篇名诵|濮存昕咏诵王维《桃源行》

18、名篇名诵|肖雄咏诵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19、官吏大声呼喝得多么凶恶,妇人大声啼哭得多么悲苦。

20、⑩[有孙母未去](因为)有孙子在,(所以)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

二、石壕吏翻译及原文

1、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2、暮: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傍晚。

3、杜甫和白居易都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结合注释初步读懂这两首诗歌,感受诗中所描述的社会现实,体会诗人的情怀。

4、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5、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在晚上來抓人。老頭越過墻逃跑,老婦出門去察看。

6、我听到老妇上前说道:“我三个儿子都服役去参加围困邺城之战。其中一个儿子托人捎了信回来,其中两个在最近的战争中才死了。活着的人苟且偷生,死的人永远逝去。家中再也没有什么男人了,只有个吃奶小孙子。因为有小孙子,所以儿媳妇没有离开这个家,但进进出出没有一套完整的衣服。老妇我虽然身体衰弱,请允许我跟从您夜里走。 赶紧去河阳服役,现在还赶得上做早饭去。” 深夜说话的声音已经消失了,好像听到低声哭泣抽咽。 天亮后我继续赶前面的路程,只能与逃走回来的老翁告别。

7、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8、文章简介:《石壕吏》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别"之一。这首五言古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此诗在艺术上的一大特点是精炼,把抒情和议论寓于叙事之中,爱憎分明。场面和细节描写自然真实。善于裁剪,中心突出。诗风明白晓畅又悲壮沉郁,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典范之作。

9、(43)明:天亮之后。

10、(3)吏: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

11、⑤[戍(shù)]防守。

12、名篇名诵|吕中咏诵李清照《声声慢》

13、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4、(18)新:最近,刚刚。

15、(8)一何:何其、多么。

16、《石壕吏》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全诗为:

17、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18、(44)登前途:踏上前行的路。登:踏上。前途:前行的路。

19、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20、名篇名诵|王刚咏诵苏轼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三、石壕吏翻译成故事

1、长已矣:永远完了。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2、名篇名诵|童自荣咏诵岳飞词《满江红·怒发冲冠》

3、⑫[老妪(yù)]老妇。

4、(5)逾(yú):越过;翻过。

5、唐代·杜甫《石壕吏》原文:

6、最后一段虽然只有四句,却照应开头,涉及所有人物,写出了事件的结局和作者的感受。“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表明老妇已被抓走,走·时低声哭泣,越走越远,便听不到哭声了。“夜久”二字,反映了老妇一再哭诉、县吏百般威逼的漫长过程。“如闻”二字,一方面表现了儿媳妇因丈夫战死、婆婆被“捉”而泣不成声,另一方面也显示出诗人以关切的心情倾耳细听,通夜未能入睡。“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两句,收尽全篇,于叙事中含无限深情。前一天傍晚投宿之时,老翁、老妇双双迎接诗人,而时隔一夜,老妇被捉走,儿媳妇泣不成声,只能与逃走归来的老翁作别了。老翁的心情怎样,诗人作何感想,这些都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

7、乳下孙:还在吃奶的孩子。

8、(45)独:唯独、只有。

9、名篇名诵|姚锡娟咏诵柳永《望海潮》

10、乳下孙:正在吃奶的孙子。

11、mù tóu shí háo cūn ,yǒu lì yè zhuō rén 。

12、名篇名诵|濮存昕肖雄咏诵周敦颐《爱莲说》

13、(21)长已矣:永远完了。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14、诗人虚实交映,藏问于答,不写差吏的追问,而只写老妇的哭诉,从哭诉中写出潜台词、画外音,将差吏的形象融入老妇的“前致词”中,有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诗人写老妇的哭诉,语言朴实无华,一个典故也不用,很切合老妇的口吻,且随着内容的多次转韵,形成忧愤深广、波澜老成,一唱三叹,高低抑扬的韵致,使沉郁顿挫达到极致。

15、登前途:前面的路。

16、公元759年(乾元二年)春,杜甫由左拾遗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他离开洛阳,历经新安、石壕、潼关,夜宿晓行,风尘仆仆,赶往华州任所。所经之处,哀鸿遍野,民不聊生,这引起诗人感情上的强烈震动。他在由新安县西行途中,投宿石壕村,遇到吏卒深夜捉人,于是就其所见所闻,写成这篇不朽的诗作。

17、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18、一开头,只用一句写投宿,立刻转入“有吏夜捉人”的主题。又如只写了“老翁逾墙走”,未写他何时归来;只写了“如闻泣幽咽”,未写泣者是谁;只写老妇“请从吏夜归”,未写她是否被带走;却用照应开头、结束全篇、既叙事又抒情的“独与老翁别”一句告诉读者:老翁已经归家,老妇已被捉走;那么,那位吞声饮泣、不敢放声痛哭的,就是给孩子喂奶的年轻寡妇了。

19、名篇名诵|姚锡娟咏诵李清照《如梦令》

20、一何:何其、多么。苦:凄苦。

四、石壕吏翻译

1、五言古诗《石壕吏》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别”之一。这首五言古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查看精彩图册作品名称:《石壕吏》创作年代:唐朝安史之乱时期作品出处:《全唐诗》文学体裁:五言古诗作者:杜甫

2、犹得:还能够。

3、译文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来强征兵。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应付。差役喊叫得是那样凶狠,老妇人啼哭得是那样悲伤。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参加邺城之战。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小孙子。因为有小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连一件完好的衣裳都没有。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4、①选自《杜诗详注》。唐军围攻叛军所占的邺(ye)郡(今河南安阳),胜利在望。次年春,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全线崩溃,退守河阳(今河南孟州),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杜甫此时从洛阳回华州(今属陕西渭南),途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根据目睹的现实写了一组诗,《石壕吏》是其中一首。石壕,即石壕村,在今河南三门峡东南。吏,小官,这里指差役。

5、《石壕吏》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别”之一。这首五言古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此诗在艺术上的一大特点是精炼,把抒情和议论寓于叙事之中,爱憎分明。场面和细节描写自然真实。善于裁剪,中心突出。诗风明白晓畅又悲壮沉郁,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典范之作。

6、虚实交映,藏问于答,是《石壕吏》又一艺术特色。

7、首句“暮投石壕村”不仅点明了投宿的时间和地点,而且和盘托出了兵荒马乱、鸡犬不宁、一切脱出常轨的景象,为悲剧的演出提供了典型环境。因为在封建社会里,由于社会秩序混乱和旅途荒凉等原因,旅客们都“未晚先投宿”,更何况在兵祸连接的时代。而杜甫,却于暮色苍茫之时才匆匆忙忙地投奔到一个小村庄里借宿,这种异乎寻常的情景就富于暗示性。他或者是压根儿不敢走大路;或者是附近的城镇已荡然一空,无处歇脚。

8、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9、暮投②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10、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11、名篇名诵|方明咏诵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12、逾:越过;翻过。

13、公元758年,为平息安(安禄山)史(史思明)之乱,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率兵20万围攻安庆绪(安禄山的儿子)所占的邺郡(现在河南安阳),胜利在望。但在第二年春天,由于史思明派来援军,加上唐军内部矛盾重重,形势发生逆转,在敌人两面夹击之下,唐军全线崩溃。郭子仪等退守河阳(现在河南孟州市),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杜甫这时刚好从洛阳回华州,途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根据目睹的现实,写了一组诗,《石壕吏》是其中的一首。石壕,也叫石壕镇,现在河南三门峡东南。吏,小官,这里指差役。。

14、老妇人回答吏的话,家中男子基本都不在了。还有诗的末句。连老妇人也被抓去了。表达了当时统治者穷兵黩武,百姓民不聊生。

15、(35)犹得:还能够。得:能够。

16、官吏大声呼喝得多么愤怒,妇人大声啼哭得多么悲苦。

17、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18、《石壕吏》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别”之一。这首五言古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此诗在艺术上的一大特点是精炼,把抒情和议论寓于叙事之中,爱憎分明。场面和细节描写自然真实。

19、致词:述说。邺城:相州,今河南省安阳市。

20、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五、石壕吏翻译成故事400字

1、石壕村:今河南三门峡东南。

2、(12)前:上前,向前。

3、(16)戍(shù):防守,这里指服役。

4、《石壕吏》是一首古诗,体裁是五言古诗。全诗如下: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5、听妇前致词④:三男邺城戍⑤。一男附书至⑥,二男新⑦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⑧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⑨。有孙母未去⑩,出入无完裙⑪。老妪⑫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6、lì hū yī hé nù !fù tí yī hé kǔ 。

7、河阳:今河南省孟县,当时唐王朝官兵与叛军在此对峙。

8、lǎo wēng yú qiáng zǒu ,lǎo fù chū mén kàn 。

9、登前途:踏上前行的路。登:踏上。前途:前行的路。

10、名篇名诵|濮存昕咏诵李白《将进酒》

11、本文来源于:古诗文赏析gswsx.cn

12、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郑州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13、名篇名诵|孙道临咏诵张继《枫桥夜泊》

14、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查看。

15、(46)石壕:今河南三门峡市东南。

16、邺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

17、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到村子里抓人。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查看。官吏大声呼喝得多么愤怒,妇人大声啼哭得多么悲苦。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戍边在邺城。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活着的人苟且偷生,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回来了!家里再也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正在吃奶的小孙子。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虽然老妇我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立刻就去投向河阳的战役,还来得及为部队准备早餐。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18、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

19、因其基本上采用实录的笔法,所以有"诗史"之誉。然而诗人并非冷眼旁观无动于衷,他是怀着一颗炽热的仁者之心去审视国难民忧的:"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四郊未宁静,垂老未得安。""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quot;"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20、一何:何等,多么。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